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戏曲打击乐的形成与特征

2021-11-14刘铭

剧影月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打击乐戏曲节奏

■刘铭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打击乐”顾名思义就是由敲击物体而发出的声音,称为打击器音。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来说,最初的原始猿人没有语言表达能力,是通过敲击自然界、树木、石头等物体来相互传递信息,直接表达喜怒哀乐各种情绪,而人类的进化历程中,语言的产生、制造工具,改造了发音器官,又在劳动中产生了组织、协调、思想交流作用,逐渐用兽皮、铁器、铜器、竹器替代木器、石头敲击声,以获得更悦耳动听的声音。随着社会的发展,打击乐以舞蹈形式伴奏,丰富了各民族文化生活。各种戏剧、曲艺、民族乐队、喜庆集会都离不开打击乐伴奏,使其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表现体系。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戏曲在几百年的发展历史中,从民间到宫廷,既有下里巴人的通俗,又有阳春白雪的典雅。打击乐兼容并蓄,吸收了民间艺术的特长,最终成为中国戏曲中最有影响力,且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呈现的是大气、丰满、激烈、高端的特点,在戏曲伴奏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艺术定位。有了宏观的了解,就能对剧目的风格、概念有明确的把控,进而指导微观上具体呈现和艺术定位。

从微观上说,戏曲伴奏讲究“尺寸”。在伴奏唱念时要明确一个“伴”字。传统戏曲乐队文武场的最高指领任务是托腔保调,以打击乐节奏烘托气氛,以剧情相为依托,以演员为中心,在紧密配合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大锣作为戏曲伴奏特色乐器,从其本身的发展源流来看,它在漫长的历史中大多以伴奏辅助整个打击乐为核心再现,其个性和张力是十分突出的。打击乐器种类繁多,戏曲打击乐有几种不同的划分模式,按照属性特征分,有鼓、大锣、小锣、钹堂鼓、板等五大类。一般来说,戏曲鼓师双手持鼓鉴进行双击敲打,而文戏需要鼓师左手持板,根据唱腔节奏去一板一眼或一板三眼进行快慢节奏操作演出。大锣面积较大,音效部分有高虎音,高虎音大锣声音高亢而洪亮,多用于激烈战斗和武打演奏,有时在特定的条件下,配合堂鼓、大鼓进行快节奏的演绎。如京剧《挑滑车》中,兀术上场就运用堂鼓快节奏、高虎音的配合,有规律、法则把它们组合起来,在统一节奏中发挥不同的音响,烘托环境,让剧情效果更为强烈。中虎音和低虎音大锣音色比较宽亮圆润而低沉,中虎音大锣多用于文戏中的唱念表演伴奏,由于低虎音大锣音色低沉,是和表现悲剧情节,如《六月雪》《苏三起解》等。因此,大锣在戏曲伴奏演绎时,充分发挥其独特的技巧,音域宽广的特性为乐队增色,根据不同的剧情环境,使用不同的乐器,如果一味地追求强调音域高音部分,不讲究“尺寸”的把我,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会对已经形成的伴奏模式造成不良影响。

小锣,在戏曲中也称之为京小锣,民间成为镗锣,它在戏曲表演中随着动作节奏与大锣同时敲击,小锣发音较高,音色柔和、清亮,常围绕大锣在戏曲做各种装饰性的演奏,多用于文人上场或诙谐人物(丑角)的上下场,在戏曲《时迁偷鸡》上下场开唱锣就运用花点打发,衬托了诙谐人物的特性,更丰富了打击乐的效果。

钹,在戏曲中又称为铙钹,民间又称之为镲。明清后为戏曲的重要伴奏乐器,其发出的声音非常的锐利与刺耳,有时在戏曲的演奏过程中会突出钹的单独演奏。一般表现为喜庆和武丑上下场,甚至配合吹打乐去渲染婚礼气氛,在整场演奏中具有一定的灵动性。

堂鼓,是戏曲中打击乐不可缺少的一种乐器,在操作中能演奏出复杂的花点。堂鼓又分大堂鼓和小堂鼓,形状不一、大小不同,常在伴奏时充当激励人心、振奋士气角色,是一种非常有稳定节奏的作用,尤其在和吹打合作演奏时,常处于指挥或领奏中的地位。

打击乐在戏曲伴奏演绎时,随剧情发展不断转换锣鼓节奏,充分发挥其独特的技巧、音域宽广的特性,从而为乐队增色。在熟悉整个剧目时应把握一个“和”字,进而向观众传达出戏曲中的情感与思想。以“和”字为上,在一定程度上对戏曲舞台从局部与细节上给予补充,使观众在欣赏剧情、领略悦耳动听文场乐曲的同时,也感受到打击乐给乐曲带来的清冽和高昂,适当而精准地发挥其独特的“和”谐音律功能,既彰显特色,又使剧情氛围烘托更加到位,人物情感表达更加准确。

打击乐器在乐队中主要任务是起到控制音乐的节拍、律动的作用,作为演奏员必须熟练文武场常用的唱腔、曲牌、锣鼓经,程式化的中国戏曲舞台音乐节奏是相辅相成,也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戏曲中的唱腔和锣鼓点子起着控制整个舞台节奏的作用。演员的一招一式、一言一语更要符合音乐节奏、通过排练熟悉剧情唱腔,了解人物的情感和性格,运用合理戏曲的统一规律,去创造性运用程式,以达到更深刻更准确地体现人物,而鼓师、琴师也要积极主动地予以配合完成。音乐节奏的或松或紧、或快或慢、或烈或淡,直接影响舞台节奏和舞台整体气氛,更会间接影响观众的情绪和思想。

打击乐在整个演奏过程中,不仅对节奏要求高,而且专业性非常强,通过复杂多变的节奏,以及独特鲜明锣鼓、曲牌,去配合着整场演出,虽没有相对规范化的乐谱,但能够与演员的动作、语言、唱腔等相配合,表现出强大的伸缩性和活跃性,借助打击乐的强烈快慢节奏,有效地表现人物情绪的变化,并达到渲染整个舞台环境效果。例如在古装戏和现代戏表演过程中,场景的转换、场次的起承转合方面,都会通过需要打击乐来配合进行渲染,进行不同形式的组合,最终使整个舞台形成统一的节奏风格。由此可见,打击乐在中国戏曲舞台上的重要地位,有着不可抵挡的魅力,也为戏曲艺术音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在可持续发展戏曲的过程中,人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强人才培养、夯实人才基础,才能继承发扬我国戏曲传统文化。我们要以师带徒、口授心传,增强戏曲打击乐培训规范,让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参与多种演出,积极投身于社会服务中去,充分发挥文化自信,以更好的实践去农村、社区、工矿、剧场、文化馆为艺术服务,为社会戏曲音乐艺术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最终创新出更多的文艺优秀作品。

猜你喜欢

打击乐戏曲节奏
打击乐在京剧中的作用研究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雷殛”结局新探
戏曲从哪里来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节奏
陈少伦 中国打击乐擎旗者
浅谈贵州花灯打击乐人才的现状与培养
轻快漫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