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重置的重要性
——以和田师范专科学校为例

2021-11-14韩彩霞

戏剧之家 2021年30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声乐儿童

韩彩霞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 学前与艺术教育学院,新疆 和田 848099)

一、声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儿童从出生起就已具备了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知觉能力。很多准妈妈在孕育小生命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发展儿童的听觉能力和认知能力,提高儿童听力、乐感的培养,在妊娠期间就已开始运用音乐形式对小生命进行胎教。良好的音乐教育作为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以学前儿童生活为主要题材,内容篇幅短小,语言浅显易懂、形象鲜活、充满童趣的学前儿童歌曲,是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极符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和语言发展特点,不仅利于提高儿童大脑发育,而且在整个幼儿期语言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幼儿进行声乐教育对幼儿阶段的语言能力发展是非常有效的,在幼儿语言发展过程中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通过儿童歌曲的聆听和学习,可以形象有趣地帮助儿童认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更好地为儿童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儿歌中有大量的作品,都是以某一方面的知识作题材,例如《我爱我的小动物》这首儿歌就告诉幼儿小羊的叫声特征是什么,便于幼儿区分小动物,通过小羊的叫声,记住关于小羊的词语。又如《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爱国情怀的儿童歌曲虽然短小,但对幼儿心灵的影响是潜在的,从小在儿童心底埋下了爱国的种子,它所产生的教育效果也是长期的、明显的。综上所述,儿童歌曲作为儿童心灵成长的养料,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儿童早期教育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它的功能和作用。

二、幼儿教师声乐能力掌握的必要性

结合上述关于声乐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可以得出,作为儿童成长的必备环境之一——家庭或学校,一定要善于通过声乐教育来开发儿童各方面能力和兴趣爱好的发展。尤其在经济飞速发展、生活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很多家长忙于物质生活的供给而忽略对孩子精神文明的建设,从而使教育孩子的重担更多地落在学校教师的肩上。幼儿教师作为学校的主力军,儿童最初的启蒙教师,出于对幼儿园声乐教育是一门与其他艺术技能相互融合综合性较强的课程的考虑,幼儿教师除了应具备一定的声乐专业技能外,还应具备各方面的综合能力。首先,根据幼儿教育的需求,要有掌握不同体裁风格的歌曲的声音状态、咬字吐字、情感渲染与表达需求的歌唱能力。例如抒情歌曲的演唱,气息流动要连贯柔和,连绵不断,音量控制要适中,咬字、吐字时的感觉仿佛是把字推出去的,做到松柔慢匀、轻灵圆活,带给人轻和、柔美的情感体验。其次,幼儿教师作为主要的教育者,需具备能够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年龄阶段、嗓音特点给予恰当的声乐教育的能力。幼儿教师除了应熟知儿童声乐演唱的各种技能外,还应该具备能够将演唱的状态很好地带入幼儿游戏中学习的能力。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幼儿教师,用创新的方式带动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的能力,培养兴趣和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力,已成为现下新时代幼儿教师教学目标的要求。同理,课程教学目标的重心转移也成为新时代幼儿教育发展的趋势。例如:3 岁的幼儿虽然喜欢学唱歌,但是语言逻辑方面还没有发展成熟。此年龄阶段的幼儿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思维缺乏可逆性和相对性,等等客观特征决定,幼儿教师开展的声乐教学要注意选择一些篇幅短小、形象鲜明、富有童趣、节奏简单的歌曲,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应该熟知此年龄阶段声乐教学目标,着重于加强幼儿对歌唱兴趣和自信的培养,对幼儿简单节奏感及引导幼儿参与创作过程能力的建立,成为了幼儿教师教学努力追求的更高目标。

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歌曲演唱能力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

作为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是为就业服务的。和田师专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高等师范院校,要想使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岗位求职中脱颖而出,其中歌曲演唱弹奏能力作为幼儿园教学领域中的重要一项,势必也要技高一筹。因此,为了督促学生在校期间培养优秀的歌曲演唱能力,学校就要间断性地考查学生专业技能掌握情况,以求刺激学生不断学习的热情。其中教育实践环节就是学校验收学生能力最直接的方式,同样,学生通过教育实践也能够反向考察学校所学知识技能是否适合职业需求和专业发展。

