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问题研究

2021-11-17薛斋

装备维修技术 2021年39期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设计

薛斋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城市居住环境要求越来越高,优化城市现代化建设,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可解决城市中的内涝和水资源利用问题,避免城市受干旱、洪水等灾害的影响,降低城市经济损失。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设计,不同于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需要城市设计人员充分了解海绵城市理念的内涵,明确海绵城市的建设意义,提高城市建设水平。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设计;可持續发展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聚集度不断提升,城市开发建设的强度持续增加,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城市地区承载了我国一半以上的人口。由于经济发展和环境、水土资源管理的不平衡,且相关管理机构的协调机制不完善,造成了水体黑臭、内涝灾害等一系列城市水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必须深入贯彻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海绵城市概述

海绵城市主要指具有适应环境变化,可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弹性城市。下雨时,海绵城市能够起到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的作用,同时合理利用存蓄的水资源。海绵城市具有吸收、渗透、涵养、净化等功能。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设计人员应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采取自然+人工的方式,一方面保障城市排水防涝安全性,另一方面积存、渗透和净化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全面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传统城市建设和发展中,雨水系统规划设计要采取快速排水+末端集中控制的方式,使径流雨水在管渠和泵站设施的作用下集中排放,该种情况也对市政雨水管道设施和排涝设施建设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另外,径流雨水中含有较多的杂质,不仅会破坏排放区的水环境,而且也会浪费大量的水资源。此时,海绵城市理论快速发展,可切实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海绵城市注重构建低影响、高效率的雨水系统,在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下,实现径流雨水的良性循环,增强城市的海绵功能,提升城市的雨水渗透能力、雨水净化能力、雨水调蓄能力及水资源的利用能力,以此分担市政设施的压力。

2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

2.1铺装透水路面

城市中的地面硬化、不透水铺装会加速产生热岛效应,带来洪涝灾害等一系列问题,铺装透水路面能够较理想的达到雨水下渗的目的,不仅可以及时补充土壤水和地下水,还能够降低汽车轮胎与地面摩擦产生的污染物,达到净化雨水的作用。如:常州正龙汇路、德润路等道路低影响开发示范工程建设采用透水性人行道砖、LID树池等综合措施,效果明显。透水铺装对选址有一定要求,首先要进行评估,主要从气候条件、地质条件、人文条件和工程条件四大方面进行考察评估。此外,透水铺装的后期维护非常重要,透水地面容易吸附杂质、产生沉淀物,造成透水空隙被堵塞,因此,需要定期对其进行高压冲水清洗。

2.2道路规划完善

工业化发展不断向前,带来的环境隐患问题日益严重,其中以水污染为各类污染中最为显著,为解决城市洪水问题减轻污染压力,提出海绵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发展可持续性。道路在城市水径中占比较多,是造成雨水污染的主要原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交通物流行业要求逐渐提高,城市规划应在确保交通正常运行下进行,道路建设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采取凹式绿化带建设,通过绿化将雨水排入地下减少路面积水,达到净化雨水的目的。绿化带的合理运用不会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带来影响,直接将雨水汇入地下,合理利用城市内水系统进行水质提升,增加雨水循环使用率。

2.3创新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理念

在现代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其中,为了充分发挥海绵城市理念的作用,城市规划设计人员需转变陈旧的观念,科学分析海绵城市理念,深入了解海绵城市的内涵,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再将其应用于规划设计中,以突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相关单位应坚持生态环保原则,根据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城市的排水系统,构建健全的防洪涝系统,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确保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具有合理性。(1)确定城市区域改造目标,勘察城市建成区域规划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设立相应的改造目标。对潜在改造场地进行科学预判,可利用GIS软件技术,识别该区域内具备雨水改造条件的场地和范围。(2)进行全面的现场勘查工作,确定改造场地。通过全面勘查,有利于明确各场地周围的实际环境,掌握其水文条件,选择适宜的改造场地,明确各场地中存在的问题,遵循相应的改造目标。(3)根据所得数据信息初步编制科学的方案,绘制设施设计草图,计算规划设计规模。与此同时,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创建设计模型,模拟方案实施后的预期效果,对比不同的方案,选择最佳方案。(4)应严格按照具体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并做好日常检查维护工作。

2.4保证透水面积

透水面积是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中需要重点注意的内容。目前很多城区在规划建设中,为迎合现代化发展要求,提高城市交通水平,加大硬化施工面积,混凝土地面逐渐增加,雨水掉落后多积聚在地面上,难以渗透到地层深处,进而增加了污水量,为城市带来了较大影响。为此,在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中,就应考虑渗水面积的扩大,通过增加绿地面积、铺装透水性强的绿色地面,促使雨水的快速渗透,减少雨水的大量堆积,从而加快城市排水,增大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

2.5打造仿生态人工海绵体

在进行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时,需要以人工海绵体建设方法为依据,充分发挥其操作性和实践性的优势,打造系统化的人工仿生态海绵体。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通过人工建设的方法,打造具有良好雨水存储和渗透能力的设施体系,并将其进行高效结合,以促进基础设施和天然海绵体的整合,打造人工仿生态海绵体。通过仿生态人工海绵体建设,可以有效推动生态城市进步,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手段進行建设:首先,需要建设绿色建筑,并针对建筑物实施绿色设计,需要以人工仿生态海绵体为主要原料,借助水分离技术,让灰水可以得到二次利用,在最大程度上节约水资源。通过绿色建筑屋顶和透水屋顶的建设,让雨水资源可以得到净化处理,并将雨水作为生活用水,从而有效利用水资源;其次,市政水循环利用,在进行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时,可以针对市政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以提升雨水收集的质量,让水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同时,还可以建设具有良好透水性的地面,让广场地面的透水性能得到充分提升。此外,也可以在停车场中进行再生水专用通道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让水循环系统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推广和应用。

结语

环境问题成为现代社会发展关注的重点,海绵城市建设是大势所趋。改善城市环境气候,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生态和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我国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为居民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通过城市自我循环系统的建立,保护周边生态环境,改善因过度发展而带来的环境问题,全面促进资源循环利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

参考文献

[1] 吕媛媛.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要点分析[J].海河水利,2020(5):25-26.

[2] 许可,郭迎新,吕梅,赵晨辰.对完善我国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体系的思考[J].中国给水排水,2020,36(12):1-7.

[3] 刘斌秋.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探究[J].中国标准化,2019(24):100-101.

[4] 汪素平.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31):82-83.

[5] 王燕霞.分析城市规划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实践建设[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11):191-192.

猜你喜欢

海绵城市理念城市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的应用与建议
分析城市规划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实践建设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下沉式绿地优化设计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建筑设计方法分析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下的滨海地区城市开发
基于城市设计视角的建筑遗产文化价值构成及评估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关系探讨
高铁车站站前广场城市设计探讨
城市设计视角下的街道绿化规划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