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二胡演奏艺术的借鉴与发展

2021-11-15

戏剧之家 2021年4期
关键词:乐章二胡作曲家

(天津音乐学院 天津 300171)

二胡,我国最主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大概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其便成为最普及的乐器之一,并深受社会各个阶层的欢迎。那时候,上至中高层的知识分子,下至底层的平民百姓,都喜欢并痴迷于二胡。那个时代,二胡曲虽数量不算多,但都是极容易演奏的民歌曲调,例如《凤阳花鼓》《赶集》《八月桂花遍地开》《山村变了样》等等,其音乐素材来源于生活,产生于民间音乐或地方戏曲音乐。因此,二胡在上世纪成为非常接地气,也是最普遍的乐器之一。到了七八十年代,老一辈艺术家们相继创作出一批优秀的二胡作品,如《战马奔腾》《草原新牧民》等。那些经得起时间推敲的大型二胡叙事曲和随想曲也随着时代的变迁相继问世,例如《长城随想曲》《红梅随想曲》《兰花花叙事曲》等,这些大型二胡作品无论是在创作手法上,还是在演奏技巧上都极具新颖性、复杂性,这些作品的出现让二胡在音乐发展史上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一、二胡发展趋向

如今,二胡的继承与发展,似乎正在逐步走上与国际化和现代化接轨的道路。越来越多的高难度移植作品,例如《卡门幻想曲》《引子与回旋》《流浪者之歌》等,以及近几年创作改编出的新作品《阿曼尼莎》《光明行》《桃花坞》等都相继问世。说起二胡,它的传承发展已历经千年,但直到20 世纪初刘天华先生对二胡进行改革后,才使得二胡的演奏技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并成为能够单独演奏的乐器。后经过几代艺术家们的不断吸收融合,以及对艺术的高层次追求,二胡开始向一些中西方乐器学习,借鉴、模仿它们的艺术特色,并尝试将其他音乐元素融会贯通,以此来促进二胡在作品内容以及演奏技巧上的创新。经典的二胡移植曲《流浪者之歌》《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原为著名的小提琴曲,《阳关三叠》原为古琴曲……音乐无界限,音乐也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这件有着年代感的古老乐器,在当今作曲家音乐创作的推动下逐步走向国际化,并为大众所推崇与喜爱。不得不说当代的许多二胡作品,无论是织体结构还是技术技巧的创新,都无疑将二胡带上了国际舞台,要知道这件乐器曾被世人看作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乐器。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演奏起来仅仅只有几分钟的地方性小乐曲,还是长达四个乐章的协奏曲,前辈们都在保留原生态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做了再创新。

二、二胡演奏艺术的借鉴与传承

(一)创新与借鉴

说到“创新”就不得不引出另一个词——“借鉴”。借鉴,本是指跟别的人或事相对照,以便取长补短。在我们平常的专业学习中,对于一首乐曲的处理,除了专业老师传授的知识外,或许我们也会借助不同的音像资料来聆听模仿,以便强化自己在音乐上的感觉。但事实上,音乐中的借鉴并不是单纯地指同一种乐器之间的相互吸收和学习模仿,而应该是一种乐器与其他乐器或是其他艺术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当今,作品流传广泛、影响力较大的作曲家,例如赵季平先生、刘文金先生、关乃忠先生,他们的作品都巧妙地将地方特色与现代音乐相融合,将独特的地方性题材融会贯通,继而创作出与民间及地方相映衬,又与现代化和国际化相贯通的音乐作品。

(二)以《追梦京华》为例

下面我将以关乃忠先生的一首二胡作品作后面的阐述。第二二胡协奏曲《追梦京华》是著名作曲家关乃忠先生的力作,是应中国交响乐团之约为二胡和交响乐队而写的一首协奏曲,该曲既不是普通的二胡独奏,也不是民乐合奏,而是二胡与交响乐队的协奏。乐曲共分为四个乐章,表现了紫禁城四季分明的景致,也表达出作曲家对老北京深厚的思念。第三乐章《金秋》,作曲家这样写道:“北京的四季中最好的就是秋天了。在故宫后面的景山,火红的柿子挂遍枝头,满园的菊花一片金黄。秋天带给人们的是收获的喜悦。”常言金秋是四季中最好的时节,它是丰收的象征、是收获的季节,所以乐曲开门见山,以欢快的节奏直入主题。其音乐素材来源于老北京的曲艺单弦,因此在这段音乐的中板演奏中,则是通过借鉴乐器三弦“弹”和“挑”的特点,用二胡模仿出三弦的音色,仔细揣摩这一主题的旋律,恰似在演奏西洋乐中的“无穷动”,设计竟如此巧妙。说到该乐章的表现形式,其实则为曲艺的独特语调——说唱。通过进一步了解乐曲的整体构思与感情色彩,对乐曲进行加工、拆解和再组合,便能彰显出这一乐章的最强质感。第四乐章《除夕》,素材为京剧的西皮二黄,曲调优美,带有一股浓厚的京剧韵味。快板将二胡拟声化,模仿除夕夜家家户户门外爆竹的音响,借此来表现除夕夜的热闹欢乐气氛。说到京剧的语言特点,可大致概括为咬字清晰、板眼清楚。因此,这段音乐的慢板一定要抓住“咬字清晰”这一特征,并借鉴京剧的板式特点进行演奏。关乃忠先生在《追梦京华》的创作中巧妙运用了北方民间音乐和戏曲曲艺中的“京剧西皮二黄”、“单弦”作为音乐素材,全曲有着十足的“京味”风格,作者将记忆中的老北京通过音乐刻画得入木三分,同时又寄托了作者对故乡浓浓的思念。

