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分析与生物全息律原则对应关系

2021-11-16

光明中医 2021年19期
关键词:全息经络交叉

王 惠 苏 帆

1 生物全息律与经皮穴位电刺激概述

1.1 生物全息律生物全息律是中国学者张颖清提出的一种以小窥大的全息概念,生物体每一个独立的部分都是整体一个缩影。生物体每一相对独立的部分在化学组成的模式上与整体相同,是整体的成比例缩小[1]。生物全息律反映了生物整体信息作用和显现于局部区域这样一种与全息照片相类似的本质属性,揭示了生物体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具有整体性质的全息对应关系。中国学者张颖清1982年提出“生物全息律”的理论后,很快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人们发现许多科学领域都广泛存在着全息现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是整体观念,学术思想和实践方法与生物全息律更有着特殊的关系。张颖清还提出第二类自身免疫交叉反应,对针灸治疗的原理提供了更有论据的理论支持;另外,“穴位全息律”——由第二掌骨侧的穴位延伸到其余的各个节肢及其他较大的相对整体的部分——是张颖清提出生物全息律的基础。

1.2 经皮穴位电刺激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通过接近人体生物电的电流来刺激人体穴位表面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一种新技术,是融合了我国传统针灸治疗和经皮神经电刺激 (TENS) 技术的一类重要的补充和替代医学方法, 既抑制外周疼痛刺激信号上传, 又促进内源性阿片肽的释放发挥镇痛作用[2]。是经皮神经电刺激与经络学说相结合的产物,具有与电针相似的镇痛效应和外周中枢作用[3]。相对于电针,TEAS既保持了电针的刺激特点,具有无创性、操作简单、温和舒适等优点,又克服了电针疗法刺入时疼痛、部分患者惧针等缺点,从而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其治疗范围涉及到临床各个学科,成为现在针灸临床治疗常用手段之一。

TEAS疗法是对一个穴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整体的治疗效果,是局部与整体的联系,符合中医理论。现从生物全息律和中医整体观出发,浅述TEAS疗法与生物全息律的对应关系,从而巩固TEAS疗法的基础理论。

2 生物全息律与经皮穴位电刺激原理相关联的理论依据

2.1 经络是联络TEAS疗法原理与生物全息律的纽带张氏认为:“经络是人体神经胚胎时期由生物学特性相似程度较大的细胞群组成的纵向器官或者机构的痕迹图谱”[4]。人体经络是生物学相似程度较大的细胞群的连续,穴位是对应部位生物学相似程度较大的细胞群[5]。人体各个骨节支系统都是一个高度发育程度的全息胚,都有全息相对应的脏腑穴位,即人体内脏的全部信息可以在体表反映出来,一个内脏器官在全息相对应的体表有着一个“信息区域”——腧穴,同一内脏器官的相同信息区域在体表可以连成一条或者几条“线”——经络[5]。经络是生物全息律的一种表现形式,TEAS疗法是以经络学说为基础的应用,即TEAS疗法是以生物全息律一种表象形式为基础的应用,由此可见经络是两者的纽带。见图1。

