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四循五环”的课堂样态 追寻“本真课堂”

2021-11-19杨波李艳丽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旧知五环笔算

杨波 李艳丽

学校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改革。正如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中所言“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哈尔滨市公园小学(以下简称公园小学)在“本真教育”办学理念的引领下,致力打造“本真课堂”。“本”事物的根源或主要部分;“真”真实,跟客观事物相符合;本性,本原。“本真”在百度汉语中的解释即为原来的面目;符合本色而真实。“本真课堂”就应该是回归到课堂的基本要素——儿童、内容、教学本身,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儿童成长规律,尊重知识的内在规律,追求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对智慧的激发和启迪、对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对品格的培养与锤炼的扎实而有效的课堂。“本真课堂”是一种理念追求,“本真课堂”应是怎样的样态呢?如何让学校的每一堂课都体现“本真”?公园小学秉着“在课堂中研究课堂”的原则,通过系列化的校本研修,在每学期解剖上百节课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探究、实践与反思,最终形成了“四循五环”的本真课堂样态。

一、何谓“四循五环”

“四循五环”即“循生而教、循思而教、循标而教、循学而教”,学生通过“观察、倾听、思考、表达、操作”这五种学习行为相互交融,获得“广学、多思、善谈、置疑、力行”的终身学习力,实现为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目标。

“四循五环”其精髓在“循”上。循:遵守;依照。《庄子·天道》中讲“放德而行,循道而趋”。《老子》中讲“太上,不知有之”。学习,终究是学习者自己的学习。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习者自身经验到假设生成的过程。学习者自身应该是知识的探究者、建构者、研究者,而教师是作为前辈研究者同他们一道从侧面支持他们展开对话的促进者(钟启泉语)。如果教师在备课、上课中仅从知识的角度思考、从教者的角度落实,而忽略了学习者本身,忽略了学习者学习的内在规律,无疑会事倍功半,学习者只见知识不见思维与能力,这是“师本课堂”。而本真课堂追寻的是“生本课堂”,“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如果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感觉确有似无,循道而趋,这才是让学习真正发生的课堂,才是核心素养落地的课堂。

1.四循——指向教

(1)循生而教:生,即指学生。教师眼中要有学生,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叶澜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是上给学生的,不是上给教案的。同一课的内容,面对不同的学生,要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案。同时,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要敢于让学生置疑,因疑而教,有的放矢;教师要敢于让学生呈现错误,错误点才是学生的生长点;教师要了解学生旧知,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教师要了解学生心理,走进学生心灵的课才是触动灵魂的课。

(2)循思而教:“思”即人类探索新知时的思维方式。一个人在探索新知时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过程,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按着这样的思维过程去探索。比如,一个人要想探究梯形的面积,一定是要通过画、剪、拼、摆、贴等方式去自主探索的,也就是建立几何直观,形成空间概念,而不是靠听和看去学习。又比如,任何一篇语文课文的学习,都是建立在熟读、读懂的基础上才能細致地体会写法之妙的。再比如,我们知道人的认识过程是螺旋上升的过程,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就应该把某一知识放在单元中、整本教材中甚至整个学段中去考虑,给学生学习、思考、运用的机会。

(3)循标而教:标,即指核心素养、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等。教师应该有目标意识,并且能够让这一目标扎扎实实地在课堂中落地,让每个学生每堂课都有所得,都有清晰的生长点、收获点。“少则得,多则惑”,每一堂课的目标不仅要指向准确,还要多少适宜。对于小学生来说,目标易少不易多,能够真正实现一课一得就很好,当然得的不仅是知识,更有能力、品格与思维。学生有所得的课堂,才是师生生命真正绽放的课堂。

(4)循学而教:学,即学习方式。每个学习者在学习新知时,都是建立在旧知和旧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教师就像一个搭桥人,通过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在新、旧知之间建立联系,通过旧知感悟新知。如果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想一想、议一议、讲一讲可以学会,教师就不要做讲授者,而要做放手者,让学生动起来,让思维活起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习内容可以通过“生教生”习得,那教师就创设有效的合作交流的学习机会;有的学习内容学生自学、教师点拨就可获得,那教师就给学生时间自学思考。“循学”让学习在学习者身上自发产生。

“四循”貌似都在说“教”,其实都在指向“学”,我们想通过教师教的改变而促进学生学的改变,只有从“学”的角度去思考“教”,“教”才真正地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2.“五环”——指向学

“五环”是指学生在课堂上采用“观察、倾听、思考、表达、操作”这五种学习行为学习,这五种学习行为相互穿插,环环相扣,实现学生学习活动的丰富多样。观察、倾听、思考、表达、操作是在“四循”的课堂中所必不可少的学习行为,但“四循”的课堂又不仅仅局限于这些学习行为。“五环”强调的是多种学习行为的相互交融,摒弃的是“碎问”与“一言堂”的课堂,避免的是学生比较单一的学习行为。“学生参与是成功教学的主要指标”,让学生采用多种学习行为,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习就真正地发生了。

二、“四循五环”的课堂体现

课堂是生成与创造的艺术,我们不想将课堂教学做硬性的规定,形成一种不变的模式,不变的课堂不是“四循五环”的课堂,但“四循五环”的课堂一定是学生的课堂。

比如,在教学三年级“笔算乘法”例3一课时,教学目标设计是这样的:

1.借助实际情境,理解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情况的笔算乘法的算理及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经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情况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从中体验迁移、类推的方法……

教学主要流程是这样的:

第一环节:回顾旧知,为迁移做准备

1.学生先笔算两道题21×3, 24×3 做完后说说怎么算的。(学生讲解,在关键处教师提问。)

2.教师提问:说说在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说,教师适时点拨。)

第二环节:自主研究,实现生生互动

1.學生自主尝试计算24×9,教师巡视,有意寻找计算结果错误的,以及多样的口算方法。学生探讨有没有什么好办法一眼就能看出哪些答案不靠谱,从而引出估算方法,由学生讲解。

2.学生自主探讨24×9的笔算方法,学生先自己说说这道题的思路,再与其他同学说说。教师让学生汇报。

教师在关键处追问:2×9=18,表示的是什么?(18个十)指着3,问3表示什么?18+3=21,21表示什么?(21个十)

第三环节:自主总结,在对比中提高

1.引导学生对比24×3与24×9的不同。

2.巩固计算,学生自己总结计算方法。

我们能够看出,整堂课教师都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循学而教),重视学生的错误(循生而教),沿着学生的思维过程(循思而教)去进行引导,教师没有讲解,学生不是被动地听、练,而在迁移旧知、自我思考、相互交流中通过“观察、倾听、思考、表达、操作”的五环课堂活动达成了预设的目标(循标而教)。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属于学生的课堂。

公园小学“四循五环”的课堂既来源于“自下而上”的问题研究式的教学活动,也来源于“自上而下”的思考与总结,因此“四循五环”的课堂是教师可以实践、探索、思考的课堂,这一课堂样态已经在公园沃土上长出了幼苗,也必将开花结果。

《魅力课堂》一书中说:“高效教师与低效教师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前者将学生‘引入学习的美好境地,后者‘牵着学生被动学习。”我们追求的是让学生的每一堂课都流连忘返于美好的境地,而教师把每一堂课的教学都看成是自己的作品,这作品承载了教者的梦想、勇气和力量,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的一部分,生命因课堂而精彩。

■ 编辑/魏继军

猜你喜欢

旧知五环笔算
由“知识本位”到“能力习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践与思考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从“法”到“理”悟本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实践与思考
口算 笔算 估算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新课程理念下的“新课导入”
英语教学中旧知对新知的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