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新文科的时代内涵与建设路向

2021-11-15龙宝新

社会观察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文科学科价值

文/龙宝新

文科的灵魂是人文精神,文科的实体是文科实践,文科的外观是知识的生产、传播与交流。面向未来,中国新文科建设如何扎根中华大地、心系中国命运、抚育民族精神,全面提升中国文化事业的现实影响力、思想感召力与人格塑造力,直接决定着文科事业的生死存亡。在这个意义上,理清“新文科”的时代内涵,设计中国新文科建设方案,精准助力新文科建设实践,就成为当代中国文科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历史担当。

新文科的时代内涵

对中国而言,新文科建设不仅仅是世界新文科运动的一部分,更是当代中国国家文化战略的有机构成,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枢神经。新文科不仅仅是文学、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具体学科指涉,更标示着一种全新文科样态的诞生,它具有其独特的学科内涵,这就是:以文科自身专有学术、学问、知识等资源为立基点,以中国价值、中国精神、中国话语为统领,以学术创造、教育教学、社会服务为实践表现,由此带动文科建设新思维、新范式、新格局的重建,把所有文科门类引上集群化、中国化、现代化的发展轨道。

(一)新文科是文科集群生长的学科共生体

当代是一个全球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时代,新文科建设是回应这一时代的真切行动,特殊的时代状况决定了文科必须打破门户思维、独狼思维、独尊思维,成为一个开放互生的知识共生带。为此,新文科建设必须强调文科集群与学科共生的思维:一方面,新文科建设必须实现与他国文科、他类文科联手,秉承“面向世界、跨界联动、打通经脉”的理念,以此打通学科壁垒,倡导“学科间”交流,致力建成具有一定学科广度、跨度的文科联合体或“超学科”,夯实文科事业的多元支撑点;另一方面,新文科建设必须强调学科内外、学科之间的互动共生,催生学科与非学科(即生活)、理工科、异质学科间的“共生空间”,使之在相互营养、相互支持、相互转化中提升文科整体的生长力。面向“学科共生体”目标重构学科群集,加强科际联合、联动与联盟,全面提升文科门类的互生创生能力,凝聚学科自身的发展内能,为当代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作出超能贡献,正是当代新文科建设的科学内涵。

(二)新文科是以中国价值为内核的学科集成体

文科是面向人性历练、价值导正、思想引领而构造的学科,是以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育为使命的学科,这是文科的关键属性、本质属性与独特属性,是理工科与文科间的根本分界线所在。文科的根本属性是人文性、价值性与意义性,新文科建设的科学方位是坚守其价值导航性、人文归属性与生活意义性,在“固本培元”宗旨指导下充分释放人文社会学科的本原学科潜能。中国新文科的枢纽链环是中国价值,一切与中国价值相悖的文科形态、文科实践、文科教育都不属于新文科建设之列。当代中国新文科是以中国价值为内核的相关人文社科集成体,是面向中国价值培育重构相关学科合成体的行动,其背负的时代使命是养育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涵养中国文化底蕴,提升中国价值在世界范围内的吸引力与竞争力。与之相应,新文科的架构与组织必须遵循“中国价值优先”的原则来实施,必须在“中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统领下来优化文科学科网络,增删学科构成要素,努力建成一个围绕“中国价值”内核旋转的文科学科网络、学科集成体,体现文科学科形态与中国价值灵魂间的表里关系。

(三)新文科是“求知、育人、服务”三位一体的功能集合体

新文科是构建“大文科”系统的一种积极行动,是文科类型与功能整合的积极探索;打破文理科、文科之间,文科与生活间的传统界限,走向功能意义上的实质性整合,是新文科建设的初衷所在。传统文科的根本属性是:知识性、人文性与学科边界清晰性,其根源于传统文科所面临的学科境遇与时代处境。在当代,传统文科的上述属性将会被改写,一种贯通所有文科类目、承载各种文科属性的新文科功能体会出现,以积极响应“大文科”建设的需要,响应日益多样化的学科期待。在“大文科”视野中,文科功能必须走向整合化,即求知、育人与社会服务功能的兼顾与集成,筑就“求知、育人、服务”三位一体的学科功能集合体。在新功能体架构中,新文科建设必须统合求知、育人、服务三项学科职能,将文科整体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将知识生产与社会建构、人性化育相关联是新文科建设的全新学科立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新文科的本真内涵是:它是各文科学科门类协同共创的学科共同体,是由中国价值串联而成的学科集成体,是兼容三大文科基本功能——求知、育人与社会服务功能而成的学科功能体。

中国新文科建设的精神要义

新文科建设的精神要义理应涉及四个重要方面,即时代性、中国性、世界性与技术性,这是因为:时代性是新文科的时间坐标,中国性是新文科建设的灵魂皈依,世界性是新文科的空间坐标,技术性是新文科与新理科、新医科、新农科协同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塑造时代精神

