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多元智能视角下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联动教学

2021-11-14刘炫蔚

戏剧之家 2021年30期
关键词:多元智能学科理论

刘炫蔚

(中北大学 艺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一直以来,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停留在以歌唱课为主的阶段,尤其在部分农村或偏远地区,音乐课程每周基本的课时都不能得到保证。近年来,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国家教育政策,这种情况有些改善。目前,我国小学音乐教育正逐步脱离传统课程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桎梏,通过汲取各国音乐教育的优秀成果,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以求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艺术素养、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加德纳先生的多元智能理论,可以为现下正在进行的小学音乐教改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本文将以此为理论基础,探讨多元智能视角下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联动教学的可能性。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简要介绍

多元智能理论是世界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先生在20 世纪80 年代提出的。当时传统的智力理论将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视为智力的核心。他反对这一智力理论,认为这些理论及相关的智力测验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而人类个体完整的智能应该包括语言、数理逻辑、视觉空间、身体运动、节奏音乐、人际交流、内省、自然探索、存在这九个方面。由于每个人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甚至教育环境有所不同,个体的智能发展程度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在我国小学教育中,过分看重语文数学等科目而轻视音乐体育美术科目的情况比比皆是。小学阶段是儿童知情意行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学校课程如何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促进学生各项智能的全面发展呢?笔者从小学音乐教育的角度进行了思考。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单独将音乐确立为一种智能,并对其作出定义,即音乐——节奏智能,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具体表现为个人对音乐美感包含节奏、音准、音色和旋律在内的感知度,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音乐智能在人类智能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可以在某些音乐天才、音乐人身上看到出色的音乐智能,但对大多数人来说,音乐智能与其他几种智能的不同组合形式才是比较多见的。因此,我们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不能光盯着学生的音乐智能,也要关注学生其他智能的发展情况,重视发掘学生的优势智能组合,发现并弥补个人的劣势智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

(一)所在地区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据了解,笔者所在地区的小学音乐教学存在两个比较严重的问题。首先,小学的音乐课时不能得到有效保证。由于其他科目的教学压力,音体美的课程经常会被占用,这与我国提倡的“美育进校园”严重不符。其次,在能保证音乐课时的情况下,课程质量得不到保证。受传统音乐教育影响,教学形式比较固化。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学校和教师没有深刻认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加德纳先生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学校教育要以综合发展学生的多种智能为目标,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之外的其他智能不应该被忽视。我们应该看到,不同智能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我们要思考如何让这些智能产生正向连接,以使学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促进他们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此外,近些年我国教育政策也在强调美育的重要性,提倡学校教育要使学生全面发展。所以,我们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思维观念。

2.教师对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不够。当前小学音乐教育主要以音乐普及、提高审美为主,对专业性的技能培养没有很严格的要求。这导致部分教师对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出现偏差,对学生学情分析不够深入,使小学音乐教学流于形式,不能充分发挥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

那么,该如何改变当下的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现状呢?加德纳先生的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思路。目前的学校教育教学将不同智能培养割裂开来,并着重发展其“重要”的部分,没有看到这些智能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课堂都没有发挥出智能组合发展的优势。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可以尝试多学科联动教学,这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边界,还能提高学生对单一学科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我国《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版)》提到,要关注音乐教育教学的学科综合,包括音乐课程不同教学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不同艺术门类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综合。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看,同一教学内容通过不同形式在不同学科中交替出现或者在单一学科中出现具有关联性的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优势智能组合,这样的学科联动教学可以发挥学生优势智能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对学习内容的综合理解,从而形成有效学习的良性循环。那么,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该如何实现音乐与其他学科联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学科联动的音乐教学设计

这种将其他学科不同的教学目标穿插到音乐教学设计中的联动教学,打破了学校教育中的学科边际,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在做好本学科教学设计的同时,对其他科目的教学目标也要有一定的了解。

一般来说,小学音乐教学的备课以教师备课或同一教研组备课居多,这对于教师更好地完成音乐教学有积极的意义。但是,从多元智能理论来看,跨学科备课可以是一种新的尝试。这不仅可以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而且对之后的教学安排也会很有帮助。教师要对所教学段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再了解同一学段其他学科的教学计划,选取有关联的、适当的教学目标加入到对应的音乐教学设计之中。以人音版教材为例,这个版本的教材以主题的形式来设计教学内容,如一年级上册《小小音乐家》这个主题包含号手与鼓手、会跳舞的洋娃娃、星光圆舞曲、法国号、快乐的小笛子等内容。我们需要改变教材原有的编排逻辑,对内容作出取舍。比如,利用主题内容编创一个“小小音乐家”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乐器、舞曲风格并模仿洋娃娃跳舞,选择星光圆舞曲为背景音乐,进行乐器、舞蹈的分组排练,在教师指导下,编配适合该年龄段学生的舞蹈动作,选择合适的乐器伴奏,最终以戏剧的形式展现学习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敲打乐器、舞蹈动作的变化理解了音的长短,也了解到同一首音乐可以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这是音乐学科教学与艺术门类联动的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了解这一学段语文教学目标并加入到音乐的教学设计中来。例如,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让部分学生担任报幕员、画外音的工作,使学生的语言组织、口语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促进学生语言智能的发展。不仅如此,在乐器和舞蹈排练过程中,还可以将数学阶段性的教学目标融进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于前后左右、长短轻重的概念,促进学生数理逻辑智能的发展。这样一来,音乐课的教学设计就不只是实现音乐教学目标了,也间接地帮助学生达到了语文、数学的学习目标,在发展音乐智能的同时,也促进了其他智能的发展。

2.多样开放的音乐课堂环境:

除了改变音乐教学设计的思路,还可以采用更加多样开放的方式来进行音乐课堂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展示更加多样化的内容,帮助学生拓展眼界。但由于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切不可过度依赖辅助设施。很多小学音乐课堂在展示丰富的多媒体PPT、视频中完成课堂教学,虽然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视听得到了极大满足,但也将他们限制在了桌椅之间,这并不是一个好的音乐课该有的常态教学模式。音乐教学应该提供一个更为开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可以利用多感官全身心地感受、表现和表达音乐,而不只是停留在视听的表面。所以,教师在关注学生音乐智能的同时,也要考虑为其他智能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3.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目前,小学教育划分为多个学段,学生在不同学段的智能发展各有不同,而同一学段的学生也表现出不同的智能特点,例如,有些学生在音乐节奏智能方面稍有劣势,但在视觉空间或数理逻辑智能方面却表现得非常优秀。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不能因为个别学生在音乐智能方面不够突出,就认定该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表现较差。相反,要认识并尊重学生个体智能发展的差异性,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课后评价都不能一概而论。对学生的表现要采取多元化、个别化评价,通过课堂上的积极引导和课后的肯定鼓励,让学生的优势智能发挥出积极的带动作用,促使学生的音乐智能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小结

由此可见,多元智能理论对探索当下小学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联动教学的可能性来说,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这种以音乐为支点、多门学科联动的教学模式,对师生的教与学都大有益处。对教师而言,这不仅可以碰撞出新的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思维,还可以拓展知识边界,促进学科融合发展。对学生而言,将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全面渗透到学校课堂当中,在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和艺术审美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勇于了解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进展,尝试与其他学科、其他艺术碰撞,让学生在多元智能协同发展的学校教育中逐渐成长。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学科理论
【学科新书导览】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多元智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