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实性让主旋律电视剧更具吸引力
——以电视剧《山海情》为例

2021-11-13王泉安

新闻前哨 2021年10期
关键词:山海情闽宁山海

肖 月 王泉安

2021 年,各种主旋律电视剧相继推出,《跨过鸭绿江》、《山海情》、《觉醒年代》、《大决战》等,收视与口碑都获得双丰收。这些电视剧的成功不仅有题材的特殊性、故事的曲折性,更有拍摄的真实性。以《山海情》为例,它作为一部脱贫攻坚的主旋律电视剧,一经播出就引发了观众的热评、业界的关注,在豆瓣上的评分更是创下了近五年国产电视剧的新高,它是怎么做到既叫好又叫座?如何成为一部现象级的作品?它的真实性值得学习借鉴。

一、故事的真实

电视剧创作,尤其是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应该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只有真实还原生活,才能让观众感同身受,引起共鸣。

1996 年,中央召开了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 中确定了对口帮扶政策,要求东部沿海发达省市对口帮扶西部贫困省区。《山海情》讲述的就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宁夏西海固的贫困人民响应国家扶贫政策的号召,完成异地搬迁,在荒凉的沙滩上艰苦奋斗,建设美好家园的故事。剧中的涌泉村,曾经家家都是家徒四壁的土胚房;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时不时的一场沙尘暴都高度再现了“苦瘠甲天下”的宁夏西海固地区的真实面貌。这部电视剧摒弃了宣传说教,它讲述的是闽宁村的故事,却是全国“开发式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并将脱贫过程中的故事最真实地展现给了观众。

2021 年2 月25 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到:“我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山海情》的故事,就是奇迹的再现。

二、情感的真实

《西游记》导演杨洁曾说过:“不论什么戏,若没有‘情’,就失去了灵魂! ”一部剧的真实情感,就是它的灵魂。《山海情》不仅有亲情、爱情、友情、邻里之情、师生之情,更有着大爱。

剧中展现的宁夏移民干部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他们都能深切体会贫困地区的苦和难,为了改变现状,他们用真心、耐心、信心劝服西海固的贫困户搬迁到闽宁镇享受国家的扶贫红利;为了实现对村民的承诺,让村民们能够在移民村踏踏实实地留下来,他们对变电所所长软磨硬泡,希望能给移民村早日通电;在茫茫戈壁滩上,村民们开荒种地,但因为没有水源,他们不惜冲到现场会找领导现场解决。这些故事,都真实地反映了移民干部们对乡亲们的感情,他们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呕心沥血、默默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人民幸福了,他们才会有幸福感。

福建来的凌教授传授村民种植蘑菇,不仅教大家种,还帮大家卖,甚至自掏腰包补贴差价。他所代表的是对口帮扶省市对贫困地区人民的无私奉献。他们不仅扶贫,还扶志扶智,让大家对美好生活有向往、有期待。而他们的付出也获得了回报,在奔赴下一个扶贫点的时候,村民们恋恋不舍,自发地带着自家最好的东西来为他们送行。两地人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感情是纽带,不断加深的深情厚谊也为东西部对口协作的成功助力。

东部地区对西部贫困地区的帮扶之情、移民干部们对村民们的公仆之情,让该剧不只局限于小情小爱,情感得以升华,也让观众在更大范围地体会大爱无疆。而这些真实的情感也让观众更容易有代入感、对剧中人物感同身受,剧中所传递的情感让人感觉温暖、温馨、温情,它的成功也在于此。

三、人物的真实

一部好看的电视剧,人物的塑造是关键,不仅是主角的人物形象,其他人物的个性也必须鲜明有特色,这样才会让观众记住他们,也记住了这部电视剧。《山海情》对人物的塑造就很成功,每一个人物都很接地气。

