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时期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钢琴教育研究

2021-11-14余立文蒋欣兴

戏剧之家 2021年30期
关键词:青木钢琴重庆

余立文,蒋欣兴

(重庆大学 重庆 401331)

一、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的历史背景及钢琴学科建设

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2 月1 日国民政府正式移驻重庆,重庆成为了战时国都(陪都),发布宣言,昭告世界。由此,重庆从一个位于中国西南部的小城一跃成为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也成为了中国的教育中心。中国教育的重心也由东向西大转移,大批的文化机构、文艺团体迁至西南地区,以重庆为中心。因此,重庆聚集了大量的国内外各类人才,同时高校众多,这为文艺、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1939 年教育部开始筹备青木关国立音乐院,1940 年11 月1 日正式成立。青木关国立音乐院除本院外另有三个附属单位,分别为1943 年成立的国立音乐院分院,1940 年划归青木关国立音乐院的附属管弦乐团和1945年开设的国立音乐院幼年班。青木关国立音乐院为五年制专科学校,招生分为师范专修科和本科两类,专修科设有国乐、理论作曲、声乐、键盘乐器以及管弦乐器五个系。课程设置分为普通公共科目、音乐理论科目和专业课。普通公共科目为语文、英语、历史、艺术概论、美学等;音乐理论科目为基础乐理、视唱练耳、音乐史、和声学等;专业课为主修专业课和辅修专业课。课程设置沿自上海国立音乐学院,以应用性学科为主,基础理论课为辅。

在键盘乐器专业中,最为主要的就是钢琴,钢琴课既是钢琴主修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其他专业学生的辅修课,这使得钢琴教育在音乐院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青木关国立音乐院聘请了国内外诸多优秀钢琴教师开展教学,有易开基、李翠贞、李昌荪等,还有拉查列夫(俄)等外籍钢琴教师。分院教师大多为原上海国立音专的教师,钢琴教师有李慧芳、范继森等。

二、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钢琴教育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抗战时期的中国处于中西文化融合辉映之时,青木关国立音乐院的钢琴教师们积极投身于时代发展的热潮中,一方面向学生传授西方钢琴演奏技巧、系统的音乐学科知识以及西方音乐文化发展历史等,另一方面进行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和改良,呈现出中西融合的面貌。

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开始选用一些西方经典的钢琴教材进行教学,如拜厄、哈农、车尔尼等人的教材,要求学生们更为系统地学习钢琴演奏。在演奏西方钢琴音乐作品时,学生能感受到西方音乐的鲜明风格,用最为合适的弹奏技法演奏钢琴这个西方乐器。另外还聘请了外籍钢琴教师,能够让学生更直接地得到西方钢琴作品演奏上的指导。同时,钢琴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钢琴音乐作品的演奏外,还要学习声乐作品的钢琴伴奏,使歌曲的旋律和钢琴伴奏的旋律相互配合、映衬,准确地刻画歌曲的音乐意境。

此外,在钢琴教学中也保持了对中国民族风格的教学,在了解和掌握西方钢琴音乐与理论的同时,也注重学习和演奏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新钢琴音乐。还包括民族声乐作品钢琴伴奏的学习,让钢琴这个西方乐器与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融合更加紧密。比如,1944 年在国立音乐院任教的江定仙先生根据江苏民歌《无锡景》改编的钢琴曲《无锡民歌》颇受欢迎。江先生以整首民歌为素材,保留了原曲的音乐特色,又融入了钢琴音乐的独特风貌,富有江南特色。以上中西结合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具备了中西音乐文化融合的能力,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另外,除了钢琴专业小课外,钢琴专业的学生还必须系统地学习和声、曲式、复调等西方音乐经典课程,帮助学生掌握西方音乐特有的音乐语言和音乐文化。

通过以上的课程学习,钢琴专业的学生掌握了钢琴的演奏知识和技巧,感受和理解了西方音乐的语言风格,提高了演奏钢琴的能力。对于非钢琴专业的学生来说,除了学习专业共同课以外,钢琴也是他们的辅修课之一。学习钢琴可以让他们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同时为其他专业的学习提供辅助作用。