文科发生发展的本体依托是一种精神,决定文科生存力、发展力、影响力的根源是其秉承的人文精神、民族精神及其对人类命运的关怀精神。新文科是为新时代的时代精神而生的,为时代精神的培育与升华而建设是新文科的历史责任,用时代精神来重构旧文科是新文科建设的实质,缺失时代精神内核的文科建设必将失去生存的合法性与必要性。用时代精神的硬核来武装新文科,用新文科建设来筑牢时代精神,形成新文科与时代精神的互构互动之势,是中国新文科建设的精神要义之一。新时代是一个开放、变革、科技、理性、关爱、奋进、共享、协作的时代,是一个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团结进步、变革求存的时代,与之相应,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与改革创新精神。

(二)涵养中国价值

文科不同于理工科,其影响世界的主要途径不是改变其他民族的价值系统、话语体系与思想方式,而是着力提升自身文化实力,借此增强对本国本民族的文化凝聚力与生产力,增进本国本民族社会生活的和谐度与精神生活的幸福度,在国际竞争中凸显出自己的文化软实力优势。当代新文科建设的直接服务对象是中国社会,是文化中国、科技中国、社会主义中国的崛起,是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在这一意义上,夯实中国价值,涵养中国精神,提振中国人的精、气、神,真正提升中国文化的感召力、塑造力与影响力,才是新文科建设的硬核内容。新文科建设的根本意图之一是提升中国人对中国价值的认同感,增进其对中国价值的理解力,以及对中国价值的坚守意识。在文科建设中,中国价值是统摄所有中国文化、中国文学、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中国艺术的精神原核,用中国价值内核主导新文科建设才是当代中国最需要、最给力的文科建设事业。为此,夯实中国价值对新文科建设的内核地位,强化中国价值对新文科的引领功能,真正让新文科建设成为中国思想、中国声音、中国方案走强的加速器,是新文科建设的核心目标。

(三)迎战世界挑战

提升中国文化的内涵与魅力,增加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力与影响力,迎战世界文化软实力角逐,是新文科建设的国家战略所在。故此,发掘、培育、生产出能够在世界上立足的中国文化、中国思想、中国观念,是当代中国文科参与世界竞争的必由之路。能否继续保持中国方案的比较优势与坚挺势头,是当代中国新文科建设事业面临的现实挑战。新文科建设必须坚持“面向世界、参与世界、影响世界”的理念,始终将提升中国文化的自觉、自主、自信与参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对话、碰撞、共生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中体西用、中西合璧,力促具有中国风格风范、世界魅力影响的新文科、新文化持续涌现。

(四)回应科技发展

科技支撑文科发展成为新文科建设的又一核心内容。文科建设不仅仅是推进人们价值观进化的一把利器,更是一种知识生产与再生产的方式,基于知识生产的价值塑造实践是理性社会的根本特征,善于回应新科技挑战是新文科的生命力所在。从知识生产、学术创新角度看,新文科必须善于利用大数据、云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来推进文科学问生产方式的升级,改进社会调研、自然实验的操作范式,全力借助生活场景仿真、社会行为模拟、数据处理方式改进等来提升人文社科研究成果的硬度与可信度;从学术交流、知识教化角度看,新文科要善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如深度学习技术、自然语言识别技术等及时收集反馈教学信息、开展人机耦合教育、创建自适应教学服务等,全面提升文科教育教学活动的技术性与效能性。在高科技时代,新文科建设只有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信息科技、智能科技的工具性优势,努力创造与高科技时代相适应的文科研究、文科教育、文科服务新形态,才可能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的机遇,为其发展赢取更大的学术发展空间与社会生存优势。

当代新文科建设的路向

从新文科的时代要义出发,彰显新文科建设的时代使命,力促与新时代、中国化、世界性相契合的新文科形态出现,是当代中国新文科建设的方向。新文科是代表新时代发展方向的思想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与实践体系的总称,与之相应,夯实人文灵魂、弘扬中国文化、耦合学科体系、重振文科教育成为当代新文科建设的现实走向。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建设新文科,力促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质、中国底蕴的新文科体系形成,是当代中国新文科建设的行动方略。

