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条橙》存在于机械道德观下的“恶”

2021-11-15

戏剧之家 2021年4期
关键词:布里克本性暴力

(沈阳鲁迅美术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1)

道德观是人们对意识形态规则的认识和立场,是社会群体的共识,也是规范社会秩序的必要条件。我们身处在社会中,用道德来约束自己。面对问题会根据自己的意识来进行分析和判断,稳定地生活在规则的框架当中。如若脱离道德规范、法律束缚,就难免会产生所谓的“恶”。当人装上了道德发条的外衣,机械的运作着,丧失主观意识的行动力,没有了道德选择权,他也就不再作为人而存在,就如库布里克的影片《发条橙》里的主人公阿历克斯,受到社会规范的强制“教化”,沦为道德游戏的牺牲者。

《发条橙》顾名思义是装上了发条的橙子,标志着把机械道德观应用到甘甜多汁的活的有机体上去。原著作者安东尼·伯吉斯在书中曾以阿历克斯的口吻解读道:“硬是强迫生机勃勃、善于分泌甜味的人类,挤出最后一轮的橙汁,供给留着胡子的上帝嘴唇,生搬硬套只适于机械装置的定律和条件”。

影片阿历克斯为了逃脱监狱,重获自由,他选择在技术面前低头。用“厌恶疗法”把自己变成了由极恶变成了极“善”的机械运作的伪善者,到头来却失去了真正的自我主观意识的自由。社会道德的捆绑让主人公丧失了自由意志,没有人性的实验技术是变相的“恶”,没有了选择冲动暴力性欲的权利。阿历克斯成为了上帝手中任人宰割的发条橙子,机械化地控制自己的身体,遵从社会秩序道德的游戏规则。由此可见,库布里克阐释的《发条橙》映射出了社会的善恶所向的现实意义。

一、性本“恶”

荀子提出的“性本恶”的观念,坐落于东方语境,与孔子所提的仁礼之道相违背。从此,人性本恶或性本善的争议从未终止。而西方之“恶”,源于神所默示的教典《圣经》中的首位反派者——伊甸园古蛇撒旦。这个堕天使送出的毒苹果开启了“潘多拉的宝盒”。影片中的阿历克斯手持钥匙,打开了库布里克诠释的阴暗本性之盒。

影片将主人公阿历克斯的“性本恶”状态划分为三个阶段:主角治疗前的暴力状态、治疗成功后任人宰割的状态、以及到最后阿历克斯回归本性恶的状态。影片以荒诞怪异的视觉效果结合前卫的听觉元素,利用超现实主义风格展开阿历克斯“恶”的世界,以此去抨击当下无药可治的病态社会。

阿历克斯有着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反道德,反压迫,一系列的犯罪行为只是纯粹的满足他本身想要发泄的冲动意识的欲望,而社会道德的舆论谴责让他并没有负罪感和羞耻心。他的所有夸张变态的行为,是病态社会的缩影。导演将阿历克斯的个体身份放大化处理,任何令他不悦之事都会以暴行制裁。他带着同伴欺负无辜的流浪汉,与对立帮派打架,闯入亚历山大家当着男主人面欺辱他的妻子,闯入“猫夫人”家误杀猫夫人等,都是他在发泄他的暴力与性欲,认为所有的本能欲望都是理所当然,并一直乐此不疲。其中,阿历克斯在监狱中假装在学习圣经,残忍的幻想自己是一个耶稣受难场景中的古罗马守卫者。而后,他告诉牧师想成为好人,牧师被假装忏悔的阿历克斯感动,这也是主角性格中另一个伪善黑暗的典例。导演在后半段以文本对称的形式将反恶势力的复仇层层展开,将暴力美学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库布里克把他像鲜橙一样剥开赤裸的展现到我们面前,作为一个问题符号,他代表着“暴力和性的欲望”。而这本能的欲望是返祖兽化的恶源,是原始动物的本性。本文通过对机械道德的视角,聚焦审问人性中那无法回避的黑暗角落。社会设定道德法律来划分善恶,人的本能受制于社会机制。当人受本能欲望驱动破坏游戏规则,他则回归返祖化的兽性。阿历克斯最后回归本性恶,是库布里克在暗讽,是这个不可救药的黑暗社会最终成就了邪恶的阿历克斯。

《发条橙》中代表道德声音的神父曾说:“善由心生,善良是由自己去选择的,当人不能选择的时候,他也就不再称作为人。”阿历克斯入狱后选择背叛人格自由,成为上发条的道德机器。科技与道德的对立,强权和个人意志的对立,让库布里克在影片主旨上对人的自由意志提出了质疑:“每个人都必须按照固定的方式和原则生活。当选择做好人或坏人的权利被剥夺后,人们是否还真正享有人权?”

