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南客家民俗体育元素在广场舞创编中的应用研究
——以云灯、帕花元素为例

2021-11-15金慧惠

戏剧之家 2021年4期
关键词:左脚赣南广场

金慧惠,谭 巧,刘 莉

(1.江西理工大学 应用科学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2.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41;3.江西理工大学 应用科学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一、广场舞在赣南地区的开展现状

近年来,广场舞在赣南地区迅猛发展,已成为当地城乡基层群众文化体育生活的重要内容,对提升群众健康素养、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具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广场舞内容和形式单一是当前广场舞活动存在的重要问题,主要体现为人民群众迅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相匹配,一些广场舞动作编排往往不符合科学健身原则,部分广场舞活动在音乐选择和舞蹈编排上的低俗化倾向也不容忽视。2015 年文化部《关于引导广场舞活动健康开展的通知》指出,要把引导基层群众结合地域、民族文化特色,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优秀文化资源,创作符合群众审美品位的广场舞作品。赣南地区是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在客家民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传统灯彩歌舞是赣南客家较为独特的民俗体育展演,它既是客家文化特征的代表,又蕴含别具一格的舞蹈形式,具有土客兼容的精神文化内涵。通过结合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文化元素创编具有地方特色的健身广场舞,将调动更多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并激发群众的文化创造力,让赣南的公共体育文化服务既有底蕴又接地气。

二、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文化元素在广场舞融合创编中的思考与方法

(一)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文化元素在广场舞融合创编中的思考

赣南客家千百年来既保留了汉民族传统民俗体育文化,也增添了流迁过程中的节俗体育文化,为传统民俗体育文化注入了迁移地域的节俗内容,所以赣南民俗体育文化元素,既是赣南客家民系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古中原汉族节俗文化的强化。同时,客家民俗文化因所处区域不同又各具特色,如:采茶戏就有茶蓝灯、倒采茶、九龙山采茶、种麦、三脚班等多个流派,跳觋、九狮拜象、刀狮聚会、舞春牛、旁牌舞等也是地域性特色民俗的代表。此外,还有多姿多彩的灯彩文化,它们被客家人称作是赣南最具活力的综合民俗艺术活动之一,常见的有车马灯、古教花灯、龙灯、桥帮灯、蛇灯、罗汉灯、莲灯等,五花八门,不胜枚举。民间歌谣云:“灯彩纸扎随意变,海阔天空万物全,扎物似物凭巧手,以假乱真难分辨”。在这里戏中有歌,运用茶腔、灯腔、杂调等多种声腔,采用独唱、对唱、轮唱、重唱、齐唱、合唱、伴唱等多种歌唱形式;在这里戏中有舞,独舞、双人舞、群舞段段喜闻乐见,源远流长。这些独具特色的客家民俗体育文化元素为赣南广场舞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赣南传统灯彩歌舞主要以剧情表演为主,对道具、场景和演员表演素质等要求较高,而现代广场舞则灵活简单、方便操作、通俗易学。如何将赣南客家传统灯彩歌舞用广场舞的形式进行表现,让两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既能保留原生态最精华的东西又能赋予赣南广场舞时代感,使之与当代文化同步且成为当地群众容易接受的艺术品?这是赣南广场舞蹈创编中面临的难题,因为旧和新往往不好融合,创作难度大。因此,创编一套广场舞首先要弄清楚整套广场舞创编的流程,对整套广场舞有一个大体的结构框架,从基本动作入手,遵循简单易学的指导思路进行舞蹈动作编排,然后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运动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经典动作元素、运动负荷、舞段时间、音乐、组合连接等。最后按照开场、主体、结尾部分对整套舞的动作构思进行整合排序,确保动作节拍均衡,把适合的动作移植到每一节广场舞中,让舞者能够感受到舞动中的不同节奏。例如,作为首批国家级“非遗”赣南采茶戏的发源地,安远县将振兴采茶戏文化提升到文化立县的高度,通过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向全县推广采茶戏广场舞,使采茶戏成为当地颇具代表意义的公共文化符号。创编上根据采茶戏丑角和旦角的特点,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群的运动特点,融入矮子步、扇子花、单袖筒等经典动作,结合《春景天》、《斑鸠调》等经典采茶戏曲调,形成了一套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群且较为完善的广场舞。经典的韵律配合现代的舞姿,采茶戏广场舞迅速得到了群众的认同,如今采茶戏广场舞遍布安远的大街小巷。又如,赣州市章贡区文化馆舞蹈队编排的广场舞《花开牡丹春烂漫》选用了赣南采茶戏特有的扇子花和音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将优秀民间舞蹈资源与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充分融合,提升了广场舞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展示了广大群众的新风采、新面貌、新形象。

