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建信息

2021-11-15路璐,李勤,闫伟

支部建设 2021年7期
关键词:湖羊草编粉条

平顺:电商“金钥匙”开启“致富门”

近年来,平顺县积极搭建网络营销平台,不断强化政策扶持,全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推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就业增量的目标。

为了给电商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平顺县建立并运营具有仓储、展销、配送等功能的600 平方米县级物流仓储配送中心,整合申通快递、德邦快递、极兔快递等13 家快递物流企业,实现覆盖全县12 个乡镇262个行政村,24 小时往返配送,打造覆盖县乡村三位一体的农村电商、物流配送网络,有效推动“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农村电商项目的开展。

目前,平顺县已建成1 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 个县级仓储物流配送中心、150 个乡村级服务站,112个村级快递收发点,网点建设实现全覆盖。2020 年5 月,商务部对我省18 个2018 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进行的绩效评价中,平顺县以94 分的成绩位列第一,被评定为优秀等级,顺利成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20 年,全县电商产业销售收入达到4.583 亿元,电商产业成为全县的新兴支柱产业。

同时,作为支撑电商发展最主要的承载主体电商企业,平顺电商“蚂蚁军团”逐渐成长,小微个体企业从最初的30 余家发展到近500 家,今和农业、平顺小源家、众源商贸等网店捕捉市场信息资源及时,应对市场反应迅速,发展态势持续向好,直接带动了2237 户贫困户增收。而作为领军企业的振东集团医药电商更是创造了2020 年销售2.8 亿元的骄人业绩。

(路 璐)

柳林曹家塔村:手工粉条成为致富产业

去年12 月,柳林县王家沟乡曹家塔村,村民们的粉条作坊热闹非凡。曹家塔的粉条加工业有600 年的历史,早在明清时候,在孟门、碛口古镇一带已经享有盛名,最远销售到晋陕黄河峡谷。目前,全村现存的明清时期的古粉铺有三处。

“采用传统的制作工艺,能保证产品原汁原味的口感。这是一种工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曹氏原生态土豆粉加工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曹许平介绍道。

每到冬天,曹许平就早早收购土豆,当气温降到零下时,就开始制作粉条。到生产旺季,一两天能制作1 吨左右,但还是供不应求。曹许平说:“这个冬天我们生产粉条5 万余斤,处理原材料,也就是土豆50 多万斤,为周边贫困户解决了销售土豆的难题,同时吸引16 户贫困户参加劳动,光工资一项达10 余万元。”

据了解,曹家塔村三家制作手工粉条的专业合作社,去年共生产粉条20 万斤左右,收购土豆200 余万斤,收入可达180 余万元。这门传统手工技艺不仅使自己家的日子越来越红火,而且给周边困难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延伸了曹家塔村和周边种植土豆、加工生产粉条的产业链,筑牢了农民发家致富的小康路。

(李 勤 闫 伟)

安泽下石村:百姓编草编 销路有保障

“自从学会编草编,田闲人不闲。”这是安泽县马壁乡下石村的草编手艺给群众带来的喜乐变化。草编手艺的发起和推广凝聚着临汾市委老干部局班子的倾力付出,也寄托着驻村工作队员们对村民致富的殷切期望。

下石村位于马壁乡东5 公里处,有下石、黑叶沟、沟口、龙尾沟4 个自然村,全村有215 户585 人。让广大草编人员非常欣喜的是,经过维修、设计等工作,建成了一座草编作品展览培训室。

下石村以玉米和药材种植为主,经过驻村帮扶队员们的努力,下石村成立了1 个公司、3 个合作社。安泽县草编祥瑞责任有限公司共吸纳贫困户11 户。近年来,带动41 户65 人参与其中,通过销售坐垫、枕头、果篮、笔筒等十多个品种的草编产品增加群众收入。

2020 年疫情期间,群众虽然居家没有外出,但草编依然为他们增加了不少收入。2021 年,驻村工作队将继续以视频形式的教学,适时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并继续实行“现兑现”草编销售计划,让村民足不出户增加劳动收入。

(安 丽)

晋源:打造乡村振兴样本

今年,太原市晋源区将从花卉园艺、晋祠大米、设施蔬菜、特色林果、文化旅居五个方面入手,建成全省一流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花架子”基地,聚力打造乡村振兴的“晋源样本”。

