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平使命-2021”上海合作组织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兵行东古兹

2021-11-20杜善国仲崇岭

中华儿女 2021年20期

杜善国 仲崇岭

在盈盘葵花不分昼夜的旋转中,火红的枫叶点燃大地的激情,俄罗斯奥伦堡州迎来一年中最丰盈最红火的季节。

日出东方,万象更新。红彤彤的第一缕阳光掠过地平线,照耀东古兹训练场,也让这片热土走进历史宏阔的镜头里。

“向国旗——敬礼!”

随着一声响亮的口令,护旗队员和礼兵行举枪礼。《义勇军进行曲》响彻云霄,升旗手挥动右臂划出优美弧线——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展开,与喷薄的朝阳一同升起。

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一道道肃穆的目光随着跃动的红色一起升腾,把国旗徐徐送至高高的旗杆顶端,在异国晨风中猎猎飘扬,映动在秋日的碧空里。

几乎就在一瞬间,奉命参加“和平使命-2021”上海合作组织联合反恐军事演习的中方指战员,在与镶嵌着齿轮麦穗的国徽深情对视中,真切感受到祖国重托、人民厚望,与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和平的时代重任。

察势者明,应变者智。

2001年6月15日,上海香格里拉大酒店。欧亚大陆一个新的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承载着地区国家的美好期许应运而生,决心携手求索关乎自身乃至人类命运的路径。在一片欢庆声中,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个成员国共同签署《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把防务安全合作视为重点合作领域,核心是联手打击“三股势力”这个地区安全稳定的头号敌人。

二十年凝心聚力,二十年砥砺前行。在各国元首亲自推动和“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有力指引下,各国防务部门不断强化战略互信、推进务实合作,特别是打造“和平使命”系列军事演习、“和平号角”军乐节等军事文化品牌。上合组织已发展成为国际和地区事务中重要的建设性力量,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站在新的起点上,中方愿与上合组织各成员国一道,密切沟通交流,健全合作机制,深化专业领域合作,努力打造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为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2021年8月27日,中国国防部网站发布消息:9月11日至25日,“和平使命-2021”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将在俄罗斯奥伦堡州“东古兹”靶场举行,演习课题为上合组织成员国部队筹备并实施联合反恐行动,主要演练侦察监视、火力打击、外围封控、街区拔点,以及前出防御、地面突击、分割围歼、肃清残敌、抗击无人机袭击等课目。中方参演部队以北部战区为主,共派出550余人,出动车辆(装备)130辆。此次演习是上合组织框架内的例行性演习,旨在深化各成员国防务安全合作,提高应对新挑战新威胁能力,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

许许多多现实情感的浪花,都发源在历史的山谷之中。

中外联演联训早已被世人所熟悉,但中国军队参与此项活动的历史并不长。2002年10月,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在中吉边境阿赖山山脉举行了一场战术级联合反恐军演,由此打开中国军队与外军联合实兵演习先河。

经过近二十年发展,与外军联演联训早已成为我军开门练兵、扩大視野、增进互信、展示形象的重要军事实践,快速迈入机制化、常态化的发展轨道,领域涵盖非传统安全和传统安全各个方面,规模包括战术、战役、战略各个层级,对象扩大到我军陆、海、空等多个军兵种和几十个外国军队,频次也由最初的每年几场发展到最近的每年30余场。

聚光灯下,中国军人屡次的表现令人欣慰。

一个个“第一”被创造:首次参加多国联合军演,海军首次与外国海军举行联演,首次在维和领域与外军举行联合训练……

一项一项记录被改写:2007年,我军第一次大规模整建制、多兵种、远距离、携重装备跨国机动;2012年,我军首次跨第三国机动参加联合军演;2018年,应俄军邀请,我军派出3200余名官兵、各型装备车辆1000余台、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30架,赴俄罗斯后贝加尔边疆区楚戈尔训练场参加“东方-2018”战略演习,这是中国军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出境演习,层级更高、规模更大、要素更全、联合性更强……坚实的足迹,清晰印在新时代我军向世界一流军队迈进的辉煌征程里,唤醒无数勇士,孵化众多英雄,催化出磅礴能量,也展示中国军队捍卫和平的决心和能力,赢得广泛称赞。

十九年间,相关成员国怀着和平梦想出发,带着稳定智慧前行,在上合组织框架内举行13次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参演兵力最大规模过万,力量从陆军为主到海陆空各军种共同参与,内容从联合反恐向联合防御、联合救援等多领域延伸,地域从边境地区和沿海地带拓展到战略纵深和内陆腹地……防务合作轮廓丰满起来,共同理想与奋力实践交相辉映,安全共同体行稳致远。

日月星驰,风云变幻,人类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百年未有之大疫情。关键时刻,十字路口,上合组织第14次就维护地区稳定大局发出新时代最强音。各成员国迅速响应,选派人员同心同向,由浅入深展开多次战略磋商,在研究讨论中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确定相关事宜。

北部战区领受中央军委赋予的“和平使命-2021”上海合作组织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参演任务后,面对全区部队选兵择将。论及参演部队的抽组,战区少将副参谋长赵康平用诗一样的词语道出心中想法:像蛟龙一样神秘而强大,像狮子一样霸气而自信,像野狼一样狡猾而冷静,像苍鹰一样高傲而敏锐,在战场上具有“碾压性”的物质和精神优势。

多种迷彩,铁流澎湃,独树一帜的“合成军”全新亮相,兵种融入合成,军种融入联合,精干化、一体化、小型化、模块化、多能化,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

一排排精锐士兵英姿飒爽,一列列铁甲战车威武雄壮。滚滚铁流勇向前的中方地面突击群,来自陆军80集团军某合成旅。该旅诞生于1937年,从白山黑水一直打到天涯海角,抗美援朝期间首批入朝作战,征程十万里鏖战千百次,打出“暴风雨部队”的赫赫威名。进入新时代,部队快速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构建信息化网络,使嵌入战场的每个单兵、每辆战场都不再孤单,精确感知、精确指挥、精确打击、精确评估、精确保障等能力水涨船高,由勇于“钢铁比拼”向善于“硅片较量”嬗变。

一招一式向实战聚焦,一机一群与打赢对表。乘风振翅向战飞的空中支援群,来自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该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为数不多的一支新型空军航空部队,多次参加重大军事活动,飞行员个个身怀绝技、武艺高强。受领任务之时,他们正在进行“二对二对抗空战”,从远距杀到近距,从低空杀到高空,电光石光间,4架战机厮杀缠斗,攻防角色频繁切换,钻山谷、飞远海、低气象起降、风雪天飞行,尽显鏖战蓝天、有我无敌的英雄气概。

被视为主战主用“尖刀铁拳”的另一支空中支援群,来自北部战区陆军航空兵某旅。该旅是陆军最新成立的航空兵部队,被视为陆军“飞起来”的急先锋,起飞就是打仗,起步就是冲锋,集火力打击、机降作战、战场支援、空中机动于一体,从“树梢杀手”到“神兵天降”,从“动若惊雷”到“攻防兼备”,来得疾、突得快、打得猛,在跨域作战、国庆70周年阅兵、国际比赛等重大军事活动中表现出色,在蓝天上绘就了一幅幅壮丽的航迹。

赴俄罗斯参加演习的消息传到北疆军营,在北部战区某合成旅像旋风一样吹遍各营连,在数千名官兵心头吹起一阵阵涟漪。他们憋着的一肚子为国出征的踊跃劲儿,火山似的突然爆发出来。

合成一营王鑫,中士服役期终点就在深秋,父母早就帮他联系了一份不错的工作,等他退伍返乡;相恋多年的女友也倒数着时间,等他回去结婚。

这是摆在王鑫面前的一道人生选择题。如果选择参演,就意味着要放弃优渥工作,继续留队服役。接连几天,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最终,小伙子还是说服家人和女友,递交了请战书。

个头不高,本事却不小。入伍24年的装甲维修技师成守平,是战友心中的专业大拿,在一次次比武竞赛中摘金夺银,骨子里透射出常人所没有的忍耐和坚韧,演兵场上总是充当活跃现场气氛、调动演兵热情的角色。每次遇到急难险重任务,营连领导首先想到他。

多年的等待、积累和准备,终于迎来国际军事舞台“登场”时刻。接到参演通知时,成守平正在老家休假,他立即拨通连长手机,表示马上归队参加演习。

成守平兴奋不已的情绪,唤醒了妻子徐小林的记忆,她皱起眉头,禁不住问道:“刚回家没几天就又要走,这么多年,你就没休过一个完整的假期!”

