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党报新媒体的发展路径
——以《杭州日报》为例

2021-11-13刘珊伊

新闻前哨 2021年10期
关键词:日报党报杭州

刘珊伊

新媒体已经逐渐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首要渠道,许多地方党报媒体因传播效率较差、传播范围相对狭窄、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性不强等问题,虽然具备突出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却仍然难以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站稳脚跟。《杭州日报》早在2006 年就已经开办了数字报纸,这相当于其向新媒体传播领域迈进的第一步,而后的十几年间,《杭州日报》也采取了一系列策略适应新的媒介发展环境,为信息的传播开拓更加广阔的空间。本文主要以 《杭州日报》为例,探讨地方党报新媒体的发展路径,旨在为促进媒体领域的有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牢牢把握融媒体发展机遇,提高信息实时传播效率

立足于媒体领域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无论是于新媒体还是与其他传统媒体相比,报纸都是传播弱势最明显的一方,不仅传播形式单一、传播效率较低,且传播成本较高,受众面较为狭窄。地方党报媒体想要求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方式解决我们上述列举的四大问题。《杭州日报》 与其他媒体进行融合发展的意识较强,早在2008 年,《杭州日报》 就已经开始借助杭州网的传播优势,在网站平台上增加了滚动新闻。2009 年杭报在线平台开通后,滚动新闻这一栏目也被保留下来,采取将文字、摄影与视频进行有机融合的方式,拓展新闻素材的搜集面,这为《杭州日报》后续的转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得曾经管理滚动新闻栏目的管理人员能够提前适应《杭州日报》的新的发展路线。

2012 年,《杭州日报》又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对于已经拥有了较为稳定的受众群体的杭报在线平台上的滚动新闻栏目进行改版,于是实时新闻应运而生,“升级”后的滚动新闻信息传播时效性明显增强,传播的信息的数量也明显增加,为了确保新建立的实时新闻频道能够有序运行,《杭州日报》还特别成立了专门负责这一频道的实时新闻部,其中的工作成员都是原《杭州日报》编辑部门中有着突出专业能力和丰富专业经验的优秀人才。实时新闻之所以能够获得许多受众的支持,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编辑人员创新性的将平台上发布的新闻按照时间和空间等多种方式细致分类,受众获取信息的便捷性明显提高,信息的呈现形式也更加立体。《杭州日报》将滚动新闻相对应的版面也更名为实时新闻,从受众的角度上来看,这种看似只是向前前进一小步的改进,却极大程度上提升了其信息获取体验。

二、有机融合报纸与网络,打造一体化的媒体形式

如果将杭州日报开办数字报纸视为杭州日报向新媒体转型的第一步,那么,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启动的“一报一网”工程,则象征着新媒体路径的开拓与完善。2009 年3月,《杭州日报》正式开通了杭州日报网,这意味着传统的报纸不再是杭州日报传播信息的唯一形式,杭报在线平台同样能够为受众提供可靠信息。《杭州日报》有着突出的创新发展意识,将报纸与网络平台进行有机结合的理念,早在很久以前就被其视为自身的主要发展方向,后续采编体系的构建也以此为基础。《杭州日报》杭报在线本为一体,但采取的是两种不同的运营方式,二者集合化运作,由《杭州日报》的专业采编人员完成网报结合的采编工作,从本质上来看,这种创新的传播形式实际上就是相同信息在不同平台上的传播,各个采编中心分别完成分内工作,并创立专门的网络中心负责线上信息传播的运营与维护。与其他报纸在提倡“报网结合”时采用的两套人马分别完成新闻采编工作的工作模式相比,《杭州日报》不仅节约了人力资源,提高了传播效率,也消除了潜在冲突,更好地体现了融媒体建设给传统媒体发展带来的优势。

2010 年,《杭州日报》着手推出“城市通”平台,这一举动无疑为其他党报媒体的发展树立了榜样,作为权威主流媒体,打造新闻客户端起初只是一种尝试,但“城市通”无疑象征着《杭州日报》向手机信息传播领域的冲刺,又一次拓展了新的传播平台。随后,信息传播领域逐步发展,《杭州日报》不再局限于传统纸媒、线上信息传播平台与“城市通”的集合发展,而是相继开通了对应的官博与微信,不仅使几类媒体传播形式的内在关系更加紧密,同时也更大程度上满足了受众便捷获取信息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杭州日报》最初创立杭报在线平台时,为了达到有效推广和融合发展的目的,特别在《杭州日报》纸媒上增设了专门的融媒体版面,体现杭报在线平台上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后续的“城市通”的推广也同样如此。为了大力促进融媒体建设水平的进步,《杭州日报》 融合发展改革已然深入肌理,传统的纸媒编辑,新闻中心与现阶段的网络新闻中心进行了融合,能够达到确保《杭州日报》及其相关新闻信息传播平台同时稳定运行的需求。

