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不断提升耕地软硬实力

2021-11-18崔恩红

装备维修技术 2021年34期

崔恩红

摘  要:农业生产作为促进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各地方部门也采取了一些必要措施对农田建设的技术应用和工作安排进行了优化。本文从当前的农田建设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农业建设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切实增强农田建设质量的实施方案,进一步促进了耕地软硬实力的提升,为农业管理工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耕地管理

前言: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农田的建设和管理作为关键环节,如今被人們大量的关注。提升农田建设的质量,有利于为农作物的生长和粮食总产量提供保障,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的农田建设部门应该及时采取措施细分农田建设的工作设置,将乡镇建设的重心调整至农田管理技术的优化上,利用最科学、合理地作业安排,创造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当前农田建设的现状分析

为了实现农田质量的提高,补齐农业基础设备的短缺,进一步保障农业的高水平发展,农业部门近来加大了对于农田建设系统项目的推进。总体来讲,对于农田建设的战略实施,我国做到了在质量、效果上的突破。但是,碍于农田管理的系统性和复杂性,目前我国总体的农业发展水平还和高质量的目标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还存在着一定需要解决的问题[1]。首先,很多地区对于创新农田建设措施的重视程度不够,习惯于陈旧的思想模式,不注重新技术的应用和开发,不仅不能有效提高农业的发展水平,更会导致周围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利于农业建设的绿色发展。同时,部分地区对于农业建设资金投入的力度不够,导致相关人员和基础设施的配备无法保证,不利于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具体的工作安排和设置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能保证农业工程管护工作的有效进行。在具体的工作安排中,很多建设项目并没有对于不同环节中的工作主体和工作责任进行计划和落实,导致各部门之间配合不协调,不能形成推动建设发展的合力。最后,项目建设完毕后,很多部门对于项目的管护工作不加以重视。一方面不注重对于管护经费的控制和监督,导致管护工作没有良好的财政保障;另一方面,没有运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及时检测和修护农田运营的基础设施,不能实现农田建设的长效发展。因此,相关的农业部门应该注意加大对于农业工作安排、资金投入以及建后管护的建设和探索,采取高效的计划措施,制定高质量建设、科学布局、合理规划于一体的农田建设计划。

二、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思考

(一)细化具体工作的实施方案

想要加强农田建设的力度,第一步就要对于农田建设的具体工作安排予以重视。首先,农业建设部门应该联通当地的政府,及时获取目标建设区域的农田规划图,为下一步农田建设做好保障工作。同时对于相关的农业项目的文件和规定进行深化理解和探究,采取融合性的手段对于项目的实施区域进行规划和确定,并合理预测后续工作中的困难和障碍,进一步推进建设工作开展的流畅性。其次,对于项目中包括立项、实施、验收在内的不同环节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汇总,确保搜集资料的完成度和准确性,从而将项目各环节中的规划图示和影像数据等的录入系统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最后,农业部门应该针对最终的入库数据进行探讨和深究,结合实际的环境现状指导农户进行农田建设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并且,相关部门应该注意增强建设部门和农户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加强农户对于生态型农田建设的认识,进一步引导农户们根据农田建设的规划进行分步实施,从而提高农田管理工作的环保价值。

(二)加大项目资金成本的投入

加大项目的资金成本的投入,相关部门应该坚持以政府的投入为主,以社会的引进为辅,利用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方式,为农田建设寻求新力量的注入[2]。一方面,要注意对于基础设备和施工技术更新工作的资金投入,积极引入利于资金稳定的增收机制,不断提高农业建设的投入占比。另一方面,由于农户在进行农业种植时,投入较大,但是资金的使用周期较长,很多农户没有足够的经费对于种植技术进行优化和革新。因此,要注意贯彻落实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规定地方政府的主要支出责任,要求在合理的条件范围内,增加财政的提供力度,积极鼓励农户运用新技术提升农业种植的质量和水平。

(三)促进农田应用技术创新化

农业技术的创新给农田建设提供了发展的新契机,对于农业部门来说,强化技术支持能够不断提高建设的动力,相关部门应该注意加强对于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首先,对于信息的录入和检测工作,相关部门应该注意运用遥感技术对于整体的农田管理建立数据监测的一体化平台,运用统一的数据要求,对于各个阶段的信息进行录入,建成全面化的监管系统,实现监控全程化、资源共享化。其次,利用高效的田间水肥灌溉的策略对于大水漫灌的方式予以一定的创新。水肥一体化技术作为能够实现作物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应该被大力推行,借助压力系统对于可溶性的肥料和固体进行处理,形成一定浓度水肥,再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作物生长的规律、特点进行均匀、定时地营养输送。避免出现以往大水漫灌下土壤板结、透气性差造成的作物生长不良的问题。最后,要注意技术应用的合理性和环保性,积极推广生物病虫害防治和低残留的农药,减少作物上的农药制剂和化学产品的残留,避免试剂污染环境和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

(四)注意引进专业性技术人才

由于农业种植人员普遍的知识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不高,所以在实际的生产中,很多新技术的应用没能得以落实,造成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低下、产量不佳的问题。农业建设部门要注意合理引进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对于工作队伍的合理规划,进一步增强农业建设的水平。一方面,要引进农业种植人才,定期深入基层,对于各个农户的土地耕种情况进行了解,进而指导其耕种技术和灌溉护理技术的实施。同时,可以运用智能化的机器设备作为辅助,利用大数据的采集分析该地区的灌溉量和作物生长的关系,推算出合理的水肥量和灌溉的频度。另一方面,注意引进专业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定期开展农业技术的相关培训和讲座,介绍新型农业技术的优势,指导农户对于当地的土壤、气候、水资源等因素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提升农业种植的产量和收益,进一步优化农业项目的建设效果。

(五)加强建后管护的工作安排

管护工作作为农田建设的最后一道保障,是有效提升建设质量和效果的又一个关键[3]。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强对于相关工作任务的安排和落实,压实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发挥上级的领导作用。另一方面,更应该加强在农民群众中的宣传工作,切实加强农民群众对于建后管护工作的重视,引导农民对于基础设施和农田情况进行深度的检测和管理,进一步保障高标准农田的长期效益和协调性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农业经济在我国综合经济发展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农田建设的标准急需进一步的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生长能力和粮食的产量,农业部门应该深入探究管理技术模式的创新与开发,加强细化具体工作的实施方案、加大项目资金成本的投入、促进农田应用技术创新化、注意引进专业性技术人才、加强建后管护的工作安排等方面工作的重视,切实提高农业管理水平,实现农田建设的高质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啸,李文昌,范余全.努力做好新形势下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工作[J].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21(04):20-21.

[2]蔺际强.关于构建农田建设多元投入机制的思考——基于郯城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践[J].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21(04):50-51.

[3]孙妍,陈正,周同,等.高标准农田既要建好更要管好用好[J].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21(03):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