通过以上史料的梳理和阐述,笔者认为国立音乐院这一时期的钢琴音乐教育呈现出了以下特征:第一,钢琴教学更加系统化,学校聘请外籍教师并在教学中使用西方钢琴教材,使用西方教学方法教授西方乐器,并在课程设置中加入了西方音乐教学中的核心课程,更加全面和科学。第二,钢琴教学的内容愈加丰富和完善,这体现在乐曲风格和作品体裁的选择上。在乐曲风格上,不仅学习西方音乐作品,而且对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进行演奏的研究和创作的探索;在作品体裁上,学习钢琴乐曲的同时还要对声乐作品的伴奏进行研习。

三、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钢琴教育的成就

抗战时期,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的钢琴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钢琴教学内容系统且丰富,这为钢琴教育取得非凡的成就提供了重要的支持。青木关国立音乐院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完善的学习资源,形成了踏实的教风与学风,让教师和学生们都全身心投入到钢琴音乐之中。

抗战时期重庆地区的音乐活动非常丰富,为钢琴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较多的演奏机会,而钢琴教育的成就体现在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和水平上。参加音乐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舞台演奏经验,体现出了教师的钢琴教学成果。同时,在音乐活动中,演奏抗战风格的钢琴音乐振奋了人们的心情,人们在音乐中能得到慰藉。青木关国立音乐院的教师带领学生参加了许多音乐活动,例如1941 年7 月6 日,抗战四周年日在陪都举行的大会文化节节日庆典;同年7 月7 日下午7 点,在中山公园举行的抗战歌曲演奏会;1942 年,教育部定3 月为陪都音乐月,举行的各类音乐会;1943 年4 月,中国音乐学会和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附属管弦乐团联合举办的音乐节、音乐演奏会等。

同时,钢琴作品的创作也是钢琴教学成就的体现,在青木关国立音乐院任教的陈田鹤先生在其文章中写到“在这伟大的抗战中,我深信中国一定会产生伟大的音乐作品”,“我想在戏剧音乐上、器乐曲上当有更多的表现与收获吧?”1939 年他写下钢琴曲《血债》并演奏,这个作品是当时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史上少有的以抗战题材为内容的钢琴曲。

《血债》这首作品使用了西方曲式结构,是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但调式却使用了带中国民族风格的调式。在这首作品中,笔者能深刻地感受到作者以及整个民族苦难深重的思想情感,表现出了中国人民对敌人的愤慨以及血战到底的决心。在创作上,陈田鹤先生用钢琴表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在西方音乐传入中国不久的当时,这首作品是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的。

钢琴教育的成就体现在钢琴演奏和钢琴作品创作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参加各类音乐活动展现了钢琴演奏水平,同时在演奏中激发了创作的热情,从而创作出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

四、结论

抗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也无疑让教育事业雪上加霜,但音乐教育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受环境的影响又相对独立。重庆作为战时陪都在教育的发展中占有优势,使得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的钢琴教育蓬勃发展。

在钢琴教育中,主要的教学内容是西方钢琴音乐和声乐作品伴奏,教师的教学融合了西方音乐文化,也保持了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展现了钢琴教育系统性和丰富性的特征。同时,教师不仅仅教学,还带领着学生参与丰富的音乐活动,锻炼了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也在演奏中体现了钢琴教学的成果。钢琴的演奏鼓舞了教师和学生们创作钢琴作品,用钢琴创作表达情感思想,创作出了许多经典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流传至今。

在艰难复杂的环境中,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作为专业音乐教育机构推动了包括钢琴教育在内的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为后世的专业钢琴教育奠定了基础。在烽火岁月中,音乐抚慰了人们的心灵,鼓舞了人们誓死抵抗侵略者的决心,激励了人们不屈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不怕牺牲的顽强斗争精神。

注释:

①1943 年成立的青木关国立音乐院分院主要是1927 年蔡元培先生和萧友梅先生创办的上海国立音乐学院迁至重庆,现为上海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青木钢琴重庆
重庆客APP
日出青木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青木木米制陶风格探析
江城子·青木川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在这里看重庆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