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汪立三钢琴组曲《先知集》作曲技法分析

2021-11-19蔡先民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先知异国声部

文/蔡先民

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我国钢琴音乐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民族音乐元素,充分发挥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优势和作用,实现更好的艺术创作。汪立三在创作最后阶段,渗透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为我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做出较大贡献。

1.钢琴组曲《先知集》创作背景

汪立三是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在钢琴音乐创作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我国钢琴音乐民族化道路,创作更多优秀的著名作品。汪立三身患重病的过程中,对自己钢琴作品进行集中修订,整理出能够出版的作品。汪立三在此期间,阅读了散文诗《先知》,感受到其中的爱和美、生死等相关人生哲理,得到较大感触,最后完成了钢琴曲《先知集》,属于其创作生涯的最后之作,融合了汪立三一生对钢琴音乐的探索成果,对作曲家和我国钢琴音乐具有较大意义。

2.钢琴组曲《先知集》作曲技法

2.1 渗透古词音韵

汪立三受到我国古典诗词文化的重大影响,同时得到西方现代作曲技法的熏陶,促进他认识更多的曲式、配器、和声等,和人们更加融洽和接近。现代作曲技法有效突破了传统古典作曲技法的局限性,词牌呈现出多元化的各式,不再局限于相对固定的律诗,更多的追求自由表达形式[1]。钢琴组曲《先知集》第四首《如梦令》钢琴作品结合我国传统同名词牌创作,更加贴近古词自由格律。作曲家设计作品节拍的过程中,脱离传统常规方式,采用自由转换节拍的手法,充分展现了古词句式长短错落的结构美。同时,作曲家在变换节拍的前提下,创作松紧错落的节奏形态、模仿声腔语调的旋律,得到语言化音韵,和古词声律相吻合。古词《如梦令》正体中,诗句以“六字、五字依据的密集形态”“二字叠韵的松散形态”。汪立三创作的钢琴作品《如梦令》具有独特的特色,材料a上声部出现的顺分型六连音是全曲主题的核心动机,该动机在 b e 商调式上,围绕 b b 音进行波音装饰,采用小音程展现语言化特征,同时采紧凑的音型模拟词句中的密集形态。另外,材料b 采用高低声部方向实行五声性旋律渐渐转变到一短一长的2 个纵向和弦,创作出二字叠句的顿挫感,模拟古诗句的松散形态。作曲家充分结合我国传统词牌韵律和现代化音乐形象,发挥自身独特的艺术创造力,促进两者密切相连,积极探索钢琴新音响,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2.2 民歌曲调、主题变奏

作曲家在钢琴组曲《先知集》作品中灵活应用民歌旋律,形成作品独特的创作特色。汪立三创作作品的过程中,向桑桐老师学习,选择同样的创作素材,采用自身独特的音乐语言更好的诠释经典。汪立三将民歌的上句旋律素材组织成长音居多的声部,在中、高声部之间穿插,有效转变原曲节奏、频繁转调等多种方法,为声部的写作和变奏技法的应用创作了空间。民钢琴组曲《先知集》中对民歌旋律包含5 次陈述,同时在每次陈述中实行转调[2]。另外,汪立三在低声部吸取了民歌素材中的核心音程小三度铺垫,创作出频繁调性变化,和其他各个声部具有强烈的对比,促进该作品展现出多调性现代风格特征。汪立三应用民歌素材是当代作曲家经常应用的创作理念,但是没有直接引用民歌旋律,促进其直观的体现在音乐表面,当作特殊文化符号渗透在音乐中,在多调性语境下隐藏,增强音乐空间的丰富内涵。

