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与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
——基于阿里巴巴国际站的案例研究

2021-11-18马述忠潘钢健

关键词:竞争力跨境电子商务

马述忠, 潘钢健

(浙江大学 中国数字贸易研究院, 浙江 杭州 310014)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典型特征的数字经济快速兴起,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需求日益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的数字经济时代,通过传统贸易的规模效应获利已经难以满足时代诉求,以平台化、个性化、普惠化等为典型特征的全球数字贸易将逐渐成为一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抢占数字贸易的制高点对于更好地发挥贸易驱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重要影响。有别于传统贸易,数字贸易不再强调贸易总规模,而是将对“质”的追求作为一个国家占据更高贸易地位的重要选择,这符合贸易强国的概念设计(1)赵忠秀:《短期企稳中期发力促进贸易结构升级》,《国际贸易问题》2016年第11期。。在数字经济时代,贸易强国建设本质上就是数字贸易强国建设,数字贸易为中国实现贸易强国的宏伟目标带来了契机,对推动中国贸易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纵观已有文献,多数研究是从宏观的角度发现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降低了国际贸易成本,增加了出口概率,促进了出口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的提升(2)施炳展:《互联网与国际贸易——基于双边双向网址链接数据的经验分析》,《经济研究》2016年第5期。。过去二十年,互联网的发展也催生了跨境电商的逐步兴起,为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分工提供了可能,成为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重要手段。学者们开始关注跨境电商对传统贸易的影响。具体而言,跨境电商通过互联网效应降低了搜索成本和交易成本、拓展产品和市场的成本,并成为企业获取比较优势的新来源(3)马述忠、房超等:《数字贸易及其时代价值与研究展望》,《国际贸易问题》2018年第10期;李兵、李柔:《互联网与企业出口: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经验证据》,《世界经济》2017年第7期。。总的来说,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变了传统的贸易方式,推动着全球贸易的互动交换、资源共享与商业模式创新(4)鞠雪楠、赵宣凯等:《跨境电商平台克服了哪些贸易成本?——来自“敦煌网”数据的经验证据》,《经济研究》2020年第2期。。在此过程中,跨境电子商务降低了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门槛,增进了中小企业匹配市场需求的效率,提高了中小企业履行交易合约的能力,使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提高。核心能力的培育和提高是增强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前提(5)吴画斌、许庆瑞等:《创新引领下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与提高——基于海尔集团的纵向案例分析》,《南开管理评论》2019第5期。。作为数字贸易的重要参与主体,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数字贸易强国建设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核心竞争力被认为是中小企业在竞争不断加剧的环境下保持竞争优势,从而持续获得盈利和保持自身发展的关键。

基于跨境电商平台视角探讨数字经济时代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还将推动传统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企业核心竞争力最早被定义为企业的积累性知识,特别是有关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流派的知识(6)C.K.Prahalad,G.Hamel,“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Vol.68,No.3,1990.。随着学界对企业这一“暗箱”运作研究的不断深入,不同的学者沿不同的角度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这使得学术界对于核心竞争力的界定和构建尚存争议。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各流派都开始关注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和数字化效应的影响(7)E. R.Banalieva,C.Dhanaraj,“Internalization Theory for the Digital Economy”,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Vol.50,No.8,2019.,但无论是哪种流派,传统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都难以解释数字经济时代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的典型事实,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新视角将有助于解释跨境电子商务是如何推动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国际贸易环境中提高核心竞争力。

作为当前最具有竞争力的组织模式,平台改变了以往商业组织模式,能够高效地跨时空跨国界跨部门地集成社会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活动,大力促进了电子商务与社会生产力发展(8)李广乾、陶涛:《电子商务平台生态化与平台治理政策》,《管理世界》2018年第6期。,从而能够推动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此外,越来越多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开始构建更加完善的生态体系,即以平台企业所构建的机制、技术和共同语言为依托,在互动中实现资源共享和价值共创的“服务生态系统”(9)S.L.Vargo,R.F.Lusch,“Service-dominant Logic:Continuing the Ecvolution”,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Vol.36,No.1,2008.,为中小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创造更有利的环境,包括以亚马逊和eBay为首的国外平台以及B2B领域的阿里巴巴国际站(以下简称国际站)、敦煌网等国内平台,B2C出口领域的速卖通、兰亭集势等国内平台和B2C进口领域的天猫国际、洋码头等国内平台。这些都从侧面验证了中小企业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认可程度在不断提高,并将其视为参与国际贸易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

一、文献评述

(一)现有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无力解释数字经济时代的典型事实

企业核心竞争力最早被定义为企业的积累性知识,特别是有关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流派的知识。随后,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研究企业如何把握市场竞争主动权的关键。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也就等同于在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能更持续地获得盈利和保持自身发展(10)金碚:《企业竞争力测评的理论与方法》,《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3期。。

随着学界对企业这一“暗箱”运作研究的不断深入,陆续有更多学者提出新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架构,但由于研究思路的不同,目前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论范式,但基本可以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分为四个较为成熟的流派,即资源基础观、核心能力观、知识基础观和动态能力观。其中,资源基础观是企业竞争力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动态能力观则是最近几年企业能力理论研究的前沿。此外,还有技能网络观、系统能力观和要素协调观等其他流派。为了解释新兴市场企业如何创造独特的竞争优势或发展路径,陆亚东等还提出了一个研究我国企业成长的战略新视角,即复合能力观(11)陆亚东、孙金云:《中国企业成长战略新视角:复合基础观的概念、内涵与方法》,《管理世界》2013年第10期。。

无论是哪种传统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流派,在当前全球数字贸易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都缺乏指导中小企业实践的价值,亟待新理论的提出。其原因是:第一,除了复合能力观外,传统核心竞争力理论都不是建立在中小企业分析框架上的;第二,尽管不断有学者对传统核心竞争力理论进行拓展,但传统理论仍然没有考虑数字经济特别是跨境电子商务带来的影响;第三,相较传统贸易而言,跨境电商更强调数字生产要素,如信息数据的重要性,传统理论则没有考虑数字贸易带来的新竞争力来源。

