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

2021-11-14

戏剧之家 2021年28期
关键词:民间舞民间舞蹈舞蹈

王 颖

(西北师范大学 舞蹈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中国民族民间舞属于一种群众性舞蹈活动,它起源于劳动生活,由人们自创自演所形成,表现了传统民族文化,将当地的精神风貌以及一些生活习俗贯穿其中。不同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在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会学习不同区域的舞蹈,所以学生也会了解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从而感受不同民族民间舞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还需采取适宜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师生互动就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在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采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师生沟通效率,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促使学生掌握丰富的舞蹈语汇,从而提高身体的表现能力。

一、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

“教学”一词包括两个含义,一个是“教”,一个是“学”,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采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环节中,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民族民间舞的兴趣;与此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主动提出自己的疑问,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翻阅更多的教学资料,综合考量,夯实民族民间舞专业知识,从而解决学生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二)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民族民间舞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地域特征较强,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学生与教师的主体与客体关系,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自己滔滔不绝,讲得津津有味,但是反馈到学生身上的知识并不多,学生并不能全面领会,甚至有时候学生会注意力不集中,导致课堂教学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出现这种教学现象,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出现主客颠倒现象,教师带不动课堂节奏,学生出现疲劳厌倦现象。所以,采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发挥引导作用,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师生互动在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存在的影响因素

(一)传统教学模式仍然普遍存在

通常情况下,教师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生能力,而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就是尽可能地吸收教师的教学内容,并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专业实践中。但是传统“填鸭式”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消极状态,从而影响教学效率。不同时代,学生也会有不同特点,现代学生通过网络渠道会吸收更多的新鲜事物,拓宽学生眼界,但是很多教师还运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那么就无法满足现代学生发展需要,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阻碍高校民族民间教学发展。

(二)师生沟通不足导致教学语言较为抽象

具有课堂教学意义的,都需要师生良好的互动,进行充分的对话,深入的沟通,没有交流,也就说明课堂没有教学意义,教师无法全面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学生也不能真正理解教学内容。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要想将民族文化与精神面貌通过舞蹈展现出来,不仅需要学生较高的悟性,更需要教师进行有效引导。但是由于师生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双方没有十足默契,因此,教学内容如果较难,那么学生就不能在第一时间内理解教学语言。再加上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与教师沟通不足,教师不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在什么水平上,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语言并不通俗易懂,学生也听得云里雾里,难以精准理解教学内容。

三、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规范性原则

教师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采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教师还应遵循相应的教学原则,如规范性原则,很多时候,教师一方面想提高师生互动,但是又把握不好度,导致课堂出现混乱现象,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在运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时,还应构建严谨的教学流程,提出教学要求,应该将课堂教学控制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实现高效教学。所以,遵循规范性原则,有效的规范互动时间和方式,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既要有互动环节,还要让学生得以有效舞蹈练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综合性原则

教师在民族民间舞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各项教学资源,将理论课程与教学实践有效结合,能够进一步提高师生互动的时效性。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综合性原则,有利于教师正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抓住师生互动机会,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方式,通过舞蹈教学实例,结合多媒体等等多种形式,保障师生互动质量。

(三)差异性原则

学生由于生活环境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影响,会造成同一阶段的学生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高校教师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应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并合理地引导学生这种个体差异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以往教学经验,预想出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促使教学空间具有弹性。承认学生差异性,尊重学生差异性,促使师生在互动过程中,增加之间的情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教育,促使学生更好地领会民族民间舞的内涵,将民族文化更好地融入到舞蹈中,有利于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

四、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具体教学策略

(一)突出学生导向

根据教学实践所知,师生互动已经成为目前良好教学手段之一,所以,教师应该将师生互动摆在重要位置,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形成一种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状态。首先,教师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应明确师生主客体关系,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也”,但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应弱化自己的课堂地位,强化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在舞蹈教学中,进行角色互换,制定的教学方案,要从学生角度出发,提高师生互动,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首先,打破传统教学理念,根据社会需求,培养舞蹈专业型结构性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教师应融入多元化教学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并把握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促使学生在舞蹈练习中进行创新,从而达到民族文化的传承目的。

(二)突出目标导向

教师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应制定合理有效的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计划,设置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注重民族民间舞蹈理论教学与动作教学协调并进,并有针对性地通过选取不同的民族民间舞蹈,进行作品探讨、动作训练与舞台实践等,促使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并做到收放自如,不断提高学生理解与表达舞蹈作品的能力水平,从而促使民族民间舞蹈学习更有方向,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学生对民族民间历史文化背景的理解,不仅要注重民族民间舞蹈的外部形态,还应了解各民族民间舞蹈动作所体现的真正含义,从而理解并掌握民族民间舞蹈的精髓。

(三)突出创新导向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在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也应突出创新导向。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打破传统教学观念,推动师生互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创新摆在第一位,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使用动态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民间文化,拓展相应的知识结构。在这个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历史演变过程,将各民族风俗文化与自然人文等以动态形式展现给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还应让学生比较不同民族之间的异同点,从而真正掌握民族文化的内涵。另外,需要优化教学实施流程,采用多维互动教学方式方法,鼓励学生在舞蹈练习中不断创新,不仅要创新自己的思维方式,还应在舞蹈练习中进行动作与形态创新,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民族民间舞蹈综合素养,从而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在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现阶段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较深,还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从而影响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效果,无法满足现代学生发展需要,阻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方式传统单一,师生沟通不足导致教学语言较为抽象,教学理念落后,师生无法进行有效沟通,影响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运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促进知行合一,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夯实学生舞蹈基础,提高学生舞蹈能力。但是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了解更多的民族文化,因此,民族民间舞蹈也无法深刻了解其中内涵,所以,教师应发挥师生互动教学优势,引导学生深入民间,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研究不同民族的舞蹈表现形式,从而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民间舞民间舞蹈舞蹈
论民间舞课堂教学的继承与发展——以“东北秧歌典型人物精品课”为例
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外松内紧”的内涵与实践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冰上舞蹈搭档
芭蕾基训对民间舞教学的影响
舞蹈系成功召开“天津民间舞项目研究
——教材内容”展示与研讨会
我和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