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文化语境下短视频“审丑”现象传播分析
——以抖音用户“三支花”为个案

2021-11-13王嘉政程琳玲

新闻前哨 2021年3期
关键词:审丑土味亚文化

◎王嘉政 程琳玲

一、网络审丑现象及“三支花”账号解读

从“三支花”所发布的作品中不难发现,其短视频制作粗糙简单,三位主角的穿着打扮具有浓浓的乡土气息,这三位来自贵州遵义的老阿姨在美女帅哥云集的抖音里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这样的土味视频却让很多人感觉耳目一新、与众不同,猎奇、猎新的心理反而使她们获得了更多受众。

截止2020 年11 月,抖音账号“三支花”拥有粉丝650多万,总获赞达6940 多万,单个视频最高获赞为350 多万,被粉丝戏称为 “土味SHE”。 其账号刚开通一个月便涨粉417 万,起初是由2019 年12 月发布的一则“吐槽并模仿年轻姑娘声音”的短视频开始爆红,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其他模仿网红才艺系列的作品也相继成为热门视频。

随之,“三支花”将核心业务转为直播。其直播风格再次与众不同,直播间里,三位老阿姨全程正襟危坐,面无表情,一句话不说,眼神“死亡凝视”,甚至还差点睡着了。 就是这样了无生趣、面目“无情”的直播吸引了170 多万人的围观,还有30000 多观众参与了评论。随后,其直播方式从原来的“死亡凝视”变为“憋笑挑战”,并且登上当日的微博热搜,此后一个月内涨粉330 万,各大网红、主持人和演员等也纷纷连线“三支花”参与直播。近期,从直播中获益的“三支花”将账号更名为“三支花十点开播”,平均每场直播打赏的纯收益达4 至5 万, 这是很多制作精良的优质视频创作者都无法奢求、无法企及达到的数据。

二、土味视频盛行的成因分析

(一)短视频平台间的流量竞争

媒介技术的发展为“审丑狂欢”提供了前提条件。 著名媒体生态学专家尼尔·波兹曼认为,文字阅读需要“富有逻辑的复杂思维,高度的理性和秩序,对于自相矛盾的憎恶,超常的冷静和客观以及等待受众反馈的耐心”。在媒介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 文字和书籍从来就无法满足广大受众的精神需求,人们甚至没有耐心从中汲取营养,而短视频的出现使大众接收信息更为快捷简便, 也使每个人的创作和上传视频成为可能。 抖音等各短视频平台充分利用了人们碎片化的时间和乐于享受的接收信息方式, 降低制作和上传门槛得以取得不同阶层受众的青睐; 这恰恰也暴露出当代部分受众追求自娱自乐、渴望自我表达的心理需求。 可见,正是由于短视频的媒介性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引导作用,审丑现象才得以盛行与狂欢。

时下, 各种短视频平台在用户和流量方面的竞争愈演愈烈, 内容创作趋向同质化, 迫使抖音等短视频平台转换视角、另辟蹊径,从都市时尚、明星大腕转移到质朴归真、凡人常事, 更延伸至三四线城市和乡村地区, 俯身迎合人们“土味原生态”的呈现方式。正如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即讯息” 理论, 短视频平台的媒介技术促使其生产和传播更加“接地气”的内容。 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具有资费低廉和创作门槛低的特点, 决定了其用户的草根性和内容的通俗性。“三支花”所创作的短视频拍摄手法简单,取景大多在当地乡村户外,其言行举止或较为随意无状,或刻意生硬模仿,这种与传统审美观背道而驰的内容为受众带来另类的新鲜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受众对传统审美的疲劳感,因此出现“三支花”这样以“审丑文化”为特色的短视频用户,不得不说是平台在竞争中为获取流量的一种手段, 加之粉丝基数大的短视频账号有很强的直播带货能力, 平台也会大力曝光和扶持其以获得更多收益,所以“三支花”的现象正是抖音的媒介特征所决定的。

(二)传者与受众的草根性质

符号学家巴赫金对生活有两种描述:“一种是常规的、十分严肃而紧蹙眉头的生活, 服从于严格的等级秩序的生活, 充满了恐惧、教条、崇敬、虔诚的生活;另一种是狂欢广场式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充满了两重性的笑……充满了同一切人一切事的随意不拘的交往。 ”显然后者就是亚文化主导下“三支花”所呈现出的视频情境,弥补了更多诸如第一类人的常规生活,缓解了他们的压力。当下快节奏的社会生活,给人们带来不小的压力,迫使大众从与传统主流价值观向左的“亚文化”和土味视频中寻求心理安慰,尤其对于“不得志”和“干苦力”的普通大众,他们与视频内容之间有着相同或者相通的文化背景和兴趣品味, 更容易从这种制作粗糙、 内容通俗甚至粗俗的视频中缓解现实中无法改变的困境。 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抖音APP 成为草根用户的狂欢广场, 传者与受众都可以不受限制地传播和接受各种比较通俗、甚至庸俗、非主流的短视频信息。

细观“三支花”账号不难发现,其发布的短视频和直播具有很强的草根性。出镜的三位老阿姨自带特殊的口音,既非普通话,也不是完全地区方言;中间一位老阿姨话语内容单一,以一句“气死我了,上才艺”广为流传,并且得到很多抖音用户的竞相模仿,而两边的两位老阿姨语调平直,说话有气无力,毫无逻辑性。 就是这样粗糙、无厘头的所谓“才艺”内容,却赢得了三百多万人的点赞和评论,这种草根狂欢的现象并不是偶然, 是部分受众抵抗传统审美和精英文化,沉浸于“逃离现实”“娱乐至死”的一种情绪宣泄。

