APP下载

用数据讲故事:视频类数据新闻可视化叙事研究

2021-11-20冯雨阳

新闻世界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数据新闻

冯雨阳

【摘    要】视频类数据新闻是新闻生产的新兴领域,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线性、递进式、同心圆三种基本叙事模式。视频类数据新闻在叙事中突出“故事性”内核特征,强调以时间倒错完善叙事链条,通过“零聚焦”串联数据突出叙事要点,并应用视听数据符号立体化新闻叙事。研究认为,视频类数据新闻生产应避免视频可视化叙事与新闻性失焦的矛盾,增强数据新闻视频利用率与互动性。

【关键词】数据新闻;可视化叙事;澎湃新闻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项目《社交媒体集群行为的话语传播及引导机制研究》(15Y017)阶段性成果。

数据新闻又称“数据驱动型新闻”,即“通过反复抓取、筛选和重组来深度挖掘数据,聚焦专门信息以过滤数据,可视化地呈现数据并合成新闻故事。”[1]在互联网生态架构中,视频逐渐成为底层应用形态,数据新闻视频化发展俨然成为媒体传播形态变迁的重要方向。澎湃新闻子栏目“美数课”以鲜明的品牌内容在视频类数据新闻领域中独树一帜、颇具特色,为数据新闻可视化方向发展提供了实践范式。

一、故事逻辑:澎湃“美数课”视频类数据新闻的叙事结构

数据新闻包含“数据”与“新闻叙事”两个维度,“大数据能够揭示数据值之间的数理相关关系,却无法确定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2]数据新闻的出现,为新闻生产开辟了新路径,海量数据通过交叉引证将零碎的信息具象化,信息是“点”,而新闻叙述中的“故事”是将点连成线的“黏合剂”,帮助读者明晰因果、理解现实。近年来,视频类数据新闻都在积极探索“由面及里”的内容叙事,呈现出以下叙事模式和叙事特征。

(一)线性叙事模式

线性叙事模式是以新闻时间或事件发展顺序为轴线的叙事,通常包括两个及以上参照物,用以反映横向或纵向时间的发展变化。线性叙事模式聚焦于单个新闻点,指向明晰,强调简约、直观、易懂。传统新闻报道,多以线性叙事为主,在跨屏传播时代,受众通过多屏快速浏览,这种视觉习惯也推动了以连续性为特征的线性阅览设计的兴起,有助于受众快速掌握新闻核心信息。

相较于图文表述,视频类数据新闻在线性叙事模式上能够将事物发展变化以影像的方式进行动态呈现,将数据可视化为动态图谱或图形、图像元素,在较为晦涩的新闻内容表达中作用突出。澎湃新闻发布的《浦东开发开放30年,不断刷新的天际线》《高楼大厦背后,支撑浦东开发开放30年的有哪些“无形地基”?》,以时间线性发展为驱动,将浦东地标建筑用动画形式展现,将视觉冲击力“拉满”,配合渐进高调的音乐展现浦东高速发展的主基调,地标建筑与世界高层建筑数据对比,从侧面展现浦东发展与世界发展的步伐脉络,对比集中。

(二)递进式叙事结构

递进式叙事结构,是由多个设问单元有机组合而成的,包含新闻事件详细背景、现状、原因、影响等多个层次,层级间由浅入深过渡,将多种可视化形式叠加以佐证庞大新闻叙事框架。信息数据转化成视听语言形式呈现,辅以史料文献材料、图文音频内容,视听效果愈发强烈,使数据与信源交叉印证,提升专题新闻内容的客观性、真实性与多样性。

《洪水之中》介绍了防汛历史并审视当下,分别聚焦于蓄滞洪区的启用功能与条件、蓄滞洪区分洪的原因和启用过后对当地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建设性发展建议与展望三个层面。以“蓄滞洪区”为论述的中心点,广泛收集数据内容,将数据信息以柱状图、动画、3D地图等形式呈现,融合于报道框架中,递进式呈现,浅入深出,从具体事件出发,发散至新闻事件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等层面的影响。

(三)同心圆叙事模式

同心圆叙事模式围绕具体议题进行环状叙事,通过多条线索佐證论点。澎湃新闻在《嫦娥揽月》报道中,围绕“嫦娥五号地球着陆场要求”,从“万中无一人”“万中无一河”“万中无一平”“万中无一视野”四个层面阐述嫦娥五号探测器选择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的原因。其中引用地理、人口等数据印证居于“圆心”内核心观点。《嫦娥揽月》共策划五期专题报道制成独立视频切片,呈现探月历史与过程,给受众以直观经验性印象。

上述三种视频类数据新闻叙事模式并非完全割裂,在特定议题下可能存在交叉内容,形成“复合型”内容叙事。

二、视频类数据新闻以“故事”为内核的叙事特征

新闻叙事学中的“故事”指的是“被叙述的内容,即所指,是以某种方式对于新闻素材的描述,它由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事件组合而成。”[3]故事的实质主要包括事件、行为者、场景。基于热奈特叙事话语理论,笔者将其与数据新闻可视化叙事相结合,分析数据新闻“故事型”建构的主要路径与特点。