(一)回植人文灵魂

文科的精元是其内蕴的精神营养、价值灵魂,去灵魂、去价值、去精神的文科研究与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在当代中国新文科建设中,必须对之报以高度警惕,着力预防价值观弱化、虚无、掏空的文科异化形态再现。文科是时代精神的承载者与建构者,中国文科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的捍卫者、保养者与拓展者,坚守文科化人、人文育人的文科精神、文科灵魂,是当代中国新文科建设的首要行动。新文科建设必须坚决履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使命,牢记自身的时代担当、民族担当、人类担当,自觉把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与时俱进的中国价值融入其中,使之与文科学术体系、教育体系、服务体系形成表里关系,使新文科成为先进时代精神、新时代中国价值的文化重镇与精神堡垒。在未来新文科建设中必须积极推进以下三项行动:其一是“立人”的文科本性回归行动,即始终将人的发展置于文科实践的中心地位,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置于文科学术体系的枢纽链环,将成人、化人、育人视为文科教育的生命线;其二是“为人”的文科价值使命坚守,人文学科研究是解释、历练人的本质力量的学术阵营,社会学科研究致力于建构纯洁人性发展的社会环境,为现代人的自主和谐发展提供社会沃土,二者的共同使命是全心全意服务于人的健康发展;其三是“人本”的文科学术立场,无论是学术探究、教育教学,还是社会实践、社会建构,都要贯彻以人为本的价值立场,将人的精神需求、文化需求、发展需求置于最为显赫的地位,促使新文科建设步入一条塑造时代新人的轨道上来。

(二)复兴中国文化

当代中国新文科建设是推动中国文化新陈代谢的主阵地。新文科建设的实质就是建设当代中国的新文化,为此,构筑文科建设与文化建设间的反哺、联动与交互通道,是新文科建设的内在含义。新文科建设的制高点是人文灵魂的回植与升华,而其直接着手点则是复兴中国文化,利用中国文化的挖掘、升级与迭代来带动中国精神内核的再构、重构与创构。新文科必须借助所有文科实践,如知识发现、学问生产、学术交流、教育活动、政策咨询、社会服务等途径来发掘中国文化、弘扬中国文化、凝练中国文化、创新中国文化,在开展文科实践中推动中国文化的发扬光大与历久弥新。与之相应,新文科建设中必须着力挖掘这三种文化:借助历史学、艺术学、中国哲学、古代文学、学科史等学科资源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加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地位;借助社会学、经济学、中国革命史等学科资源来阐释中国革命文化,使之成为新时代中国文化变革更新的动力之源;借助法学、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资源再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之获得系统化的理论框架与实践体系,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持续走强装上学科助推器。

(三)推进学科耦合

现实生活的存在形态是社会问题单元而非学科知识单元,是一系列社会问题、生活问题的自然链接而非一个个知识点编织而成的人造观念系统,因此,每一个生活、社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诸多学科知识的参与与联合才可能实现。以具体生活问题、社会问题为主线来推进学科跨界组织、科际耦合,构筑问题中心的学科耦合体,是增进新文科的社会生存力、问题解决力的客观要求。文科社会生存力的提升不仅需要打通学科间的区隔,更需要打通学科与生活、社会间的壁垒,打通学科与历史、科技间的藩篱,促使新文科建设实现由知识逻辑、学科逻辑向问题逻辑、实践逻辑的顺势转变,彻底改变传统文科孤芳自赏、孤家寡人、抽象空玄的形象。正因如此,当代中国新文科建设的方向是:构建若干以解决国计民生重大问题为轴心的若干相关文科学科集群,在用文科集群解决现实生活、社会问题中提升文科的价值性;在这一过程中促使文科瞄准现实问题,调整发展方向,提高各门类文科协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构建文科集群与社会现实间的互动对话机制,发挥多种“学科之眼”的耦合优势,将文科思想、文科思维植入当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去,真正改变他们的活法、想法与做法,赋予人类行为以理性与超越的向度。

(四)提振文科教育

文科存在的实质是育化人性,文科领域开展学问创造、社会服务活动的落脚点都是为了达成育人的初心与本意,所以,文科教育是新文科建设的终端所指与现实行动。文科教育遇冷源自多方面原因,如学科知识面狭窄、课程体系老套、社会参与肤浅、回应社会意识薄弱、文科核心素养教育不足等,都是新文科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当前,重振文科、建设新文科,须从三方面着手。其一是调整文科人才培养目标,着力提升文科毕业生的学术创新力、实践结合力与市场竞争力。其二是开展文科课程深度改革,着力构建“人文取向、系统集群、素养本位”的课程体系。其三是重视文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着力构建“知—体—用—悟”四位一体新模式,重点关注文科教育的四个环节:知道环节,即理解文科知识、道理与学问;体道环节,即体认书本知识道理,将之与个人经验体验相化合;用道环节,即将体验到的知识道理付诸实践,发挥其升华灵魂、塑造人格、变革社会的功能;悟道环节,即在使用中领悟新知识、新道理,实现文科知识道理的创新与创生。

猜你喜欢

文科学科价值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求学·文科版201806、07合刊
“超学科”来啦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孙文科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