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背景下加强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教育探究

2021-11-13

新闻前哨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教育者爱国主义时代

乐 曲

一、前言

《2020 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20 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到1.83 亿,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4.9%,绝大多数未成年人已经接触网络信息。按地域来看,城乡普及率进一步缩小,城镇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5.0%,农村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4.7%。按学龄段来看,小、初、高、中职学生的互联网普及率分别为92.1%、98.1%、98.3%、98.7%,不同年龄段的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平齐。

增强和提升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的爱国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事关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事关长远持续发展,事关国家民族的前程命运。认真分析全媒体时代的特征,积极建构适应全媒体时代的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教育形态是当务之急,值得我们认真探研。

二、全媒体的时代特征

信息社会的不断完善,也形成了影响广阔深远的全媒体,这意味着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信息台。掌握全媒体成为我们必须正视、妥善应对的时代课题。“全媒体”来自于“Omnimedia”,“Omni”是全部、坐席的意思,原意是指使用多种渠道、各类媒介传播服务信息。2009 年,国内学者立足营运理念、传播形态引出相关概念,并从融媒体发展的实践不断丰富其内涵。一言以蔽之,全媒体相对传统媒体,体现了传媒间的高度融合和传媒主客体的高度统一,形成了“所有人传播所有人”时代。

“全媒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传播集成性。“全媒体”集成了文字、图像、声音等传统传媒的特征,借助网络、卫星通讯等方式开展信息传递和播放,借助电视、手机、智能设备、网络终端等一系列通讯设备和客户进行实时对接,形成各类科技文化互联互通的传媒产业和产品。

2.形式多样性。“全媒体”并不拘泥于传统单一的媒介传播,通过文字、声音、短视频、行为或者视觉艺术等各类方式传递信息,充分适应先声夺人的效果。

3.信息融合性。“全媒体”不是各类信息的简单交叉互搭,而是信息的全面全方位整合和传媒渠道的交叉勾连,以达到强强联手,优势互补,功能互通,形态互联的作用。极大地增强了媒体的覆盖面和传播力。

4.对象适应性。“全媒体”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精准地向对象客户投送细分信息,通过客户的偏好研判,“全媒体”的客户群落通过跨媒体平台获得其所潜在需要的信息种类,并以最小成本,最优途径,最佳效果传达到客户群体。

2019 年1 月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强调“建设全媒体,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提出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广大青少年是实现中国梦的未来中坚力量,也是全媒体的广大受众和活跃群体,受到全媒体的影响和导向比较深。因此,优化全媒体环境,积极推行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在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三、全媒体时代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教育方式的变化和挑战

同传统媒体环境相比,全媒体时代的传播环境截然不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也受到冲击。这里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指的主要是,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从课堂到书本对未成年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模式,是介于理论和实践之间的中间环节,具有稳定性、可操作性、普遍适用性等特征。但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未成年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呈现出以下变革。

1.虚实更替的渠道变迁。传统未成年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大多依托课堂教学和课后习作,有些附带部分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课堂、课程、社会实践都是既定的内容,是可以提前操演的真实情景。而而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则打破了原有的既定模式,以全新的虚拟场景、动态的直播、全新的数据流模式进行开展。受众从小课堂变为直播厅、网络课、培训网站。人数从原有的几百上千人增加到数以十万百万计。原先的你教我学式变成了互动式、开放式、选学式。一句话,网络的应用极大地拓宽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传播渠道,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崭新模式。

2.主客重构的授受转换。根据英国马克思主义评论家特里·伊格尔顿的理论,无论是阅读还是教学,在认识实践过程中,主体的主导性并没有那么强,通常往往是主客双方的互相作用构成课程的全部,而全媒体时代的爱国主义教学迅速验证了以上观点。在全媒体时代,网络的开放性和丰富性使得知识的获取可能性得到极大拓展;课程的开放性和多元性使得教师传授的知识可能受到质疑。随着被教育者积极主动性的增长,原先僵化、固定的传授方式不再适合当前教育活动,反而会压抑当前的未成年人兴趣,使全媒体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变成填鸭式、满堂灌。