晋源区将继续实施“百村景区化”工程,31 个村将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处理、乡村畅通、村容村貌整治,并配建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社区菜市场、区域性商贸物流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等服务设施,让群众居住环境更舒适,生活更便捷。同时,围绕花卉、果蔬、稻荷等特色产业,要新改建470 亩温室大棚和3500 亩高标准农田,启动实施万亩水浇地灌溉工程;晋祠大米的种植面积再增加500 亩,加快晋祠大米地理性标志申报,推动晋祠大米公司化、电子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建设集生产、研发、销售功能于一体的智慧花卉平台,打造华北最大的花卉交易集散地,创建省级现代花卉产业园;实施“鱼混+”生态养殖项目,完成220 座鱼花和鱼菜混养大棚的建设,推进火龙果、樱桃、玉露香梨等特色特优种养基地的建设,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发展思路,依托稻田公园及周边村庄的稻田资源、农耕文化,开发一批特色游览线路,包括建设稻梦空间、农耕文化博物馆、都市农园,开发晋祠大米农耕体验游;以文化体验、农业观光为特色,开发汾河都市农业休闲游;以古城记忆、花卉观赏为特色,开发古城花卉小镇观赏游;以农副产品加工、林果采摘、葡萄酿酒体验为主,开发西山特色林果采摘游。

(郜 蓉)

盂县阳坪望村:养羊就像办了个“羊银行”

1 月5 日,时值隆冬,盂县东梁乡阳坪望村里的湖羊养殖场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工作景象。饲料车间外,成捆的玉米秸秆堆放在一起,村民赵俊生抱起一捆秸秆朝车间内走去;羊舍内,膘肥体壮的湖羊有的在悠闲自在地散步,有的干脆卧在地上打盹。“这几天可把我们忙坏了,场里的湖羊到了产小羊羔的高峰。昨晚到今天早上就生下了12 只小湖羊。”阳坪望村党支部书记赵海清笑着说,“从去年6 月引进第一批98 只湖羊,到本月底,村里就有300来只羊了。现在肉羊行情不赖,我们就像办了个‘羊银行’。”

喂完羊,赵拴龙来到了羊舍的暖房查看出生不久的小湖羊。暖房内,几只小湖羊身上的胎毛还没有干透,依偎在母羊身边“咩咩咩”地叫着,还不时抬头吸食奶水。赵海清说,为了确保湖羊顺利过冬,村里提前购置了1 台暖风机,还在羊舍内搭建起了供刚出生小羊使用的暖房。

2019 年6 月,阳坪望村湖羊养殖场正式落成,配套建设了办公室、饲料车间。当月,第一批湖羊“入住”。同年8 月,村里引进了第二批96 只湖羊。如今,通过自繁自育,养殖场存栏260 多只湖羊。

湖羊养殖盘活了阳坪望村的“家产”,也为村集体和村民带来增收的希望。湖羊养殖产业发展,在村里形成了循环农业产业链,秸秆有了新用途,羊粪还可以还田增加土壤肥力,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下一步,阳坪望村计划继续扩大湖羊养殖规模,打造本地湖羊养殖基地,让湖羊产业成为村里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温荣鑫)

万荣乔村:指尖开出“幸福花”

黑底,黑面,黑带儿……这款适用于跳舞、走秀、高铁服务、餐厅服务的机制布鞋,被万荣县光华乡乔村干群亲切地称为“小黑”。

去年12 月25 日,乔村机制布鞋生产线开工。只见圆盘转动,模具推移,指尖跳动,线绳翻飞。鞋用注塑机上,萌新“小黑”一路走来。现场测算,平均每12 秒一双布鞋下线。

从手工布鞋穿针引线的“纳”,到塑底布鞋缝纫设备的“踏”,再到机制布鞋自动注塑的“压”,乔村鞋业一年实现“三级跳”。如今,日产3000 双年产百万双的布鞋生产线为乔村及附近群众提供了50 多个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在光华乡党委政府和县工业和信息化局的大力支持下,投资50 万元的乔村机制布鞋生产线列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达产达效后,乔村将形成年产100 万双机制布鞋的生产能力,安置返乡农民工50 多人,人均月收入3000 元,吸纳在外人才回流,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这种年产百万双布鞋年增收百万元的机制布鞋生产,是乔村鞋业的迭代模式。

沐浴在冬日的暖阳下,乔村七八位年逾七旬的妇女在家门口飞针走线,一双双“虎头鞋”“龙凤鞋”“牡丹鞋”在她们的巧手中,活灵活现,鲜艳夺目。

巧手编出“脱贫路”,指尖开出“幸福花”。

(万 芸)

猜你喜欢

湖羊草编粉条
买粉条 学问多
湖羊生态养殖技术及疫病防控
首例MSTN基因编辑湖羊诞生
大名草编的工艺风格及出路探索
闻喜草编:曼妙于指尖的技艺
草编技艺传承人杨振国 割舍不掉的老手艺
编织草编 助民增收
天阳6FT自动蒸熟粉条机
看、闻、折挑出好粉条
第六届中国乌镇湖羊文化旅游美食节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