成守平抱歉地冲着妻子笑笑,用手搓了搓冒出汗水的脸,把柔肠深藏心底:“走出国门练兵,可能就是我和我们这一代士兵的时代责任,也是我们人生的幸运之处!”

闻听儿子要出国参加演习,母亲先是惊,后是怨,情绪颇为激动:“你就长点心吧!现在国外疫情那么重,不为自己考虑,也应该想一想咱们家上有老下有小呀!”

看着丈夫坚毅的目光,成守平妻子脸上的表情“由阴转晴”,主动劝起婆婆:“妈,咱们就让他去吧,能代表国家出征,那可是大事,无论如何,咱们都就应该支持他!”

妻子言词里尽显理解、敬意和爱恋,话音在房间里像波涛一样起伏澎湃,连空气似乎也温暖了许多。知夫莫若妻。成守平是旅里最优秀的技师,几十吨的战车在手里驾轻就熟、得心应手。但他并不满足,一直期待着施展才华、实现梦想的更大舞台。

比成守平小16岁的支援保障连工兵班班长杜英鑫,1997年12月出生,好学,肯钻研,在集训淘汰率超过一半的选拔中,心中总有一种沉甸甸的压力,也感到无上荣光。“赶上一次为国争光的机会很不容易,绝对不能错过。”每次走向练兵场,他在不知不觉间,便攥紧了拳头。

那段时间,杜英豪每天训练超过15个小时。为纠正爆破器操作失误,休息日也被他拿来苦练,进步令战友吃惊。

一路奔跑,杜英鑫遇见更好的自己,名字赫然出现在参演人员名单里。而不为人知的是,集训时队里配发两双作战靴,其中一双,他每天训练穿,风吹水泡铁磨,早已破了皮、变了形。另一双装进背包里,他要留到出国参演时拿出来穿。多少个训练归来的傍晚,畅想自己将要在异国他乡的疆场上殊死搏杀,杜英鑫咧嘴傻笑,背影被夕阳拉得修长,迷彩服的后襟被风鼓满,随着那颗炽热的心猎猎颤动,融进骨血、刻进面庞的阳刚之气中,总是透着丰沛饱满的青春质感。

闻战则喜真英豪,许党报国大情怀。在参演指战员中,有35名官兵父母病重,46名官兵家人即将来队团圆,9名女将把嗷嗷待哺的孩子扔在家中……使命面前,更多人来不及向妻儿说句再见,顾不上向父母道声保重,便悄无声息出征。

优中挑优,贤中选贤,一支豪气冲天的出征队伍很快就汇聚起来。尽管他们没有亲身经历过战火,甚至没闻过太多硝烟味,但全部是尖刀中的刀尖,享有“军中良剑”“特战精兵”等美喻,其中110多人曾经参与国际军事交流和出国维和,29人在国际军事联赛中技压群雄,摘金夺银。

立大德于军营,扬大义于国家,布大信于天下。一颗颗火热的心被激荡着,一腔腔奋进的热血在燃烧,唤起壮志凌云,化作演兵场上的一次次纵身跃起,定格为忘身忘家的英雄身姿,续写着人民军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历史荣光。

端详着手中的参演人员花名冊,赵康平禁不住笑起来,笑若春风,笑容灿烂,笑声响亮,而且很富有穿透力。

寒风吹动,冷雨飘洒。东北某军用机场笼罩在如墨夜色里,万籁俱寂。远处城市的灯火如点点繁星,平安而静谧。

跑道上的灯亮起来,照亮一方旷野。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员驾着10架国产新型歼击轰炸机,奋力用大国之翼争脱重力,裹挟着震天撼地的气势呼啸而去。标准最高、效果最佳、历史最好,是旅里全体参演人员的共同奋斗目标。每天只要训练场上有人在训练,肯定能找到参演人员的身影,他们用训到大纲上限、打到导弹边界、飞到最大载荷的“临界值”,淬炼战鹰的钢铁翅膀,蓄养胜战底气。

训,向全维拓展;练,往巅峰跃升。自开训到转场,再到合练……冬、春、夏三季候鸟式的强化训练,接连变换的环境考验着飞行团队,也成为砥砺战斗力坚硬的“磨刀石”。一次次升降,点亮许多“盲区”,不断实现着突破自我的换羽奋飞。

练必得法,学无定法。驻训地区地形复杂,对地面保障是一种考验,对搏击天空的飞行员也更是身体与心理的双重考验。航理人员参考过去出国参演单位的训练资料,根据实际地形和训练特点,绘制了详细的航线图;空射人员专门向院校教授请教,了解不同地域重力加速度、风向等细微差别,用公式推算航炮、导弹空中运行数据……他们还借鉴兄弟部队探索实践的“114训练法”和“414训练法”等成功经验,做到空中对抗一小时、复盘评估四小时,提升飞行时间“含金量”。

高原、峡谷、险滩、海洋、密林……训练贴近实战化,必将面临更多复杂的战场环境。怎么提高实战能力?如何在多国合帐演兵、同台竞技中出手不凡、力拔头筹?是摆在官兵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不懈的奋斗里,往往就藏着答案。他们以“抗”施“压”,进行全过程对抗;以“快”加“压”,展开快节奏演练;以“难”升“压”,实施非对称检验;以“考”增“压”,全天候、全地域、全系统、全要素、全类型组织大考核、大比武、大拉动,驱使着飞行人员缺什么就专攻精练什么,不断升级“侦、扰、打、破”对抗体系,在收获成长和进步的同时,增强应对现代空战的自信和勇气。

春去夏来,官兵也迎来强化训练的“盛夏”。旅政委郑智勇带领机关各部门人员赶到驻训地现场办公,面对面解决经费、人才、教员等问题。一时间,机关设战、谋战,院校研战、教战,基地检战、验战,部队学战、练战,纪检部门监战、督战,汇聚起能打仗打胜仗的“八面来风”。

“飞行时间一秒都不能浪费!”在另一个军用机场,北部战区陆军航空兵某旅与时间赛跑,紧锣密鼓地进行“模块化”组训。

高空训练空域,空中侦察、战斗机等战术课目轮番上阵;近地面处,战术起降、掠地机动等课目训练也有序展开,直升机时而规避绕飞,时而快速突击,时而前出打击,飞行员充分利用空域内的各种条件,展开空中突防、对地突击、搜索营救等20项训法战法。“大场次”锻造低空尖刀,也锤炼着实战本领。

万里跨境快速机动,与空中侦察、火力突击、营救人质、追歼逃敌等,是联合导演部准备为这个旅“量身定制”的任务。他们紧盯战斗生成各要素,把侦察、攻击、投送、勤务等专业捆在一起,开展高强度跨昼夜连贯全时飞行训练。

欲求变化,理念先行。从当日7时到次日7时,昼夜24小时分4个场次连贯组织,融入敌情背景,重点对低空突破、侦察突击、特种破袭等险难战术课目进行专攻精练。

难度不断增加,强度逐渐加大,险度相继提升,将战术课目演练得出神入化,挑战着训练环境极限、武器装备作战效能极限、作战人员的技战术水平极限,直升机优异性能挖掘得淋漓尽致。从随时待战到随时能战,紧前练兵备战的意识深深根植在头脑之中,“当先锋”“打头阵”“争一流”和乐于琢磨对手、喜爱钻研打仗、追求战场制胜蔚然成风。

战斗力标准是把尺子,度量着与战场的差距,也刻录着实战化训练走向深入的距离。飞行人员翻看训练日志发现,第三季度尚未结束,他们早已刷新往年全年飞行时长记录,弹药消耗量相当于过去两年总和。他们难以置信地再三确认是否真的飞了这么久,答案是电话那头的一次次肯定。

陆军第80集团军某合成旅参演官兵,更是独辟蹊径依托模拟训练中心,利用数百件信息化和智能化器材重塑的练兵场,借“虚”得“实”,以“虚”谋“实”,在仿若生死考验切肤之感中,熔铸起训练与作战一体化新的“铰链”。