(二)有关数字经济时代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亟待加强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相关数据和案例的获取相对困难,已有研究中探讨如何拓展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文献较少。蔡宁等指出,知识、信息与技术的获取、吸收与整合以及对资源的有效运营是在当前经济社会环境下影响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等工具来构建资源创新性组合能力的评价体系(12)蔡宁、阮刚辉:《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其综合评价体系》,《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第5期。。解学梅认为,中小企业能够通过协同创新提高创新绩效,从而提升竞争力。当前,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仍属全新命题(13)解学梅:《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管理科学学报》2010年第8期。。一方面,已有的战略管理研究大多数过于关注大型企业的组织转型、战略变革和创新管理问题,在中国时下特定情景中探究中小企业如何赢取竞争优势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14)赵杰、丁云龙等:《制造业中小企业内生优势生成路径分析——一个典型案例透视》,《管理世界》2013年第4期。。另一方面,以往有关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基本沿用大企业的分析框架,并没有考虑中小企业的特殊性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型贸易模式对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随着数字贸易的加速发展,当前有关数字经济时代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亟待加强。这对加深对数字贸易的理解,特别是加强对数字贸易发展过程中相关典型事实的解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三)基于跨境电子商务视角研究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具有价值的研究视域

当前尽管已有不少文献关注于互联网对外贸的影响,但大多关注互联网在宏观层面、成熟渠道、大中型企业的贸易影响,对专门从事线上贸易的跨境电商平台和中小企业分析尚显不足。作为新型跨境交易方式,跨境电子商务对贸易实体及其运作机制、流程和竞争态势产生了重大影响(15)P.Fingar,“Component-based Frameworks for E-commerce”,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Vol.43,No.10,2000.。一方面,主流观点认为跨境电子商务会通过促进国际分工深化、更新国际贸易交易手段、改变国际贸易成本结构、重组全球贸易条件、左右国际贸易政策等途径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16)Shuzhong Ma,Jiwen Guo,et al.,“Policy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Evaluation of Digital Trade: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China & World Economy,Vol.27,No.3,2019.。另一方面,从跨境电商典型特征,包括贸易成本降低、交易摩擦减少、中间环节减少、生态系统互联、弱势群体参与等出发,一些研究剖析跨境电子商务对传统全球价值链分工的重塑(17)A.Lendle,M.Olarreaga,“There Goes Gravity:eBay and the Death of Distance”,The Economic Journal,Vol.126,No.591,2016.。尽管中小企业是跨境电子商务重要的参与主体,但大多数研究并没有考虑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对中小企业的影响,特别是对其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数字贸易的日渐兴起使得国际贸易和跨国公司理论前提假设的现实基础逐渐发生改变,基于跨境电商视角来研究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对解释当前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典型经济事实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基于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视角研究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可行的拓展方向

在跨境电子商务不断成熟并向全球数字贸易蜕变的过程中,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研究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一方面,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将贸易场所从线下转为线上,打破了传统贸易中对时间和空间的约束,降低了中小企业的交易成本(18)冯华、陈亚琦:《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时空契合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16年第3期。;另一方面,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将传统贸易中各环节有紧密联系但又彼此分割的不同主体集合在一起,形成了高效率的点对点连结(19)江小涓:《高度联通社会中的资源重组与服务业增长》,《经济研究》2017第3期。。

此外,有关电子商务平台经济效应的研究较为成熟,这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研究,特别是其生态系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传统文献大多聚焦于平台网络效应,认为其是规模效应、羊群效应和锁定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20)李震、王新新:《平台内网络效应与跨平台网络效应作用机制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年第20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将电子商务平台作为探究商业生态系统创新企业管理理论的重要研究对象(21)邵鹏、胡平:《电子商务平台商业模式创新与演变的案例研究》,《科研管理》2016年第7期。。

综上所述,随着全球数字贸易的高速发展,现有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已经无力解释数字经济的典型事实,而中小企业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关于数字经济时代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亟待加强。鉴于跨境电子商务是全球数字贸易的初级阶段,基于该视角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数字经济时代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外延,因此这一分析视域对于研究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价值。

(五)理论研究框架

自心理学提出“心智模式”并被引入管理学后,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探究企业家心智对企业行为的影响(22)孟佳佳、王雪冬等:《商业模式创新中企业家心智模式演化过程研究》,《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7年第2期。。在跨境电商平台上,企业家心智对中小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这是因为外界环境对企业家社会网络以及企业合作创新意愿有显著的影响(23)刘群慧、胡杨等:《环境压力、企业家网络与合作创新意愿的关系》,《科研管理》2014年第12期。。企业家作为中小企业创新的发起人和关键支持者,对培育和提升创新能力起决定性作用,因此相较于具有成熟规章制度和投入大量资源构建风险管控系统的大企业,企业家心智对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的影响更大。

传统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强调企业资源及其应用能力。作为一种有效降低交易成本的新型贸易模式,跨境电子商务无疑能大幅度提高中小企业的资源利用能力。也就是说,跨境电商平台在不同阶段通过不同的形式都提高了中小企业利用平台内外部资源的效率,助推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数字化拓展,本文将这一效应定义为竞争力深化。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除了解决传统企业管理问题外,还衍生出新的企业管理问题,如何处理这些新问题是企业衍生新型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以大数据技术为核心的电子商务平台对中小企业的产品和商业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24)杜丹清:《大数据时代电商多元化与零售市场变革》,《经济学家》2014年第11期。。本文认为,跨境电商平台提供的全新数字化工具与手段,助推了中小企业捕获新竞争优势的能力,并将这一效应定义为竞争力广化。