钢琴组曲《先知集》中第一首作品《先知》应用了灵活的主题变奏技法,核心素材以青海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为主,在各声部之间隐晦体现出民歌曲调,充分体现出现代风格和民族元素。《先知》主要是变奏曲式,针对主题旋律实现了7 次变奏,同时从整个作品上包含三个部分,主题以单声部开始和结束,具有首尾呼应的特点。汪立三采用变换和声、转变调中心音、填充声部等多种方法,对主题旋律实行变奏处理,促进主题在渐渐发展中充满新鲜感[3]。另外,作曲家在纵向上以四、五度的关系叠加旋律素材,创作出五声性和弦,具有强烈的中国色彩,充分展现出汪立三中西结合的创作理念,形成统一的内在逻辑,创建立体的音乐空间,展现出苍茫的意境。

2.3 中西调式融合

《先知集》中包含一首快板作品《闪光的小河流呀流》,和其他相关作品在风格上具有巨大差别。该首快板作品基于旋律和伴奏声部不同调式体系的不同步转调,具有中西调式融合的特征。中西调式对抗产生的不和谐音响,防腐河水在转弯处冲向河床,击打着河岸,水花流动产生哗哗的响声,充分展现了作曲家丰富的音乐想象创造力。整部作品的结构框架和调性具有相应的变化,作曲家在该作品中应用转调手法丰富多样,主要包含了平行大小调、同主音、近关系、旋宫转调等,多种不同的转调形式产生的音乐色彩丰富多样,同时对音乐材料的创新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汪立三通过横向频繁的转调模拟河水的流动性,持续有效扩宽音乐张力,实现色彩的变化,有效赋予音乐动态的画面感。《闪光的小河流呀流》在伴奏声部中合理应用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当作固定音型有效渗透整个作品,促进伴奏声部的和声呈现出线性化发展,同时仿照河水在微风下波动,沿着河床不间断流淌的场景。该曲中的第1-58 小节低声部,每组固定音型的低音线条具有曲折向上的运动现象,跟随音区不断上升,模仿河水从远处流淌过来;该曲从59小节,作曲家采用复对位形式将固定音型有效移到高声部,模仿河水从现场经过,逐渐向远方不断流去。该曲在结束部分的高音声部不断在A 大调I 级、VI 级和弦之间进行相互转换,似乎河水在流动之中受到相应的阻挡,水流在持续的积累力量,到第80 小节时,旋律声部和固定音型共同拓展形成一定的音响效果扩张的增三和弦,在一定程度上逐渐打破原有迅速平整的固定音型,转变成一组音响唐突的二连音音型,在最后两个声部共同解决到A 大调的主和弦上,音响效果从不安逐渐恢复到平静,促进人们想象到水流不断增多,最后有效突破阻挡一泻而下的壮观景象。《闪光的小河流呀流》快板作品中采用固定音型结合中西交融的调性理念,促进我国民族化旋律元素和西方音乐进行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先知集》中的作品具有自身独特的特色,包含中国民族文化和西方文化的音乐元素,实现跨文化边界的交融,同时包含古今的融合,创建超时空和现实的意象空间。《先知集》充分展现了作曲家汪立三晚年时期针对标题性组曲的喜爱,采用简捷的标题激发欣赏者的音乐想象创造力。钢琴组曲《先知集》中的内容主要展现出作曲家汪立三对人生的思考和领悟,充分表达对恩师的感激和致敬,对经典的崇敬,对文学艺术浓烈的热爱之情,同时包含作曲家对自身童年生活的回忆和怀念。《先知集》具有自身一定的风格,意蕴深沉,在整个作品中充满着神秘、空灵的东方哲学意味,同时全面融合了现代化、多元化和民族化的作曲思想理念,充分展现出作曲家针对我国民族音乐和西方现代音乐交融的勇敢尝试和探究。