得到全面加强的合成营,数百人不用一枪一弹,23天完成3个月训练内容,上装操作两周后组织考核,总评成绩比往年提升百分之十五。更让他们欣喜万分的是,许多指战员在“硝烟战火”的特殊氛围里从磨练“肌肉记忆”到激活“战场联想”,技战术能力积“跬步”、至“千里”。

夯实训练基础的参演官兵,迅速按实战编组蜿蜒向北六百里,挺进科尔沁草原深处荒无人烟的陆军某合同战术训练场,锤炼体系作战能力。他们每天强化训练14个小时以上,操练的新型步战车和突击车都是部队最先进的装备,装备时间虽然不长,但在几次实兵合练中,每门炮发射了数十发炮弹,命中率步步紧逼100%。

面貌一新的合成营,有数十种专业、百余个岗位,几乎囊括了陆军所有基础兵种专业。他们着眼独立遂行任务的新特点,将判读和运用航空照片、卫星遥感图像纳入训练计划,在夜暗条件、空中精确打击、电磁干扰等复杂背景条件下推送航空和卫星遥感图像,营级指挥员破天荒地运用指挥信息系统分析航空照片、圈定战术目標、拟制侦察计划……空中“千里眼”联入合成营“中军帐”,“敌”重要目标被精确定位、多条机动线路跃然纸上,重要部位高差、坡度等参数逐一备注,作战“指挥链”由长变短,“铁拳”出击势如破竹。

多课目连贯实施,多兵种联合出动,多战法综合运用,高、中、低配合,远、中、近联合,“组织链”完整严密,“车马炮”如虎添翼,从虎虎声势到凿凿胜势。苦练5个月,阚金柱作为营指挥,黝黑的脸庞映衬着迷彩战车,或通过信息终端呼叫空中火力支援,或临机组合步兵、炮兵等地面力量协同行动,高效掌控、融合运用诸兵种。练兵场上的他喜不自禁:“我小小营长,一次次练出了‘司令员的感觉!”

盛夏的骄阳,在各个帐篷间泼洒一片炙热。不远处,脸上涂满油彩的特战队员正在进行解救人质演练。确定参加演习的这支特种分队,来自功勋卓著的陆军第80集团军某特战旅,曾多次在联合反恐演习承担引导火力打击、目标侦察、情报传输、机降突击等演练任务。他们深知,在极其复杂困难的条件下完成多项特战任务,一直是“和平使命”联合反恐演习的亮点,也是“重头戏”、“棘手战”,而与上合组织各成员国最优秀的特种部队协同作战,更是非同寻常。

训练基地天气变化无常,无论烈日当空还是暴雨如注,特战队员们把每次训练当成疆场搏杀和鏖战对垒,身着厚厚荒漠迷彩,带齐装具,连吃饭也是武器、钢盔、防毒面具等在身。

跳伞被称为“勇敢者的游戏”,万里长空托举着梦想,更延伸着力量,危险与美妙的风景如影相随。

伞降是这个旅的看家本领,已经进行了22年,前辈们在2013年全军特种部队比武时以绝对实力斩获第一名。为了永续荣光,许多特战队员从自己登上飞机那天起,就坚持写《飞向蓝天》日记,里面记录的大多是跃出舱门的感受,留下的却是0到1的不懈探索,用一道道完美的弧线划出不断跃升的“能力清单”。他们将这归结为对未知的热爱和对一流的执着,“虽然我不是巨人,但我希望后来的人站在我们的肩膀上”。

高天之上,云飞雾卷;云层之间,危机四伏。即将在异国他乡的长空之间犁开万顷云涛,是绝大多数参训特战队员从未有过的体验。当又一个“0”摆在面前,他们都在期待着更大的“1”留在《飛向蓝天》日记里。更何况,在陌生地域跳伞,缺技术积累、缺气象资料、缺标准规范、缺组训经验……一个又一个这“缺”那“少”,就像水下的冰山浮出水面,隐藏着一个又一个未知的风险和挑战,从严从难训练是唯一的正确选择。

当实跳的计划作出之时,很多人捏了一把汗:每天跳4次,连续跳7次,难度实在太大了!稳妥一点不是更好?

“同志们,我明白大家的担忧。这样的伞降训练与以前的年底训练相比强度翻了两番,风险增大许多,但我们的任务是与多个国家的特种部队同台竞技,时间紧迫,作为中国军人代表,雄鹰部队的传人,需要我们顶上去,迎难而上!我是队长,我先上!”特战八连连长陈浩说出的每一个字,犹如自高空下落的重石,在平地上砸出一个大坑,一组令人心动的术语随之亮了出来:武装跳伞、集群机降、扼控要点、突袭要地……

“起飞!”一声令下,战机铁翼飞旋、梯次升空,发动机的轰鸣声打破了训练场的宁静。特战队员们带着梦想,又一次勇敢地在不熟悉的战场环境里乘机高天飞翔。

攻击直升机在云层内灵活机动,避开“敌”重重防线,迅速锁定“敌”指挥所。长长的“嘀”声中,特战队员跃出舱门,开始在心里读秒,“0001秒”“0002秒”“0003秒”。

“啪”地一声,主伞打开,一股力量拽着特战队员们的肩膀向上提。那一刻,世界暂时安静,鲁中平原特殊的地貌像画卷一样铺展在他们眼前,阳光和微风打在他们的脸上,有些焦虑的心渐渐趋于平静,慢慢感受蓝天和白云的抚摸,就仿佛拥有了整个世界……

收拾完伞具,特战队员们走回帐篷,浑身已被汗水湿透。他们端起登机前倒的那杯水,一饮而尽,然后对外传出喜讯:“首跳训练十分完美!”

都说“跳伞是看天吃饭”的事业,离地三尺有风险,但是战争不容选择天候。着陆场上经常出现的扰动气流,是“横”在特战队员们面前的一道坎。他们抓住时机,把大风、低能见度等复杂天候当成得天独厚锤炼技能的“天然熔炉”,由平时每天跳1至2次到4次以上,难度系数增加一倍,淬炼能打仗、打胜仗能力。他们始终咬定一个目标:一战锁定战局!

4月26日,一场春雨过后,着陆场地面略显泥泞,太阳升起。当飞机上升到预定的高度,看似平静的天气,却在突然间变得复杂起来。如果跳,伞衣会充气不完整,导致下降速度过快,将面临很多意想不到的风险;如果不跳,将会影响整个训练计划,还将丧失险中练兵的好机会。

“注意保持编队,低空保持伞稳……”在许多人复杂与期盼的眼神中,担负试风员任务的孙洪雨快速反应,在空中跳出一条优美的弧线,沉着冷静指挥特战队员调整空中姿态,最终全部安全着陆。

走下练兵场的特战队员们,虽然心力早已耗尽,却难掩兴奋,有人还在训练日志写道:不是每个飞行员都有机会承担当战机的风险。我们都应当把这种付出看作是一种荣幸!

听从内心,无问东西,考验的不仅是勇气。

更让特战队员烦心的,是训练遭遇的“天花板”,射击精度再提高一点点似乎都变得十分困难。陈浩与教练员队伍综合考虑气候条件、装备性能等因素,将专业技能强化训练细化成3类45项具体“指标清单”,跳伞、狙击、爆破、驾驶、重火器、体能与目标侦察定位、情报传输、机降突击等综合演练穿插进行。看着这些指标,有人脸上写满了疑惑:“按大纲标准,我们的成绩都达到优秀水平以上了,还有必要这样天天练吗?”

陈浩没有回答,而是跑步进入靶位,仰望着靶标,眸子里闪着坚毅的目光:“演兵场就是战场,战场无亚军,我们分毫必争!”

真实的特战,并不是简单的跳伞、抓捕、狙击,特战队员所承受的不仅是超出常人负重的载荷,更是做制胜尖刀上的刀尖。“第一枪”大胆打破常规,特战队员从搜集到的实弹射击数据入手,运用模拟仿真、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推演了一次又一次,最终队员们快反射击水平全部达到2秒5发弹45环以上,不仅快,而且更稳和准,几乎达到极限和极致!

