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力工程管理方法科技节能设计

2021-11-18周盛彬

家园·电力与科技 2021年10期
关键词:电力技术创新节能

周盛彬

摘要:节能低碳与生态环保是近年来社会发展的主题,传统电力工程项目在能源用度、技术体系方面缺乏节能考量,需要借助技术升级手段来实现全面的节能水平提升,满足现阶段生态化建设的硬性需要。主要从科技节能出发,针对技术创新背景下的电力工程全方位技术升级的实际作用进行深入探讨,同时强调技术手段应用中节能系统的应用特点,为后续全面节能技术推广提供经验支持。

关键词:电力;电力工程;节能;技术创新

电力工程是十分重要的民生工程项目,但是伴随时代发展,民生层面的电力需求和电力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损耗等问题之间的矛盾尽数暴露出来。如何进行二者之间的有效平衡,直接关系着电力工程的长远发展。搭建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的可持续技术条件,针对当前能耗较高、污染问题相对严峻的基本状况提供改良条件,是电力工程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对于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来说,应当充分认识到到时代发展对于工程本身的新要求和新使命,积极进行优势技术的引入和升级,搭建科技环境推进节能。

一、现代化科技节能的电力系统创新

在我国电力工业的能源结构当中,传统火电厂仍然是发电核心,虽然近年来一些清洁能源技术开始逐渐引入到电力系统当中,通过并网方式参与电力生产,但是相比于火电系统的成熟度和稳定性,其他能源发电系统仍然存在稳定程度不足、技术成本较高的问题。从当前国内电力工程的技术创新来看,绝大多数地区仍然无法摆脱对于传统煤炭能源的高度依赖。煤炭能源的能源耗损率高、环境污染威胁巨大,是技术层面亟待解决的难题。从科技创新视角出发,现代化科技节能主要从技术装备、内部管理以及系统设计等多个环节开展创新工作,尝试在保障电力供应的基础上,最大限度降低煤炭发电的能耗水平,实现根源层面的高效和节能。

二、现能源结构背景下的电力工程管理技术创新策略

(一)提升煤炭能源脱硫技术能力水平

在电力工程管理当中应当进一步深化废弃物排放标准,提高排放要求,以此来推动发电厂全面进行技术升级,已达成标准要求。传统煤炭能源在发电燃烧过程中无法实现充分燃烧,其内部硫会在高温下汽化,形成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当中,二氧化硫对于大气环境污染极为严重,是当前空气污染的重要元凶。因此在节能技术升级方面,发电厂应当依托更高的排放标准要求,进行脱硫技术的全面升级,如建立在线模式下的脱硫监控技术,针对脱硫精洗情况进行监测。对于无法完成标准化脱硫改造的煤炭能源,应当禁止其进入发电生产环节作为主要能源供应,从源头上降低二氧化硫的排放水平,控制大气污染问题。

(二)全面推进节能设备的使用

电力工程系统当中新技术设备的应用主要分为发電端和用电端两个环节,其中发电端主要是指发电厂等电力生产环节,用电端则是一般用电消费环节。

首先发电端应当积极投入全新节能设备应用,同时与清洁能源发电系统进行配套。目前行业当中较具技术优势的设备如发电站用空冷设备,这类设备主要通过空气冷凝的方式实现发电站运行降温,代替传统水冷设备,在发电过程中极大地节约了用水资源。此外,在输电过程中也需要通过高压电网、超高压电网建设来降低输电损耗,实现输电层面的全局节能优化。

用电端在用电方面表现出工业用电和居民用电不同的用电场景。在工业用电方面,建筑、冶金、化工等领域电力消耗最为庞大,在后续的节能升级中,相关行业应当建立用电节能行业自律,在政府、社会引导下积极进行用电设备的更新换代,对于老旧超越使用年限的设施设备应当及时淘汰。居民用电在整个用电环节中体量较小,但仍然需要注重节能。可以借助社会媒体的力量进行用电节能宣传,在设备使用方面引导居民尽量选购节能性好、质量可靠的用电设备。例如照明设备就可以选用质量更高的节能灯具,同时可以尝试采用电力镇流器设备对用电功率较高的设备进行启动控制,保证各个用电环节的高效节能。

(三)电力运行管控技术全面升级

在电力工程系统当中,针对电力运行环节的节能管理也是现代科技节能技术的应用主战场。首先是对于电力工程当中运行电压进行技术管控,一般可来说,电器设备运行中电压平方发生改编,电压稳定性不足时会导致能耗急剧增加。近年来技术手段当中可以借助自动调压等智能化设备系统来进行电压运行设备管控,针对电压变动情况进行数据记录,并针对电压波动进行及时调整,降低因电压波动所导致的能耗增高。

此外,电力工程当中三相负荷发生明显失衡时,会出现中性点的点位偏移现象,部分情况下还会出现漏电情况,也会导致能耗加剧,因此需要借助技术手段对对原有的三相负荷进行管理。智能化电网系统当中应用智能化的配电变压器针对剩余电流进行有效保护,能够起到节能效果。

(四)合理规划网络布局

电力工程管理还需要通过对现有的网络布局情况进行协调和优化,其中传统布局当中电源截面与线路耗损呈反比,截面越大,相应的耗损量就越小。在节能管理中,应当尽可能地选择布线距离有效控制,借助增大电源截面,保证电力系统在相同负载环境下能够有效实现对能耗情况的控制,提高电网系统的节能水平。

参考文献:

[1]葛茂杰,杜永斌,单国锋,程瑞,贾明华.聚焦绿色发展 践行初心使命——记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节能党支部[J].国企,2021(S2):149-151.

[2]史丹.《中国电力系统效率评价与节能减排优化策略研究》评介[J].中国工业经济,2021(05):189.

[3]吕佳良,蔡蓉.标准化工具箱在电力节能技改管理中的设计与应用[J].上海节能,2020(12):1482-1486.

猜你喜欢

电力技术创新节能
电力变压器高压试验探讨
技术创新路径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暖通空调的恒温恒湿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