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致力智慧养老事业本土化应用

2021-11-14陈平东方欲晓

中国商界 2021年11期
关键词:居家老龄化养老

陈平 东方欲晓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6亿,占总人口的18.70%,老龄化进程加快,一个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市场正在形成。然而,目前国内养老服务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各级居家和社区养老体系制度设计尚待完善,缺乏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与护理人才。

面对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如何培育显然至关重要,也需要将先进的国际经验带到中国来,在养老产品开发、多层次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商业保险运营管理等领域开放学习交流,共同推动养老服务市场高质量发展。记者了解到,先于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邻国日本已经形成了诸多行之有效的养老服务模式和经验,养老产业已发展成为同房地产并列的支柱产业。在2021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日电中国有限公司(NEC)展区的一大亮点就是“智慧养老”。融合日本本土经验,他们为中国的养老产业带来了哪些“智慧”产品和服务?他们如何理解国内养老产业的未来发展?在位于北京第三使馆区外交办公大楼内的NEC中国总部,记者专访了NEC中国总代表塚本武。

差异化思维布局智慧养老

记者:我们知道,NEC是国际主流的IT通信厂商之一,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5G、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方面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创新性解决方案,在智慧城市建设、医疗保险、企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做出了诸多贡献。请谈谈NEC布局智慧养老领域的初衷是什么?

塚本武:NEC是一家全球性的ICT信息通信技术企业,1972年进入中国开拓在华业务,如何更好地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是我们一直在探索和思考的问题。我们看到,当前中国社会发展面临一些重要的课题,老龄化就是其一。

日本在40年前就率先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迄今为止采取了很多措施来应对,比如通过引进各种ICT技术解决方案很好地解决了由于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作为一家日本企业,在社会发展面临的这些共同课题当中,NEC始终致力创新相关解决方案,为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此后的40年,中国老龄化人口可能会达到4亿。对于这么多的老年人口,利用NEC在养老领域已经形成的一些经验和良好的技术方案,将日本一些行之有效的先进理念和模式带到中国应用到老龄化课题的解决当中,为他们的健康以及幸福的晚年生活做出贡献,这是我们进入中国养老领域中的一个初心。

记者:中日两国之间应该还是有一些差异的,你们是如何化解的?

塚本武:是的,我们发现中国的老年人,他们在养老方面首先是意识上的问题,还有养老服务方面的一些模式,这些都是受到本国历史、文化长期影响的,已经形成了自己固有的一些东西。我们看到,目前中国的老年人还是更偏向于居家,由儿女或亲属对自己的生活进行照护,而不是非常愿意接受来自于第三方机构的服务。中国的老年人更希望保持自立,能够独立生活,或者是通过一些康复训练和康复服务能够恢复到独立生活的状态。因此,我们在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时候就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主要结合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特性来进行研发,支撑老年人除了在机构养老之外,还能够很好地居家进行养老。而对于临时进入到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则支持他们能够恢复到自立的状态,从而回归自己的家庭,在家中享受养老生活。

本土化创新方案破解痛点

记者:你们研发的新产品和新技术解决方案是否破解了一些行业痛点?

塚本武:虽然我们进入中国养老行业的时间并不长,不过已经有了一些实际的运营案例并且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果。经过40多年养老行业经验的积累,如今日本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照护保险机制。通过这样的机制,可以对老年人进行八个层次的能力评估。但是中国目前对老年人能力的评估基本处于比较单一的模式,粗放的能力评估级别造成相应的针对老年人照护服务的内容也比较单一,同时我们也听到了中方人士这样的一些反馈。所以,我们研发的一款产品就是基于日本的老年人能力评估基准,通过智能化系统针对老年人能力和照护需求进行评估。这套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针对每个老年人的不同特点进行多维度的全面评估。通过电子化表单形式,评估人员将老年人的实际情况输入到系统里面后,即可自动生成老年人能力评估等级结果。在此基础上,还可自动生成与其评估结果相匹配的照护服务计划。也就是说,利用这套系统,可以建立起对老年人提供更精细化照护服务的机制。

我们还与日本合作伙伴一道创新研发了智能监测床垫,它的主要特点就是能够24小时全天候地对老年人进行心率、呼吸、离床状态等一系列实时监测。比如养老机构里的夜间值班人员,他们只需面对一台电脑一个画面,就可以监测全体老年人的情况。如果某位老年人出现异常情况,智能监测床垫会自动报警,工作人员再到老年人房间进行处理即可,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深夜值班人员的工作负担。

面对日趋庞大的老年人口,能够提供照护服务的工作人员数量却比较有限,因此通过运用这样智能、科技化的设备,可以很好地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也会为养老机构和运营方削减人力成本。

因此,我們希望利用ICT尤其是数字化技术,以技术赋能,不断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为老年人和他们的家属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帮助社区和运营商等机构实现高效运营,通过这些手段助力解决老龄化社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记者:在这个过程中,社区、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包括政府都是你们的合作伙伴,那么和这些合作伙伴形成了怎样的互动关系?