庆祝劳动节的条幅还未取下,在扮演“组网”关键角色的战略支援部队北部某信息通信旅三营营门前,就高高悬起一块数字不跳动的倒计牌,上面一个大大的“0”字从此未变。在全营官兵心中,战争没有倒计时,每天都是出征日。“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状态,就是他们备战常态。

养兵千日千日用,决胜千里千里通。行进在加速转型重塑之路上的该旅,从保障中枢发展到体系保障,信息通信力量已嵌入到战场的各个环节,成为支撑联合作战和全域作战的“神经血脉”“耳目中枢”。通过精筛细选,最终确定的参演装备,都具有通信距离远、传输容量大、手段功能多、信息化程序高、抗干扰性能强等突出优势。参演官兵90%以上拥有本科学历,100%能操作两种以上通信装备,80%以上执行过大项任务,堪称保障作战指挥时刻在线、全时畅通的信息尖兵。

电波无形,制胜千里。承载着希望的抽组官兵,在距离营区千里之外的陌生地域,展开信息化条件下高强度的信息通信保障训练和演练,进行一场不同寻常的“能力突围”。

长年静寂的深山沟里,顿时热闹起来。不同层级的人员,按照“量身订制”的计划展开训练,随机跟进式“导”、全程清单式“采”、仿真等效式“抗”、复盘检讨式“评”,接受复杂电磁环境、特殊地理环境、极端天气条件的多重检验,在城市、山区和草原等复杂地形内,织就信息天网,在苦训、精训、巧训,向着全程音视频稳定通联的目标发起冲锋。

战场制胜,离不开信息化“加持”。活用大数据,才能抢战信息化作战的先机。他们将联演所需的信息全部纳入作战指挥系统,各席位人员只需输入要素信息,方案自动生成,按席位分发,按流程提报,网上审批方案,作战文书一链生成……大数据“助攻”排兵布阵,各作战席位人员从文书拟制中解放出来,騰出更多精力用到战场态势感知、指挥决策中去。

开机就是迎敌,通联就是作战,真正的通信保障往往不会是想象的那样简单,实战中突然遭遇的意外总是超乎人的想象。训练间隙,这些“顺风耳”“千里眼”们,编写出《某新型装备使用手册》《特情处置手册》,拿来就能用,照着能做好,把保障难题化解的关口前移,处理保障用户故障,用时缩短一半还要多。

千琢璞为玉,百练铁成钢。在白山黑水,铁流澎湃砺精兵;在蔚蓝之上,鹏飞万里向空天……演兵场的变化,看似静水潜流,实则惊心动魄、风劲蹄疾,展现出蓬勃的态势。因为参演官兵懂得,今天准备中每人迈出的一小步,明天联演场就会向着打赢迈出一大步,穿越风雨见彩虹。

一声令下,天地动。

“和平使命-2021”上海合作组织联合反恐军事演习我军参演部队铁路输送首列火车,从吉林白城火车站出发,8月27日15时30分,在距离满洲里国门约20公里铁路站点戛然停下。

坐落着红色交通线遗址、中共六大纪念馆的边疆重镇,因为一条铁路成长为一座城市。满洲里火车站始建于1901年,从2000年开始,国家和地方先后投资近7亿元,对铁路场站和公路口岸进行扩能扩容改造,使其一跃而成为亚洲最大陆路口岸,被世界誉为“亚欧大陆金桥”。当年的绝域边塞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已成为中欧班列穿梭不绝的通衢,变身对外开放前沿地带,也是中国军队走出国门的“红色交通线”。

自2007年迎来第一支成建制部队,这里已先后10多次执行部队跨国铁路运输投送保障任务,装卸载道路从最初一条扩展到四条,可满足军列昼夜在两条专线同时装卸载、大型武器装备直接开上列车;换装效率从最初24小时通过一列,跃升为如今通过6列,书写了我国军事力量远程投送保障能力跃升的新篇章。

时光流转,三年前的这个时节,应邀赴俄罗斯参加“东方—2018”战略演习,被誉为中国军队“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出境参演,专列软卧车厢里的不少官兵都是见证者。回忆起那场盛况空前的转运大会战,呼伦贝尔军代处主任王百元仍与有荣焉:“这次演习让满洲里站迎来建站117年以来最大考验。两个月时间里,这里往返跨境运输投送军列56列,往返运送人员3000多名,武器装备1000余台件,超出过去十年任务总量,创下我军出境演习跨国投送规模之最!”

8月28日16时02分,办完通关全部手续,专列再次启动,在高亢的军乐声中,缓缓驶向阳光照耀下的满洲里国门。几声机车嘶鸣之后,列车驶出国门,朝着西北偏北方向驶去,驶过界杆……当地时间21时15分,在通过俄方入关检查各种手续之后,专列停靠在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车站。

一场不同寻常的“换乘换装大会战”,由此拉开序幕。

换乘换装,是出入境部队人员装备更换搭乘列车的简称。由于中俄铁路轨距不同,列车规格也不同,每次部队乘火车出入境,都要在满洲里或者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进行换乘换装。然而,与人员换乘比起来,重型车辆换装就复杂多了。况且,俄式平板车不仅与国内材质有区别,而且还窄了10多厘米。这就意味着,部分型号装甲装备上板后,轮胎两侧分别会有五六厘米位置悬空,需要仔细测量每台装甲装备中心线停放位置与平板边缘尺寸数据,不断微调,确保车辆装备全部准确停放到位。

一时间,小小站台聚集了中俄两种不同技术标准的列车、中方参演部队的43辆各型装备、百余名换装官兵和各式各样的装卸载工具备品。而各式重装备都是清一色的“铁疙瘩”,平均重量达40吨的庞然大物。发现装备换乘采取侧方换板方式,完全不同于国内的侧方换板方式,还要连夜进行,某合成旅装甲指挥车驾驶员、中士文士成,尽管有着丰富的铁路上板经验,心中还是捏了一把汗。

夜色茫茫,繁星点点。当地时间凌晨一点左右,在车辆装载引导员手中荧光指挥棒引导下,文士成驾驶战车小心翼翼地从原平板侧方驶入换装平台,而后调整车辆,通过临时搭建的渡板侧方驶入新平板。

“停!”夜间温度低至6℃以下,驾驶室内外的温差使车窗上泛起了层层雾气,阻挡了文士成的视线,驾驶的车辆外侧轮胎接近一半悬空在平板外沿,在场的人心都快提到了嗓子眼儿,紧急叫了一声停。

“好险呀!”几次叫停后,车辆终于调整到位,浑身已经湿透的文士成跳下战车,走出换乘站台,感慨颇多:“在雾气影响下,视野愈加模糊。我只能靠引导员手中的荧光棒引导,并时刻提醒自己必须保持精力的高度集中,不能有丝毫疏忽。”

一轮红日刚爬过高高的白杨树梢,忙碌了整整一夜的官兵,将第一梯队所有大型装备和集装箱,全部安全顺利地换乘到俄方列车上。曾经多次与出境列车随行的军代表李伟松感慨:“这次换乘换装,装载环节就比过去快了大半天。”

全部工作完成之后,已是傍晚时分,负责装备安全工作的中方参演部队官兵,与中俄双方军代表和俄方铁路监装人员一起,对每一台装备进行细致检查,看有没有捆绑加固松动、篷布捆绑是否严实、超限标志是否齐全、车门是否张贴封條……直到拉直全部问号,三方郑重地在交接书上签字。啃下了装卸载这块最难啃的硬骨头,“换乘换装大会战”宣告结束,专列具备发车条件。

当地时间30日4时35分,在中方参演官兵们的欢呼声中,俄方列车驶出后贝加尔车站,朝着茫茫草原深处而去。

连续4天,中方4列军用火车顺利完成换乘换装,新换乘的俄罗斯列车沿着久负盛名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自东向西,穿越人迹罕至的远东地区,直奔奥伦堡市东古兹训练基地演兵场。

窗外的风景变幻,车厢一下变成“流动的军营”:官兵们严格遵守作息时间表,8时30分,开始学习外事知识、疫情防护措施;9时40分,学习外军装备技战术性能、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历史文化等;10时40分,开展应急警戒训练……尽管车厢内空间狭小、活动受限,大家因地制宜寻找体能训练办法,围绕联演展开针对性训练,目的是确保在漫长的投送途中思想不松懈,保持着旺盛的精力、昂扬的斗志和过硬的体能。

“贝加尔湖!”当地时间8月31日15时35分许,车厢里不知谁惊奇地喊了一声,官兵们的目光齐刷刷地转向窗外,“好美的景色呀”!