网络效应是平台经济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中小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基于平台这一数字化时代的重要标志性新形态组织,网络效应可能成为组织价值创造的源泉和超额绩效的来源(25)陈冬梅、王俐珍等:《数字化与战略管理理论——回顾、挑战与展望》,《管理世界》2020年第5期。。平台网络效应作为中小企业影响外部环境的重要渠道,能使中小企业形成虚拟集群,增强中小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力,同时作为催化剂帮助中小企业融入跨境电商生态圈建设,进而提高数字经济时代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本文将数字经济时代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解构为企业家心智、竞争力深化、竞争力广化和平台网络效应四个维度:企业家心智是中小企业利用跨境电商平台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竞争力深化和竞争力广化分别是数字经济时代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的不同方向。核心竞争力深化的本质是中小企业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传统核心竞争力数字化拓展的过程,使得自身比较优势进一步凸显;核心竞争力广化的本质是中小企业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获取传统核心竞争力理论中不存在或不被重视的新型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使得自身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平台网络效应是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与中小企业之间双边关系的催化剂。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是案例研究法:一方面,跨境电子商务和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都属于全新研究主题,现有研究较少,而在研究全新主题时,案例研究法特别具有价值(26)谢洪明、章俨等:《新兴经济体企业连续跨国并购中的价值创造:均胜集团的案例》,《管理世界》2019年第5期。。另一方面,本文探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数字经济时代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如何影响数字经济时代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属于什么事(what)和怎么样(how)类型的问题,比较适合采用案例研究法(27)R. K.Yin,Case Study Research:Design and Methods,Thousands Oaks,CA:Sage Publications,2009.。具体而言,本文采用的是单案例研究方法,这是因为跨境电子商务属于新型跨境贸易商业形态,单案例研究法在深入调查新现象和新事物发展动态过程方面具有明显优势(28)S.Nudurupati,D.Lascelles,“Eight Challenges of Servitisation for the Configuration,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of Organisations”,Journal of Service Theory & Practice,Vol.26,No.6,2016.。本文为了更好地获取与研究主题相关的素材,必须选取具有典型性和极端性的案例对象,这也属于单案例研究设计的使用范围(29)A.M.Pettigrew,“Longitudinal Field Research on Change:Theory and Practice”,Organization Science,Vol.1,No.3,1990.。此外,本文采用纵向分析方法研究案例对象,这既有利于识别案例发展的动态过程,又有利于有效构建平台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因果链条(30)A.Langley,C.Smallman,“Process Studies of Change i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Unveiling Temporality,Activity,and Flow”,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Vol.56,No.1,2013.。

(二)研究对象

定性研究通常采用目的性抽样,选取那些能够更理想地回答研究问题的案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Murmann提出的标准(31)参见J. P.Murmann在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论坛(2014)上的主题报告“What Constitutes a Compelling Case Study?”。,本文选择国际站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并将平台上中小企业的行为作为分析单位,主要基于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国际站具有案例研究需要的极端性(32)K.M.Eisenhardt,M.E.Graebner,“Theory Building From Cases: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Vol.50,No.1,2007.,展示的结果出人意料。国际站是国内创立最早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在发展之初无人能够预测国际站可以成为全球领先的B2B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一方面,国际站建立之初中国传统贸易正在高速发展,但互联网的发展相对滞后,难以预判跨境电商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另一方面,国际站助推了大量在传统贸易中被认为是生产力低而难以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分工,这也是出乎意料的。第二,国际站从萌芽走向成熟的过程,恰好体现了数字经济助推中小企业发展的成果,现有理论无法对此作出准确解释。一方面,传统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难以解释国际站上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以及其具体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另一方面,随着国际站逐步蜕变为开放型全球数字贸易平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程度会更深,传统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更难以解释这一现象。第三,国际站具有案例研究需要的启发性。一方面,拥有二十年历史的国际站,能使我们在时间维度上深入理解不同阶段跨境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国际站已逐步实现全球化,世界各国中小企业纷纷入驻其平台,供应链服务跨国化逐渐成为常态,平台国别属性进一步削弱,最终将升级为开放型全球数字贸易平台。

综上所述,选择国际站作为案例对象,有助于本文回答“什么是数字经济时代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解决“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是如何提高数字经济时代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两个基本研究问题。

(三)发展阶段

随着跨境电商的逐步成熟和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国际站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类型定位和演进模式,其反映的是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与中小企业互动不断增进的过程。参考李广乾和陶涛有关电子商务平台演进模式的研究(33)李广乾、陶涛:《电子商务平台生态化与平台治理政策》,《管理世界》2018年第6期。,本文将国际站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平台萌芽期(1999—2011年):国际站定位于信息平台,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以线上黄页服务为主的信息撮合服务,既无法提供支付、物流、通关等供应链环节服务,也无法沉淀真实的交易数据。在此阶段,国际站的演进模式是规模逻辑。

平台成长期(2011—2015年):国际站都定位于交易平台,于2011年上线第三方支付担保交易服务,并于2015年推出信用保障业务,提供以交易服务为核心的供应链各环节服务,开始沉淀碎片化的服务信息,并通过收购一达通初步形成了自营外贸综合服务体系。在此阶段,国际站的演进模式是产业链逻辑。

平台成熟期(2015—2020年):2015年国际站信保业务上线,全面转型线上交易,基本使全链路数据实现沉淀,具备提供供应链全流程服务的能力,逐渐转变为服务平台。在此阶段,国际站的演进模式是工具逻辑和模式逻辑。

(四)数据信息

为确保研究的信度,本文设计并制定了案例研究方案和案例研究资料库。为确保研究的效度,本研究采用多种数据资料来源,通过访谈资料、内部档案数据资料和公开资料信息之间的“三角印证”,形成完善的证据链条,并保证了数据资料信息的丰富性和可靠性。具体来说,本文的数据资料包括自己采集的一手资料和收集得到的二手资料,根据数据资料来源对其进行分类编码,如表1所示。

(五)分析策略

本文采用归纳式主题分析方法,Gioia等提出的编码方法是目前公认的一种严谨地实现归纳式主题分析的具体策略(34)万倩雯、卫田等:《弥合社会资本鸿沟:构建企业社会创业家与金字塔底层个体间的合作关系——基于LZ农村电商项目的单案例研究》,《管理世界》2019年第5期。。其原理是利用数据分析方法和文本分析方法,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抽象和编码,与学术文献进行反复对比,形成理论性诠释,再归纳形成研究命题,最终达到现实状况、编码概念与传统理论相匹配。

(表1) 国际站案例数据来源编码

三、案例分析与研究发现

本文从企业家心智、竞争力深化、竞争力广化和平台网络效应四个维度出发,结合国际站发展的三个阶段,梳理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逐渐丰富的过程。

(一)平台萌芽期(1999—2011年)

在平台萌芽期,由于国内外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加强,部分具有危机意识的中小企业意识到传统贸易具有诸多制约因素以及跨境电商对出口的促进作用。其中部分具备冒险意识的企业家开始尝试进入国际站并实现营销渠道数字化。在此阶段,由于平台仅提供有限的线上信息撮合服务,中小企业从客户资源和平台企业资源两个角度出发深化资源识取能力,并获取线上营销能力。由于中小企业的加入,使得平台双边网络效应进一步激发,推动平台进一步壮大,从而加快了对中小企业竞争力的促进作用。