塚本武:我们了解到,中国的老年人目前主要有三种养老模式,其中绝大多数老年人基本为居家养老,或者社区养老。结合这样的现状,我们和当地政府、社区以及在社区提供养老服务的运营商都结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研发了一套社区居家智能化养老系统,比如可以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向居家服务人员自动派单,还可实时查看服务人员所处位置,服务人员利用手机来记录工作订单的完成情况,一项服务完成之后,还可以就近接到下一订单,这样大大提高了居家服务人员的工作效率。运营方还可以通过系统记录和老年人及家属在系统上的反馈及时把控服务质量,从而从多方位保证居家和社区的老年人能得到更好的照护服务。

记者:您认为智慧养老领域尚存在怎样的瓶颈,应该如何更好地去解决?

塚本武:目前中国的老年人口非常庞大,虽然部分地区慢慢开始试点推广长期照护险制度,但因为地域广阔,地域间的老年人照护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我们结合这些课题,在与地方政府业务接洽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尽快普及老年人照护保险、完善保险统筹运维机制,为养老机构提供资金补贴和支持,以及如何更好地支持老年人居家养老等等,都提出了我们的建议。

另外我们还发现很多护理专科院校毕业的学生不愿意从事基层护理服务,这是因为目前护理人员的收入和社会地位都不够高。而在日本有专门针对护理员的规章制度,不仅有相应的工资待遇保障,还从政策层面保证了他们的职业资格认定、职业晋升通道等等,能够从国家层面强化对养老护理人才的后备保障。

总之,中国政府正不断健全巩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时支持发展商业养老保险体系,包括保险业在内的中国金融服务业正在逐步扩大开放,未来中国保险业和养老产品的市场空间很大。

融蕴致远 开放共赢

记者:1988年您从早稻田大学毕业后就进入NEC,至今已经供职30多年。请谈谈在进一步深耕中国康养市场方面,NEC有怎样的战略布局?康养和智慧养老是否将成为你们重要的战略支点?

塚本武:康养业务是我们致力解决中国老龄化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未来必然会发展成为我们在华业务的支柱型产业。之所以这样布局,也源于我们对中国营商环境的考虑。目前的营商环境能够给外企一个广阔和包容的空间。比如一些新技术新产品可以顺利地在国内市场进行投放,进行应用试点。对于新技术或者创新科技的落地延伸,中国无疑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因此,我们结合中国市场的特点,希望能够创造出原创于中国的解决方案,利用这些原创方案,反向引进到日本市场或者第三国的市场。

记者:作为一家致力于数字化变革的技术型跨国企业中国总代表,您认为当前中国数字化发展是否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对于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尚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制约,您认为应如何更好地破解?

塚本武:其实对比日本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国数字化的进程还是比较快速的,在电子货币、电子商务方面已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这个我认为也是中国在体制方面优越性的一个体现。另外我认为在产业数字化方面中国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进程当中,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前期的顶层设计,先有整体架构的设计,然后再考虑架构之下的运营模式,无论数字化怎样发展最终都离不开人。比如在电商领域,电商服务送达终端客户手中必须要通过配送,需要有配送人员,因此完成一整套的电子商务数字化流程,最终还是需要依靠人。因此,我们在强调数字化或者称为智能化的转型过程中,也无法回避需要人的手或者眼睛来完成的业务。同时,在整体的产业链管理当中,也有通过人来完成的一些业务。因此,我认为面对数字化转型,一方面需要努力通过系统或者解决方案实现智能化数字化,同时也要正确认识人为参与环节的不可替代性。如何把这二者进行完美融合是非常重要的。

记者: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中国提出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对NEC以及在华发展康养事业的机遇体现在什么地方?

塚本武:我们正在致力发展的康养事业肯定离不开中国所提倡的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大环境。基于未来40年老年人口的增长,如何利用我们自身良好的经验和解决方案服务于这样一个庞大的人群,来解决老龄化社会所面临的这些共性课题,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可以架设起中国和日本的一座桥梁,利用双循环的机制,把日方一些先进的经验和解决方案同中国本土的实际状况和需求进行良好的融合,打造出更好的产业生态服务于中国社会。

我非常看重中国市场的前景,希望带领NEC中国集团各公司共同努力,在IT服务、通信、智慧养老、行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高新技术研发等领域,为客户提供新价值,共同为中国养老产业的良性發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居家老龄化养老
养老生活
老龄化是医药行业的福音吗
居家信条
情防控常态化 居家防护不可少
健康月历
注册养老机构已超2.8万家
养老更无忧了
微生高的往事
初四居家放松
北京超老龄化将持续50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