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钱运达动画作品中的中国文化精神

2021-11-14

戏剧之家 2021年30期
关键词:渔家动画片动画

孙 震

(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29)

中国动画片开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动画的开山鼻祖万氏兄弟试制成功了第一部中国自己的动画片《大闹画室》,经过不懈努力,1941 年万氏兄弟成功摄制了长达80 分钟的大型动画片《铁扇公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动画片虽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还是以模仿苏联和捷克的动画作品为主,钱运达抱着借鉴和学习的想法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工艺美术学院学习,主修动画电影专业。他很快发现捷克人在创作文艺作品的时候,努力发掘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化体系,这给了钱运达导演很大的启示:动画片的制作首要一点就是不能抛弃属于自己民族的东西。观望国内,动画艺术作品的创作形势一片大好,1956 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使得大多数文艺工作者在作品创作上不局限于单个题材,而是创作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作品。1957 年,上海电影美术制片厂成立,钱运达导演选择回到祖国,开启了中国动画民族特色的探索之路。

一、天人合一:弘扬生态文化精神

(一)观念层面的表达

1960 年,钱运达真正意义上执导拍摄了他的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燕子》。水墨本身就是中国国画的一种表现形式,有着极其诗意的艺术特色。钱导将这样一种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寓于动画形象之中,小燕子抓住柳絮在荡秋千,水面上的涟漪美轮美奂,使得动画片中每一个画面都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该片主要讲述了小燕子在母亲教育之下,反对浪费,懂得了要珍惜劳动成果的意义,深刻阐明了生态文化的深层观念。《小燕子》这部动画片以一只拟人化的燕子作为叙述的主体,将深层的含义寓于动物燕子上,正映衬了这样的母题。现实世界人的粮食就是五谷,动画片中燕子的粮食就是虫子,拟人化的燕子把虫子掉落了一地,实际上就是人在浪费粮食。

宋代理学家程颢说“万物阜丰,而财用不乏”,这样的思想就是一种反对浪费粮食的习惯。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立国之本,所以从古至今中国人民对糟蹋粮食的行为感到深恶痛绝,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千古名句也是在提醒着我们要善待大自然的礼物。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约粮食放大到社会层面,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对于人与自然关系这一问题,“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基本观点,人生于自然,长于自然,必定要讲究天、人协调一致。《周易》中提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这足以证明,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粮食既然是大自然的馈赠,自然不能浪费,要节约地球上所有的资源,在保护好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善意地对自然界加以改造也是应该的。

(二)物质层面的寓意

构成生态文化的组成部分不仅有观念层面,还涵盖着物质层面。两层概念并辔而行,缺一不可。物质表层实际上就是承载着生态文化内涵的物质实体。钱运达导演的《天书奇谭》(1983)中包含的万千元素无不深刻地体现出生态文化在中国动画中的丰富含义。《天书奇谭》是由《平妖传》部分章节改编而来,主要讲述了蛋生学习法术和袁公一同消灭狐妖的故事。此片从艺术设计上,大篇幅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点、染、皴、泼等技法绘制的山水水墨画。山高远,高远之势突兀,山深远,深远之处重叠。如此优美的自然景观尽职地阐释着生态环境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除山水之远外,更有亭台楼阁、轩榭廊舫。

《天书奇谭》中有多个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物象,物象即具象,比起抽象的文化观念,具象实体在审美情趣中更加能唤起观众的直观感受。《天书奇谭》中多处运用了中国宗教文化,如藏传佛教文化,宗教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更为生态文化铺路。傣族宗教文化中就反映出重视生态文化环境的观念“万物有灵,加以善待。”《天书奇谭》中出现的佛教元素,法螺、莲花、宝瓶、金轮等,金轮就是象征着万物的流变向轮子一般旋转不停,永不停息,若能对自然加以善待,那便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良性循环。2017 年10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上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钱运达导演在《天书奇谭》中将中国传统的山水画、陶瓷器、家具、古建筑、园林、京剧、婚俗、宗教文化等进行集中且正确的展示,其中蕴含的浓郁传统文化意味、勾勒出的恬静融洽的自然人文画卷,正与当今时代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追求不谋而合。

二、自强不息:锤炼高尚品格

有了成品的摄制成功,钱运达导演信心更足,艺术创作之路真正开启。1963 年,钱运达与万氏兄弟中的万古蟾联合执导剪纸片《金色的海螺》(1963)。剪纸片是运用中国民间剪纸造型表现的美术片,是中国动画片的一个新品种。《金色的海螺》改编自阮章竞先生的童话诗,讲述了海螺姑娘在渔家青年家做饭、干活,和渔家青年产生了深厚的情感,海神娘娘得知此消息后,进行阻挠,而渔家青年不畏艰险,通过了重重考验,最终和海螺姑娘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故事。

《金色的海螺》中,渔家青年和海螺姑娘勤劳、勇敢、坚贞,钱运达导演通过这部动画片赞美了他们不怕牺牲、勇于抗争的刚健品格,这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黑格尔曾经说过:“我们应当把世界历史人物——一个时代的英雄认作是这个时代眼光犀利的人物;他们的行动,他们的言辞都是这个时代最卓越的行动,言辞”。英雄必定有着这个时代最高尚最积极的品格,在最黑暗的岁月中点燃希望之火。孔子也提出了“刚健有为”的思想,刚健有为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立身之本,是最主要的方面,是处理各种关系的原则。《金色的海螺》中渔家青年就是一个刚健精神的诠释者,海参娘娘提出了多重考验,给了渔家青年豪宅、金银珠宝、美女,渔家青年丝毫不被这些物质上的东西所诱惑,他不仅没有停止追逐个人理想的脚步,反而迎难而上,在海浪冲刷,大雨滂沱这样恶劣的条件之下,只身一人几次前往珊瑚仙岛,最终以自强不息的品格打动海神娘娘,如愿以偿地和海螺姑娘生活在了一起,该片获得印度尼西亚第三届亚非电影节卢蒙巴奖。动画片的受众不仅仅是儿童,钱运达的导演作品在成年人看来,也有着很深长的意味。用新时代的眼光来看待渔家青年,他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坚定落实者,是刚健品格的传承者。