图1 TEAS疗法原理—经络—生物全息律关系

2.2 穴位全息律治疗选穴与TEAS疗法选穴有异曲同工之效穴位全息律即穴位分布的全息律,是张颖清提出生物全息律的基础。张氏在对患者的反复测试治疗中发现,全身的任一节肢(如短的指骨或长的股骨)都存在着与第二掌骨侧同样的穴位分布规律,并且,每二相连的节肢的结合处总是对立的两极联在一起的(见图2)[6];头穴与足穴的连线中点为胃穴,胃穴与头穴的连线中点为肺心穴,肺心穴与头穴之间连线分为3等份,从头穴起分别为颈穴和上肢穴,肺心穴与胃穴的连线中点为肝穴,胃穴与足穴连线分为6等份,从胃穴起分别为十二指肠穴、肾穴、腰穴、下腹穴、腿穴。穴位分布对应名称只是此穴对应整体上的同名部位或器官,或这一部位或器官所处的横截面上的其他部位或器官有疾病,如肺穴压痛,则有可能代表肺、心、背、食道、两胁等在与肺脏相同截面上的脏器有疾病。张颖清认为新穴存在于长骨并不是在中间,靠近的一边为背侧,与背侧相对的一侧为腹侧,新穴位于腹侧[6]。假设运用穴位分布的全息律来指导TEAS疗法选穴。TEAS疗法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减少患者术后疼痛、谵妄。“诸痛属心”“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是全身脏腑之大主,是因为心主血脉,全身脏腑组织依赖心血的涵养而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机能,又因心主神明,即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和自我调控的能力,所以心为“精神之所舍也”。《黄帝内经》将其分为神、魂、魄、意、志五部分,分别由五脏所主,而心是最高主宰,能统摄精神,调节情志,所以若要减少疼痛和术后谵妄要选取与“心”相对应的穴位。根据穴位全息律部位对应原则[7]应该选用“肺心穴”或者位于“肺心穴”附近的穴位,大致有内关、足三里等穴。研究表明[8,9],经皮穴位电刺激内关穴和足三里有一定的减轻患者疼痛的效果。诸多研究证明合谷穴[10,11]对治疗术后恶心呕吐有一定的疗效,合谷穴于第二掌骨桡侧中点位置,大致与第二掌骨新穴的胃穴位相重合。由此可见,穴位全息律治疗选穴与TEAS疗法选穴有异曲同工之效。

2.3 第二类自身免疫交叉反应是TEAS疗法与生物全息律的内在联系第二类自身免疫交叉反应是张颖清提出的针灸治疗原理,其认为针灸刺激激发身体的免疫反应可以去除因疾病发生的免疫抑制或超敏反应,从而使疾病痊愈[5]。TEAS疗法运用与自身生物电流相似的电流来达到针刺相同的刺激效果,从而激发身体的第二类自身免疫交叉反应达到治疗的效果。

2.4 TEAS疗法和生物全息律都体现了局部整体观生物全息律是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全息对应关系,TEAS疗法是刺激局部的穴位来达到整体的治疗效果。《黄帝内经》经络学说是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脏腑相互关系的一门学说,包括经络和腧穴2个部分,这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腧穴可看作是经络上反映脏腑生理病理变化的信息点,腧穴是局部,经络是整体,互相对应,由此经络上任何一个信息都具有局部和整体的二重性。TEAS疗法是以经络学说为基础的应用,经络体现了局部与整体的二重性,相应的TEAS疗法也就体现了局部整体观[6]。见图2。

