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越百年的红楼一梦
——谈87 版电视剧《红楼梦》对小说的影视改编

2021-11-14薛潇悦

戏剧之家 2021年30期
关键词:赵姨娘探春贾府

薛潇悦

(首都师范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048)

张爱玲曾说:“人生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没有完整结局的小说《红楼梦》给世人留下了巨大的遗憾,也留下了无尽的探索空间,书中人的命运和结局引发了后人的无数猜想。前有封建时代的文人为《红楼梦》续书,后有当代红学家呕心沥血研究。1987 年,《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被改编成电视剧搬上了荧屏,一经播出就引起了巨大反响,一时间褒扬声与争议声不断。经过30 多年的沉淀,87 版《红楼梦》因其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和独特的艺术处理得到了一代又一代观众的认可。

一、《红楼梦》结局的续写

自小说《红楼梦》流传以后,其续作不计其数,然而大多数都落入了大团圆的古代言情小说的俗套。程伟元、高鹗的续书因延续了原作的悲剧基调而在众多续作中脱颖而出、流传至今,但其续作却把悲剧局限在了宝黛钗爱情悲剧的范围,艺术水平也远逊于前80 回。在120 回通行本《红楼梦》中,贾府虽然经历了抄家、流放的败落,却在结尾处安排贾府“沐皇恩、延世泽”,家道复初、“兰桂齐芳”,这样的处理显然违背了原作“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创作意图,削弱了其悲剧内涵。历经百年,无数《红楼梦》爱好者希望得到一个最贴合原意的结局。87 版《红楼梦》舍弃了通行本的后40回而改用红学家的研究成果,根据小说前八十回脂砚斋、畸笏叟的批注推断出了“脂批探佚版”结局,剧本由周雷、刘耕路、周岭三人创作完成,红学家周汝昌也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呈现出了一个不同于以往认知的结局。

87 版《红楼梦》的前30 集除个别内容有删减外,大致按照小说前80 回的内容拍摄,对这部分内容也有比较完整的表现。后6 集舍弃了程伟元和高鹗的续作,砍掉了通行本中家道复初的内容,改为彻底的家破人亡的命运悲剧:贾府被抄,贾赦、贾政等人或砍头,或流放,“敕造宁国府”“敕造荣国府”两块门匾被摘下,曾经钟鸣鼎食的显赫之家,顷刻间似大厦倾倒,主仆数百人被押出大门,从此“家亡人散各奔腾”;王熙凤病死狱中,草席裹尸葬于深山荒野;贾宝玉在贾芸等人的帮助下获得赦免,无家可归的他偶遇沦为官妓的史湘云,却被迎面而来的官兵打倒在地,黛玉留下的琉璃灯被打碎,这也打碎了贾宝玉最后的希望。漫天大雪中,贾宝玉独自前行,曾经查抄贾府、显赫一时的贾雨村被押解在囚车内,押送他的正是当初不起眼的小沙弥。宝玉哈哈一笑,看清了那些须眉浊物的虚伪和做作,然而在命运的生死轮回中,小沙弥又何尝不会成为下一个贾雨村呢?正所谓“你方唱罢我登场”“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二、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

(一)血脉相连的母亲——赵姨娘

在后6 集的改编中,最成功的戏份当属探春远嫁。朝廷战败,南安郡王被敌国俘虏,为了换回被俘的南安郡王,南安太妃强势认探春为干女儿,使其远嫁番邦。赵姨娘的形象在这场戏中被塑造得更饱满、更完整。在小说的描述和电视剧前半部分中,赵姨娘是个庸俗蠢笨、自私浅薄又满心算计的形象,甚至是个只会给探春丢脸添乱拖后腿的人。两人的相处也几乎看不出多少母女亲情:女儿嫌弃母亲出身低贱,行事受人唾弃,从来只管生母叫“姨娘”;母亲指责女儿捡高枝儿飞,不认亲娘。而87 版《红楼梦》对探春远嫁的处理,丰富了赵姨娘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出嫁之日,探春一袭红装,孤身一人来到赵姨娘住处和母亲告别。看着迎面走来的探春,赵姨娘掩面痛哭,四下无人,平日只能以“姨娘”称呼母亲的探春终于叫了一声“娘”,这也是探春一生唯一一次喊“娘”,母女二人紧紧相拥,曾经多少矛盾多少不满都融化在了这声凝聚着血肉亲情的呼唤中。