三、促进采编队伍的优化转型,将基础培训与实践相融合

对于地方党报媒体而言,只有促进党报媒体资深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识是远远不够的,更要积极主动地探索将意识践到实践中的方法。《杭州日报》在采编队伍的构建和培养方面,始终秉持着传统媒体的发展思维,鼓励编辑人员既要具备最基本的文字呈现与新闻摄影能力,还应当主动的学习与新媒体相关的知识,学会自主拍摄视频,运用网络终端传递信息,必要时已然落直播的形式,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在最初建立杭报在线平台时,《杭州日报》就开始着手组织采编人员参与专业技能培训,培训的内容覆盖了最传统的采编技术、摄影技术,以及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采编人员应当具备的视频采制、网络传播等技术,《杭州日报》还组织采编人员建立了线上的信息传播群,采编人员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交流,每次在培训工作开展过程中产生的视频内容也会及时上传并分享给采编人员,供其随时随地进行学习。除此之外,《杭州日报》构建的杭报在线和“城市通”也为媒体工作人员提供了将所学知识践行于实际的机会,使得采编人员得到了更多的锻炼。至今,《杭州日报》的媒体人员培训活动仍然在开展,采编人员有机会了解前沿的媒体发展需求,从而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四、打造影响力强的媒体品牌,开拓新媒体的盈利渠道

对于大部分的地方党报媒体而言,他们普遍具备信息可靠性较强、受众信赖感突出等发展优势,但随着地方党报媒体社会影响力的下降,其品牌影响力也会有所降低。对于《杭州日报》而言,无论是杭报在线还是“城市通”,乃至于现在受众普遍关注的微信和微博平台,都是《杭州日报》增强社会影响力、打造可靠品牌的方式。《杭州日报》曾于杭报在线多次开办大型互动活动,并在各个信息终端发布相关活动信息,这些活动极大程度上激发了受众对于《杭州日报》的兴趣,且为线上传播平台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受众基础。

从本质上来看,提高媒体影响力不仅仅使《杭州日报》的品牌价值更加突出,同时也带动了《杭州日报》的优化成长,为其开拓了可靠的盈利渠道。纵观许多地方党报媒体在发展过程中面对的窘境,多半与报纸订阅数量较少、传统媒体的发展入不敷出有着直接的关系,早在十年以前,《杭州日报》 就通过开拓网络媒体传播平台获取了千万以上的收益,其中,依靠网络广告获取的收益占据了1/3 以上。这对于《杭州日报》未来的转型和发展提供了指向性的作用,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杭州日报》都积极主动的将开办活动与网络广告进行有机融合,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为《杭州日报》的运营提供更加充足的资金支持。

尽管我们在上文当中提出的观点都是 《杭州日报》正确的发展决策和值的地方党报媒体借鉴的路径,但这并不意味着《杭州日报》的转型和发展是一帆风顺的,《杭州日报》仍然有较大的进步空间。举例来说,尽管杭报在线在过去的几年当中为《杭州日报》提供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收益,但受众能够在杭报在线平台上和在《杭州日报》上看到的信息却基本一致,这使得许多受众更倾向于借助杭报在线平台获取免费的信息,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杭州日报》销售量的降低。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媒体融合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杭州日报》也还需要不断探索更加有利的发展路径,带动地方党报乃至于整体媒体领域发展水平的进步。

结语

综上所述,以地方党报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具备着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优势,但也逐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出了发展的劣势。《杭州日报》新媒体发展路径值得其他地方党报媒体学习,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各地方党报媒体可以通过牢牢把握融媒体发展机遇,提高信息实时传播效率,将报纸网络进行有机融合,打造一体化的媒体形式,促进采编队伍的优化转型,将基础培训与实践融合,打造影响力强的媒体品牌,开拓新媒体的盈利渠道,为地方党报媒体的转型和发展指引明确的方向,使之能够成为受众评价高、社会影响力强的优质媒体。

猜你喜欢

日报党报杭州
杭州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杭州旧影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对《朝鲜日报》涉藏报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