《先知集》中的第二首钢琴作品《苍茫的Ⅰ Ⅳ Ⅴ》实现西方传统功能固定和声、我国五声性和弦融合写作,形成,充分崭新出西方和声体系和我国民间音乐的有效融合,创作出全新的音响。该作品中的固定和声,主要为C 大调和c 小调的Ⅰ Ⅳ Ⅴ级和弦,规模只有1 小节,在两个四分音符增加一个二分音符的节奏形态为主,在大、小调之间进行频繁转换,共同重复了29 次,有效展现了固定和声的变奏思维。作曲家在固定和声形成的基础框架上,应用了多声部思维,将五声因素有效渗透在作品中。作曲家采用旋律素材的过程中,在每个旋律音的上方、下方叠加了纯四度、纯五度,构成两条平行的旋律线,同时采用相同的方法继续向上叠加,构成三条平行的旋律线,适当增加了织体厚度。原旋律声部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多次向下属方向进行转调模进,同时在纵向上形成同调式多主音的调性叠置,充分展现了西方现代和声的特色。另外,各声部相隔纯四度、纯五度的平行运动在纵向上形成大量的四五度叠置和弦,不断增强了中国五声调式的韵味。

2.4 弗里几亚调式、西方古典色彩

钢琴组曲《先知集》中的第三首钢琴作品《舒曼的异国》,作曲家在创作的过程中主要取材于舒曼的钢琴作品《异国与异国的人民》。作曲家汪立三曾经写过一短文充分发表自己对作品标题的深刻理解和认知,认为《舒曼的异国》这首钢琴作品旋律的弗里几亚调式上充分展现出异国味道。但是,该首钢琴作品的和声主要在G 大调上建立。作曲家汪立三结合自身的音乐素养,有意识的对该首钢琴作品进行改变,重点强调了弗里几亚调式。我们针对《舒曼的异国》和《异国与异国的人民》两首钢琴曲的调性进行对比分析,能够清晰的发现作曲家汪立三将材料a 出现位置的调式进行相适应的改编,进而转变成了b 弗里几亚调式,采用节奏音型、长音、持续音等相关形态,重点多次强调B音,为其赋予调中心音的位置,有效确立了弗里几亚调式,在钢琴作品中进行改编,充分展现出作曲家心目中的异国风味,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作曲家对调性色彩的高度重视。作曲家汪立三针对该作品进行改编的过程中,遵守了舒曼原作中两个主题显现的实际顺序,融合了个性化的变奏技法,从而将《舒曼的异国》钢琴作品改编成双主题变奏曲,主题a 全部采用了《异国与异国的人民》的旋律原型,中声部采用长音为主,低声部主要以切分节奏的持续音b 进行相应的铺垫工作,有效创造了不安的感受,该主题在钢琴作品《舒曼的异国》中实行了3 次变奏。①高声部小二度装饰音、低声部b 弗里几亚调式的IV 和弦加入充分体现了a1的变奏。②作曲家针对a2的变奏进行规模上减少,转变成不完成的一句式,低声部织体重复小二度进行。③a3的变奏从以往的两次出现高声部位置转变成中声部,同时在上声部从重复音b补充每拍的弱位,在主题中渗透。主题b 和《异国与异国的人民》的旋律原型相比适当增加了1 小节,采用两个四分音构成一个显著的句逗,在整个作品的主题b 采用三度、四度音程和低声部的对位旋律进行陈述。同时,该作品中的b1变化主要体现在采用右手弹奏两个声部,在整个后半部分采用左手对右手主题,以半拍的时间差开展模仿,创建出对话的效果。作曲家汪立三进过弗里几亚调式的确定进一步加深了该作品中的西方古典色彩,同时采用a 和b 两种旋律素材当作整个钢琴作品的双主题,反复进行交替出现,进而应用变奏技法有效防止音乐材料重复出现出现无趣乏味、缺乏创新发展等现象,为整个钢琴作品中赋予了跨越古今的丰富艺术魅力。

结束语

汪立三钢琴组曲《先知集》,包含的5 首钢琴作品,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实现中西融合的创作,同时结合古今优秀文化和音乐特点,展现出汪立三对人生的思考、艺术热爱之情等,探索我国民族音乐和西方现代音乐的共通性,有利于我国钢琴音乐的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先知异国声部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10个异国文化中难以翻译的词
多声部视唱训练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最好的财富
我不是什么先知
卧佛
异国新年前夜的奇葩传统
复调音乐的认识与训练
烛光下的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