送亲时,探春拜别贾府众人,眼里皆是悲戚的神色。赵姨娘站在台阶上,用手帕捂着嘴强忍悲痛,默默流泪。因为此时南安太妃才是探春名义上的母亲,而赵姨娘这个亲生母亲连伤心的权利都没有。平日精明势利的王熙凤虽然看不起赵姨娘,目光却明显没有了一贯的凌厉,而多了几分柔和,她理解一个母亲与女儿诀别的心理,也为探春的离去而惋惜。最后南安太妃的一笑,更凸显了探春的悲伤。

87 版《红楼梦》把起诗社的画面放在这一集,这种强烈的对比加重了探春命运的悲凉感。诗社里“蕉下客”这个名字,秋爽斋里种的那些芭蕉,何尝不是预示着探春的命运。芭蕉在中国古代诗词中代表着离愁别绪:一声梧桐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雨打芭蕉带来阵阵寒意,冷到探春心里。

最后一个镜头是贾母强颜欢笑应付着太妃,送亲的船孤零零地飘在大海上渐行渐远。古有苏轼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对探春却是一种奢望。作为战败国和亲的一方,等待探春的是冷落?是欺凌?还是再次开战被杀?没有人知道。从被南安太妃强认作义女的那一刻起,她的命运已经由不得她自己决定。那些年姐妹兄弟的欢声笑语、祖母膝下的如花笑靥、治家的意气风发,那时的青春年华,无忧无虑、神采飞扬,都随着远赴番邦的小舟,消失在茫茫大海中。

(二)亦正亦邪的“凡鸟”——王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王熙凤是87 版《红楼梦》塑造的又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在人们的普遍印象中,王熙凤是个偏“恶”的人,泼辣势利、玩弄权术,甚至心狠手辣。而87 版《红楼梦》不仅呈现了王熙凤作为“凤辣子”的杀伐决断、八面玲珑,也表现出了她作为一名封建大家族当家人的委屈和无奈。

曹雪芹笔下的人物不是扁平化、脸谱化的,而是多面、立体、复杂的活生生的人。王熙凤是贾府的大管家,主持荣国府、协理宁国府,精明强干,理家的才能得到了贾府上下的一致认可。作为一个庞大家族的实际掌权者,她对待下人非常严厉苛刻。87 版《红楼梦》第一集,导演借林黛玉的视角,用两个镜头对比荣、宁二府:荣国府门前的仆人秩序井然,站有站相,宁国府门前的仆人自由散漫、毫无生气。这两个镜头侧面表现了泼辣强悍的王熙凤和温顺软弱的尤氏理家的区别。在协理宁国府一场戏中,王熙凤把琐碎繁杂的大小事宜落实在每个人头上,安排得井井有条,处置迟到的下人时凌厉果断,坚持重罚,不留任何回旋的余地,整顿了宁国府懒散的风气,作为一名当家奶奶的锐气和锋芒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所谓的“杀伐决断”,既包含着不讲情面、不避锋芒的凌厉之风,又带着不择手段、不留后路的肃杀之气。

王熙凤最为人诟病的地方在于放高利贷敛财和心狠手辣。大闹宁国府一场戏,看似埋怨贾琏偷娶尤二姐致使自己背了善妒的名声,惹上了官司,其实这场所谓的“官司”不过是王熙凤自己一手设计的,目的只是向尤氏索要五百两银子,而她打点只用了三百两,她又赚了二百两。王熙凤的算计之精、聚敛之酷可见一斑。得知贾琏偷娶尤二姐时,她强忍怒火,客客气气地把尤二姐接进贾府,最后逼迫尤二姐吞金而亡,这是王熙凤“狠”的一面,但这种“狠”的背后却带着一些辛酸和无奈。贾琏在眼皮底下背着王熙凤偷娶尤二姐,但生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时代,王熙凤再强势也不得不承认她生不出儿子就是她的错,极力证明自己并不善妒;自己生日当天丈夫被捉奸,也只能带着满肚子委屈向贾母哭诉。

王熙凤曾说:“我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最后却凭着当初接济刘姥姥的恩德救了女儿巧姐,自己却病死狱中。电视剧后半部分王熙凤与贾琏争吵时说:“二百两顶什么用啊?都不够一副棺材钱。”最终自己却草席裹尸,埋葬于漫天大雪中,再不是出场时流光溢彩、冠压群芳的“凤辣子”。