舞动的流云、高飞的苍鹰,以及灿烂的星河,在官兵们眼中都是一闪而过,确保军列上重型装备的安全,才是他们心中最大的牵挂。

重型装备在战场上如履平地,动若脱兔,势如霹雳,可件件都是大家伙,清一色的“铁疙瘩”,平均重量达40吨,运载投送路长道弯,捆绑加载要求极高。出发前,部队6次推演投送流程,3次收集途中道路最新数据。虽然早已被牢牢捆绑固定在平车上,出发前又进行了反复检查,可梯队长李杰仍然放心不下,担心一旦途中颠簸晃动出现钢丝绳索断裂,或者因为列车大坡度爬行、曲线绕行造成松动,甚至出现整体脱落,后果不堪设想。

专列开进享有“东方巴黎”美名的伊尔库茨克,在车站再次停靠。车门打开,梯队长李杰迅速从座位上站起来,带领3人小组快步冲下车,与中方和俄方军代表一路小跑,挨个检查列车上各式各类装备,把任何事故苗头和安全隐患全部消灭在萌芽状态。他一边从脸上不停地撸下汗水,一连不停地叮嘱官兵:“仔细点,再仔细点啊!”

因为专列停靠站台时间有限,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对重型装备的捆绑情况进行安全检查,专列每次在站台停靠,不分昼夜,李杰都是连跑带颠地跑下车进行检查。于是,官兵们私底便称他“李四快”,幽默地概括他一路上的状态:车停嘴快,下车腿快,检查眼快,排险手快。

专列继续跋涉,柔和的日头和混杂马匹气味的习习和风悄然退去,星罗密布的夜空粉墨登场。月光照透林间,光线犹如各种琴弦,其间还有笛子、唢呐、圆号、萨克斯,一场恢宏的野外交响乐响彻云天,北部战区某合成旅勤务保障营二级军士长刘保利的心随着节拍跳动,毫不吝啬地把掌声奉献出来。

当兵21年来,刘保利还是头一次遇上这么远距离的机动。出国门、看世界,早已被刘保利深藏在心底的愿望,没想到竟然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实现了。

朝着胜战的梦想跋涉,刘保利尽管身怀绝技、武艺高强,每天仍然天不亮就起床,反复学习记在小本本上的装备修救要点,在脑海里“跑”上三五遍程序。一直到晚上熄灯,他都不闲着,不是与战友研究可能遇到的装备修理难点,就是针对现地各种特殊条件寻求高效保障对策,还挤时间在过道上做俯卧撑、练臂力。

精力用在正经地方,倒成了刘保利克服晕车的决窍。面对梯队政委孟曦的关心,他脸上飞出一朵红来,笑着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兵不可一日不练。我们这次与多个国家的军队一起演习,更应该让世界看到一支不一样的中国军队。”

风也行,雨也行。繁星散尽,晨曦初露,映照着军人如山的使命和千钧重担。

9月4日12时,北国重镇沈阳艳阳高照,静宁的某军用机场,迎来由19名军官组成的中方参演部队先遣组。

习习的东风里,他们严整肃立,整装待发。每个人都身着荒漠迷彩服,在阳光照耀之下显得既威武又豪迈。尽管连续降温的北国迷漫着几分寒意,但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种特别的热情在涌动,一种浓烈的期盼在升腾。

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响起,一架深灰色的“鲲鹏”运-20飞机,出现在先遣组眼前。

“出发!”伴随着声如洪钟的一声命令,先遣组成员挥手告别战友亲人,开始跨越千山万水的重重阻隔,向联演地域进发。运输机疾驰,穿越平原,穿越林海,穿越山峦,穿越河床,飞向他们日夜在地图上研究判读的地方。

先遣组组长、战区联合参谋部某局大校副局长王裕新,高大威猛,浑身黝黑,战役素养良好、指挥素养扎实、作风素养过硬,两年前曾赴俄罗斯留学。为了执行好这次参演任务,他从年初就开始悄悄建立自己的知识库、列出知识清单、充实知识结构,在更高层次上理解判断彼方强弱点、己方长短点、胜算影响点。出发前,他天天充电到深夜,深度进入情况、研究问题,对相关方案计划一遍遍修改完善,一项项推演检验,一次次推倒重来,竭力造就“更新、更加勇敢的头脑”。此行,他带领大家展开与俄军接洽、营地开设等十几项先期工作。

在能力快速攀升的过程中,被确定为先遣组成员的人员都养成了一个习惯:无论外出参观,还是向专家请教,都第一时间将获得的最新信息和盘托出共享。一人学习,共同提高;一人见学,大家受益。在先遣组之外,还有一支数十人的“影子智库”。他们是各军种优秀指挥员和院校军事专家学者,通过一条条昼夜“热线”,指引着奔跑者踏出峡谷丘壑,奔向星辰大海。

这次跨国飞行往返一万多公里,昼夜连续飞行,是一次真正的实战化训练。执行运输任务的,是中国空军航空兵某师官兵驾驶的运-20运输机。师里专门派出境外飞行经验丰富的一级飞行员昶献军担任机长,带领机组完成空中运输任务。在走上坐驾那一刻,他和战友们兴奋不已:“作为飞行员,能够驾驶最新型国产大飞机,不断开辟新航线,战胜新挑战,我们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

运-20运输机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款国产大型运輸机,2016年7月正式列装中国空军航空兵部队。五年多来,运-20运输机先后赴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柬埔寨、菲律宾、越南、老挝等国家运送抗疫物资,并多次承担赴俄罗斯军事运输任务,航迹延伸至境外多国。

此次参与“和平使命-2021”上合组织成员国联合反恐军事演习,运-20运输机再次执行跨境空中运输任务,开辟从乌鲁木齐至俄罗斯奥伦堡的全新境外航线。为保证人员按时抵达,在准备阶段,昶献军带领机组人员充分研究陌生空域气象条件,并结合前期出境飞行任务进行经验总结、梳理风险点,进行新航路规划、备降机场选取和备降航线制定。出发时,他们随身携带的航路图上,已用不同颜色的笔做了密密麻麻的标记。

飞行中,不仅要考虑复杂气象和陌生空域管制习惯的影响,还要考虑境外新的目标机场的保障标准与运-20的适配性,而且航时长、航路新、陌生机场、未知气象、疫情风险等,都是摆在机组面前的现实问题。尤其是降落陌生机场,面临全新的空域管控方法和起降模式,需按照俄方要求执行进、离场程序。

34岁的副驾驶范曙光对目标机场——奥伦堡军用机场进行了充分研究,早已胸有成竹。虽然加入运-20团队只有4年不到,但他通过刻苦训练和任务历练,已经快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副驾驶。

飞行员刘溢担任此次空中运输任务的联络员。这是他第15次赴俄罗斯执行跨境飞行任务。他先后到过8个俄罗斯机场,曾参与运-20运输机开辟俄罗斯方向新航线,丰富的经验使他对俄方指挥模式、通联方式甚至英语口音谙熟于心。自从飞机驶入俄罗斯境内,他时刻同空域内指挥塔台进行沟通联系,将塔台指引飞机飞行的要求及时传达给机组。

经过4个多小时飞行,飞机平稳降落在俄罗斯奥伦堡第二军用机场,标志着此次空中运输任务圆满完成。

先遣组成员迅速走下飞机,奔赴作战地域。运-20机组开始进行返程工作准备,空中机械师王寒与机务人员迅速核对飞行参数,设置飞行数据,再次进行重新计算,检查飞机情况,确保飞机各项条件准备完毕。

特设师卢奎放弃难得的休息时间,在跑道边捡起一枚鹅卵石,小心翼翼地放进自己的挎包中。每当执行重大任务、来到一个新机场,机组人员都要采集一些当地“特产”,带回部队,这已经成为运-20团队的传统……