1.企业家心智——危机意识和冒险意识。危机意识是指企业决策层能够洞察别人看不到的风险,以及善于快速抓住瞬息万变的市场机会。平台萌芽期正值中国加入WTO前后,传统贸易总体上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但此时国内中小企业的发展严重依赖传统销售渠道,信息来源少、流转成本高、订单周期长、汇率风险大、利润空间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成长。一部分已经具备互联网意识的企业家会强调自己很早就能体会到传统行业生意难做,感觉到了压力,并开始认为互联网或许是一个解决方案(SW)。此外,行业中其他已经应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企业也会使得临近企业产生危机意识。部分中小企业反映在早期对国际站的了解并不多,但会选择国际站来进行线上化是因为不想滞后于行业趋势(FT04;AL)。因此,最早具备互联网意识的往往是有危机意识、对外界环境风险敏锐的企业家(SW)。

以F.Knight等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强调企业家需要注重风险承担能力、冒险精神和应付市场失衡能力。对中小企业而言,冒险精神是敢于采用跨境电子商务方式数字化营销渠道,即由传统的线下渠道转型为线上渠道(FT04)。国际站中国供应商团队负责人介绍,在初期推广时中小企业对互联网平台的信任程度很低,普遍认为高昂的推广费用难以回本,因此推广起来十分困难(FT04)。只有敢于尝试、勇于改变局面的企业,才会选择加入国际站。

2.竞争力深化——深化资源识取能力。资源识取是企业资源整合的起点,明确资源间的关联是资源价值链重组和资源整合最为直接有效的一步,是实现竞争力深化的关键。在平台萌芽期,深化资源拾取能力一方面表现为深化客户资源识取能力。在此阶段,国际站仅是一个信息平台,其业务主要是提供国内中小企业的信息展示,或者提供一些简单的营销服务,虽然无法帮助中小企业实质性地获取订单,但有利于中小企业发现外部订单的机会,从而有机会筛选合适的订单(SW)。这对当时很多希望在网上推广产品及服务的供应商而言,在国际站建立的行业网站或供求信息是唯一的网上推广途径(DA)。

深化资源拾取能力另一方面表现为深化信息资源识取能力。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降低了市场的信息不完全程度,从而让整个市场变得更为透明,从而提高资源拾取效率。传统贸易的一个难题是报价难、接单难,比如,国内报价是3天内有效,国外是1周内有效(SW)。在国际站帮助下,中小企业能够快速了解行业其他竞争对手的价格,提高了信息资源获取能力,真正实现了对市场信息的快速响应(MT)。此外,国际站所提供的网上社区功能就有利于具有共同业务的中小企业在线上加强相互间的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小企业的信息资源拾取能力(DA)。

3.竞争力广化——获取信息优化能力。贸易企业凭借电子商务平台跨越了时空对实际交易的束缚,极大降低了线上化成本。至2007年6月,国际站为超过60万个中小企业建立平台网站,以展示其产品和服务(DA)。这使得相对于传统中小企业参与广交会等线下展会准备小批量宣传材料来说,充斥大数据的线上平台对信息优化能力的要求更高。信息优化是指根据搜索引擎的收录抓取机制,在平台发布大量、规律性信息时,合理排布关键词,以达到搜索某关键词时企业信息会大量出现在搜索引擎前列,许多中小企业通过优化关键词拓展线上营销等手段提高信息优化能力(FT04;SW)。由于这种能力是中小企业在传统贸易中无法获取的,且需依靠平台搜索引擎机制,因而是一种竞争力广化。

4.平台网络效应——双边网络效应。包括同边网络效应和跨边网络效应。同边网络效应指的是供应商规模扩大产生羊群效应,吸引其他企业成为新供应商,推动供应商用户规模的进一步扩大。2007年浙江永康70%中小企业通过国际站出口和采购,成为当时全球最大滑板车供应地(SW)。跨边网络效应指的是供应商规模扩大产生规模效应,可以提供更多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采购商入驻,采购商规模也不断扩大。许多买家是听说能在国际站挑选到所有低价且合适的产品,才加入国际站的(FT03),财富小企业杂志于2007年7月将国际站评选为六大“全球企业家首选网站”之一(SW)。据2007年11月Alexa流量排名,国际站在全球商务类网站综合排名第四,在全球商贸及进出口网站两项排名中均为第一(MT;SW)。

(二)平台成长期(2011—2015年)

在平台成长期,国际站进入产业链逻辑,平台具备交易功能,并且借助一达通可提供初级的自营供应链服务。此时,部分具备二次创业意识的企业家开始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上交易并应用平台所提供的供应链服务。

1.企业家心智——二次创业意识。创业是企业家寻找到潜力市场的结果,与其相似,二次创业是企业家寻找到更具潜力市场的结果。具体而言,二次创业是指在全球经济体系逐步演化为数字复杂系统的背景下,消费者需求个性化日益凸显,中小企业面临数字化转型困境,遇到的挑战远超单个企业所能独立承载的阈值,其借助平台提供的数字化工具和手段,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完成数字化转型的过程。随着平台订单的碎片化,中小企业采用传统线下方式难以完成订单,部分中小企业开始采用国际站以一达通为代表的供应链服务解决这一难题(SW)。这些尝试数字化供应链服务的中小企业更容易采用其他数字化工具与服务(FT04)。

2.竞争力深化——深化资源协调能力。资源协调能力是指中小企业协调外部活动与内部技术、资源和知识,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上,深化资源协调能力一方面表现为中小企业通过平台提供的数据资源实现生产资源和环境协调的能力。在平台萌芽期,中小企业只能低效地自主搜索散落在平台各处的信息资源(SW)。在平台成长期,国际站向众多中小企业提供了部分数据增值服务,特别是数据管家服务,包括关键词、竞争度、橱窗数、搜索热度等服务,这提高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资源管理过程的能力(DA)。深化资源协调能力另一方面表现为中小企业通过平台提供的工具实现营销资源和环境协调的能力。在平台萌芽期,中小企业在经国际站展示后,一般与询盘采购商在线下低效率地达成沟通交易。在平台成长期,国际站向众多中小企业提供了多种贸易洽谈服务,特别是国际站沟通产品服务,包括询盘和ATM(Alibaba Trade Manager)服务,能帮助中小企业通过线上洽谈场景完善合同细节,为中小企业信用背书,提高订单达成效率,这提高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资源处理过程的能力(DA)。

