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恒”与“变”在声乐教学中的有关思考

2021-11-14

戏剧之家 2021年30期
关键词:声乐教学活动理念

袁 春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声乐文化、艺术理念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声乐课程已经成为高校综合课程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而言具有独特意义。声乐文化在社会发展、文化建设中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教师需要立足社会环境变化,跟随社会发展趋势,在保证声乐传统文化、艺术理念传承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声乐教学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在传统声乐表演中进行创造性调整,形成具有自己艺术理念的作品,形成符合现代社会环境的声乐作品,更好地把握“恒”与“变”的关系,实现传统声乐在教学活动中的现代化发展。

一、声乐教学中的“恒”与“变”

“恒”与“变”是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核心元素,“恒”就是指在声乐教学中,继承传统声乐艺术理论,对学生的声音严格要求,提升学生的声乐专业素养,促使其达到理想状态。在教学中,“恒”就是指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情况,引入声乐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技巧,开展专业化的讲解,而学生需要及时消化教师讲解的内容,吸收与理解。“变”就是指在教学中,适当的变通与变化:一方面,要在教学内容中变通与变化,以教学活动实现声乐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另一方面,要适当调整教学活动,以灵活的教学方法规范声乐教学要求,延伸学生的声乐事业,提升学生的声乐认知水平。总的来说,“恒”与“变”就是指声乐教学中的两方面内容,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一)“恒”的具体解读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对“恒”的把握,体现于声乐文化的留存、声乐教学的核心理念,在于发扬声乐的艺术魅力,将声乐艺术理念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下去。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发掘声乐教材内容中的“恒”的学业,追溯声乐文化、声乐作品的来源,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让学生在简单的曲谱中感受声乐文化的人文精神,解读声乐发展历史,感受声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方法。由此可见,声乐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声乐技巧,更是让学生学会利用这些技巧感受与传播其中的艺术价值观念,传承自己的价值观念,促使声乐文化更具生命力与感染力,提升学生的艺术综合素养与综合能力。

(二)“变”的具体解读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一味地沿用传统教学方法也是不够的,一些教师认为利用现代化教育工具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不能够体现出声乐艺术的传统魅力与历史发展特征,这种观念是有误的。在现代社会互联网快速发展过程中,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均发生改变,若能够借助互联网技术,使用现代教学工具,则能够大大改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对声乐学习更具兴趣,对声乐作品的感知更加直接。因此,在声乐教学中,要积极开展“变”的行为,创新教学工具、教学活动形式与教学内容,坚守文化理念核心的基础上坚持发展道路,紧跟时代潮流,适当调整学生的声乐学习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声乐自主学习能力。

二、如何实现声乐教学中的“恒”与“变”

声乐教学中把握“恒”与“变”的关系,建议教师立足于声乐核心内容,加强对学生声乐艺术理解、声乐技能的培养与要求,实现“恒”的目标;建议教师立足于新时期环境,灵活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创新课堂教学活动,支持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创作与延伸,从而实现“变”的目标。如此综合发挥“恒”与“变”的作用,提升声乐教学质量。

(一)把握风格特性,引导学生形成学习意识

“恒”可以体现为声乐教学中对声音规格、声乐教学方法的传承,是对学生声乐学习意识、艺术感知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声乐与普通音乐之间的风格区别,把握声乐风格特性,严格要求学生的声音规格,这是由于不同的声音规格会影响声乐作品的唱法;声音规格是在声乐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且随着声乐艺术的不断完善日益充实。在学生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声乐作品风格特征,提出对学生声音规格的要求,组织学生反复练习,促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不同风格相对应的声音规格,从而实现对声乐艺术传统理念的继承,夯实学生的声乐艺术素养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每名学生的审美观念各有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参与作品赏析的过程中给予评价标准,比如:情感、声音规格表达、音乐风格表现等,让学生在基础标准上发挥自己的个性审美,从而实现凸显声乐教学中的“恒”。

(二)开展声乐合作教学,有效调节师生观念

“恒”可以体现为声乐教学中师生教学观念的传承与发展。在声乐教学活动中,合作教学是学生学习声乐知识、参与声乐活动、开展声乐训练的主要方式,这一方式体现了教师与学生在合作方面的关系与观念。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成立合作关系,共同交流声乐作品,分析作品中的情感思想、解读作品内涵;这一过程中,学生与教师是相互交流、互相促进的,是师生对教学关系的认同。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会影响学生声乐观念的形成与发展,而学生的个性特征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在现代社会中,学生的主体意识较强,一味地使用传统教学方法不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一味地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也会脱离声乐艺术土壤。因此,教师在“变”之前需要坚持“恒”的理念,保留传统声乐教学中的教学思想与方法,比如:视唱练耳、即兴伴奏、群体合唱等,实现声乐艺术理念的传承。

(三)灵活利用多媒体工具,辅助学生规范发声

“变”可以体现为声乐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工具的创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外部文化环境发生变化,学生对艺术的解读愈发深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传统的教学工具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具体验感的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讲解《二月里见罢到如今》这首陕北民歌,传统的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学生聆听歌曲,同时组织学生按照不同的段式进行分析与模拟演唱。基于“变”的理念,教师利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播放这首歌的歌曲及视频,同时为学生播放陕北地区的自然风光与民俗活动片段,让学生深入感受歌曲中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感受陕北人民的热情与奔放。之后,教师借助声音规范软件,组织学生模拟演唱,让学生穿戴声音传输设备,根据“li”“la”等声音规范进行训练,以此规范学生在声乐演唱中的发声,凸显现代科技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四)积极创新声乐教学内容,凸显“恒”与“变”相对关系

“变”可以体现为声乐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师要考虑学生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引入新的音乐形式与音乐风格,进一步革新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上述的《二月里见罢到如今》课堂教学中,这是一首较为经典的传统陕北民歌,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基础上,引入近两年融入了陕北元素的民俗歌曲,给予学生一段时间,让学生自主对比与分析,提出“你发现了什么?给予你什么样的启发?”等问题,以问题驱动学生发散思考,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反复感受不同歌曲中民族元素的作用,从而体会民族民俗歌曲的魅力,实现对声乐艺术理念的继承与发扬。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声乐艺术实践课程,组织开展声乐观摩会,让学生观看声乐录像、欣赏声乐名曲,营造良好的声乐氛围,直观感受声乐演唱魅力;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民俗的理解进行创新,让学生对声乐的曲式、段式、旋律变化、装饰音、演唱技巧、声音规格等进行创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艺术综合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恒”与“变”关系的把握,是声乐教学改革中的核心内容。“恒”就是指声乐领域中的艺术传承与文化传承,是一代代人对历史声乐成果的继承与发扬;“变”是声乐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是指学生学习声乐过程中的创新创造性行为,是对传统声乐文化的现代化调整,是创作、衍生出符合现代社会环境的声乐作品。在今后声乐教学中,要把握好“恒”与“变”的关系,要立足声乐本身,把握声乐作品风格,组织开展合作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声乐艺术;还要深入渗透“变”理念,灵活运用多媒体工具,调整教学内容,组织开展声乐实践活动,从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与表现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声乐教学活动理念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