四牡翼翼,以征不服。当地时间9月10日15时11分,在运-20运输机巨大的发动机轰响声中,最后一个空中梯队在奥伦堡军用机场平稳降落。

装扮一新的站台上,中俄文对照的“热烈欢迎‘和平使命—2021联合反恐军事演习中方参演部队”横幅格外醒目。先期抵达的中方先遣人员和俄军方人员,为远道而来的官兵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欢迎仪式。

至此,中方参演部队官兵提前三天在演习地域完成跨国集结。

地处北纬51.7度奥伦堡州,是一个既充满神奇,又容易让人产生奇妙遐想的地方。东古兹就镶嵌在这片大地上,野花数不胜数,红色的是萨日朗,紫色的是野苜蓿,明黄的是野罂粟,蓝色的是勿忘我,一簇簇,一团团,努力地绽放,在绿绒毯上摇曳歌唱,抓紧完成秋天最后的壮美。

东古兹靶场始建于1934年,全称为俄联邦国防部第三中央科学研究所防空科学试验场,距离奥伦堡市22.4公里,距哈萨克斯坦边境直线距离约60公里,正面约20公里、纵深约40公里,主要用于防空部队防空导弹系统、齐射火箭炮系统等武器装备的测试及实兵演习,曾是苏联唯一的防空试验场。目前,该靶场区是俄中部军区集防空训练及实兵训练于一体的大型靶场,1次可容纳15万人、1000余件武器装备,可实施对地打击、坦克突袭、火炮射击、空降奇袭、对地支援、特种突击等课目演练,具备承办跨军兵种联合演习条件。

机器轰鸣,马达飞旋,打破了草原的宁静。北部战区某合成旅工兵连班长赵明磊驾驶着挖掘机犁开荒原的第一簇草,野战兵营开设如火如荼展开。飞旋的发动机驱动着车轮滚滚向前,空气中散发着新鲜泥土和草根的味道,掘出的泥土在外围堆成1米多高的开阻隔壕,平整压实之后,在上面架设起蛇腹型铁丝网。

与此同时,工兵连16名官兵,娴熟地驾驶着装载机、平地机、自卸机等8台车辆装备,人员和装备几乎昼夜连轴转,始终处于极限作战状态。赵明磊和他的战友在挖掘机驾驶室里一坐就是十四五个小时,手脚累得酸痛肿胀。当地夜间温度在5℃以下,驾驶室内外的温度差使车窗泛起层层雾气,他们不时抓起一块毛巾擦一擦玻璃窗,顺手抹掉额头上滑落的汗水。

为了争分夺秒赶工期,党员骨干冲在最前头,中国营里到处是官兵忙碌的身影,雨声和装备引擎声汇成一曲交响乐。随着供水、供电、医疗、通信网络、指挥机构开设、污水和垃圾处理等数十项工作同步展开,各项野战设施迅速成龙配套,营区面貌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

官兵连续奋战三昼夜,当初晨第一缕阳光掠过地平线,一座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符合实战要求的野战营区拔地而起。远远望去,营区门口由防爆沙箱堆积而成的迷彩色门柱高高耸立,由上到下书写着“中国营”三个遒劲大字格外引人注目,一旁挂着用俄文标注“履行使命谋打赢,捍卫和平砺精兵”的大幅标语。

装扮一新的“中国营”,一股战斗气氛扑面而来,让人顿觉“硝烟味”浓厚。靠近野战营区大门口,伪装隐蔽的防爆岗楼内,两名哨兵手握钢枪正通过射击孔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周围一举一动。不论昼夜,所有执勤哨兵全都荷枪实弹,每个人都时刻睁大警惕的双眼,丝毫不敢懈怠。

军队因战争而存在,军人因守卫和平而彰显价值。对于每一个身在异国他乡的军人来说,更应有随时准备打仗意识。哨兵前面是一排一米多高“S”型、外面包裹着铁丝网的防爆沙箱,这些防爆沙箱既可防弹又可防火,每个防爆沙箱之间的垛口还可以作为掩体。

放眼望去,野战营区内的帐篷全都覆盖了一层迷彩伪装网。环顾四周,营区警戒力量里还设置火力打击层,由数台步战车、突击车和弹药输送车组成,所有战车全用树枝、草叶以及专业伪装衣进行伪装,全时担负着火力打击和火力支援任务。

这个野战营区官兵全部按战斗编组生活训练,强化捆绑式的生活战斗模式,在平时磨合中逐步培养车组默契和协同能力;车辆按战斗编组停放,既满足战备训练需要,又保证以战斗姿态随时出动……

营地正中间,是要素齐全、人员精干、装备精良的中方导演部。编成内的30余名指挥人员,身着荒漠迷彩服,足蹬作战靴,右臂佩戴着“和平使命-2021”演习徽标,左臂佩戴着国旗图案。自抵达营地起,他们就开始在各自席位上忙碌。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偌大的车载方舱内灯火辉煌,舱墙上悬挂的大幅地图上图标星罗棋布。基于一张网、一平台、一条链、一流程的作战指挥体系,通过引接信息系统、拓展对陆空指挥保障功能,把各种参战力量、参战单元、参战要素融为有机整体,参演部队情报采集、信息处理、指控显示、实况监控、图文传输无缝联接,实现视频通、网络通、电话通、文电通,指挥控制链路畅通无阻。

键盘声声,荧光闪烁。地理环境、气象、空域、电磁频谱等数十类信息、声像、画面,实时显示在电视墙上,一组组数据变成亮晶晶的“数字瀑布”,在屏幕上飞流直下。一线指挥员精心谋划的精彩场景、作战部队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平与战的“临界转换”,总是在须臾之间。无痕搏杀之中,指挥人员体悟使命之重、责任之大,也见证和平之可贵、守望之温热。

每天刀光剑影,情况无处不在。在方舱内值守的中方导演部副导演韩成玉,时刻紧盯着大屏幕上不断变化的数据,仔细倾听各要素人员汇报的各类情况,快捷作出判断,迅速上报决心建议。各个席位上传的各类报告,他一遍遍修改完善,一次次推演检验……从早到晚,又逾晚进晨,不敢有丝毫懈怠,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枝末节。他心里清楚,战场上的粗心大意,很可能付出血的代价。

随着演习工作不断推进,“中军帐”火药味渐浓。各个席位围绕如何排兵布阵唇枪舌剑,争得面红耳赤。一场场激烈的争辩,未见炮声隆隆,却也惊心动魄,疏堵点,清淤點,除痛点,补弱点,打通作战指挥的“任督二脉”,激活打胜仗的“引擎动能”。

为最大限度满足作战指挥需求,按照指挥机构层级对等原则,中方参演部队抵达演习地域后成立导演部、集群指挥部和实兵部队三级指挥机构。集群指挥部依托拓宽指挥方舱开通视频和语音通信,实时感知战场态势、动态调控作战力量、指令直达末端、火力临机召唤,各个席位人员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对信息进行研判处理、筹划决策,24小时不间断实施高效指挥。

中方实兵部队战地指挥手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方地面突击群指挥员石景元率领下,群队依车建所,或藏匿于丛林沟壑,或机动于荒野路上,指挥控制、情报侦察、通信综合等指挥席位上键盘声此起彼伏,大小屏幕上多个目标不断刷新,趋于智能化、系统化的高技术战场即时应变。演兵场上,担负合成营境外无依托独立执行任务能力检验任务的某旅合成营营长阚金柱,居于某新型指挥车,立足营连模块化、多能化的作战编成优势,大胆实践作战指挥多源感知、作战要素高度融合、作战空间向多维拓展的新型作战指挥样式,与携手作战的各国作战要素密切协同、精准对接,在侦察引导、火力打击等多个环节试验探索发挥“前伸触角”作用,释放出体系支撑下“拳头力量”的最大作战效能。

位于俄罗斯东古兹靶场营区深处的联合导演部,是演习心脏和中枢,外形很像一座宽阔的普通院落,伪装网之下犹如迷宫般排列的充气帐篷,设置了侦察情报、兵力行动、后勤保障、军事政治工作等二十余个部门,主要负责联合军事演习中各阶段军事行动演练的组织、指挥、保障、评估工作。身着不同样式迷彩服的各国参演部队指挥人员在各种地图、表格四周,通过反复研究讨论,确定各方都能接受的联合军演战略背景、课题及演习代号、行动方式和目的、应对传统威胁或非传统威胁的对策及具体行动等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联合军演的企图立案、基本想定等诸多的方案及计划。