3.竞争力广化——获取云处理能力。获取云处理能力指的是中小企业获取云化供应链管理技能,即中小企业通过平台管控供应链各环节所要具备的云处理能力。随着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往中小企业要投入大量资源才能维系供应链管控能力,现在云化供应链管理技能改变了这种被动局面(FT03)。一方面,云化供应链管理技能表现为云化信息推广与匹配技能。中小企业以往投入大量宣传而收效甚微,现在将对外推广和资源匹配委托国际站负责,云化交易推广与匹配技能可以提高业务宣传的精准程度(FT03)。这是因为通过供应链留存数据,国际站能掌握比中小企业更有价值的信息,从而能降低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成本(FT01)。另一方面,云化供应链管理技能还表现为云化服务搜寻与匹配技能。囿于市场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以往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寻找多个合适的服务企业完成外贸流程,现在将服务搜寻与匹配环节委托国际站负责,通过建立综合服务市场,云化服务搜寻与匹配技能可以降低服务搜寻成本,提高履约确定性(FT01)。这是因为国际站留存的数据和客户资源为自营供应链服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从而降低了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成本(FT03)。

4.平台网络效应——集群网络效应。传统线下产业集群有利于供应链服务价格洼地的形成,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35)陈小勇:《产业集群的虚拟转型》,《中国工业经济》2017年第12期。。伴随平台用户规模的增加,构建集群网络,平台提供的供应链服务价格下降,供应链服务质量提高,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履约确定性。在平台成长期,更多中小企业涌入国际站,一达通的业务量快速增长,成为国内最大的中小企业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通过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提高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MT)。

(三)平台成熟期(2015—2019年)

在平台成熟期,随着信用保障业务的逐渐成熟,国际站的演进模式升级为工具逻辑和模式逻辑,具备了提供全流程供应链服务和应用数据资源的能力。部分具备创新意识的中小企业开始应用数字化工具与服务来获取更为真实完善的信息,进一步深化资源配用和需求匹配的能力。除此以外,这些数字化工具与服务还提升了企业获取默会知识的能力和获取管理信用的能力。而国际站的生态网络效应将为中小企业主动参与平台建设,并在与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协同发展过程中提高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1.企业家心智——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企业家心智的本质,商业模式创新是创新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意识就是主动数字化,即中小企业将国际站作为数字化创新其商业模式的重要助推者,主动了解数字化工具与服务,并利用其改善自身产品和运营(FT03)。在本文收集的约50家国际站成熟期中小企业案例中,大部分企业都经历了从被动接纳到主动选择数字化工具和服务的过程,降低了获客成本,增进了履约效率,其中,20多家中小企业还利用数字化工具和服务实现了产品升级(AL)。

2.竞争力深化——深化资源配用能力和深化需求匹配能力。资源配用能力是资源基础观的重要内容,包括资源配置和利用(36)黄培伦、尚航标等:《组织能力:资源基础理论的静态观与动态观辨析》,《管理学报》2009年第8期。。与中小企业自己需要花费大量成本识别采购商不同,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能通过历史交易数据帮助中小企业快速识别采购商的优劣。巨大的流量用户会增加中小企业筛选优质采购商的成本,针对这一问题,国际站推出了“数字化人货场”的概念,通过数字化精准营销帮助中小企业快速锁定采购商,从而提高中小企业获取订单的效率,降低传统贸易洽谈过程的交易成本(FT01)。此外,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还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将目标客户有效分类,对广泛未曾接触的公海客户实行批量营销,提高员工的营销效率,从而实现客户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国际站所提供的客户通就曾经帮助客户在没有增加人力成本的情况下,每个月可跟进比原来多4倍的客户,询盘转化率提升15%,订单翻了4倍(QT)。

产品创新是中小企业匹配消费者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37)高海霞:《企业整体产品创新与消费者需求匹配路径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第21期。。中小企业能够利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的数字化工具获取消费端信息,基于消费者需求匹配订单,实现定向创新。国际站通过全流程供应链服务掌握了海外消费者需求,并通过数字化工具提前帮助中小企业确定创新方向(FT03)。此外,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能够通过消费者评价和售后反馈等商品评价系统帮助中小企业及时调整自身的研发策略,从而让资源企业更多地向市场需求强劲的产品倾斜,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在国际站上,像中盾联投科技公司和东莞迈微源科技公司等部分中小企业将包括客户评价系统视为行业晴雨表,能够通过直观的评价有效地淘汰质量差的产品(MT)。

3.竞争力广化——获取默会知识的能力和获取管理信用的能力。默会知识亦称隐性知识,指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未编码知识。在传统贸易中,部分出口企业可以通过加工贸易等形式“干中学”获取默会知识,但在此过程中出口企业是被动接受者,无法选择默会知识的方向。部分中小企业通过国际站提供的数字化工具实现自身诉求的精准匹配,主动寻找海外创客和设计师,并与他们达成合作意向,依托平台研发个性化生产工艺,获取默会知识(FT04)。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题,而发展供应链金融成为中小企业解决该难题的一个重要选择,但这对中小企业自身的信用资产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能够留存中小企业信用的历史数据,展现企业实力,提升企业信誉,极大程度上帮助中小企业获取管理信用能力,从而解决融资难题。国际站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分析和挖掘,能够帮助中小企业管理自身信用,提升数字化信用资产,提高其核心竞争力(FT01)。具体来说,数字化信用资产作为连接“数字化人货场”和“数字化交易履约”的连接工具,能够帮助中小企业提升包括获取商机、服务买家、管理业务在内的全方位能力(MT)。

4.平台网络效应——生态网络效应。平台生态化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趋势。在平台成熟期,中小企业开始不再满足简单的供应链服务,这使得平台渐趋复杂,亟需构建一个实现服务产品化、产品工具化和工具数字化的生态化服务体系(FT05)。以实现平台服务生态化为目标的平台企业,在为中小企业提供包括营销推广和数据分析在内的一揽子供应链服务的同时,还调动了包括中小企业在内各主体的积极性(FT01)。就国际站而言,生态化服务就是跨境供应链团队所提供的2.0版本跨境电商供应链服务,其表现为平台企业与供应链服务商之间的弱关系,基础性服务包括通关、支付和物流服务,增值性服务包括金融和财税服务(FT03)。由于中小企业的深度参与,平台生态圈将愈发复杂,生态网络效应的具体机制将不再清晰明了,为了更好地从微观层面上完善数字经济时代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以及提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对策建议,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