(一)以时间倒错完善叙事链条

热奈特强调“叙述时长”是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之间长度的比较,包括“停顿”“场面”“概要”“省略”。视频类数据新闻在叙述时长上,一般应归为“场面”或称“场景”,即记者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基本一致,由画外音或同期声串联内容进行布局与编码。热奈特认为“时间倒错”是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顺序之间一切不协调的形式,涵盖倒序和预序。在数据新闻故事性叙事中,“时间倒错”起到补充交代或预测发展趋势的画面表现作用,集中体现在“回忆性”或“回顾性”叙事片段当中。

视频类数据新闻能够有效调动多种媒介形态共同创作,突破线性叙事框架。新闻故事发展由叙述者自主切换,打破时空限制。《美国少数族裔的平权之路还要走多久?》以时间顺序简述“弗洛伊德之死”引发的游行示威活动,接着“闪回”美国少数族裔的平权运动发展历史及美国人口构成数据,最后又回到新闻事件本体,为原新闻提供知识性数据、背景材料支撑,由画外音串联故事链条、声画共筑,呈现新闻复调叙事。

(二)“零聚焦”串联数据突出新闻要点

热奈特在“叙述者”与“聚焦点”问题上,着重透视“谁看”“谁说”的问题,划分为“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叙事。澎湃新闻采取结构化的“零聚焦”全知视角,记者居于叙事空间顶点,使“故事”延展性得到极大提升,新闻视野无限开阔,协助受众全方位了解事件全貌。故事讲述者“不定式聚焦”将零碎的数据用具体事件串联起来,增强故事参与性与感染力,报道立意突出。

(三)视听数据符号赋予新闻叙事立体化

“视听叙事,就是视听创作活动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文本意义的过程。”[4]基于镜头的转接,是内容、形式和手法交互的符号系统,也是文本意义“再创造”过程。数据新闻的可视化从平面到立体是媒介形态发展的趋势,立体化包括呈现形式与内容结构两方面,用以佐证数据的真实、多元。

上文《洪水之中》论述洪水外溢的原因时,首先,将该区域用动态图示演绎,通过颜色对比变化来表现,将视角放置于宏观。其次,三峡水坝“削峰效应”演示动画,通过数据关系摆置,传达重大洪灾似乎已经离我们远去,说明放松了对洪水的警惕。随后,通过谷歌地图展示该区域地理形态变迁,表明原先规划的蓄滞洪区已被规划为建设用地,完成佐证。应用多重视听表现形式将“洪水外溢”原因阐明清楚,建构在受众头脑中的立体化新闻景观。

数据新闻在向视频化发展过程中,能够规避图文中晦涩繁杂的叙述词汇和抽象数据,转而引用可视化立体动画视频呈现,提升传播容错率。

三、视频类数据新闻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一)避免视频可视化叙事与新闻性失焦的矛盾

数据新闻以数据信息作为首要内驱力,数据新闻向视频化探索过程中,内容可视化叙事与客观新闻呈现存在复杂关系。新闻主题独特性与多元数据和多重叙事表现手法之间问题突出。叙述者在串联预设的故事情节中填充倾向性数据作为内容支撑,同时应用繁杂可视化形式为内容表现载体,致使受众过度沉浸于故事情節而忽略了新闻核心议题,进而使新闻内容流于形式、传播有效性降低。

对此,视频类数据新闻应基于多渠道信源交叉印证,平衡新闻性要素,为新闻立论、推论创造条件。深耕数据发掘,从海量数据中剖析进而形塑议题,由数据价值密度决定叙事主题,而非主观设定嵌套数据。用数据讲故事既需要用可视化作点缀,也需要突出主线新闻要义,削减过于繁琐的形式枝节,完成内容的聚焦。

(二)增强数据新闻视频利用率与互动性

视频类数据新闻沉浸体验突出,从听觉与视觉两个层面增强了身体在场,搭建了叙事的空间场域,使受众对新闻产生立体化的认识。

视频类数据新闻是对扁平化内容的进阶加工,其利用率与互动性的最大势能仍未充分发挥,表现在可视化的交互深度与内容的再生产。一方面,需要深化与受众的沉浸式互动、搭建媒介空间场域,通过智能技术将数据新闻与人“身体”高度融合,达到虚拟与现实空间的零界感,由受众自主体验新闻,消弭“噪音”干扰;另一方面,数据新闻的故事内容转向用户的“量体裁衣”,沟通与用户间的交互元数据,关注对原生数据的挖掘,在特定议题下着力提高用户的参与感,满足用户对信息定制的个性化要求,在生产新闻与维系传受关系的过程中充实信源,也使受众确立自身在海量信息活动中的定位。

注释:

[1]方洁,颜冬.全球视野下的“数据新闻”:理念与实践[J].国际新闻界,2013(06):75.

[2]王强.“总体样本”与“个体故事”:数据新闻的叙述策略[J].编辑之友,2015(09):66.

[3]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M].谭君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54.

[4]祝虹.视听叙事学刍议[J].当代电影,2014(10):63.

(作者: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数据新闻
国内外数据新闻比较与启示
手机新闻客户端发展研究综述
从“美国总统大选”看数据新闻
我国主流媒体可视化数据新闻报道的创新
2016年《中国日报》“两会”数据新闻报道研究
国内网络数据新闻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大数据时代新闻的新变化探究
媒介融合时代数据新闻可视化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