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潮》:灰色困境中的意识表达

2021-11-14

电影文学 2021年23期
关键词:春潮梦境困境

任 哲

(吉林体育学院基础课教学研究部,吉林 长春 130000)

一、荒诞派:灰色困境中女性形象的夸张化塑造

相对于物质上的困境, 精神困境是一种更加辽阔而同时又无法摆脱的隐疾,影片《春潮》主要围绕着三代人的生活故事展开,采取“空间叙事”的叙事策略,循序渐进地揭露着社会深层的伤痕,赤裸地剖析原生家庭的痛点。通过运用戏剧化的渲染手法,倾向性地凸显怪诞异化的主题,夸张化地塑造了三位典型女性形象,用荒诞的手法直接表现荒诞的存在,这无疑是对20世纪西方盛行的荒诞派文学创作理念的延展与创新。从审美价值来看,荒诞文学揭示了人存在的意义,以及人类在异化世界中真实的内心情感,深刻反映了人和社会的尖锐矛盾。这一文学流派的创作核心是尖锐的矛盾冲突与戏剧性的内容设计,而影片塑造的三个女性形象之所以成为这部作品最饱满的内容,与她们之间纷杂且尖锐的矛盾冲突有着直接的关系,她们之间的矛盾不仅体现在性格方面,更深层的矛盾则是不同时代孕育的生活文化观念的差异。

以荒诞派文学的创作观念观照《春潮》,影片以人物间的思想碰撞与矛盾冲突作为影片情绪宣泄的着力点,用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创作单刀直入地剖析、映射社会根部的现实问题。外婆纪明岚(金燕玲饰)这一人物形象深受她母亲尖酸刻薄的性格以及自己失败婚姻的影响,她是小区居委会的负责人之一,在外为人热情、精明能干、乐于助人,积极组织参加各类社区活动,往往是人群中的焦点,与朋友与邻居相处时释放着最大的热情与善意,但当她回到家面对自己的家人时就卸下所有的伪装,言语间充斥着恶意与怨恨。为获得城市户口她选择与彼此间毫无感情的人结婚,达成目的后便以各种方式诋毁丈夫。母亲郭建波(郝蕾饰)是一名报刊记者,在外她是伸张正义、敢于发声的记者,时刻关注各类负面社会事件,在家却总是沉默不语,用无声的方式反抗母亲。她未婚先孕,性格孤僻偏执,面对母亲的言语暴力,她选择用极端的方式进行报复。女儿郭婉婷(曲隽希饰)生长在如此扭曲的生活环境之中,从小便会察言观色,她一直是乖巧懂事的,她清楚地知道外婆与母亲之间暗流涌动的矛盾,也深谙如何在这种困境中生存。压抑了太久的她也会做出一些反叛的举动,但她对母亲的爱始终维系着这段美好而温暖的亲情。

独立女性形象的塑造是影片主观叙事表达的着力点,“你和母亲的关系,决定了你和世界的关系。”女性作为影片主要的叙述对象,时代赋予她们独特的社会角色、家庭角色和伦理角色,与张爱玲笔下的《金锁记》所塑造的女主人公曹七巧“枷锁式”人格有异曲同工之妙。影片塑造的三位女性形象共同构成了破裂失衡的家庭,她们的身上有着特色鲜明的性格特征与时代烙印。原生家庭的悲哀就是上一代人的悲剧总会蔓延到下一代人的身上,断层化的社会联系以及灰色情绪状态的蔓延与传播成为造成原生家庭悲剧的主要因素,中国家庭长期延续的“家长式”家庭生态,成为造成这一困境的根源。影片以戏剧化的人物塑造手法、夸张的叙事风格完成了对深陷精神困境中的人们的启迪、唤醒、重塑与升华。

二、超现实主义:意识幻化与梦境解构

超现实主义的主要特征是以“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 认为只有超越现实的“无意识”才能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超现实主义最核心的创作理念就是意识对现实的幻化与冲击,《春潮》中所蕴含的超现实创作手法不仅表现在离奇荒诞的梦境,更体现在人物情绪表达的蒙太奇式宣泄,“梦幻”与“心理无意识状态”也成为整部影片精神困境象征化表达的切口与支点。