(一)歌曲学习数量太少,演唱水平略低

经教育实践后实习生反馈获知,学前教育学生歌曲演唱能力在幼儿园真实场景实践过程中,能力稍显逊色。学前教育学生面对幼儿园已经设定好的教学任务时,教学内容及教学目的往往不能很好地完成。歌曲演唱一旦遇到新的作品(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接触过专门的学习),学生心理就会犯怵。就此问题的产生原因笔者在私下与学生谈话中获知,因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学过系统的歌曲演唱,每每一遇到新歌曲时,不管是运用自己现下所拥有的视唱水平还是弹奏水平,或者借助网络媒介学习,都会出现磕绊或问题。视唱水平不高导致音高把握不准;弹奏水平不能灵活地进行左手伴奏及首调的转化,导致钢琴所产生的音高不能与演唱者的音高持平吻合,歌曲弹奏死板教条;借助网络媒介进行学习,歌曲音高、节奏、内容情感的把握难以使身体肌肉产生记忆,耗费时间长的同时对歌曲整体把握的精准度也不够。鉴于此,出于对歌唱跑调、唱不准等因素的担心,学生的歌唱状态在真实教学中从慢慢地不敢放声歌唱,直至演变成张不开嘴的糟糕局面。显然这种能力水平达不到幼儿园所需要的(能弹唱儿歌,能随着歌曲律动,能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的)幼儿教师基本能力标准,这样的授课效果也是不利于儿童兴趣培养和能力发展的。

(二)教育实践中无法给出恰当的声乐教育

随着教育部关于《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也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园开展的五大领域的活动和教学,都应以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为原则,给予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准确恰当的教育。当然,艺术领域作为幼儿园开展教学活动中五大领域之一,也应具备上述提及的教育教学能力,以游戏的形式完成孩子的教育。然而,根据调查发现,和田师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童艺术领域专业能力并没有达到指南的要求和期望。如幼儿歌曲弹唱能力作为幼师重要的技能之一,也是进入幼儿园后使用较多的技能,而面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对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普遍存在困难,致使不能给予幼儿恰当合适的歌曲作品。如常常出现教学方式及内容偏离幼儿接受能力范围之内,教学效果引发不了幼儿的兴趣等情况。

造成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除了源于学生各自接受能力水平差异外,绝大部分还是来源于学校因素。幼儿需要的是大量的儿歌,需要的是儿歌的演唱,而和田师专学前教育专业下关系到歌曲演唱的课程教学中所学的只是少量肤浅的儿歌知识,且课程设置上着重关注钢琴弹奏,忽略了演唱技能方面的提高。另外,此专业下没有专门开设声乐演唱课程,歌曲演唱只是在儿歌弹唱课堂上少量地唱一唱,没有涉及幼儿声乐教育方面的内容。显然,学校课程的设置没有与幼儿园的实践教育教学工作相联系。学习数量少,对不同特点如不同节奏的、不同速度的、不同情感的儿童歌曲的基本情况不熟悉,致使无法娴熟运用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对幼儿进行某能力方面的引导与开发。显然这样的准幼儿教师不符合现代学前教育发展的要求,学校培养出的准幼儿教师进入工作岗位后势必也会面临一个很长的适应期和学习期。因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准幼儿教师的重要基地,如何加强提高准幼儿教师的歌唱能力,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四、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重置的对策建议

(一)将声乐课程的系统学习纳入到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也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尤其是师范类学校教育,应该适时为社会发展及幼儿教育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如针对上述歌曲演唱中出现的问题,最有效的改革建议就是将声乐课程的系统学习增设到学前教育课程设置中,保证学生能够在学校期间将歌曲演唱实现从量的积累转化到质的改变,保证学生在学校期间学有所学,学以致用。

(二)增加与相关实践课程的相互融合与联系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歌唱能力薄弱、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的特点,很多技能的掌握只停留在表面或本技能框架中。通常情况下学习方面多是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教师教什么便只会什么,如教师教唱歌他们便只会唱歌,教弹琴便只会学习弹琴,教舞蹈就只会学跳舞。然而,幼儿园声乐课程教学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并不是单纯的发声练习歌曲的过程,因此出于对幼儿园声乐教学过程特殊性的考虑,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设置及教学过程切不能单一、割裂。相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设置过程中应该与姊妹实践技能课程相互进行结合与联系。譬如与视唱练耳课程、儿歌弹唱课程、儿童舞蹈课程进行协同合作、不仅提高学前教育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主动性,而且还提高了学生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关于与其他姊妹实践课程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关系,笔者作为一名声乐教育者,凭借多年教学及学习经验发现,视唱练耳知识的掌握可以为声乐曲谱音准及节奏服务,乐理知识的学习可为声乐作品识谱和钢琴弹奏提供方便,儿童舞蹈的引入可以为儿童声乐作品内容增添活力。总之,如果将乐理、视唱、舞蹈、儿歌弹唱等技能与声乐课程融合在一起,不论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还是幼儿园的授课对象而言,其接受歌曲作品的能力与学习动力会大大提高,真正实现在快乐中学习的理想教学。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声乐儿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留守儿童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