(四)概念构建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竞争力理论文献与跨境电商发展典型事实,以中小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增进运营效率和提高利润率为战略目标,本文从外延的角度界定了数字经济时代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数字经济时代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广义的,既包括利用平台提供的数据和数字化工具,更高效地配置和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实现传统核心竞争力数字化拓展的企业家心智和能力;又包括全面整合和开发平台资源,与平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衍生新型核心竞争力的知识和技能。前者是一个动态比较优势增进的过程,后者是一个竞争优势捕获的过程。

四、进一步研究

前文在总结过去二十年跨境电商发展经验基础上,对传统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作了一些扬弃,但无法具体解释中小企业在跨境电商平台中获取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制,不利于提供现实指导。本部分将构建基于价值共创理论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生态圈协同演化模型(跨境电商生态圈共赢模型),进一步分析中小企业利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制。相较平台萌芽期和成长期,处于成熟期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成为复杂生态网络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其特征已经逼近未来开放型全球数字贸易平台的运作模式。因而,研究平台成熟期中小企业利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制,有助于较为全面地研判数字经济时代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机理。

(一)协同演化理论与价值共创理论

1.协同演化理论。生物学家Ehrlich和Raven首先提出了“协同演化”概念,是指一个物种的个体行为受另一个物种的个体行为影响而产生的两个物种在演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38)Paul R.Ehrlich,Peter H.Raven,“Butterflies and Plants:A Study in Coevolution”,Evolution,Vol.18,No.4,1964.。在“协同演化”提出后,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地质学、天文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非生物学领域,特别是企业组织管理领域已有大量关注协同演化的研究。

本文选择协同演化理论来探究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对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制,一方面,协同演化理论是解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生态圈运行机制的重要理论。平台是协同演化理论关注的重要商业模式(39)胡国栋、王晓杰:《平台型企业的演化逻辑及自组织机制——基于海尔集团的案例研究》,《中国软科学》2019年第3期。,其强调的成员异质性、关系嵌入性和互惠性,分别对应了生态系统共生、互生和再生特点,也是实现协同演化的重要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协同演化的特征与成熟期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和中小企业的关系本质上一致。协同演化强调双向或者多向因果关系,即要求互动双方不是简单的一方决定另一方,而是存在着双向反馈。随着平台生态圈的逐步建立,中小企业逐步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且这种关系将随着跨境电子商务向全球数字贸易的蜕变而进一步加强。

2.价值共创理论。价值共创是指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在直接交互中实现服务价值提升的联合行动(40)C.Grönroos,“Conceptualising Value Co-creation:A Journey to the 1970s and Back to the Future”,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Vol.28,No.13,2012.。价值共创不是来源于传统商品主导逻辑,而是基于一种全新理论范式,即服务主导逻辑,通过对服务、资源、价值等方面的重新认识,为网络环境下的服务创新和服务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41)S.L.Vargo,R.F.Lusch,“Service-dominant Logic:Continuing the Ecvolution”.。本文引入价值共创理论解释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提高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制主要基于以下原因:第一,价值共创是跨境电商区别于传统贸易的一项重要经济效应。适用价值共创理论的一个经济形态是共享经济,而共享经济的一大特征便是依托于网络平台(42)孟韬、何畅:《基于角色视角的分享经济信任机制研究》,《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20年第4期。。因此,构建在网络平台上的跨境电商必然能产生有别于传统贸易的价值共创。第二,价值共创理论有助于解释不同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的差异。即使是相同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上的中小企业,其价值共创的强弱也有所不同,这取决于企业运用互联网技术对服务网络和顾客进行整合的能力(43)简兆权、肖霄:《网络环境下的服务创新与价值共创:携程案例研究》,《管理工程学报》2015年第1期。。第三,价值共创理论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中小企业与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互动创新的机制。Prahalad等的DART实践模型认为,对话(dialogue)、获取(access)、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透明(transparency)是企业构建价值共创环境的四个重要实践(44)C.K.Prahalad,V.Ramaswamy,“Co-creation Experiences:The Next Practice in Value Creation”,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Vol.18,No.3,2004.。尽管不同文献对多方参与的价值创造机制的理解存在差异,但都认同对话(dialogue)即互动是价值创造核心这一观点(45)李耀:《顾客主导逻辑下顾客单独创造价值——基于认知互动视角的实证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第1期。。在价值共创过程中服务提供企业和服务接受企业的互动为服务创新提供了动机和来源。国际站的服务更新与拓展都是基于中小企业在不同阶段的反馈,这与价值共创理论有关对话与互动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第四,有关价值共创理论的研究广泛采用案例研究法。已有的价值共创理论研究大多关注的是普通企业与普通消费者之间实现价值共创的过程(46)吴瑶、肖静华等:《从价值提供到价值共创的营销转型——企业与消费者协同演化视角的双案例研究》,《管理世界》2017年第4期。,而本文有助于将价值共创理论研究拓展至平台服务提供商这一类特殊互联网企业与服务接受商这一类特殊消费者之间实现价值共创的过程。

(图1) 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生态圈协同演化模型

(二)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生态圈协同演化模型

根据上述协同演化的文献和国际站生态圈建设的实践,本文将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和中小企业协同演化的动态能力定义为:在数字经济的全球客观生存压力和数字信息的快速反馈下,中小企业与平台服务企业之间,通过信息交互影响彼此学习,并能够在此过程中通过优胜劣汰实现协同发展的企业能力。这种动态能力是中小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核心竞争力平台网络效应的一种具体表现,以此为基础,本文构建了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生态圈协同演化模型,如图1所示。

在这一协同演化模型中,平台企业、服务企业和中小企业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服务企业推动中小企业优胜劣汰。善于利用平台服务的中小企业,通过不断更新工具、评估效果和形成经验,增进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得更好生存空间和发展前景。而不善于利用平台服务的中小企业,会被边缘化,面临更艰难的生存环境,甚至最终被迫离开市场。在不断改进过程中,中小企业不仅补足了短板,提升了资源的配用能力,还提高了筛选数字化工具的能力(FT03)。阳江市中达实业公司在不会使用数字化工具之前,处于线上渠道亏损即将面临淘汰的境地,但在组建专业高效的B2B团队后,企业利用国际站的数字化工具,提升了将近5倍的询盘量,在国际站的外贸活动中,三天内成交了价值百万的订单,成为行业前十大供应商(AL)。

