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我与地坛》看史铁生是如何走出人生困境的

2021-11-19易佳丽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1年9期
关键词:园子史铁生巨人

易佳丽

《我与地坛》是作家史铁生的代表作,也是他十几年来以轮椅丈量地坛的结晶。他用朴实的语言记录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在风华正茂的年纪,他被命运狠狠地打了一记耳光,只能坐在轮椅上度日。这对于他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慢慢地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有了直面人生苦难的勇气,转而用自己的文字来照亮读者的心,叩响了生命的强音。本文就结合《我与地坛》谈谈史铁生是如何走出人生困境的。

一、地坛的一景一物给了他暗示

众所周知,地坛是历代帝王“敬畏天地和拜祭祖先”的神圣场所,每到夏天必是最繁茂的时节。然而,英雄也会有迟暮的那一天,地坛如今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园子,不复当时的光景。史铁生待在这样的园子里,不免感到唏嘘。“帝王朝拜的圣地”如今“荒芜得就像一片野地”,这与他“在最美的青春年华里骤然失去了双腿”“很少再被人记起和提及”的处境是多么的相似啊!史铁生在感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同时也开始思考人生。

地坛这座古老的园林和他一样,也经历了一场从绽放到陨落的生死轮回。地坛是一个静态的生命,自然只能选择安静地接受沉寂和死亡的宣判。但是,史铁生可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啊!他是否可以选择向命运发出挑战呢?

后来,他渐渐发现“园子虽荒芜但并不衰败”,曾经华丽的“朱墙”和“玉砌雕栏”虽历经千年的风吹雨打,却还是依稀可见当年的风采;地坛中苍翠的柏树和茂盛的野草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园中的小昆虫和构成昆虫生长背景的草木虽全都很卑微,可是它们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自然法则生存,不在意自己栖息地的“荒芜”,反而是由于它们的存在,这里不再衰败。地坛中的一景一物无不在暗示他:人要遵循自然的兴衰规律,无论是起是落,都要坦然面对,得意时不自傲,失意时不萎靡,这才是生命最好的姿态。地坛不仅是史铁生的“朋友”,而且是他的精神家园,帮助他慢慢地走出了困境。

二、无言的母爱给了他力量

史铁生在最美好的年纪坠入“深渊”,苦难虽消磨了他的意志,但却无法真正地摧毁他。最终,他还是重拾希望,走向了新的人生之路。牛顿曾经说过:“如果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史铁生能走出困境,也因为他曾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位“巨人”就是他的母亲。

他曾有多少个想寻死的日子,他的母亲就有多少个寝食难安、辗转难眠的日子。当时,史铁生深陷在“生活为什么要这么对我”这个无解的命题里,根本无暇顾及母亲的感受。在母亲逝世后,他才突然意识到母亲有多爱自己。她放任儿子独自一人去地坛,去一个脫离她视线的地方,她明明很担心,却不得不给他自由和独处的空间,让他自己去审视自己的人生,寻找生命的方向。他的母亲当时该有多么的害怕啊!虽怕孩子一去不回,怕孩子遭遇意外,怕孩子一时想不开……每次却还是坦然地说:“出去活动活动也好,去地坛看看书,也挺好。”多少年后,史铁生才体会到这句话是对自己的宽慰、暗示、恳求和祈祷。“有一个年少失意的儿子需要自己默默守护,照顾儿子的身体和脆弱敏感的内心,但是她从来没有抱怨过”,无言的母爱让他深受感动,也给了他巨大的力量,让他知道自己该怎样活下去。

史铁生借这篇散文揭开了自己走出困境的秘密。他写地坛、写母亲,并不是直接展现它或她的好,而是通过自己与自己心灵的对话,叩问自己的心灵,从“我”看地坛中的景物、“我”理解“母亲”的心意的角度展开,使文章更加的动人。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赣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园子史铁生巨人
小小的园子
我家的园子
快乐的园子
国内
历时七年精心编纂《史铁生全集》出版
路过史铁生的情感世界
《史铁生作品全编》出版
直立的石巨人
听史铁生讲故事
守在自己的园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