(二)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文化元素在广场舞融合创编中的方法

赣南客家特色广场舞的创编,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为主题。一套高质量的赣南客家广场舞应该集体育性、艺术性、审美性、娱乐性、科学性、健身性与文化性为一体,这就要求创编者系统掌握群体性舞蹈运动的原则、方法,对群体性舞蹈美学和艺术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深入了解赣南客家民系传统文化。赣南客家广场舞的创编是动作的集合,在编排上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设计动作时力求难易适度,兼顾人体生理结构和运动科学规律,符合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在生理功能反应、呼吸及调节关节活动、神经控制等方面尽量做到科学性和规范性。要根据参与人群选择不同难度系数的动作,动作编排合理有序,使人体的各个部位依次得到科学的锻炼,达到科学健身的要求。充分运用赣南客家民俗体育元素,在创编风格上融入“新”、“异”的动作特色,创编出具有赣南客家舞蹈风格特色的广场舞。

第二,设计配乐时,音乐首先要注意曲调明朗、简单、形象化且节奏感强,歌词也应顺口、押韵,富有感染力,编排上要注重与当地的地域文化元素相融合。把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间音乐元素糅合到广场舞音乐中,让参与人群听后能展开想象,有想跳、爱跳的欲望。明确配乐表达的情节,根据舞段选择音律,把乐曲进行段落排序,如主旋律、副旋律、过渡等。

第三,路线设计:编排前把广场舞整体运动路线及队形安排等提前设计出来,根据舞蹈路线的方向来选择不同步伐。

第四,表现形式:刚柔相济、张弛有道、相得益彰,既要体现柔美抒情的舞蹈气质,也要蕴含激越奔放的内在情绪,形成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的新秧歌。在成套动作框架组合起来之后,安排设计主题动作元素来体现音乐旋律的脉动。

三、赣南云灯、帕花元素在广场舞创编中的应用研究

(一)赣南云灯、帕花的动作元素分析

云灯是赣县田村一带具有独特风格的灯彩艺术舞蹈形式,据考证,云灯在明代后期就曾风行一时,在当时每三年一届的中秋灯会上名扬四方,连广东、福建、湖南等地百姓都会前来观看,《赣县志》记载了当时的盛况:“……张灯布下,至夜则烛灯莹莹,异彩缤纷,绵延数里不绝……邑人争往观之。”云灯的起源与田村的东河戏有着紧密的联系,创编艺人根据东河戏传统剧目《白蛇传》中“水漫金山”的水族舞表演形式,结合田村灯彩的特点,将水族舞的“水旗”改为“云牌”,并经过历代艺人的精心加工编排,创作了富有赣南客家地方色彩的《云灯》舞。云灯的表演形式主要有出云、跳云、梅花、蝴蝶花、铜钱花、魁星点斗、洗云、团云、盖云、摆字等,以古老的戏曲音乐(昆腔)与民间地方音乐(吹、打曲牌)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并配以“轻而缓、细而密”的舞蹈动作,习惯在每段舞蹈表演之后摆出一个字,即“云牌”摆字,大多为吉庆、祝愿之语,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等。舞蹈动律主要体现在轻而缓、细而密、行如流水,动似微波,聚时紧凑,散时自如,即动作要轻盈婉转、缓缓而进。脚下采用云步、踮步、拧身步、十字步、花梆步、碎圆场步等步调的转换,行进时重心偏沉脚掌,踝腕、小腿主要吃劲,随着步调动律的变化,腰胯随脚步产生左右、前后以及晃、旋、摆、摇各种变化,上身因由腰、胯带动,整个身形呈现轻盈幽缓、飘荡起伏的状态,在慢中求柔、快中求韧的自然摆动中形成云彩悠悠漂浮的动态,给人以清雅柔逸的美感。

帕巾是赣南客家先民生活实践的产物,既延续了北方头巾文化又结合了赣南本土文化,时至今日,仍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及一定的现实作用。为了御寒防湿,同时为了符合客家“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习惯,客家先民发明了一种便于拆洗的围裙“拦身帕”,同时在外出时又可当做戴在头上御寒保暖的头巾,一物两用。久而久之,舞帕花成了赣南客家采茶歌舞中的拿手好戏,如在《倒采茶》的表演艺诀中就有提到,“左手举灯不偏斜,交叉踮步手帕花,步轻如云走,扭动风摆柳。”随着帕花表演舞台的丰富,舞帕花慢慢发展成拂、挥、卷、缠、抖、抛、飘、甩、扬等系列动作,而且每种动作都有其鲜明的含义,用以抒情、表意、虚实相济,在渲染表演风格上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如手帕转花、四方手帕花、左右摆和穿插花等动作都成了《倒采茶》传统舞段中的经典看点。