(三)借鉴创新理应继承传统

上述我以《追梦京华》中的《金秋》和《除夕》为例作了简要分析,意在突出在二胡演奏技术的把控上要学会分析乐曲的素材并做到巧妙地借鉴与模仿。现阶段,二胡演奏艺术可以说已经得到了飞速发展,但二胡演奏要想取得较高的造诣,不仅仅需要具有精湛的演奏技术,同时还需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作为铺垫。二胡是我国民族乐器,也是自上世纪以来最接地气、最为民间广泛流传的乐器之一,因此二胡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传统音乐文化。《二泉映月》《病中吟》《江河水》这些作品是相应年代最为质朴和真挚的生活写照,二胡成为那时最能表达生活情感的媒介之一,两根琴弦看似简易却变化万千,作曲家们总是将自己的真实生活情感寄托于音乐、寄托于二胡,也正因为刻骨铭心,才让这些乐曲有着不可替代性和时代性。倘若脱离了生活,脱离了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二胡这件乐器也就失去了最宝贵的“灵魂”和价值。在音乐学院读研期间,让我感触颇深的就是在专业学习时老教授们对于传统音乐的独到解读和严苛要求,无论是在专业技术的演绎上还是在作品的深层次剖析上,我都惊叹于老师们的功力,这份功力不仅仅是外在表演的精湛准确,更是优秀文化素养的深厚积淀,那是一种对传统音乐的最崇高的敬畏,那是一种骨子里的热爱与欣赏,那是一种无时无刻都想传承与发展传统艺术的文化涵养……也正因为如此,对于传统音乐作品的学习要求会比较高,是技术上的一丝不苟,更是情感表达上的独特与真挚。跳出教学,纵观国内外大大小小的二胡比赛,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参赛者似乎将赛场当作了炫耀技术的竞技场,追求精湛技术的同时却丢失了二胡这件乐器最本质的东西。

对于二胡艺术的发展来说,民间音乐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民间音乐是生活的写照,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凝聚,是每一个世纪千千万万的劳动者经过筛选、沉淀、否定,最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得到的精神文化。传统文化,讲究气、韵、神,讲究风韵和意境创造,这正是民族文化的精髓。现如今,二胡与现代化、国际化相接轨,这是进步也是成长,但在成长之路上不应该丢下属于我们自己的民族精华,因为这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重要财富,因此,每一位从事二胡工作的相关人员都应该引起重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我们的责任,扎根于民族音乐是弘扬之本,继承传统是大胆创新的重要条件。

三、结语

针对二胡演奏艺术新时期的发展之路,可知在多元文化视野下,借鉴与模仿并非盲目地跟从,在对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借鉴与吸收中,无论是以演奏者的身份学习还是以作曲家的身份创作,我们都不能仅仅局限于艺术表面的东西,而应该致力于研究其内在的文化精神与内涵,努力挖掘其内在的音乐品质。作为创作者,在时代潮流中,要学会借鉴、适当借鉴、准确借鉴,在继承发扬优秀传统音乐的基础上与创新融会贯通,这样才能使二胡艺术不失民族文化色彩同时又独具匠心;作为演奏者,在提高专业演奏技术的基础上,加强我们自身的文化修养,致力于传承优秀传统音乐的同时紧随时代潮流,努力促进二胡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引领时代新潮流。

猜你喜欢

乐章二胡作曲家
小小作曲家
洞腔随想二胡独奏
什么是“中华第一乐章”? 等
青年作曲家危阳简介
著名作曲家杨天解
小议二胡艺术改良创新下的思考与实践
老头子的二胡
我的二胡梦
作曲家
思想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