导演部真正的核心部位,是由方舱组成的作战指挥中心。宽阔的大厅内桌椅齐整有序,正中间是联演总导演,执行副总导演和总参谋长分坐两旁,两厢端坐着各位副总导演及其助手。总导演正前方,是由一块块液晶显示屏组成的宽幅电视墙,足足有十几平方米,实时精细显示反恐战场态势。

在作战指挥中心里,聚集了各国参演部队的优秀指挥员,他们曾经在各自国家的重大军事行动中大显身手,有的还多项战功在身。他们牢牢把握演习方向,从战略背景想定、战役指挥和实兵演练三个层面运筹帷幄,精心筹划、精细准备、精准指挥、精确协同,不断增加战略利益认同、思想理念契合、多方情感交融,锚定军事合作新高度,开创联演联训新境界,探索合帐演兵新模式。集中大家智慧做出的每一项决策、传达出的每一条信息,直接决定约4000名参演官兵的每一个行动。

仗怎么打,指挥机构就怎么建设。与联合导演部只有一顶帐篷相隔的联合反恐集群指挥部,涵盖数十个编成要素及指挥席位,都由各国参演部队指挥人员混合编组,同帐论兵、联动磨合、深度协作,彼此之间面对面坦诚交流,提出深化合作的真知灼见。各国参演部队指挥控制向一体化靠拢、参演力量向混合编组靠拢、组训方法向信息化要求靠拢、演练行动向整体联动靠拢,一样扮演战场重要角色,一样贡献行动智慧谋略,恰如其分地体现了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一个都不能少”的共同价值理念。

9月18日上午,联合反恐集群指挥部接到联合导演部明确的演习初始态势和反恐怖作战任务,指挥员各就各位,紧张有序地展开指挥推演;各作战要素人员各司其职,迅速展开作业。很快,一张张态势图实时呈现出来,天上有几架飞机、前面有什么坦克、后面有多少步兵,态势图上一目了然。大家共同分析研判情况、定下作战决心、展开防御部署。联合反恐集群指挥部里虽然没有硝烟战火,谋略的比拼与实力的展示,却在这里呈现、生动演绎。

语言交流不通,一度是制约多国指挥人员联合作战筹划和加强联合指挥的一道障碍。各组采取翻译先口述简译、再精准细翻的方式,各方在战术思想、实兵行动以及协同细节等方面达成一致,作业效率成倍提高。更令人出乎意料的是,不仅中方参演部队指挥员在来俄罗斯参加这次军演之前学了一些俄语和英语日常会话,外方军人也学了一些简单的中文会话,不少人还带了一本常用军语的汉语、俄语、英语小册子,一有时间就拿出来,或独自翻阅,或相互测试。

沙盘图标面前运筹谈兵,演兵场上携手出击,让各国参演部队官兵在演兵场上配合更加默契。在一次次实兵合练中,联合反恐集群指挥部使用统一的手段准确控制部队行动,指挥协同和联合行动有条不紊、协调顺畅。云天上,多型战机时而直线跃升,时而急速俯冲;荒野里,多国部队数十辆战车组成的钢铁洪流滚滚而来;薄雾中,武装直升机铁翼飞旋,以精确火力支援地面部队推进……参演官兵良好的技战术素养、过硬的训练水平、稳定的心理素质、勇敢的战斗精神在战火硝烟考验,不断跃上新高度。

9月23日上午,蓝天丽日下的东古兹草原清风扑面。然而,美丽如画的草原、宁静广阔的林海、蜿蜒起伏的山峦,正被剑拔弩张的气氛所笼罩。

30架战机箭在弦上,性能先进的500余辆(门)坦克、火炮、步战车蓄势待发,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印度、巴基斯坦和白俄罗斯大军组成的联合部队已完成排兵布阵,约4000名精兵强将虎视眈眈,举着长枪短炮的130余名记者正等待着一个举世瞩目的时刻。

“啪!啪!啪!”当地时间13时,一架战机由远而近,疾驰掠过云天,释放出串串红外干扰弹,“和平使命-2021”上合组织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实兵演练打响。

“战场”态势显示:“恐怖武装”组织装甲、步兵和防空火器等兵力,在占领地域内转入进攻队形,企图发起大规模袭扰攻击,抢占多个要地。

一支快反分队悄然抢占临时火力阵地之时,一架苏-24侦察机携着凌厉萧杀之气临空,对即将展开行动的区域杀伤目标实施全方位偵察。

接受到侦察机的情报,两批4架次苏-25强击机临空,分别从左右两翼对“恐怖武装”实施密集空中打击;苏-34歼击轰炸机、米-24武装直升机迅速前出,密集发射炮弹和导弹。霎那间,硝烟四起,战火飞扬。

为在防御阵地前迟滞“恐怖武装”,防止其楔入防线并突入纵深,中方参演部队炮兵分队对防御部队实施炮兵支援,设置固定拦阻火力,对步兵和技术装备集群、新发现的炮兵连实施集火打击。

数据奔流,令行无声。战斗如火如荼进行,中方参演部队地面突击群指挥车内指挥员杨敏一边察看“敌”情态势图、兵力编成表等图表,一边实时调控指挥步战车、突击车等兵力,迅即前出到预定封锁线,对“恐怖武装”纵深预定目标展开攻击。

为给反突击集群进攻创造条件,4批8架次武装直升机呼啸而至,一枚枚非制导航空炸弹火速射出,“恐怖武装”前沿防御地域有生力量和轻型装甲车辆瞬间灰飞烟灭;炮兵分队开始实施远程炮火支援,确保进攻分队无障碍通行,阻断“恐怖武装”火力系统和指挥系统;由多国部队组成的反突击集群在行进中开火,歼灭位于前沿地域“恐怖武装”兵力火器。

联合地面部队反坦克预备队迅速从指挥所右侧前出,占领展开地域。“水银-BM”干扰站伴随作业,保护反坦克预备队有生力量和战斗装备免受“恐怖武装”带无线电引信的炮兵弹药毁伤。

隐蔽机动,交替掩护,目标指引……壕沟里的坦克排突然开火,发发炮弹一齐射向“恐怖武装”。反坦克预备队乘势出击,使用导弹摧毁“恐怖武装”的迂回进攻分队;工程分队对“恐怖武装”反坦克壕实施爆破,火箭炮排使用半直瞄方式对“恐怖武装”机动火力队实施打击,重型喷火排使用重型喷火系统精准毁伤“恐怖武装”平台目标,施加强大心理压力,促使战局向有利于联合部队方向推进。

在联合部队强大火力之下,奋力挣扎的“恐怖武装”不甘心失败,亮出紧紧握在手中的“撒手锏”——无人驾驶航空兵,实施集群突击。

静默多时的联合部队反无人机混编战术群冷静调兵遣将,沉着指挥反无人机组使用无线电电子侦察器材,快速查明“恐怖武装”无人机通信指挥信道、进行空情评估、目标分配;综合运用防空火器和电子战对抗组,火力摧毁“恐怖武装”无人机群,电子压制“恐怖武装”指挥和导航信道。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恐怖武装”侦察无人机兵力集群幽灵般现身,反无人机组判断其意欲查明己方分队现地战斗队形、配置要素,接到下达的歼灭命令。防空兵阵地上的便捷式防空导弹腾空而起,“恐怖武装”侦察无人机消失在茫茫天幕之间。

似乎在转瞬之间,裂空的炮声骤然炸响,一团团火光从炮膛里喷薄而出。中方参演部队地面突击队指挥员阚金柱率领麾下兵力实施火力拦阻,在防御分队阵地前方织起一道道密集的火力网。一时间,“恐怖武装”技术装备集群被迟滞、炮兵连被削弱,其步兵楔入防线并突入纵深的企图也化为泡影。