(三)在“猎奇”和“审丑”中获得身份认同

在抖音平台中随处可见类似“三支花”元素,尤其一句“气死我了,上才艺”充斥着整个屏幕,模仿这种现象已然成为一种潮流。 这是在“亚文化”潮流的影响下受众摆脱单一的话语体系,创建属于草根自己的审视价值和话语体系,其背后体现出受众渴望实现身份认同的群体心理, 能够从中获得短暂的归属感。

“三支花”短视频的主要传播特征是“审丑性”和“草根性”,其拍摄手法和表演内容都很原生态和接地气,同时具有浓浓的乡村特色, 与一直以来人们追求精美优质的审美作品不同, 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土味视频在亚文化的网络平台赢得了一席之地, 草根受众喜爱其浮夸的表演和荒诞的内容,“三支花”在世俗化的自我呈现中吸引大众的关注,通过特殊的符号互动方式构建着自我, 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群体在现实社会中对身份和地位认同的缺失。

“审丑狂欢”现象源于大众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受众能够从“三支花”等土味视频中得到现实生活中所缺乏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其主要原因是大众的猎奇猎新心理在作祟, 甚至有部分高学历和高社会地位的群体也愿意窥探其中,他们不同于草根受众,他们以垂直的视角窥探土味视频和直播,不是在欣赏这种非主流作品,其实质也是受到追求新奇心理的影响,甚至有类似《红楼梦》中贾府一众人等欣赏“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心态。

三、“三支花”现象的反思及其前景分析

(一)后现代主义下的“娱乐至死”

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传统审美和价值观的一种抗争,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短视频追求原始性, 缺乏观赏性和逻辑性,常此以往将使得受众“审丑”常态化,甚至影响到现实社会中正确的价值观。 在其作用下显然有受众观看视频时得到了“娱乐”,感受到了视觉和精神上的一时之快,他们根本不会关注视频的质量和内涵, 逐渐被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所迷惑,“三支花” 直播三小时一句话不说也有人愿意去观看和打赏,在猎奇心的驱使下逐渐失去了审美能力,有些人甚至像吸毒一样依赖观看土味视频去宣泄情绪; 这些视频因其内容纯属搞笑搞怪、吸引眼球,并无实际意义,看过之后, 很快就被淡化淡忘, 不会给人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更遑论正能量的传递。 这样下去,逐步沦为“娱乐至死”地步也不是危言耸听。

“三支花”在网络爆红是审丑异化消费环境的产物,也是审丑消费时代下部分受众失去理性的表现。 不仅仅是受众,抖音平台、各大网红和明星在利益的驱使下蹭“三支花”的热度,与其连线直播,对其赞美推崇,导致草根受众在单向传播的荧幕时代失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误以为这才是主流价值观,以丑为美,丧失正确评判的思维和理性,这难道不是“娱乐至死”吗?不仅仅是“三支花”,比之更甚在短视频平台上污染网络文化风气的土味视频不计其数, 更有存在越线的行为,挑战社会道德伦理底线,如果不及时制止后果将远比娱乐至死更严重!

(二)改良融合收编是其存在的必然前景

一方面,短视频平台给予了更多人创作和表现的机会,让受众足不出户就能见闻天下事,开拓了眼界,看到了很多别人的生活状态, 土味视频也着实让很多草根群体从中获益,亚文化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主流文化。 但纵观历史长河,主流审美和价值观从不会被取代, 具有审丑特质的土味文化同样也无法取代,尽管二者间存在交替性和循环性,受众因为对主流文化审美疲劳, 从而在审丑中寻找自我和获得满足;但在审丑狂欢这股浪潮退去后,受众依旧会回归到主流文化的正轨。从平台视频的大众评论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呼吁正能量的评论留言, 在看到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为抗疫奔忙时,在看到年轻的消防队员浴火奋战时,大家纷纷表示, “这才是抖音该有的样子”。

所以说,另一方面,亚文化被改良和收编也将成为必然趋势,“三支花” 这种非主流的审丑文化和土味视频不会成为常态。 迪克·赫伯迪格曾指出,“当亚文化的形态过于剥离主流路线,对主流文化的正统构成冲击时,主流意识形态必然会采用多种方式对其进行整合收编”。 2018 年4 月4 日,快手和今日头条被国家广电总局约谈,并公开发文批评其传播有违社会道德的节目。 之后快手和抖音迅速进行整改,关闭和封杀了多个官方认定的违规账号。 2019 年1月9 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又发布了《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及《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进一步规范了短视频及土味内容的创作和传播。主流文化的“把关人”会将其改良、整合、收编并融入符合大众审美和主流价值观的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引导土味文化真正地以纯朴归真、雅俗共赏的新面貌融入到主流文化体系中来。

注释:

[1]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章艳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2]巴赫金(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白春仁、顾亚玲译,上海三联书店,1988 年版

[3]陈志翔:《抵抗与收编:“土味视频”的亚文化解读》,《新闻研究导刊》,2018 年第7 期

猜你喜欢

审丑土味亚文化
土味生活里有最真实的人间
“土味”后备箱 用爱串起家国情怀
本期主题:“土味”装甲征集令
玩具变“潮” 已成为一种亚文化?
向沛文:穿行于青少年亚文化
小区域内亚文化区划分路径研究——以重庆市区域内亚文化分区研究为例
“腐败亚文化”何以挥之难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