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以安徽省为例

2021-11-14陈昌文王家伟

戏剧之家 2021年28期
关键词:应用型音乐艺术

盛 霞,陈昌文,王家伟

(铜陵学院 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一般为综合性高校,并非单纯招收和培养艺术类专业学生,而是以文、理、工等学科为主体、具有某些学科特色的高校。这些高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一定的艺术类办学基础,有能力培养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如皖西学院、合肥师范学院、铜陵学院、黄山学院、宿州学院等。艺术类院校是指单纯招收和培养艺术类专业人才的高校,主要集中在音乐、美术及设计类专业,其目标是培养具备艺术类专业知识,能从事艺术类专业门类实践和研究的人才。如中央音乐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安徽艺术学院等高校。

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音乐表演专业在师资力量、生源质量和硬件设施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尤其是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软肋。由于历史的原因,教师业务能力倾向综合性,表演技术能力不够突出,教学中偏重理论课程,致使实践教学形式和内容与专业培养要求差距较大,学生的演唱演奏技能、舞台表演、音乐处理等核心能力训练不足。具体问题集中如下: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亟待完善

当下音乐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偏重理论知识,将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融入培养方案,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教学执行情况。因此,制订一套适合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并遵照各校的实际情况有效执行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实践教学平台体系构建不足

“音乐表演是一种非常精确、细致、灵活,需要有高超的表演技术与技巧的创造行为,如果没有高超的表演技术与技巧,无论多么美好的音乐设想都是不可能实现的。”音乐表演实践教学载体比较丰富,主要包括教学技术训练,常规舞台表演、专业汇演竞赛等。必须要构建完备的实践教学平台,而这些基本教学平台,安徽省大多数应用型高校目前尚不够完备,严重制约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学生的表演技能无法得到有效锻炼。

(三)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滞后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就音乐表演专业而言,目前安徽省各高校主要的问题在于双能型教师缺乏,双能型教师的培养机制相对不完善,教师偏重综合能力,专业技术不突出,迫切需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双能型能力的培养。

(四)招生方式及生源结构合理性需要提升

据调查,安徽省本科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招生方式存在如下几种情况:一是根据专业方向招生,如声乐、器乐(分为各种中西器乐)表演,安徽大学、安徽艺术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等高校均按照此类方式招生,相对合理;二是采取音乐与舞蹈学大类招生,以统考综合分为录取线,不分专业方向;三是生源基本上限定在安徽省内。显然,后两种招生方式合理性不足,有悖于音乐表演侧重于学生专业方向的要求,以及生源结构的多样性需求。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根据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结合高校实际情况,遵循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规律,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拟定如下改革方案: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遵循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科学构建体现基础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音乐表演理论教学体系和艺术实践教学体系。精选理论教学内容,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着重加强艺术实践教学环节,开展研究性教学,突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制订针对应用型特色的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建立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内容体系。根据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将艺术实践有效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音乐表演专业艺术实践的学分数,强化拓展学分与艺术实践的关联性。如:每学期应安排10 周左右的艺术实训计划,在兼顾入学与期末工作的情况下,可以把每学期的第5 周至第14 周作为音乐表演专业的艺术实践学习期,从节目构思、排练到演出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舞台表演训练。为保证实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应成立艺术实训领导小组,制订实训计划,切实增加艺术实践教学内容。艺术实践学分数比值加大,才能有效实施音乐表演课程的实践教学,也反映出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的大力度、多特色。从人才培养实践学分设计到专业教学过程,从演唱(奏)能力展示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都要彰显出很强的实践性。

(二)加大艺术实践教学

在美国,“专业老师们会每周给学生组织2-4 小时不等的观摩课(Studio Class),或由3-5个学生组成的小组课(Group Class),让学生在一群熟悉的观众朋友面前演奏即将参加考试、比赛或音乐会的曲目,演奏完毕后老师和同学们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显然,专业实践在国外艺术高校专业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根据音乐表演课程的艺术实践要求与特点,每学期均应举办多场音乐会、技能比赛、省内外各级各类专业比赛、大学生专业基本功训练、班级专业汇演等艺术实践活动,制订艺术实践月、实践周实训计划,成立艺术实践领导小组,形成“以赛促教,以践促学”的学习氛围,有序开展艺术实践工作。依托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演出平台,成立具有一定规模的乐团和合唱团,积极参加省市及学校的重大文艺演出,为学生提供演出机会。加强人才培养应用性,改革毕业设计方式,以舞台实践形式代替论文写作,如:在第七学期末举办一场大型的汇报演出,面向社会公演,占毕业设计总成绩的40%;在第八学期再举办一场专业的汇报音乐会,占毕业设计总成绩的40%,还有20%的成绩根据学生参加两次演出的纪律情况和执行态度进行核定。此项改革有效强化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与专业的培养要求密切结合,特色鲜明。

(三)建立校外艺术实践基地

强调办学思路的地方性和开放式,积极开展校外艺术实践工作,与周边地区文艺团体和文化部门建立实训基地,常规性地派学生赴基地进行舞台实践学习,参加实践基地组织的重要文艺演出。同时为加强艺术实践的深入学习,对于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聘请基地的专家来讲授,将实践环节搬入课堂,深化艺术实践学习,实质性地开展校地合作。贯彻落实校地合作方针政策,强化人才培养的应用能力,遵循“开放式”的办学思维,实质性地走进校外文化部门,开展校外专家“拜师学艺”活动,从舞台表演、演唱(奏)技巧、舞蹈编排等方面进行求教,将“产学研”合作以教学的形式呈现,真正实现办学思路的地方性,切实提高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加强教师艺术实践训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加大学生演唱(奏)艺术实践力度的同时,也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尤其应注重提高教师的舞台表演能力,与人才引进相结合,优先引进一些专业艺术院校毕业、具有较强舞台表演能力的教师。同时努力培养现有教师的专业技能,应经常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艺术实践活动,参加各种类型的音乐比赛等,使教师的艺术实践活动常规化。艺术实践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实现了教师的示范作用,顺应了音乐表演艺术发展潮流,也能促进教师在观念和具体实践方面与先进院校的教学水平保持一致。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办学思路,鼓励音乐教师外出进行专业进修或短期学习,经常参加音乐学术会议,观摩国内外音乐艺术大师的音乐会,掌握当前音乐表演艺术的发展动态,把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引入教学中,保持学科的持续性发展,聘请国际一流专家来校进行学术讲座,担任客座教授,拓宽教学视野。

三、结语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是20 世纪末国家实施高校合并升格和规模化扩招时应运而生的产物。在此之前,音乐表演专业因为注重培养该领域的高精尖人才而令普通本科院校望而却步,只有少数几所专业高等艺术院校招收有限数量的学生。21 世纪以来,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国家文化事业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音乐表演人才的需求逐步扩大,各高校纷纷应人才市场需求开始开办音乐表演专业,包括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然而,在蜂拥而上开办专业的同时,却没有真正从音乐表演专业的培养标准入手,众多的“音乐学院”相继成立,并开办音乐表演专业,从而导致人才培养质量良莠不齐。因此,针对如此大规模的音乐表演专业人才队伍,笔者认为,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应遵循音乐表演专业建设国家质量标准,突出专业的“表演”性,注重艺术实践教学,培养理论素养与专业技能兼备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各高校要量力而行,适当减少招生数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体现音乐表演人才的高精尖专业特色。

猜你喜欢

应用型音乐艺术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