3.新旧形式的激烈碰撞。传统爱国主义教育通常使用固定的模式进行开展,大纲、教案、教育者遵循固有模式,进行授课教育。而全媒体时代,各类知识使用音像进行包装,用网络进行传播,用各类传媒客户端加以传播。全媒体在运作过程中,极大地激发了受众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大数据投送的方式精准聚焦,根据未成年人的喜好进行精准投送,这种投其所好使得未成年人沉溺其中,乐趣横生,乐此不疲,无法自拔。当他们习惯了以他们自己喜闻乐见的形式接受知识,回到传统的课堂教育中就会感到疏离生硬,面貌陈旧,从而产生厌学恶学感。而当前全媒体下的各类知识质量参差不齐,存在着结构偏颇,内容良莠不齐,价值观扭曲等问题,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存在着极大的威胁和影响,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改进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顺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进行适应性调整。

4.能力素养的压力测试。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往往作为教育者的面貌出现,掌握传统的传道受业解惑能力就可以上岗,站稳三尺讲台。但是在全媒体时代,各类新媒体充斥其中,知识更新非常快。传统的教育者如果适应能力不强,引导能力不够,就可能丢失全媒体时代的话语权。因此,顺应时代的需要进行能力培训和素养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对于现有的传统爱国主义教育者来说,这是一段必须跨越的鸿沟,不进则退,构成了传统教育者在全媒体时代的能力素养压力测试。

四、强化全媒体时代未成年人爱国教育的对策研究

1.打造一流教育者团队。坚持政治建师。打造教师过硬的政治素质。培养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践行“两个维护”的教师团队。坚持道德兴师。不断推介以德为先,身正为范的爱国主义教师模范,培育以身作则,作风端正,甘作表率的教师队伍。坚持能力强师。提升教育者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和环境研判能力,建设一流过硬的未成年人教育团队。

2.坚持主流价值观主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进行传播调控中,要坚持以国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方式来进行信息筛选,保证传播方式渠道以及传播信息更加符合未成年人的精神需求。坚持网络正能量。高扬真善美,摒除假恶丑,引导未成年人树立健康向上的三观。坚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构筑好全媒体时代的中国未成年人的传统精神家园。

3.完善平台大数据建设。构建网络交流平台。推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共享,搭建思想教育的交流与沟通数据库,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成果互补。开展大数据分析。通过大数据研判,更为精准地掌握个体偏好,优化爱国主义教育素材的准确推送。拓展大数据应用。通过大数据的联通和对接,确保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各类信息企业能够建立相对完善的大数据机制,充分完善推行全媒体治理理念和方法创新,使得全媒体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加贴近未成年人的精神需求。

4.创新内容全媒体展现。转变传统纸质展现形式。充分使用各类多媒体声像技术,开展图文并茂、动态演示的爱国主义教育,绘声绘色地展示内容,增强吸引力。充分利用网络手段,以手机、电视、电影、音乐等声色传媒打造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在传播上实现零距离、便捷化。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大数据推送,展现个性化、年轻化、娱乐化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寓学于思,寓教于乐,使未成年人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陶冶道德情操,增强本领能力,丰富精神世界,温馨感情生活。

5.净化网络全媒体氛围。培育真实健康的爱国主义主流媒体。加强传播主体筛选,加强传播渠道监管,加强网络立法,推出一批生动活泼,正面健康,传播力广,影响力强的全媒体爱国主义教育发声主体。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自媒体。学校、教师、家庭要协作发力,持续聚焦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媒体教育活动,通过辩论赛、主题晚会、自制全媒体法规等多彩的方式,调动未成年人的积极性,大力发挥未成年人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自觉能动性。

猜你喜欢

教育者爱国主义时代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