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产早熟抗病大豆新品种南农50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2021-11-18王吴彬邱家训盖钧镒

江苏农业科学 2021年19期
关键词:早熟选育抗病

王吴彬 邱家训 盖钧镒

摘要:南农50(参试名南农0409)是以中黄13为母本、郑9805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后代经单粒传法选择而育成的高产、早熟、抗病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于2017—2018年参加江苏省淮南夏大豆区域试验,2018年参加江苏省淮南夏大豆生产试验。根据2年区域试验结果可知该品种特征特性如下:全生育期平均104 d,较对照通豆7号早8 d;平均产量 2 910.5 kg/hm2,比对照增产11.0%;经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种鉴定,对大豆花叶病毒SC3和SC7株系分别表现抗病和高抗,抗病性强;干籽粒百粒质量约为20.9 g,蛋白质和油脂含量分别为43.6%和18.8%,商品品质优良。该品种于2019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190001,适合于江苏省淮南及长江中下游其他地区作夏大豆种植。同时介绍了该品种的栽培技术,为大面积种植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大豆;南农50;高产;早熟;抗病;选育;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5.104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21)19-0107-02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经济与饲料等兼用作物,许多国家均有种植[1]。美国、巴西、阿根廷、中国、印度为大豆主产国,2018年大豆总产量分别为1237亿、1.179亿、0.379亿、0.142亿、0.138亿t(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自1995年,我国由大豆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进口量逐年攀升,到2018年达到8 803万t,大豆自给率不足15%,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尽管我国大豆产量已由1961年的630 kg/hm2提高到2018年的 1 780 kg/hm2,但产量水平仍显著低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2018年美国、巴西、阿根廷的大豆产量分别为3 470、3 390、2 320 kg/hm2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因而,培育高产、优质的国产大豆新品种,可以提高国产大豆自给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为我国大豆第三大产区,因茬口和种植习惯,夏大豆播种时间从5月底到7月底,大豆生长季节气候变化大,高温、干旱、洪涝等均可能发生,加上所种植土壤条件、管理措施差异,大豆产量波动很大,因而培育高产、早熟、抗病大豆新品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上述育种思想指导下,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选育出适合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的夏大豆新品种南农50。

1南农50亲本来源与选育过程

根据早熟、高产和抗病等育种目标,2009年以早熟、优质、广适的优良品种中黄13为母本与父本郑9805配置杂交组合。母本中黄13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从豫豆8号×中90052-76组合中选育的早熟、广适和优质大豆新品种[2]。父本郑9805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从豫豆19号×ZP965102组合中选育的黄淮海南片国审大豆新品种[3]。南农50具体系谱信息见图1,其遗传基础广泛。

南农50具体选育过程如下:2009年以中黄13为母本、郑9805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2010年种植F1,去杂后混收;2010—2012年F2~F4代摘荚混收;2013年从F5代分离群体中选择早熟多分枝单株;2014年将入选单株种成株行,株行Q14B0422入选;2015年对优良株系进行产量鉴定试验,初步鉴定农艺品质性状,表现突出,定名为南农0409;2016年进行品系多点鉴定试验, 南农0409表现突出,每个试

点均比对照增产;2017年参加江苏省淮南夏大豆区域试验;2018年参加江苏省淮南夏大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9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命名为南农50。

2南农50主要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淮南早熟夏大豆品种。幼茎基部紫色,植株直立,有限结荚习性,抗倒性较好。叶片卵圆形,紫花,灰毛。成熟时豆荚褐色,弯镰形;落叶性好,不炸荚。籽粒呈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褐色,籽粒外观性状优。江苏省区域试验平均结果显示,全生育期104 d,比对照通豆7号早8 d,株高77.6 cm,结荚高度16.2 cm,主茎17.1节,有效分枝3.6个,单株结荚63.5个,每荚1.9粒,百粒质量20.9 g。

2.1南农50产量表现

在2017年江苏省淮南夏大豆区域试验中,5个试点中的南农50平均产量2 958.8 kg/hm2,比对照品种通豆7号增产13.1%,居参试品种第2位。该品种丰产性、稳产性较好,且熟期较对照早8 d,推荐同步进行2018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8年平均产量2 862.2 kg/hm2,比对照通豆7号增产89%,居参试品种第5位。2017—2018年2年,南农50平均产量2 910.5 kg/hm2,比对照通豆7号增产110%,居参试品种第2位。2018年参加江苏省淮南夏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791.1 kg/hm2,比对照通豆7号增产6.48%,居参试品种第3位。