钱运达导演的《女娲补天》(1985)是根据中国传统神话故事改编,主要讲述了女娲经过努力和拼搏,为世间万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存条件的故事。我们作为女娲的子女,作为这片土地的人民,在危急关头会以勇敢、刚健的品格,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卫这片土地,这使得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可以薪火相传,经久不衰。如果说渔家青年是高尚的凡人,那女娲则是伟大的神,女娲虽为创世神,但也拥有着属于人的感情、思想,是人化的神。《女娲补天》这部动画片,有着极具特色的画面设计和人物造型,更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创造、拼搏的精神,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2019 年上映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改编自中国传统神话故事,讲述了哪吒虽生而为魔,但却敢与命运抗争,那一句振聋发聩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引发了所有人的共鸣,收获了极好的票房成绩。哪吒是新时代“刚健精神”的再诠释者,与渔家青年和女娲有着极为相似的影视形象内核。中国动画的辉煌得以延续,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内力引导。

三、家国情怀:唤醒集体意识

初次尝试剪纸片的钱运达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同年他又执导摄制了剪纸片《红军桥》(1964),在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本体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关系探寻之际,钱运达导演致力于用动画形式展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所谓的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一个人都不能单独存在,每一个人在不同阶段也有着不同的身份。社会关系的和谐一直是中华民族历来所崇尚并且秉承的价值观念。《红军桥》讲述了在土地革命期间,红军帮助乡亲们修桥并和乡亲们一同打败土豪劣绅和蒋军的故事,红军桥在历史上真实存在,到现在已经成为记载着一段红色历史文化的古桥。动画片中红军形象高大威猛,浓眉大眼,而土豪、蒋军形象是矮胖不一,尖嘴猴腮的,相比较于电影中敌人的形象,动画片中更有着讽刺意味。从形象的设置上,就可以清楚地知道红军是胜利之师,是可以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走向复兴的,不过仅仅靠红军单打独斗是不可能实现胜利的,必须和机智的乡亲们联合在一起,“桥”的意义深厚,它不仅是连接乡村和外界的通道,更是联系红军和群众的精神纽带,《四渡赤水出奇兵》中说道:“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军民鱼水情就在这个桥上展示出来。我国历史上经历了夏、商、周等二十几个朝代,在人与人关系的探索上从未止步,中国人主张的是和谐与统一,如韩非子的“一手独拍,虽疾无声”、刘清之的“天地和则万物生,君臣和则国家平”、孟子的“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红军桥》根据湖南的一个民间传说改编,剪纸片人物造型吸取了皮影的艺术特征,略带漫画的夸张,气氛渲染浓烈,人物有血有肉,整部剪纸片既有革命传奇的色彩,又有浓厚的民间意味,影片最后落在人民欢呼雀跃的身影之上,更是把人民放到了首要位置。

1965 年,钱运达与唐澄联合执导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1965),此片一改往日剪纸或水墨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写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将内蒙古包头蒙古族少女龙梅和玉荣为避免生产队损失,不惜牺牲自我的英勇事迹活脱脱地表现出来。生产队是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生产队中所包含的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两姐妹把集体的财产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要,是一种高尚品质的具体呈现。

在影片服装设计上,龙梅玉荣姐妹俩是蒙古族少女,穿着的是蒙古袍、蒙古靴这一传统服饰,在形象刻画上,长期在外放牧而泛红的皮肤,厚厚的嘴唇是其形象特点。在背景的绘画风格上,钱运达导演更是采用动画艺术特点和民族特色相融合的技法,恶劣的暴风雪(背景)和暖心的小姐妹(人物)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加强了对细节的处理,把故事所表达的情感向观众娓娓道来。政治性虽是第一导向,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艺作品中的民族性并非是政治意识形态作用的结果。任何一件作品都是某个民族身份的人所创作,都会带有某种民族的形式或风格。影片并没有具体讲述公社这一形式,而是用一半以上的笔墨描写两姐妹在冰天雪地里保护羊群的行为,正是由个人从源远流长的中国民族精神中凝练出来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 年3 月28 日博鳌亚洲论坛中提到:“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集体主义并不是不要个人利益,而是将个人利益放大化,将个人利益放置于集体利益之中,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钱运达导演用尽可能接近真实生活的手法来塑造现实中的英雄,开写实动画先河,影片的成功得益于他的勇于创新,更得益于影片中展现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集体主义精神内核所引起的强烈共鸣。

四、结语

历史的本质在于宽容,宽容的历史疗救着世界、民族、国家与个人的疾患。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回溯历史,回看作品,联系当下,中国文化丰富多彩,中国思想博大精深,文化精神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古往今来,中国人民践行着传统的民族文化的同时,艰苦奋斗逐渐完善了其含义。中国文化精神是创作中国动画的不竭动力,钱运达导演的作品则是对中国优秀的文化精神的承载与再阐述,给当下许多文艺工作者以新的启示。在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艺术作品如何继续塑造中国本土的文化精神,弘扬优良传统,如何吸收世界其他各国的文化精华部分,融会贯通,会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和推敲。

猜你喜欢

渔家动画片动画
渔家网事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动画片是怎样播放的
推荐一部动画片
看,动画片开演啦!
——介绍一部你喜欢的动画片
渔家妹子打鱼回
渔家灯火
推荐一部动画片
惠东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