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分析

2021-11-14焦亦慧

戏剧之家 2021年30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音乐

焦亦慧

(包头师范学院 内蒙古 包头 014030)

音乐核心素养不只是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还包含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能力,对音乐的评价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在传统的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简单地教学生唱几首歌,并未重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教学内容和手段都比较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长时间下去,会慢慢丧失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身的教学思想和手段,重视对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特点及培养重要性

(一)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特点

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综合性、发展性及实践性特征。其中,综合性指的是核心素养涉及到的内容很多,除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外,还包含音乐思维、能力等内容;发展性指的是核心素养并非是人生来就有的,是经过后天培养而养成的。只有不断地学习知识、获取知识,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的价值观、思想、行为等各个方面都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实践性指的是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在不断的聆听、体会、实践活动中来获取。只有学生自己去演唱、训练,才能更深入的理解歌词所要表达的情感。

(二)小学音乐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在新课改实施之前,在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音乐基础知识的讲述,抑或者是带领学生唱几首歌,对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并未引起重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难以调动起来,无法养成一个好的音乐素养。所以,在现在新课改实施的环境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需要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上,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专业的音乐知识,还可以调动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以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另外,重视对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还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审美能力等。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音乐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自主性是人体本身就必须具备的一种特性,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是要让学生可以科学管理自身的学习行为,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并在学习中不断地去开发潜能,积极去探索,勇于提问,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解决问题。而要更有效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就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教师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以此让学生更积极地融入到音乐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

如在教学《节日舞》时,教师要导入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去探讨在一年中有多少个节日,再随机点学生阐述自己对节日的体会和感受,表达当时的心情。然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节日的图片、视频,展示给学生看,在给学生展示时,可以播放《节日舞》钢琴曲,并引导学生结合播放的音乐节奏打节拍,或者是跳舞,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后,可以播放《节日舞》的歌曲,让学生认真听清歌曲内容,并可以在听的过程中跟唱,增强学生的音乐体验感。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将他们分配到各节日小组,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学习,并自主编排歌曲,进行即兴表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每个节日有一个新的认识和理解。有了学习小组之后,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变得更加高涨,为了完成学习任务,都会自己去思考问题,认真看歌曲内容,以此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后,接下去就是要对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只有创新,才能获得进步,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将学生身上的创新潜能发挥出来。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并调动学生的创作意识。音乐本来就要创新,要有灵感,每首歌曲都是创作者智慧的结晶,是思维创新的过程。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科学组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在教学《丰收锣鼓》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认识几种民族乐器,让学生对这些乐器的音色等特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对学生理解《丰收锣鼓》中所表达的音乐形象很有帮助。然后,教师再播放音乐,带领学生去体会音乐所表达的丰收喜悦的情感。为了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教师可以使用竖笛来配乐,将农民伯伯丰收喜悦的场景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可以根据律动来创编。

又如,在教学《动物说话》时,在正式开始上课的10 分钟左右的时间,笔者借助多媒体将大自然中的一些动物的叫声播放出来,让学生先猜动物的声音,随后,给出小鸡、小鸭、青蛙叫声的答案,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模仿它们的声音。接着,笔者将这首歌泛唱一遍,并让学生跟唱,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训练,笔者将动物用不同的乐器来代替,小鸡用鼓声来代替,小鸭用笛子的声音代替……笔者蒙着眼睛站到讲台上,扮演各种小动物和学生交流,每扮演一种动物,在发出声音时,学生就要说出对应的乐器,并安排一名同学去敲打或者是吹响相应的乐器,让学生跟着节奏去唱歌。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几种自己喜欢的动物声音来编排歌曲。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将学生被动的学习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强化学生的音乐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音乐素养培养过程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其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感知美、评价美的能力。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要形成一个健康的审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音乐教学的重点内容。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音乐体验,加强学生对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如在教学《妈妈格桑拉》时,教师要有感情地进行泛唱,让学生可以体会到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在歌唱练习中,要让学生去体会歌词中所表达的对母亲的赞美之情,让学生去体会母爱的伟大。在学生认真听歌的过程中,要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让学生掌握歌词中的内容,并鼓励学生思考和体会歌曲中母亲的情感和旋律的美。通过这样的方式,更易于学生理解歌曲内容。

又如,在教学《母亲河》时,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播放与黄河有关的一些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去体会黄河水波涛汹涌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注意,再播放本节课所要教的歌曲《母亲河》,让学生对黄河的形态、作用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样,可以保证音乐课教学的连贯性,降低歌曲学习的难度。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与黄河给人感觉不一样的视频,如潺潺的溪流等,给予学生视觉上的冲击,以强化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影响,并初步掌握各强度音律、节奏的特征。描绘黄河波澜壮阔形态的歌曲必然要选择鼓等一些音色较为低沉的乐器,相应歌曲节奏变化也比别的歌曲要快很多,这是为了体现水流湍急的特征,而描绘潺潺流水的歌曲通常都是用古筝等一些乐器,其节奏变化没有鼓明显,这是为了体现岁月静好的特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同时播放这两种类型的歌曲,引导学生去体会它们的差异性。经过对比,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三、结语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背景下,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和目标,而要实现教学目标,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就需要不断地更新自身的教学思想和手段,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学生的音乐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音乐课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音乐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