三、小说影视化的艺术处理

20 世纪80 年代是中国电视事业的起步阶段,把《红楼梦》这样的巨著搬上荧屏,在当时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小说《红楼梦》对其中的人物场景都有精细入微的描写,这就决定了电视剧的创作不能天马行空,而要忠于小说内容。但忠于原著并非刻板地照抄原著,作为一种不同于小说的艺术形式,电视剧需要通过台词、场景、音乐、镜头、表演等多种手段,直观地呈现出小说描写的世界。

音乐是87 版《红楼梦》的一大亮点,也是电视剧在小说基础上的重要创新。剧中歌曲均取自小说《红楼梦》中的诗词,音符就是连接小说与影视、古代与现代的桥梁,用歌词和旋律讲述红楼一梦。著名作曲家王立平先生历时四年,创作了包括《枉凝眉》《葬花吟》《分骨肉》《晴雯歌》等经典插曲。王立平曾经这样描述他的创作历程:“如果说作品的酝酿和创作恰似怀胎和分娩的话,《红楼梦》是我的一个难产儿,为了《红楼梦》我实在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太多的感情,所以对这部作品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在导演王扶林的心中,《红楼梦》的歌曲应该是独一无二的。这样的重任落到了王立平的肩上,怎么把握原著的情感并通过音符表现出来,就成了一个大难题。“探春远嫁”一场戏的声音部分主要由音乐完成。江水冷冷地拍打着岸边的石头,探春一袭红装缓缓走来,拜别自己的亲人。随着探春缓缓下跪,《分骨肉》的前奏响起,镜头依次给了眼含泪光的贾母、王夫人和赵姨娘。宝玉急速跑来握着探春的手,探春想喊一声“哥哥”却欲言又止。“奴去也,莫牵连”一句,赵姨娘看着探春走上花轿的背影掩面痛哭。“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送亲队伍头也不回地向前走去。结尾处,第二遍“奴去也,莫牵连”,送亲的船只渐行渐远,消失在了茫茫大海的尽头,从此山河尽梦里,醒来不见故国人。《分骨肉》的旋律,唱出了探春的英气果断,也唱出了临行前的无奈悲壮,是《红楼梦》中最荡气回肠的一首歌曲,探春越优秀,她的离去就越令人痛惜。

四、遗憾与不足

经过30 多年的时间,87 版《红楼梦》已经走进了广大观众的心里,剧中的红楼世界和人物形象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但客观来看,87 版《红楼梦》仍有不足之处。

(一)太虚幻境的缺席

太虚幻境在小说《红楼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这是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爱情的起点,也主宰着整个红楼一梦。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和红楼梦十四支曲都在这里贮存,暗示着大观园女儿们的终身命运和悲剧结局。“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宦海沉浮,悲欢离合,最后只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尘世的荣华富贵都是虚妄,抛开世俗名利场的太虚幻境才是永恒。这是书中呈现的另一个世界。但受当年拍摄技术、资金等种种条件的限制,这个世界未能在荧屏上得以呈现,这也成为了87 版《红楼梦》最大的遗憾。

(二)后6 集的仓促结局

87 版《红楼梦》后6 集由红学家原创,把通行本的爱情悲剧改为家破人亡的人生悲剧,故事情节上也进行了调整,然而在电视剧拍摄后期,传来了电影《红楼梦》开拍的消息。在电视剧处于起步阶段的80 年代,很多机械设备都来自电影厂,电影的拍摄对电视剧的人力、物力、财力状况会有很大影响。因此,剧本内容没有被完整地拍摄出来,这就造成了87 版《红楼梦》结局的仓促,很多细节来不及具体交代。但没有人见过小说80 回后的情节,没有人知道结局到底是家道中兴,还是电视剧版的家破人亡,抑或是更加惨烈的国破家亡。只能说红学家们在现有的基础上创作了一个尽量接近小说原意的结局,但这部电视剧丰富了《红楼梦》的内涵,向人们普及一个不同于以往认知的“脂批探佚版”结局也是有必要的,关于红楼梦结局的进一步探索仍然具有意义。

注释:

①郑茜.世界在歌声中听见了你——作曲家王立平印象[J].中国民族,1996,(11):31-33.

猜你喜欢

赵姨娘探春贾府
赵姨娘为什么总是气急败坏?
探春:可惜不是男儿身
最美探春是吐蕊
探春理事
别轻易向人诉苦
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谈小说教学方法
探春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王夫人“点头不语”有深意——品读《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一个细节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