主角马德福是一名基层干部,工作第一天就开始吊庄移民。他每天骑着自行车奔波在黄土高原,走过的每一步都充满波折,完成的每一项工作都困难重重,但他不气馁、有韧性,只有一颗为百姓着想的心,在高速公路和独木桥之间他选择了独木桥,最终把“未来”变成了“现在”。剧中他的故事融合了现实生活中基层干部的经历,他们默默奉献几十年,任劳任怨,带领着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一人物形象,因为真实、所以感人。

马德福的父亲马喊水,他有智慧、有威信、有远见,更有情义。他为了支持儿子工作,带头移民;为了照顾妹妹,又毅然回到穷困的涌泉村。他塑造的这个人物,严厉中不失温情、智慧中不失幽默、是农村明事理、重感情的典型人物代表。

村民李大有也是剧中刻画得既深入又生动的人物形象。他是村里的刺头,有着农村人耍小聪明、怕吃亏的一面。他心里打着小算盘,为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算计,但经常聪明反被聪明误。同时,他也有着农村人朴实善良的一面,村民们商量是否要用硫磺熏枸杞,他说“枸杞可以不红,但人心不能黑”。在大是大非面前,他有责任心、有担当,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西北汉子。

还有命运坎坷、生命力顽强的农村妇女水花;马德福的师傅、心系移民工作、老实踏实务实的张树成;为了尽快改变闽宁村的面貌,一心想为移民做实事的陈县长;将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为了学生和学校尽心尽力的白老师……通过这些可圈可点的人物,展现了闽宁村二十多年发展的人物群像,他们的故事有泪点、有痛点,但真实感人。

四、细节的真实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在一部作品中,细节是十分重要的,细节像血肉,是构成艺术整体的基本要素。真实生动的细节是丰富情节、塑造人物性格,增强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作者用以表情达意的有力方法。《山海情》的细节处理就非常出色。家徒四壁的土坯房、一家三兄弟只有一条裤子这些细节,告诉了观众大山深处的西海固地区到底有多穷。“一天三顿吃洋芋”、“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蚊子都能把人给吃了”,几句话将贫困地区生活的苦和戈壁滩开荒的苦立体地展现。演员的穿着土里土气、每个人脸上的“高原红”,处处都显示了生活在黄土高原上农民的土。服装、化妆、道具每一个细节,都真实地再现了三十多年前西北农村的生活之艰和脱贫之难,让人信服,令人感慨。

《山海情》还有一个细节就是方言演绎,这不仅展现了西北地区的语言魅力,突出了地方特色,还原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还有许多因为方言引发的戏剧冲突。福建对口扶贫干部陈金水在火车上被小偷偷了包,向派出所报案,他听不懂宁夏话,当地人也听不懂他的福建话,他说“治沙”,当地人听成“自杀”,可以说是“鸡同鸭讲”。这一细节很有戏剧性,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东西部协作的艰难,语言关的克服、观念上的冲突,都真实还原了扶贫工作的方方面面。

真实的故事吸引人、真实的情感打动人、真实的人物激励人、真实的细节感染人,《山海情》就是靠它的真实性成功成为爆款,吸引着观众将目光聚焦到西北那个偏僻省份,想去看一看那个曾经贫瘠、寸草不生的宁夏如何成为“塞上江南”,想去尝一尝电视剧里说“美得很”的滩羊;想去品一品闽宁镇的红酒。一部电视剧,不仅能引发观众的浓厚兴趣,成为大家追逐的热点,更能带动一方经济,它的成功经验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猜你喜欢

山海情闽宁山海
下一场山海
山海为鉴
《1999-闽宁镇》油画190cm×190cm 2019年
纪录片《闽宁纪事2022》在闽开机
《山海情》:所愿隔山海,山海亦可平
土味《山海情》凭什么热度不减?
好看的“扶贫剧”不止《山海情》
《山海情》,“土到掉渣”的爆款
用爱接力 守望相连
——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
闽宁妇联签订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合作交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