(二)赣南云灯、帕花动作在广场舞中的融合创编

每套广场舞的价值、功能及特点都是独具风格的。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文化元素更是别具一格,它承载了赣南客家民系独特的内涵,赋予赣南客家特色广场舞大量的舞蹈动作素材和音乐素材。云灯、帕花蕴含了赣南客家大量独特的叙事符号,结合《喜迁莺》、《忘东台》等经典曲调,取材于田村云灯舞与全南民间传统的裹乌帕习俗,舞蹈以新颖流畅的编排和细腻传神的表演,充分表现了客家劳动人民的勤劳坚毅和美丽聪慧。其大量的动作元素在其他舞蹈类型中不曾出现过的,创编广场舞首先结合云灯舞中云步、踮步、拧身步、十字步、花梆步、碎圆场步等步伐,凸显创编舞蹈摆摇、幽缓、柔逸、飘荡、悠浮等“云系列”动律特征。另外,筛选帕花中拂、挥、卷、缠、抖、抛、飘、甩、扬等动作元素,将舞蹈与云灯、帕花主题符号紧密结合。创编舞蹈内容如下:

1.上肢动作

拂挥、卷缠、抖抛、飘甩等。

2.步伐

(1)云步:主力腿有控制向下屈膝,另一脚由后虚步交叉向前紧跟上。

(2)拧步:两腿屈膝,前膝扣住后腿膝关节,前脚勾脚尖后脚跟点地,后脚尖点地面扭转,前后脚相互交替。

(3)踮步:主力腿有控制地上下屈伸,另一脚在后只在地面蹭一步紧跟上。动作时,要平稳,不能上下伏动。

(4)十字步——正步:1 拍左脚迈向右前方,2 拍右脚越过左脚迈向前方,3 拍左脚撤回左后方,4 拍右脚撤向后方。

(5)碎圆场步:以圆环为移动路线,两脚小碎步,左右交替,以脚跟过渡到全脚掌。

(6)花绑步——正步:双脚并拢,膝盖微弯,抬起脚跟,勾脚,踝关节放松,左右脚抬起脚掌一起一落,步子小而碎。

3.组合动作

(1)起始步:原地悠摆4 拍

(2)云步悠摆体前摆动挥帕:左脚1、2、3 拍向前走,膝关节屈伸交替,左右手体前由下至上弧形挥摆帕花,胯、腰、肩部低、中、高位浮动悠摆,4、5、6 拍转身循环跳至起跳点,7、8 拍原地悠摆。

(3)拧步摇摆上举扬帕:1、2、3、4 拍左拧步,身体由腰部带动上体左拧摆动,左手高位上扬帕花,右手平屈中高位扬帕花;5、6、7、8 拍右拧步,身体由腰部带动上体右拧摆动,右手高位上扬帕花,左手平屈中高位扬帕花;1 拍一动,左右脚交替拧步前移。

(4)踮步悠摆夹脊翻手缠帕:(1x8 拍)1 拍左脚后踮步,2 拍右脚前踮步,3、4、5、6 拍踮步移动,7、8 拍原地踮步加转体,双臂夹肘身体两侧卷缠帕花;(2x8拍)1 拍右脚后踮步,2 拍左脚前踮步,3、4、5、6 拍(同上)踮步移动,7 拍原地前踮步,8 拍还原悠摆,双臂夹肘身体两侧卷缠帕花。

(5)十字步平屈侧摆甩帕:1 拍左脚迈向右前方,腰部左侧扭动,右手平屈甩拍,左手侧摆甩帕;2 拍右脚越过左脚迈向前方,腰部右侧扭动,左手平屈甩拍,右手侧摆甩帕;3 拍左脚撤回左后方,4 拍右脚撤向后方(腰部、手部动作同1、2 拍);5、6、7、8 拍同上。

(6)云步悠摆直臂回环卷帕:左脚1、2、3 拍向前走,膝关节屈伸交替,左右手经体侧支臂内旋屈腕回环卷帕花,4、5、6 拍转身循环跳至起跳点,7、8 拍原地悠摆。

(7)拧步摇摆后屈伸展甩帕:1、2 拍右脚前交叉拧步,左侧悠摆,身体重心向下;3、4 拍左脚前交叉拧步,右侧悠摆,身体重心向下;5、6、7、8 拍走右脚向后走动拧步摆动;手臂屈伸绕身体甩帕花。

