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不同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比较及效益分析

2021-11-20黄小丽

渔业致富指南 2021年20期
关键词:稻虾川南开沟

○杨 海 黄 亚 黄小丽

稻虾综合种养是利用水稻田种植水稻的同时套养小龙虾的一种模式,具有稳定粮食生产、改善稻田土壤质量、促进水产品稳产保供的作用。通过水稻、水产两大优势产业有机融合,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收、一举多赢”,有效提高了农田利用率和商品产出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了乡村振兴。

传统的稻虾种养模式是占用农田10%左右的种植面积来进行开环沟处理,这种模式适用于地势平坦、田块较大的湖北江苏等地区。针对川南浅丘地区田块较小、地形不平的地理劣势,稻虾种养模式需因地制宜地进行优化,建议把传统的稻田田间沟渠化建设方式改为田间无沟化模式。

1 田间无沟化种养模式技术

1.1 稻田建设

进行稻虾综合种养时,需在晒田7~14天后,取田块表面湿度适中的泥土对田埂进行加高加固,使田埂高度增加30cm左右,在田埂内侧形成一个宽30~50cm的斜坡,作为田埂护坡区和龙虾繁育区。在田埂四周用塑料网布建防逃墙,下部埋入土中10~20cm,上部高出田埂50~60cm,每隔150cm用木桩或竹竿支撑固定,网布上部内侧缝上高度为30cm左右的钙塑板形成倒挂。在稻田的两对角采用三型聚丙烯管(简称PPR管)设进排水口,排水管呈“L”型,一头埋于田块底部,另一头可取下,利用田内水压调节水位。进排水口安装铁丝网或双层密网(20目左右)。

1.2 稻虾养殖

每年5月1日前后(秧龄30~45天),插秧前在3月15日前后选择当地优质、抗病、抗倒伏的国家三级以上审定品种、插秧合适的田块进行水稻育秧。将育秧和插秧田块中的小龙虾进行彻底性捕捞(剩余适量虾苗和5%~10%进洞种虾)。然后将所有田块(包括育秧田块)中的蓄水深度调节至5~10cm,放入茶枯、茶籽等去除野杂鱼、泥鳅、黄鳝、田螺等敌害生物为小龙虾的快速生长创造出优质的水体环境,茶枯、茶籽亦作为水稻的基肥,可促进秧苗移后的基础营养。5月15日前后进行晒田3~4周,然后晴天中午在田块中施用发酵好的农家肥或生物有机肥,每亩100~300kg。6月15日左右开始上水,淹没至秧苗的一半。上水后关注虾苗的密度,密度过低的需及时补苗,密度过高的需及时捕捞销售或转塘,虾苗密度控制在6000~8000尾/亩为宜。8月15日前后,进行水稻收割,将虾捕捞销售。

1.3 日常管理

5月中旬进行一次除杂晒田,9月15日左右进行第二次除杂、晒田施肥2~3周。10月1日前后进行二次上水,水深50cm为宜。并及时调水肥水,水质一般以黄绿色或油青色为好,水体透明度以30~35cm为佳。二次上水后,进行适量投喂。12月15日至1月15日,将稻虾田中密度过大的虾苗集中售卖或者分池养殖。1月15日至2月15日,此时稻虾田中的苗种数量适宜,水体环境已调整到位,应充分投喂,保障小龙虾吃食够,营养足,长势快。2月15日至3月15日集中捕捞成品虾和虾苗错峰上市,将育秧的田块在3月15日之前捕捞干净;不进行育秧的田块可根据市场行情择机捕捞,确保在5月1日插秧之前捕捞干净。

图1 稻虾综合种养立体流程图

2 两种不同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比较及效益分析

2.1 两种模式比较

2.1.1 田间沟渠化种养模式

在传统开沟式稻虾种养模式中,田间环沟建设是稻田综合种养的重要技术措施。在田间开沟主要是用于养殖动物活动、暂养、栖息等,挖的沟和田埂厚实,不仅能蓄水养鱼,并且还坚固耐用,便于种养机械化行走。这种模式在地势平坦的地区较为实用。