中小企业推动平台服务优胜劣汰。服务企业的价值是为中小企业创造价值,但在数字贸易初露端倪背景下,其部分服务仍会滞后于时代需求,无法帮助中小企业在创造价值过程中提升核心竞争力。适应中小企业需求的服务企业会通过收集反馈、数据分析和改进产品得以存活发展,不适应中小企业需求的服务企业将在这一过程中会被市场淘汰(FT03)。国际站第三方服务企业政元软件通过技术潜心打造多款数字化工具,拥有用户超过45000家,在国际站连续5年获得全国最受欢迎服务商称号,其总经理将这些成果归功于紧跟国际站用户需求迭代自身产品(FT05)。

平台企业助推了服务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一方面,国际站不仅为中小企业和服务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商业场景,还维护了良好的生态服务市场环境(FT05)。图中协同演化模型所发生的商业场景就基于国际站,特别是面向众多服务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外贸服务平台上。另一方面,国际站除了不定期为服务企业提供内部培训机会外,还会为众多第三方服务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数据赋能,同步动态服务和开放数据接口,最大程度发挥数据信息的快速反馈作用(FT05)。

在国际站上,中小企业和服务企业之间的互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基于国际站的具体实践经验,参考Porter等有关组织与环境协同演化的研究(47)T.B.Porter,“Co-evolution as a Research Framework for Organizations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Organization & Environment,Vol.19,No.4,2006;O.Suhornlinova,“Toward a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Coevolution in Transition Economies”,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Vol.43,No.7,2006.,将跨境电商平台上的协同演化机制归纳为以下三点:

第一,学习机制。学习机制是指中小企业和服务企业在各自内部个体之间通过互动实现的知识积累过程,既包括显性知识的积累,又包括默会知识的积累。这种学习机制既有利于中小企业直接提升动态能力,更加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也有利于服务企业实现自我提升,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好的创新环境。国际站具有透明化特征,服务企业能清楚获悉竞争市场上其他服务企业的产品创新,这就容易导致数字化产品的知识溢出(FT05)。由于国际站本身也是一个大型服务企业,是平台最早的服务企业,许多第三方服务商在企业文化、公司战略和后勤服务等方面都潜移默化地受到国际站影响,形成了以数字化创新为典型特征的默会知识(FT03)。国际站对优秀中小企业及其经验的宣传和推广,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其他中小企业关注竞争对手所使用的数字化工具和手段(CS;YH)。

第二,互动机制。互动机制是指中小企业与服务企业之间通过快速反馈,实现使用效果和信息获取的改进,最终中小企业在改进过程中实现优胜劣汰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通过国际站这一信息传递媒介,中小企业信息反馈速度以及服务企业信息收集速度都较传统供应链服务大幅提高(FT05)。且由于服务企业竞争加剧,上线新产品的成本大幅降低,数字化工具更新速度加快,这也大幅推进了互动过程(FT05)。

第三,变异与选择机制。变异与选择机制是指当外部环境发生剧变时,可能导致生态圈中企业惯例发生变异,而这种变异往往具有多样性特征,需要平台组织生态圈各主体对其作出选择并合理扩散,继而引起群体思维和行为模式变化,这种变化又为下一步变异提供基础。这个机制有利于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实现从特殊到一般,再经重新解读后由一般到特殊的扩散过程,促进了企业与环境实现协同演化,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面对环境变化,国际站的服务企业最先提供多种数字化工具,但只有被中小企业选择并能在服务市场长久沉淀的数字化工具才会被视为生态圈应对外界变异的选择,如国际站政元和网商聚这两个第三方服务企业都曾聚焦于行业大数据服务,推出倚天剑等服务,并最终被市场所接受(FT05)。

(三)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生态圈价值共创过程

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生态圈价值共创过程的本质是中小企业和服务企业在其作用下加强互动,利用生态化平台网络动态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的过程,包括服务接入阶段和服务反馈阶段两个阶段。服务接入阶段是指中小企业通过平台企业选择最合适的服务企业和数字化工具与服务的过程,即产品改进与工具更新之间的快速反馈。服务反馈阶段是指中小企业在应用数字化工具与服务后,通过多种渠道反馈服务体验的过程,即效果评估与信息收集之间的快速反馈。

1.服务接入阶段的价值共创。一方面,平台企业引入数字化信用资产。在调研过程中,无论是中小企业(CS;YH),还是国际站(FT02)和第三方服务企业(FT05),都反映国际站数字化工具和服务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从而影响中小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构建一个如共生环境般的价值共创系统,使得交易双方在该系统中基于共同的承诺而互动互惠。这种承诺在国际站表现为数字化信用资产,中小企业在产品改进阶段可以对服务企业进行信用评级,而服务企业由于信用评级的存在会促使其投入更多的资源以降低服务质量的波动性(FT03;FT05)。另一方面,平台企业引入交流与对话功能。企业间的交流与对话是实现价值共创的重要条件。平台可以在服务匹配阶段加快服务交易双方的信息共享,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服务交易双方的信息交流成本,规避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资源错配,从而提高中小企业资源利用效率。国际站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在购买服务之前与服务企业进行充分沟通,甚至可以获得免费的服务体验,加强中小企业与服务企业在服务接入阶段的交流与对话,提高中小企业使用数字化服务的确定性(FT04)。通过提供增值服务,服务企业可以在交流过程中降低信息交流成本,培育自己的目标客户(FT05)。

2.服务反馈阶段的价值共创。在服务反馈阶段,平台基于中小企业的反馈意见量化中小企业的服务体验。一方面,作为信息汇聚中介,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能够为服务企业提供大量服务体验数据,提高服务质量。在国际站经营多年的北京网聚电商就定期根据中小企业的反馈以及满意度调查不断优化、升级、迭代服务内容,并将现有的服务方案升级到6.0版(FT05)。另一方面,国际站作为平台的管理方也会定期出具相应的商家报告,收集当前中小企业关注的服务热点和痛点,主动推进服务反馈阶段的价值共创(QT)。此外,平台基于数字化工具的可视化效果量化中小企业的服务体验。在调研过程中,无论是中小企业(CS;YH),还是国际站(FT04)和第三方服务企业(FT05),都反映国际站数字化工具存在服务质量难以可视化的问题,这降低了服务反馈的透明性,不利于构建价值共创环境。为解决这一问题,平台可以基于大数据构建能反映服务效果的数字化指标,改善服务反馈阶段的信息不完善状况,进而为服务企业工具更新提供准确参考。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对比,国际站能够给出使用和没有使用数字化工具的中小企业在主客观使用效果上的差异(FT03)。另一方面,国际站鼓励服务企业提供数字化工具的服务效果,如国际站支付工具pay later就对各支付渠道在支付成本、支付时效、是否存在支付项下退款风险等作对比(FT03;DA)。

