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迟莉丽教授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用药规律研究*

2021-11-16

光明中医 2021年19期
关键词:新方胃肠病柴胡

王 帅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是最常见的消化科疾病,占消化科专科门诊患者的 40%~50%[1],因其症状无法用生化或解剖学异常解释且西医治疗缺乏特异性,病情反复,病程日长,给患者带来极大困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迟莉丽教授系山东名中医专家,师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隗继武教授,是其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在功能性胃肠病的治疗上深有造诣,临证强调心、肝、脾之间的关系,擅长在健脾、运脾的基础上,加以疏肝、宁心之品,屡起沉疴,笔者随诊左右,受益匪浅。本研究通过现代数据挖掘技术将临证收集的功能性胃肠病诊疗资料进行分析,对迟教授治疗用药规律归纳总结,以飨同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4月—2018年10月就诊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专家门诊及名医堂门诊的经诊断为功能性胃肠病患者158例,且治疗后疗效确切。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四诊信息(症状、舌苔、脉象)、中医诊断与证型、中药处方所用药物和剂量等。

1.2 纳入标准符合2016年制定的罗马IV功能性胃肠病的西医诊断标准[2];参照《中医内科学》[3]脾胃病系疾病属中医“胃痛”“痞满”“泄泻”范畴;患者年龄 20~60岁,性别不限。

1.3 排除标准现代医学检查出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及有慢性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及免疫系统严重疾病的患者;处于备孕期、妊娠期及哺乳期的女性。

1.4 规范化处理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药典》)将中药药名、别名及俗称规范为《药典》正名,并对不同工艺的药名进行合并。如川厚朴规范为厚朴,炒卜子规范为炒莱菔子,元胡规范为延胡索,清半夏、法半夏统一为半夏等。

1.5 数据处理将收集到的资料录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发的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为确保数据准确性,由双人录入。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中数据分析系统,进行“方剂分析”得出药物使用频次及四气、五味、归经统计,“组方规律”中设置相关支持度得出用药模式及药物组合关联度,基于熵聚类分析得出常用药对、核心用药和新方,并进行网络展示。

2 结果

2.1 药物使用频次本研究共纳入方剂158首,所涉中药89种,使用频次前30位的药物见表1。使用频次≥80次的药物分别是茯苓、炙甘草、麦芽、半夏、白术、白芍、柴胡、薏苡仁、香附、党参,为高频药物。见图1。

图1 使用频次统计位于前10位的药物

表1 使用频次前30位的药物

2.2 药物四气、五味、归经

2.2.1 药物四气统计对所有药物的四气进行分析,温性药占比最高,其次是平性药、寒性药、凉性药、热性药。见图2。

图2 药物四气统计占比情况

2.2.2 药物的五味统计对所有药物的五味进行分析,甘味药占比最高,其次是辛味药、苦味药、酸味药、涩味药、咸味药。见图3。

图3 药物五味统计占比情况

2.2.3 药物归经统计对所有药物归经进行分析,药物归经以脾经、胃经、肝经、肺经为主。见图4。

图4 药物归经使用频次统计

2.3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分析基于关联规则算法,将支持度设为40%(支持度个数63),置信度0.95,显示用药模式包含12味中药,出现频度前20位的见表2,关联规则见表3(仅展示关联度>1者)。

表2 常用药物用药模式分析

表3 药物组合关联规则

2.4 基于熵聚类的药物组合规律分析

2.4.1 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关联分析根据方剂数量,将相关度设置为9,惩罚度设为2,得到各药物之间的关联系数,从大到小排列,展示系数>0.06的药对。见表4。

表4 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关联分析

2.4.2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药物组合分析在以上结果的基础上,基于熵聚类分析,得以核心药物组合6组。见表5。

表5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药物组合

2.4.3 基于熵层次聚类的新方探索在核心药物组合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类分析,得到新方3首和网络展示图。见图5、表6。

表6 基于熵层次聚类的新方探索

图5 基于熵层次聚类的新方网络图

3 讨论

功能性胃肠病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症状,西医治疗以改善症状为主,但容易反复,病程迁延,日久增加患者的经济与心理负担。中医虽无功能性胃肠病的病名,但根据其主要症状,可归属为“痞满”“胃痛”“泄泻”“腹痛”等范畴,现代中医家运用中医中药治疗FGIDs经验丰富,疗效确切,值得深入研究。迟莉丽教授从事中医药治疗脾胃病近30年,擅长功能性胃肠病尤其是共患焦虑抑郁状态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屡获良效[4-7]。