2.1.2 田间无沟化种养模式

在高低起伏大的川南浅丘地区进行田间建设时,仅需保证田中地势平坦,无沟无凼即可。这是由于其田块较小且分散、凌乱,田块基础设施差,防洪防旱能力薄弱因此在川南浅丘地区进行稻虾综合种养,因地施策,推广具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案,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

2.2 两种模式效益分析

分析两种模式的各方面效益,以期为提高农民综合收益、在川南浅丘地区因地制宜推广新种养模式提供依据。

2.2.1 生态可持续效益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越发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要求一般占用农田10%左右的种植面积来进行开环沟处理,但普遍存在环沟建设随意、不规范、田面布局不合理(挖沟超过10%)的突出问题。挖沟会改变稻田的原有结构,破坏农田的耕作层,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相悖。而无沟化建设不仅弥补了开沟带来的10%的粮食损失,而且可以避免地区环沟面积过大、破坏“耕地红线”的风险,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

2.2.2 建设基础设施成本差异

进行农田改造、沟排沟渠建设、蓄排水建设等人力物力投入、成本高。川南浅丘大部分是小田块、小规模,开沟后不适合机械化作业。相比较而言,无沟化不需要进行沟渠的建设,大大减少了基础设施的成本。

2.2.3 管理成本差异

沟渠化和无沟化的稻田在清塘、蓄水、投喂等方面的管理成本差异都较大。比如,在饲养过程中徐密切关注虾苗的密度,密度过低的需及时补苗,密度过高的需及时捕捞销售或转塘,在开沟的稻虾田中,沟渠中不好观察到密度,确定密度时比较麻烦耗时,捕捞也需较多的人力,无沟化稻田反之。在实际生产中,农民往往比较重视虾的产量,投放较多的饲料,从而增加残饵的累积,增加水体富营养化、氨氮排放的风险,必须进行定期清理才能保证水质。在开沟稻虾田小龙虾摄食后的残饵、排粪积累在沟渠中不好清理,而在不开沟稻虾田中,无沟的平整田块清理起来容易,使用的人力物力时间都较少。

2.2.4 产出效益

产出效益分为两部分,包括小龙虾和水稻的产出。小龙虾的产出量除了取决于投喂管理,还与水质环境密切相关。若田间沟过大、过深,水体交换不便,无法保证水体“肥、活、嫩、爽”的要求,若沟渠太窄太浅,稻虾共生时间短,总体来说效益均不高。而无沟化稻虾田规避了这两方面问题,培育出的都是品质高的小龙虾。并且这种针对性强的无沟化建设,不仅弥补了开沟带来的10%的粮食损失,确保了粮食安全,而且大大降低了建设成本。对于普通农户来说,粮不减产,虾却增效,收益大增。

3 结语

川南浅丘处于川、滇、黔结合部,河网密布,水田资源丰富,且川南浅丘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终年温暖。这些优美的自然地理条件为稻虾共作创造了不可替代的优势;同时,川南浅丘地区地势不平坦,高低起伏较大,田块较小,且分散、凌乱,田块基础设施差,防洪防旱能力薄弱。进行农田改造的开沟稻田不仅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成本投入大,而且损害耕地不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综合比较分析无沟化模式的各方面优势突出,因此川南浅丘更适合无沟化稻虾种养模式。

(通联:1.644002,四川省宜宾市海德水产科技有限公司;2.611134,四川农业大学)

猜你喜欢

稻虾川南开沟
果园履带式偏置开沟施肥机研制与试验
悬挂式旋转开沟机的设计
大通湖流域稻虾种养尾水分析与治理对策
魏巍
秋施基肥单、双边开沟对葡萄品质的影响
不想在你心中枯萎
江西省国营恒湖综合垦殖场稻虾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从图像考古角度看川南石棺
山区稻虾综合种养技术要点
以青海河湟地区与川南临水地区传统聚落比较性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