说时迟,那时快,一个摩步营的装甲组从指挥所左右两侧勇猛出击,在射击地线展开急速射击,弹火飞向防御部队前方的“恐怖武装”装甲装备和其他火器。

狂飙乍起处,硝烟漫天起。经过空中梯队轮番打击,以及地面坦克、炮兵集群的密集火力打击,莽莽原野尘土飞扬、遮天蔽日,天地为之变色,九国联合部队强大的军事行动进入反攻阶段。

为瘫痪“恐怖武装”指挥系统和后勤系统,摧毁“恐怖武装”无人机发射场,特战分队在左翼实施伞降。在空地火力卷起的滚滚硝烟中,特战分队从运输机空降,着陆后全速向目标运动;电子战机动组,以无线电电子攻击的方式,对“恐怖武装”无线电电子目标实施压制……

空地联合打出火力重拳,电子对抗更显刀光剑影。联合反恐部队集群利用机载无人机电子战设备,阻断“恐怖武装”使用移动通信设备和互联网;反突击群、战役战术空降兵及迂回分队,在空炮火力支援下对“恐怖武装”实施围歼,遭受重大损失的“恐怖武装”力量,残余兵力从占领阵地后撤。

众志成城之下,展开追歼“恐怖武装”的最后一击。

纵深轰炸,集火覆盖,定点清除,多国联合部队利用火力掩护效果,对残存之敌实施联合追歼。炮声、枪声、爆炸声、喊杀声响成一片,翻腾的硝烟在演兵场上空弥漫。

空中铁翼盘旋,地面铁流滚滚,迫击炮产生的巨大爆炸声,在天地间回响,数十辆自行火炮从树林快速前出,数十枚炮弹呼啸射出,联合地面部队似风卷残云突入街区,歼灭全部“恐怖武装”,恢复社会秩序,稳定地区局势。

当地时间13时45分,联合反恐部队集群先后完成封锁诱骗、火力打击、防御战斗、进攻战斗、追击行动等5个战斗阶段,震耳欲聋的枪炮声骤然停歇,演习圆满结束。随着各型火器的爆炸声消失,东古兹大草原再次回归平静,只有远处升腾的缕缕尘埃,还在诉说着刚刚发生的一场激烈战斗……

高标准完成各项预定演练任务,参演国数量为历次演习之最的“和平使命-2021”上海合作组织联合反恐军事演习达到预期目的,迎来最后的高光时刻。

9月24日上午,在联合导演部指挥中心的将校军官们,精神抖擞地走出一起运筹了十余天的充氣式帐篷,迎着室外明媚的阳光,阔步来到靶场内一块较为开阔地域,出席隆重而又庄重的盛大闭幕仪式。

当地时间10时许,俄罗斯200余人组成的军乐团依次奏响各参演国国歌,参演国军队指挥员分别走上发言席致辞,讲述收获、畅谈感受、畅想未来,由衷期待进行新的合作。

在激越高昂的号角声中,演习中表现突出的各国参演部队官兵代表在主席台分别列队,接受各国军队指挥员颁发的纪念奖章或奖品。中方参演部队27名官兵获此殊荣,联合导演部总导演、俄罗斯中部军区副司令彼得洛夫对中方参演官兵赞叹有加。他说,中国军人团结奋斗,连续作战,顺利完成演习各阶段行动,展现出的战斗作风、专业素质,良好形象,以及大局观念、协同意识,得到各国军队普遍赞誉和高度评价。

10时48分,军乐团奏响《检阅进行曲》,气势磅礴的阅兵分列式开始,开启沙场检阅的恢弘乐章。

草原上旌旗猎猎,足音铿锵,犹如山呼海啸。战斗着装的擎旗手马方正,高高擎起五星红旗,与两名护旗手走在方队最前列。中方参演部队组成的两个徒步方队紧随其后,如排山倒海般走来,用完美的亮相惊艳世人。

两名陆军上尉领队走在队伍前列,步伐铿锵有力,目光坚毅果断,以昂扬姿态走向检阅台。

“向右——看!”领队杨敏一句高亢嘹亮的口令,接着是一个庄严神圣的军礼。摆臂踢腿,昂首阔步;挥手敬礼,刚劲利落;呼喊号令,山岳震动。

才下演兵场,又上检阅场。最后压轴受阅的,是17辆中国轮式装甲装备。在五星红旗引领下,步兵战车披坚执锐,装甲突击车昂首挺胸,轮式榴弹炮浩荡而来,以气吞万里如虎之势,呈箭形快速驶过检阅台,一展中国新型地面突击力量所向披靡的雄师劲旅风采。

旌旗奋,风雷动。此次联合演习,中方使用武器均为国产主战装备,驾驶员目光如炬、身姿挺拔、气度威武,身上依稀可见未洗的征尘,一登场便吸引了广泛关注的目光,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无不把长枪短炮对准阳光下熠熠生辉的中国装备。

战车远去,马达停歇。11时21分,俄罗斯军乐团奋力演奏完阅兵曲的最后一个音符,气势恢宏的沙场检阅落下了帷幕。

别开生面的战地文艺演出——联合音乐会,是继琳琅满目的各国民族文化日之后,演习文化交流的又一个重头戏。

9月24日下午,九国参演官兵同台献艺,共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连续多日庄严肃穆的野战兵营,俨然成了歌的海洋、舞的世界,茫茫大草原上到处响起热烈的掌声、欢快的笑声和此起彼伏的欢呼声。

中方参演部队派出15名业余文艺骨干,一个个精彩多姿的节目,一次次将演出推向高潮。动人的乐曲、优美的舞姿、精湛的演技,产生超出想象的艺术效果,尽显中国民族文化无穷魅力,成为草原深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一次次如雷的掌声,一次次不舍的谢幕,让舞台与看台融为一体,使演员与观众心心相印,印证了多方的共识:艺术无国界,它是不同文明沟通交流的纽带,也是友谊的桥梁,更是不用翻译的凝眸。

战幕落下,炮声隐去,雄壮浑厚的《和平号角》再一次在辽阔的东古兹大草原响起,沙场上相识的新朋和重逢的老友,又到了互相挥手道别的特殊时刻,各自怀着和平的梦想凯旋归国。

一组组载满各国参演部队官兵的列车,拉响长长的汽笛,自东古兹火车站出发;一架架返程归建的战鹰,呼啸着由俄罗斯奥伦堡州第二军用机场翩然远去。

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两个中方参演部队空中梯队的大型运输机,先后稳稳降落在俄罗斯奥伦堡州第二军用机场,再次执行跨境空中运输任务。当地时间9月26日10时45分,最后一架运-20运输机起飞,经过4个小时的飞行,平稳降落在乌鲁木齐某军用机场,标志着此次空中运输任务圆满完成。

在空中梯队迅速凯旋回国归建之时,四个铁路铁运梯队不分昼夜装载启程。战车座位上,目光如箭镞一般的北部战区某旅合成一营二连三班班长魏广衡,看了眼车窗外,一种思乡的情感,占据了小伙子那颗嘭嘭直跳的心。

实兵演练的午后,担任排指挥员的魏广衡气宇轩昂走上领奖台。他凭借出色表现,获得俄罗斯联邦总参谋长兼国防部副部长格拉西莫夫大将颁发的“和平与友谊”勋章。

入伍11年,他一直和硬邦邦的“铁家伙”打交道,是个敢打敢拼的硬角色。异国的战火淬炼,他收获的不只有身上愈来愈深的肤色,更有为战胜战的成色。营里昨夜组织演习复盘,他把心得体会和盘托出,有经验的总结,也有不足的检视,讲得头头是道。营长阚金柱在会后拍拍他的肩膀,赞许道:“你已经学会用脑子打仗了”。那一刻,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往昔那个只知一味猛冲猛打的新兵。

把战车由站台开上返程归建的火车,与战友们一起完成好加固,魏广衡的斗志更加昂扬,心中也多了一个念想,一定将演习场上的荣光延续下去,在战位上永做一颗闪闪发光的金钉子,有十分的劲儿,就用十分的劲儿,创造佳绩,带动战友,使自己所在连队这柄打赢利剑一天天变得更加坚韧而锋利。

10月7日傍晚,铁路输送最后一个梯队经过长达6300多公里的境外远程机动,缓缓驶入满洲里国门,中方参演兵力多个梯队、多种方式、远程跨境归国落下大幕,画上圆满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