本研究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迟莉丽教授临床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以总结其治疗FGIDs的临床经验。研究结果显示,功能性胃肠病的症状没有特异性,所涉甚广,主要是胃胀、便稀、口干、腹凉、易怒、嗳气、眠差、胃痛、便黏等。迟教授认为,功能性胃肠病虽有禀赋、饮食、情志等多种因素引发,临床症状繁复,所涉病位亦较多,但其根本仍在脾胃,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肝郁、心火相因为病,皆可导致脾虚失运,食谷、水液不得运化,致全身气、血、湿、痰、瘀搏结凝滞,病理产物随之生成。以健脾和胃为基本治则,用药以甘温之品主之。研究结果中,使用药物多为辛、甘、温平类药物,多入脾胃二经,使用频次前10位的药物可组成六君子汤主方,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化痰之功,现代研究亦表明,六君子汤加减方可以双向调节胃肠病平滑肌运动,促进胃排空,增加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道积气等[8-10]。

在引起功能性胃肠病的诸多病因中,精神心理社会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的作用被广泛重视。功能性胃肠病共患焦虑抑郁状态人群数目庞大,发生率高达42%~61%[11]。研究发现,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在生理维度、心理维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下降,且病程越长,焦虑抑郁积分越高,且在接受药物与心理干预双重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2]。肝主情志,情绪异常导致肝失疏泄,肝郁气滞。“一有怫郁,诸病生焉”,疏泄太过,干犯他脏,诸郁遂生;疏泄不及,无力条达气机,木郁土乘,脾气运化不力,气血、水湿、痰浊阻滞中焦而发病。又因心胃相关,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心为脾土之母,心神失养,母病及子,致脾胃运化失和,功能紊乱。故针对发病特点,迟教授临证常采用疏肝健脾、疏肝和胃、宁心安神的治疗原则。本研究通过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发现,高频药对有柴胡-枳实、柴胡-陈皮、白术-香附、半夏-香附、柴胡-党参、柴胡-栀子、柴胡-厚朴,药物关联规则置信度是1的药物有10味:党参、白术、薏苡仁、茯苓、半夏、炙甘草、柴胡、白芍、香附、生麦芽,分析结果反映出在健脾益气的基础上,加以疏肝行气、宁心安神的治则,符合迟教授重视情志致病,善于逐本溯源,从病因入手,以心、肝二脏论治脾胃病的学术思想。

在核心药物的基础上,通过基于熵聚类的组方规律分析,进一步聚合得到新方3首,其中新方1为淡竹叶-柴胡-白术-白豆蔻-薏苡仁-佩兰。方中白术、薏苡仁均能益气健脾、燥湿利水,善治脾虚痰湿之证。佩兰一味最是芳香,醒脾开胃,与行气化湿的白豆蔻合用,治疗湿浊阻滞中焦之脾经湿热。柴胡疏肝解郁,淡竹叶清心除烦,诸药合用,疏肝健脾、化湿和胃、宁心除烦。此方针对功能性胃肠病的病因病机特点,标本兼顾,攻补兼施,既意在除病因,又治在固根本。临床加减可用于治疗肝郁气滞、心神失养所致脾胃功能失健之功能性胃肠病,其疗效仍需临证多加实践以进一步证实。

综上,本研究通过现代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迟莉丽教授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用药规律进行了深入挖掘,区别于单纯收集医案总结经验,本研究遵循循证医学理念,结果客观有效,对于迟莉丽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挖掘研究具有深层次的指导价值。未来将继续扩大验案数量,并从药-症、药-证关联等多维度、多方面进行深入挖掘分析。

猜你喜欢

新方胃肠病柴胡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HPLC法同时测定柴胡桂枝汤中6种成分
柴胡汤类方剂用于肝恶性肿瘤治疗进展
5月胃肠病预防须知
基于焦树德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辨证分型的用药规律探讨
创制新方80首 治疗顽癣新突破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新方”治“旧病”,让老年人摆脱难愈性创面病痛困扰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余绍源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用药经验
舒肝解郁胶囊在功能性胃肠病中的治疗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