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读红色经典《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2021-11-15

支部建设 2021年25期
关键词:三害念奴娇兰考

○ 杨 扬

1990 年夏,习近平正在福建省福州市工作,写下《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这首词立意高远、情谊深厚、音韵铿锵。其中,“百姓谁不爱好官”,表达了对焦裕禄的怀念和赞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对焦裕禄式干部的回应和呼唤,也寄托了作者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①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②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一九九〇·七·十五

一、品读思君:百姓谁不爱好官

“念奴娇”词牌源于唐代天宝年间,常用于表达激越豪壮之情,“英雄豪杰之士多喜用之”。习近平以此词牌入韵,表达对焦裕禄的追思怀念。中夜难眠,福州“霁月如银”,“霁月”也是对焦裕禄人品高洁、作者心境澄明的写照。“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焦裕禄离开我们已二十多年了,焦裕禄精神却跨越时空。山水、土地和百姓都怀念他,引出原因“百姓谁不爱好官?”“焦桐”化用东汉蔡邕用烧焦的桐木做成焦尾琴的典故。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种泡桐治沙丘,他种下的泡桐被称为“焦桐”。这里焦桐、焦尾琴、焦裕禄,一字三关,都形容了“焦”之美好,也写出焦裕禄做好事、留好口碑。“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沙丘关系着兰考人民的生死命运,也是焦裕禄无论生死都要治理好的担当和誓言。“暮雪朝霜”时光易逝,而无论顺境逆境,真正想成就事业的人怎会轻易改换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月光照亮天地,焦裕禄精神也照亮了作者的胸怀。“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化用屈原和于谦的典故,引出迎难而上、清廉为官的誓语。焦裕禄是县委书记,也是百姓心中共产党和共产党员的代表,是人民爱戴呼唤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好官,这也是作者生平之愿。江水澄碧浩渺,泡桐迎风而立,昔日黄沙淤积、生灵涂炭的兰考变成山水宜人的绿色家园。自然生态变美了,人心也得到滋养。焦裕禄精神响彻祖国,对包括作者在内的许多人产生了美好示范和榜样意义。

二、人生榜样:焦裕禄精神长存

让习近平文思萦系的这篇文章由穆青等人创作。穆青曾采写完成“焦裕禄三部曲”,分别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人民呼唤焦裕禄》《焦裕禄精神常青》。

人生榜样焦裕禄。1966 年2 月7 日,《人民日报》刊发《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这篇通讯。焦裕禄的名字迅速响彻中华,群情振奋,山河动容。焦裕禄1922 年出生在山东淄博一户贫苦农家,194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 年冬到兰考任县委书记,组织干部、老农、技术员组成调查队总结出“贴膏药扎针”的办法治理内涝、风沙、盐碱“三害”。1964 年5 月14 日他因肝癌逝于郑州。焦裕禄在兰考仅一年零四个月,但他将生死系于兰考,几十年来“焦裕禄精神”已深深铭刻在这片土地和人民心上。

1958 年到1960 年,国家经历三年自然灾害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陷入停滞和倒退,人民生活艰难而迷茫。读《县委书记的榜样》时,习近平13 岁。他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我当时上初中一年级,政治课老师在念这篇通讯的过程中多次泣不成声。特别是念到焦裕禄同志肝癌晚期仍坚持工作,用一根棍子顶着肝部,藤椅右边被顶出一个大窟窿时,我受到深深震撼……”

人民呼唤焦裕禄。1990 年7 月9 日,《人民日报》发表头版文章《人民呼唤焦裕禄》,对当时部分党员干部的腐败问题进行直言抨击:“有的人随意侵犯群众利益,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一切向钱看。群众气愤地把这‘三乱’比做新的‘三害’。”文章问世后引起广泛热议。人民为什么呼唤焦裕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治理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焦裕禄精神激励着全国人民不畏艰难、迎战挑战;改革开放后国际政坛风云变幻、国内社会上掀起浮躁享乐之风,此时“沙丘”成为某种社会现象之“隐喻”,“就当前某些领导干部身上的毛病来说,用焦裕禄精神医治可能更灵一些”。

此时习近平37 岁,已经历了陕北梁家河插队、河北正定任县委书记,辗转至福建宁德任地委书记,成为主政福州的市委书记。中年再读焦裕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人生志意更加清晰。

焦裕禄精神永放光芒。2009 年,习近平在干部群众座谈会上把焦裕禄精神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十八大后,兰考成为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2014 年习近平两次来到兰考,强调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党中央号召全党继续学习焦裕禄精神,就是要做到见贤思齐,组织党员、干部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来好好照一照自己,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三、初心始终:江山就是人民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以“此水此山此地”开头,以“会它千顷澄碧”结尾。山水之间,关乎“国之大者”。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治山理水才能显山露水。黄河在历史上曾经过六次重大改道,清咸丰五年(1855)的改道奠定了今日黄河之流向,也对兰考造成毁灭性打击。在焦裕禄和焦裕禄精神的带动下,兰考治理沙、内涝、盐碱“三害”卓有成效,当地生态得到重塑,穷苦面貌得以改善。可以说,山清水秀、生态优良,是“潜绩”,更是“显绩”。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斯人已去,焦桐成林。当年焦裕禄为防治“三害”种下的泡桐树在上世纪成为防风固沙的生态屏障,改变了兰考的地貌环境;如今,泡桐制作的乐器、家具远销海内外,成为兰考的特色经济产业,助力当地走上脱贫攻坚到产业振兴的道路。2017 年2 月,兰考在国内首批退出贫困县序列。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焦裕禄精神让兰考换了新天,并跨越时空,影响、激励、鼓舞、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焦裕禄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样,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和党的宗旨,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要大力弘扬和传递下去。

当前,国家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年轻干部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重读红色经典《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学习焦裕禄精神,更要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在经受淬炼、历练、锻炼、训练中成长,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三害念奴娇兰考
《世说新语》:周处除三害
又访兰考
念奴娇 国庆(外三首)
《走进兰考》:小人物故事展现大时代变革
周处除三害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走脱贫之路是兰考对焦裕禄精神的生动践行
兰考交卷
赵学敏书法作品《念奴娇·昆仑》
周处勇除“三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