图2 全息穴位图

3 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效在生物全息律原则中的具体体现

①近年来,TEAS疗法在围手术期的应用愈来愈多。以往研究发现,针刺合谷、内关穴可提高皮肤痛阈值,停止针刺后痛阈值逐渐降低[12,13],疼痛机体中外周敏化相关因子中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和抗炎性细胞因子,与生物全息律中第一类自身免疫交叉反应原理相对应。第一类自身免疫交叉反应是指自身病灶抗原能激发机体产生能够攻击自身病灶抗原的抗体,这些抗体会随着体液循环到处存在,攻击着与病灶处全息对应的身体部位[5]。内关、合谷穴可以提高皮肤痛阈值,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与第二类自身免疫交叉反应的原理相对应。郭建等[14]研究发现,对胃癌根治术患者选取双侧足三里穴和三阴交穴从麻醉诱导前至切皮前行TAES治疗,术后连续2 d行TAES治疗,30 min/次,结果显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升高胃癌根治术后1 d降低的外周血IgG和IgM水平,减轻其术后免疫抑制。刘志毅等[15]对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手术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经皮电刺激单侧合谷-劳宫穴和双侧足三里穴位,结果显示TEAS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减轻术后免疫功能抑制。熊会海[16]研究发现,针刺足三里和局部围刺可以提高S180小鼠的免疫功能。因此经皮电刺激足三里可以调节身体的免疫反应,这与生物全息律中第二类自身免疫交叉反应原理相对应。根据张颖清提出的第二类自身免疫交叉反应原理,对不同全息胚同名部位的免疫交叉反应可以去除一种免疫超敏[5],对穴位进行经皮电刺激,引起了不同全息胚同名部位的免疫反应,进而免疫交叉反应去除相对应的免疫超敏,从而减少了围手术期发生的不良反应。激发机体的不同全息胚同名部位的第二类自身免疫交叉反应,重要的是合适的刺激方式或损伤方式[5],经皮电刺激这种类型的刺激是相对来说较易产生合适的免疫反应。谢爽[17]研究发现,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前5 min刺激内关、合谷穴,可减小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减轻术中应激反应,减少术中麻醉药物使用量,促进患者术后意识恢复。根据穴位全息律原则,内关穴大致位于肺心穴,又《黄帝内经》中“心主神”从而调节了意识恢复的时间;“心主血脉”,从而调节了血流动力学。王丽妮等[18]对200例行乳腺手术的患者研究发现,麻醉诱导前30 min刺激双侧合谷、内关穴可减少乳腺术中瑞芬太尼的用量及缩短拔管的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诸痛属心”,经皮电刺激穴位减轻疼痛从而减少了瑞芬太尼的用量,“心主神”,经皮电刺激穴位促进恢复意识从而缩短了拔管时间。孙月等[19]通过研究发现,经皮电刺激足三里、血海辅助早期功能锻炼可以改善肺癌手术患者术后血液高凝状态,降低并发血栓的风险,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促进早期康复。足三里大致位于“肺心穴”,同理“心主血脉”所以能改善血液高凝状态。②从整体与局部的观点来说,这些研究都是通过局部几个穴位来达到相对整体的效果。倘若将十二经脉比作一个大的整体,那么其中一条经络就是这个大的整体中小的局部;倘若将一条经络比作一个整体,那么在这条经络上的穴位就是局部。经皮电刺激一些穴位就可以达到相对整体的效果,说明这几个穴位是与相对的整体是有关联的、相对应的。如取内关穴时会得到心血管相关的临床试验结果,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位于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是心包经的络穴,可以联络手少阳三焦经,《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布膻中,散络心包,下隔,遍属三焦”。是说三焦经散布在胸内心外、两肺之间;内关穴又是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难经·二十九难》曰:“阳维维于阳,阴维维于阴……阴维为病苦心痛”。是说阴维经发生病变主要变现为心痛。由此可见内关穴与心脏疾病有关,所以能得到刺激内关穴可以减少血流动力学波动等结果,这与生物全息律的部分与部分,整体与部分的全息观点相对应。另外,张颖清[5]研究还发现,生物全息律中的第二类免疫交叉反应原理可以运用在针刺麻醉中,即针刺与即将手术部位生物学性质相似程度较大的穴位,可以减少在手术中因损伤产生的缓激肽的半衰期,从而减轻患者疼痛。

4 经皮穴位电刺激原理与生物全息律对应关系分析见图3。

图3 经皮穴位电刺激原理与生物全息律对应关系

5 小结

TEAS疗法在经络、第二类自身免疫交叉反应原理、局部与整体方面与生物全息律有着密切的联系,生物全息律在TEAS疗法的临床运用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中医整体观和第二类自身免疫交叉反应原理,在运用TEAS疗法减少围手术期患者不良反应的过程中,可在取穴、刺激强度中做更多的研究。

猜你喜欢

全息经络交叉
全息? 全息投影? 傻傻分不清楚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全息欣赏: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学习新样态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全息技术在公共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连数
连一连
经络考证
全息影像造就“立体新闻”——全息影像技术在传媒领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