2.2南农50抗病性鉴定

经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人工接种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3、SC7鉴定,2017年南农50对2个株系分別表现高抗和抗病,2018年对2个株系分别表现抗病和高抗,2年平均分别表现抗病和高抗,达到审定标准。

2.3南农50品质表现

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2017年,南农50籽粒粗蛋白(干基)含量43.9%,粗脂肪(干基)含量18.3%;2018年,南农50籽粒粗蛋白(干基)含量43.2%,粗脂肪(干基)含量19.2%;2年平均,南农50籽粒粗蛋白(干基)含量和粗脂肪(干基)含量分别为43.6%和188%,蛋白含量较高,适于豆制品加工利用。

2.4南农50综合评价

综合区域试验结果显示,南农50具有早熟、高产和抗病等优点,适合在江苏省淮南地区的南京、南通、泰州、盐城和扬州等地作夏大豆种植,同时可以作为夏大豆引种到长江中下游其他地区。

3南农50栽培技术要点

3.1种子处理與适宜播期

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清选、晾晒,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大豆生长季节,南方降雨多,豆田常发生大豆根腐病和霜霉病等,可用种子量0.2%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处理。为了探索南农50的高产栽培模式,2018年采用2种播期(6月20日和7月1日)、2种密度(13.35万、19.95万株/hm2)进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小区面积 66.7 m2。结果表明,在6月20日播期下南农50产量较高,平均 2 933.1 kg/hm2,最高可达 3 094.8 kg/hm2。结合当地茬口、劳动力等情况,建议南农50适宜播期为6月中下旬,晚播适当增加种植密度。

3.2适宜种植密度

采用13.35万、19.95万株/hm2等2种不同的种植密度进行南农50产量潜力的评价。在较高密度(19.95万株/hm2)下,南农50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在早播(6月20日)、晚播(7月1日)不同条件下,其产量水平分别为3 094.8、2 697.5 kg/hm2,均高于低密度种植模式。由此可见,南农50在较高密度下能获得较高大豆产量,但种植密度过大,有倒伏风险,种植密度以控制在19.95万株/hm2左右为宜。

3.3田间管理技术

播种前,可深施氮磷钾复合肥225~450 kg/hm2作为底肥。播种后,立即喷洒乙草胺进行封闭除草,一般用药量为750~1 050 g/hm2,兑水600~900 kg/hm2。出苗后及时间、定苗,苗期如杂草较多,可在大豆1~3张复叶期,用20%氟磺胺草醚水剂 60~90 mL/hm2 和5%精喹禾灵悬浮剂900~1 500 mL/hm2 进行苗后除草。大豆开花前,控水控肥防倒伏。花荚期,根据长势适时灌水和追肥,一般施尿素75~150 kg/hm2。鼓粒期,如遇干旱及时浇水,同时可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 750 L/hm2 等叶面肥,促进营养物质向籽粒转运,增加百粒质量。成熟后及时收获。

在大豆生长季节,南方地区害虫种类多,主要有斜纹夜娥、造桥虫、龟蝽、豆卷叶螟以及豆荚螟等,因而,从大豆苗期到结荚期要做好调查、预测,做到治小治早。

参考文献:

[1]赵团结,盖钧镒,李海旺,等. 超高产大豆育种研究的进展与讨论[J].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1):29-37.

[2]王连铮,孙君明,王岚,等. 广适高产高蛋白大豆品种中黄13的选育与应用[J]. 大豆科学,2019,38(1):1-6.

[3]卢为国. 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郑9805[J]. 麦类文摘·种业导报,2007(2):33.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编号:2017YFD010150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编号:KYZZ201901);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编号:CARS-04);江苏省JCIC-MCP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编号:31601325)。

作者简介:王吴彬(1981—),男,河南沈丘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大豆遗传育种研究。E-mail:soybeanwang@163.com。

通信作者:盖钧镒,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从事大豆遗传育种研究。E-mail:sri@njau.edu.cn。

猜你喜欢

早熟选育抗病
我国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取得突破
bZIP转录因子在植物激素介导的抗病抗逆途径中的作用
寒地西瓜早熟高效栽培技术
吉林省黄秋葵新品种选育
遗传算法的改进与参数特性研究
番茄果实感染灰霉病过程中H2O2的抗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