五、结论与讨论

本文基于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这一最佳研究视角拓展了传统企业核心竞争力,并利用国际站案例进行佐证,从企业家心智、竞争力深化、竞争力广化和平台网络效应四个维度揭示数字经济时代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外延。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基于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成熟期生态圈中各企业的相互作用,构建跨境电商生态圈共赢模型,以解释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影响数字经济时代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作用机制。在该模型下,中小企业、服务企业和平台企业各司其职,通过互动机制、学习机制和变异与选择机制实现协同进化,并在服务接入阶段和服务反馈阶段与服务企业实现价值共创。因此,相较于传统核心竞争力理论来说,本文有以下边际理论贡献:

第一,视角创新。本文为首次基于跨境电商和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视角探讨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为研究其他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学术界逐渐开始认可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对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以及战略管理从核心能力战略主导逐渐向平台战略主导转变(48)黄群慧:《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企业管理学的发展——情境、历程、经验与使命》,《管理世界》2018年第10期。。跨境电商作为中国领先全球的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跨境电商平台作为中国领先全球的新型外贸企业,对它们的研究既有利于探究企业数字化、平台化、智能化对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也有利于实现立足中国国情的企业管理,推动中国管理哲学思想成为工商管理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49)张玉利、吴刚:《新中国70年工商管理学科科学化历程回顾与展望》,《管理世界》2019年第11期。。

第二,概念创新。本文基于界定并验证数字经济时代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拓展了传统核心竞争力在数字经济时代的解释能力。已有研究认为数字化提高了企业以较低成本在外国市场开发先进人力资本的能力(50)E. R.Banalieva,C.Dhanaraj,“Internalization Theory for the Digital Economy”,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Vol.50,No.8,2019.,从而提高了要素市场的流动性,这就极大程度上挑战了资源基础观的假设(51)陈冬梅、王俐珍等:《数字化与战略管理理论——回顾、挑战与展望》,《管理世界》2020年第5期。。但这些文献与本文的尝试解构和拓展传统核心竞争力的角度不尽相同,本文更多地集中于解释中小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化转型,特别是在跨境电商平台上的数字化转型,进而高度凝练出数字经济时代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内涵。此外,本文还对其他概念进行了创造性阐述(如竞争力深化和竞争力广化等)或者适应性阐述(如企业家心智和平台网络效应等)。

第三,机制创新。本文揭示了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如何影响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对理解未来全球数字贸易平台有重要的前瞻性启示。一方面,本文的机制创新能够促进当前有关数字经济时代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本文通过阐述跨境电商平台与中小企业价值共创的具体过程再次强调跨境电商平台作为服务平台的本质,这与价值共创的服务主导逻辑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本文对现有的协同演化理论和价值共创理论进行了有效推进。以往有关价值共创理论的研究都集中在研究企业与普通消费者之间如何实现价值共创,但对特殊的平台企业与其作为特殊消费者的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进行分析。

由此我们得出如下启示:对于跨境电商平台企业来说,应当发挥行业引领和服务作用。首先,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应当进一步明确自身作为服务平台的定位,其核心任务是为平台上的中小企业提供创新的数字化发展模式和与之匹配的数字化工具。其次,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应当尝试向开放型全球数字贸易平台过渡,为数字经济时代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注入更多新内涵。最后,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应当为平台中的服务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商业生态系统,通过制定平台规则和提供平台公共服务等形式促进跨境电商平台上各参与主体的协同演化。对于跨境电商平台上的中小企业来说,应当尽可能借助平台打造数字经济时代核心竞争力。首先,中小企业需要主动转变自身的企业家心智以推动数据在企业生产管理规划中的决定性作用。其次,中小企业应当思考如何在应用跨境电商平台服务的基础上实现竞争力的深化与广化,即通过不断评估和更新所使用的数字化工具实现传统服务线上化和拓展新型线上渠道。最后,中小企业应当把握平台网络效应,深度参与跨境电商供应链服务,通过双向反馈与平台企业实现价值共创和协同演化。

尽管研究团队已经反复检验案例分析过程,以保证研究结论的信度和效度。但由于研究结论是建立在当前已取得的相关理论文献和案例资料基础上,因此,本文存在着一定的研究局限。但展望未来,这些研究局限都将对应未来拓展数字经济时代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的方向:第一,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时代局限性。本文所得到的研究结论是基于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一项基础研究,其关注的是站在当下跨境电子商务高度成熟的关键历史时点下,如何研判未来数字贸易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作用途径。但放眼未来,全球数字贸易相较于跨境电子商务而言,具有贸易模式高度复合化、贸易环节高度扁平化、贸易主体高度普惠化、贸易标的高度多元化、智能制造高度常态化等新的发展趋势。因此,基于两者之间的差异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利于展开有关于全球数字经济时代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更为深入的研究。第二,本文的研究结论还需更多类型企业验证。本文所选取的案例对象——国际站属于跨境电商B2B出口平台,并且已经有较成熟的发展历程。这是因为我国属于出口大国,跨境电商在出口上的应用比进口要更为普遍,且跨境电商B2B的比重较B2C更大。因此,本研究可能无法完全解释跨境电商进口平台以及跨境B2C出口平台等其他类型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特殊问题。后续研究团队将继续扩大研究的范围,以提高结论的外部效度。第三,本文的研究结论还需更多不同的方法佐证。本文采用了单案例研究方法,尽管具有较强的合理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结果的推广性。本文的研究结果还需采用更多不同研究方法,如多案例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等,进行进一步的验证,才能更好地推广到更多的情景当中。

猜你喜欢

竞争力跨境电子商务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新丝路电子商务公司办公室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跨境外币清算:从“走出去”到“连起来”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战略应对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电子商务法草案首审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