(8)碎圆场步挫臂翻手扬帕:1、2、3、4 拍右脚小碎步绕半圆移动,身体左侧扭腰,双手右侧挫臂屈腕环绕上扬帕花;5、6、7、8 拍左脚小碎步绕半圆移动,身体右侧扭腰双手左侧挫臂屈腕环绕上扬帕花。

(9)十字步侧臂摆动抖帕:1 拍左脚迈向右前方,腰部左侧扭动,双手臂右侧抖动帕花;2 拍右脚越过左脚迈向前方,腰部右侧扭动,双手臂右侧抖动帕花;3拍左脚撤回左后方,4 拍右脚撤向后方(腰部、手部动作同1、2 拍);5、6、7、8 拍同上。

(10)花梆步交叉摆动转帕:1、2、3、4 拍右脚花绑步右侧移动,左脚跟上,双手经下腹线交叉推开转帕花;5、6、7、8 拍左脚花绑步左侧移动,右脚跟上,双手经下腹线交叉推开转帕花;(2x8 拍)1、2、3、4 拍右脚花绑步右转180°,双手经下腹线交叉推开转帕花;5、6、7、8 拍左脚花绑步左180°,双手经下腹线交叉推开转帕花。

(11)碎圆场步侧平背叠挥帕:1、2、3、4 拍右脚小碎步绕弧形移动,身体左侧扭腰,双手背叠花手势右体侧上扬帕花;5、6、7、8 拍左脚小碎步绕右斜后方移动,双手背叠花手势左体侧上扬帕花;(2x8 拍)1、2、3、4 拍右脚小碎步左斜后方移动,双手背叠花手势右体侧上扬帕花;5、6、7、8 拍左脚小碎步绕左斜前方移动,双手背叠花手势左体侧上扬帕花。

(12)原地悠摆1x8 拍调整呼吸。

每个创编组合动作表现的情感思想均有不同,套路动作以对称性为主,一般队形根据舞步和节奏可分成窜花、双出水、三角形、梯形、直排、竖排、圆变换队形。客家人从相对开阔干燥的北方平原迁移至多雨湿润的赣南丘陵,裹乌帕是北方头巾文化的延续,更是赣南本土文化的重要代表,红、黑、白条纹相间的披肩,有如客家深厚的土地及层层的梯田;富有层次的头帕如同起伏的丘陵;前额黑色面料上两条艳丽的丝带,犹如厚重大地上的两条河流:一条是过去的河——养育着他们祖先的北方的黄河;一条是现在的河,是现在养育着他们以及他们的子孙的赣南大地的河流。它代表着岁月的沧海桑田,代表着生命的生生不息,舞动的帕花蕴含了客家先民扎根赣南山区,奋力拼搏、艰苦创业的如歌岁月,云灯是祥和喜庆的象征,代表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通过田村云灯蕴含的轻歌曼舞与舞帕花的艺术结合,可以生动体现明清时期中原汉民南迁的艰辛历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祈望。创编在吸收、保持传统云灯、帕花基本动作元素的同时,对部分赣南山区农耕文化粗犷、豪放的风格进行优化和创新,塑造极具江南特色的细腻柔媚、清丽婉约的舞蹈动作,如:幅度上,大改小、放改收;韵律上,耿改柔、断改连等等。整个作品客土兼容、刚柔相济,张弛有道、相得益彰,既体现了柔美抒情的舞蹈气质,亦不乏激越奔放的内在情绪,形成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的广场舞。

四、结语

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文化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赣南客家民系社会的历史传统与审美风貌,象征着客家族群的繁荣与兴盛。然而,在社会高速发展和民族文化不断交融的今天,传统而古老的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文化也面临着时代更替的冲击和挑战。将赣南客家民俗体育元素融入健身广场舞之中,与当今群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结合起来,使越来越多的人感知赣南客家的魅力与激情,参与到这种既有传统文化味道又有现代审美情趣的舞蹈中以达到娱乐健身的效果。从而,增强人们对赣南客家民系的了解,在继承中不断创新进而实现保护传统、发展传统的科学进程。最终把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文化元素同人民群众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代代传承,世代相沿,久盛不衰。

猜你喜欢

左脚赣南广场
文化三馆讲好赣南审计故事
春天的广场
布鲁塞尔大广场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在广场上玩
先左脚,再右脚(下)
先左脚,再右脚(上)
“左脚丢鞋”案件
抬不起的左脚
赣南脐橙整形修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