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贯彻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

2021-11-15冯颜利

社会观察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七一社会科学哲学

文/冯颜利

站在历史交汇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回顾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初心使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取得的辉煌成就,庄严宣告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吹响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号角。作为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视野宏阔、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振奋人心,通篇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真理的光辉,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行动指南,学习贯彻该讲话精神必然进一步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再创新辉煌的磅礴力量。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为繁荣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握讲话精神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核心要义,以其作为武装头脑和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遵循和前进方向。

深入领会重大意义,把该讲话精神作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根本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回顾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取得了“四个”伟大成就,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行了战略安排,带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意义重大,是一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宣言,是党团结带领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行动指南,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必须将该讲话精神作为根本指导。

一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贯通历史、现实、未来,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处处都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光芒,成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又一典范。进一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切实把握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的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核,不断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创新发展。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宣言。进一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就是要始终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行动指导,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以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实现发展目标和任务,不断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党团结带领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以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为缘起,重点阐述了鸦片战争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反帝反封建进行的不屈斗争,直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和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才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有了主心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树立历史思维,准确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将其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的内在动力。

深入领会讲话的重要地位作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通过对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变化和中华民族命运的转向、百年来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对世界发展趋势和格局影响的回顾,深刻地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核心地位,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是在挽救民族危亡中应运而生的,人民和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党对国家、对人民、对中华民族、对全世界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时刻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毛泽东指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邓小平也明确指出:“党是领导一切的核心。”历史和实践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没有人民的幸福生活,更没有国家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构建也就无从谈起。由此,在进一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过程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就是要牢固树立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各个环节,用党的先进理论进行武装,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始终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培养人才。一是要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二是要把党的领导贯穿各个环节,三是要用党的先进理论进行武装。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构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保证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沿着科学和真理的方向前进。

深入领会鲜明主题,切实肩负起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鲜明地指出:“一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不断成长,都与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阐述的党百年奋斗的鲜明主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作出新贡献。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涉及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更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就没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复兴,也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需要在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构建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继承和发展优良传统,形成自身的科学评价体系等,逐渐形成极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首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其次,继承和发展优良传统,不忘本来;最后,要形成自身的科学评价体系。这就需要在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构建中,立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不忘本来,借鉴外来,在理论发展、平台支撑、资金资助、成果评价、队伍建设等方面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不断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深入领会“九个必须”,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中时刻遵循根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在回顾党百年奋斗的辉煌历程时,深刻揭示了党带领人民取得巨大成就的基因密码,进一步指出了前进方向,这就是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九个必须”的提出是对党百年奋斗经验的深刻总结,深刻反映了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不仅回答了过去百年为什么能够成功的问题,更是回答了未来如何才能继续成功的问题。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要时刻遵循“九个必须”的根本要求,不断结合新的实践形成新的理论成果,为党和国家制定各项方针政策、推进各项工作提供哲学社会科学智慧。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第一,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这是中国特色哲学“三大体系”沿着正确道路前进的根本保证。第二,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就是要求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发展中始终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在解决人民面临的哲学困惑中不断发展前进,努力为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奋进。第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作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重要使命。第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既是由我国国家性质决定的,也是党百年来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第五,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第六,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新贡献。第七,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第八,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第九,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切实服务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通过建构与时俱进的“三大体系”,及时回应和解决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困惑,提高干部队伍的哲学社会科学素养,不断提高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确保党在新的征程中始终成为领导核心。

深入领会基本国策,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中为祖国的和平统一贡献智慧

“一国两制”方针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中国两岸仍然没有统一,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仍然任重道远,如何在新发展阶段不断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加快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成为当前一个重要课题,需要全社会各层面的共同努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为党和国家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领导下为推动国家和平统一事业作出了贡献,培养了一大批服务于国家和平统一大业的哲学人才。在进一步推动“一国两制”方针,落实、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中,需要进一步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特殊功效,不断加强对“一国两制”方针的自信,沿着这一方针的正确道路前进,结合时代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实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一国两制”内容,寻求更多共识,积极推动两岸的哲学社会科学文化交流,在文化交流交融中增进彼此间的感情认同,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第一,坚定“一国两制”的制度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对‘一国两制’坚信而笃行,‘一国两制’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就会充分显现出来。”第二,结合时代要求不断丰富“一国两制”的时代内容。第三,设置合理的哲学社会科学文化交流议题。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在推动两岸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应以两岸关系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为切入点,积极推动两岸人民共同谈论两岸关系未来发展,在寻求共识中团结广大港澳台同胞和衷共济、团结向前,坚决同一切“台独”势力进行斗争,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

深入领会对青年的殷切期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要调动和发挥青年的力量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百年前,正是一群青年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为挽救危亡之际的中华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更是十分注重引领青年、信任青年、赢得青年,对青年寄予殷切的期望。百年来,正是在党的领导下,一代又一代青年为了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肩负起自身的责任和使命,自觉接起奋斗的接力棒,成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力量。

青年是党和国家事业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在社会各个层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要积极调动和发挥青年的力量,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意识;依据青年自身特点,建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搭建好青年发展的支撑平台,为青年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条件,充分调动青年的积极性。第一,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意识。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切实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脚踏实地,将自己的青春年华积极投入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当中,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提高自己,逐渐成长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繁荣发展的中坚力量,为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走向国际舞台中央,贡献自身的智慧和力量。第二,依据青年自身的特点,建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促进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青年的健康成长,需要结合青年的特点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实际要求,建构哲学社会科学的科学评价体系,在学业评定、成果鉴定、职称晋升、科研评价等方面设计出符合青年成长的评价指标,在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过程中促进青年的健康成长。第三,搭建好青年发展的支撑平台,为青年发展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科学哲学“三大体系”,要充分调动青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从青年成长成才的角度出发,为其搭建更广阔的舞台,提供更加便利的发展条件,如建立青年学术团体、青年研讨会、青年专项项目、国内访学、海外进修、青年成果展示栏目、专项培训等,还要充分关注青年生活及其他福利措施,通过多方位平台建设为青年解决后顾之忧,进而使其全身心地投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和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全过程中,在拼搏奋斗中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为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青春力量。

猜你喜欢

七一社会科学哲学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Education with a Heart that Embraces the World, from the Fertile Cultural Land of the “Eternal City”
小包哲学
逆境中的哲学
社会科学总论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
紧紧抓住机遇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