影片用对比式手法为“发条橙子”的主题增添其特有意味:喝着奶却是掺着毒品的、听优雅古典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却和女人释放野蛮的性欲、唱着舞蹈大王金凯利《雨中曲》的主题曲并优雅的跳舞却在剪女人的衣服企图强奸。导演用纪录片的拍摄手法结合不真实的舞台化对白等方式,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华丽宏伟的形式给影片带来最大程度的沉重负加感,独到的前卫刻画方式塑造扭曲人性的同时优雅震撼地讽刺了主题,表达了库布里克对邪恶人性深刻的绝望。

二、乌合之罪的“恶”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中的观点将原罪从人扩大到了社会。而影片中的阿历克斯,正是以恶之本性推动了社会机制与极权统治下的恶源。曾给阿历克斯回馈的都是遭受迫害的受害者,每一个个体的复仇集结成恶源社会。其中,本当属于正义的警察在影片最终与混混同流合污。

尼采认为:“指引人类思考行为之善恶的,是行为之结构或者恶果的追溯效力”。行为之结构在《发条橙》中体现为恶之本性,追溯效力则因报复的执念。尼采宽泛所指的“强硬,暴力,奴役,世途人心之险恶,诡秘,斯多亚主义,各种蛊惑术和邪念,人类身边一切邪恶、可怕、霸道的东西”,此类善恶游离的状态称为“半野蛮状态”,即半开化状态。从心理学角度考虑,这是无意识矛盾做斗争,心灵中关于“善良”与“恶劣”的相互制约的冲动。自由意志战胜理性,被压抑的欲望得到释放,在影片中体现的是群体兽化的过程,恶的滋生一定程度上源于一种乌合之罪。

阿历克斯代表了无意识形态,也是符号化的存在。他在最自然的状态被暴力实验进行人格治疗,被“文明化”,放到社会轻而易举被往日受害者复仇的欲望吞噬。阿历克斯回归社会,以善的面目面对大众,可昔日曾经的受害者以善的名义暴力式地制裁阿历克斯,展开恶的罪行,被害者转化成加害人:流浪汉、同伴、亚历山大等,其善恶的转化模糊了道德边界,成为兽人的灰色地带。因果循环、以恶制恶在故事中变成了普遍现象,法外制裁成为了人伦道德上的越界。

热心的内政议员改造阿历克斯是为了自己能在竞选中获胜。阿历克斯再次进入社会,社会黑暗面席卷而来。实验效力在他想要反抗时便能像发条一样控制他的身体,条件反射地对曾经迷恋兴奋的暴力、性、贝多芬音乐产生厌恶情绪。弗洛伊德认为:“残忍性很容易成为人的本性”。不光是主人公的残忍本性,在他回归社会的时候,复仇者们也都露出了残忍的面目。

曾经受到阿历克斯暴行的作家在播放贝多芬音乐时,报复的邪恶面目与男主开始时如出一辙,之前善良的形象在复仇的怒火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当利益牵涉到政府选举时,议员不假思索地要对阿历克斯进行复原治疗。阿历克斯在他人畜无害样子的时候,受到迫害,他却无力自保,社会的阴暗气息让他难以忍受,一次次遭受到“正义的刑罚”。导演库布里克阐释着社会荼毒着“善良”的阿历克斯。这种灰色变质的环境,一点点蚕食着阿历克斯的完全融入社会的道德状态,让阿历克斯再次进入黑暗社会的漩涡。

三、暴力科学实验衍生的“恶”

影片的中心思想探索了自由意愿的问题,在被剥夺了选择善恶权利的时候,我们会不会失去人性?我们会不会变成“发条橙”?阿历克斯在治疗后身体形成条件反射,有一个透明的发条牵制他。药物制约意识,违背本性。让他彻底沦为外表是有机鲜活多汁的橙子,内在灵魂被发条控制的玩具。阿历克斯康复后,回归社会,他对生活信念充满了崩溃与迷茫。库布里克在影片中体现了对社会政治的讥讽。影片最终结尾处,经过复仇循环洗礼的阿历克斯犹如重生一般,开头阴冷邪魅的表情再次浮现在脸上,伴随他回复议员“我已经好了”结束,给影片画上完美又绝望的句号。对何为自由的主流社会机制提出尖锐质疑。怪诞的暴力渲染后,是人自我意识对自由理念的深思:谁愿意成为被装上发条的人?

影片运用药物等非人道手段的“厌恶疗法”对人格进行治疗,看似科学,实则是对人性的剥夺。善恶选择权利消失,放在社会中的“发条橙”犹如婴儿般手无缚鸡之力。暴力不是一个人就能促成。现代科学看上去更加危险,他在完全研究透彻前就给了我们力量去摧毁自己。科技在新发现时期用人体实验,变相的暴力解决事件。没人能完美地控制科学。美好的理念用到科学技术中,本质上还是残酷和失败的,无法彻底根治暴力与恐怖的生存状态。

乌托邦式的美好设想放在社会无法实现,残酷与失败的“厌恶疗法”佐证了这一结论。暴力和性是人的天性,与生俱来的欲望受到科技的强制泯灭。恶-善-恶的循环往复,其互依共存的形态模糊了社会道德的边界。用反自然道德的强制性技术控制恶的滋生,自然的不可控因素受到压制,最终造成性本恶恢复的结果也是理所当然的。

综上所述,人与社会、人与人性的关系相伴随的是恶与善的双向选择。恶存在于人心,并被社会的阴暗腐蚀。所处时代洪流,透析恶是弱化恶的先决条件。正确审视机械道德带来的隐藏危机是这部影片最大的价值,善恶之别绝对化的形而上是对于人性最大的谬误。

猜你喜欢

布里克本性暴力
反性别暴力
“暴力”女
保持本性方能异彩纷呈
斯坦利?库布里克的奇点
人们还在热议他是否来自未来
暴力云与送子鹳
论现象学时空的实践本性
向暴力宣战
本性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