电影作为一种隐喻性文化表达艺术,在视听语言、景别运用、画面构图、声画应用等多方面以多维的语言表达,向观影者传递未知与延展的主题。巴什拉在1957年出版的《空间诗学》中, 把梦境这一独特的精神现象看作是独立于甚至优先于主观想象域的“自有的世界”(monde propre)。通过调用色彩、构图、音乐等各类沉浸式要素,氛围化地进行环境背景的设计与人物形象的塑造,将观者带入了更深层次的观影世界之中。影片中塑造的梦境不仅是对现实的映射,也是人物情绪宣泄的出口。借助主观意识下编织的梦境,暗喻现实生活中冰冷的隔阂、膨胀的欲望、极端的克制与隐忍以及失衡扭曲的家庭结构。影片设定了种种隐喻性的意象,通过蒙太奇的运用造成强烈的心理效果,如涌动蔓延的潮水、三只困在狭小栏笼中的长颈鹿、各类海洋生物的声音、车窗外缥缈遥远的景色、替罪的黑色羔羊、无处不在的红衣女子、缭绕弥漫的烟雾、狭小密闭的房间等,种种意象富有强烈的象征意义:涌动的潮水象征欲望的蔓延,直至吞没一切理想与希望,空留一片寂寞且荒芜的心灵原野;狭小密闭的房间象征人物压抑闭塞的内心,无数怨念在内心深处堆积聚集;各类海洋生物的声音象征郭建波对自由的向往、对逃离困境的渴望、对遥远的未知世界的无限憧憬……种种意象渲染交织出一幕幕压抑荒诞的灰暗色梦境,组合各种抽象化思维,意识主观地还原主要人物压抑扭曲的变态心理。

三、存在主义:精神困境中情绪的延伸与重塑

《春潮》以流畅自然的叙述节奏、绵柔细腻的叙事手法,既现实又隐喻地刻画了关系失衡、压抑扭曲的原生家庭,充分利用电影的象征性与隐喻性,以充满生活感的镜头拉近了与观影者之间的距离,以细腻深刻的艺术感染力更好地引发情感的共鸣,同时巧妙结合相关的社会痛点,针对性地进行影片细节内容的设计。其中,影片所表现出的存在主义创作理念“荒谬”和“痛苦”是存在主义的基本主题。

关于存在主义哲学,萨特认为,自由是每一个人的存在方式,但人只有在承担责任的同时才能获得自由。《春潮》中塑造的三位女性形象分别代表三类不同价值取向与选择判断的人群:纪明岚深受尖酸刻薄的母亲的影响,最终还是不可避免地变成了与自己母亲一样充满仇怨的性格;郭建波痛恨母亲的举止言行,为避免这种负面情绪影响自己女儿的健康成长,她选择极端克制与隐忍,沉默、逃避、叛逆地去对抗;郭婉婷虽生长在扭曲变形的家庭环境中,但她以积极、活泼、开朗的性格逐渐消融家庭中的寒冰,怀揣着真挚、温暖的爱,给予困境中的外婆与母亲无限的温情与希望。她们同样是受困于原生家庭的泥潭之中,生活于扭曲的家庭结构之中,挣扎于灰色精神困境之中,但三种不同的态度与选择,导致了三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处于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下的人们,往往在人际交往中缺乏安全感,只有从原生家庭中抽离出来,用自己的独立意识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与温情,在相对自由的基础上克服局限与束缚,才能真正冲破灰色精神困境,重塑自由的、积极的主观意识。

阶段动态化的社会发展与倾向化的文化形态构成了层次丰富的时代切面,同时也孕育着纷繁的精神困境与社会伤痕。影片通过综合运用各类现代主义创作理念,感性地展示了女性形象的自我解构与重塑的过程,但其中如何分配男女角色的比重关系,如何更好地运用独白的艺术处理方式,如何更加细腻地表达人物心理活动,是女性主义电影需要进一步突破的几个重要命题。

猜你喜欢

春潮梦境困境
春潮奔涌东方阔
春潮带雨 寒食月明
梦境改造师
梦境改造师
沉默与孤独——《春潮》电影解读
草原春潮
梦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