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典故解读试析《锦瑟》主旨

2021-11-13张淑娇

名家名作 2021年5期
关键词:胡蝶锦瑟无端

张淑娇

李商隐诗的主题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隐匿于意象堆叠的迷雾之中,若轻云之蔽月。而《锦瑟》的朦胧晦涩程度又远超其他朦胧诗。李商隐“在艺术上着意追求的, 就是如何才能不把内心完全袒露无遗,而只到此为止。神龙见首不见尾, 一个个意象, 仿佛露出一鳞半爪,留下了许多原该衔接而不予衔接的空白。这些空白仿佛迷蒙云雾,其中隐隐约约,让人猜度。这样的艺术追求,应该说是李商隐的一个创造。”

一、锦瑟无端

《史记·封禅书》中记录:“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素女擅长鼓瑟,古瑟本有五十弦,音调悲凉,太帝听了之后心中伤感,便打破古瑟使其成为二十五弦。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而“瑟”的音色本就悲凉婉转,经过时间的沉淀,“瑟”本身就是一种悲凉意象的代表。全诗以“锦瑟”为题,以锦瑟开篇,从一开始就定下了诗歌以悲为主的基调,无论从哪个角度解读“锦瑟”的主题,都逃不开悲凉的底色。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诗人在首句发问:锦瑟为何就“无端”五十弦了呢?在下一句作出回答:每一弦柱都在追忆着当年的美好时光。锦瑟作为李商隐起兴咏怀之物,实际上只有二十五弦,诗人却化用了古瑟五十弦的典故,并且发出感慨“无端五十弦”。《锦瑟》大约为李商隐四十五岁之后所作,而李商隐早逝,一生享年不过四十七岁。用古瑟“五十弦”来隐喻自身年纪已经近知天命之年,“无端”则颇有回首人生自我感伤的意味,是对自己这一生命途多舛的自我感伤。李商隐少时展露诗才,十七岁时便因作古文《才论》《圣论》而名扬天下,可谓是少年意气、壮志凌云——“华年”之彩。岂料他致仕后政治并不清明,深陷于牛李党争,贬谪蜀地,爱妻早亡,才会在年近知天命之年,孤身一人对着锦瑟托物起兴,思念与妻子琴瑟和鸣、刚入仕途时意气飞扬的“华年”。

二、庄周梦蝶

庄周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遽遽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梦中幻化为栩栩如生的蝴蝶,忘记了自己原来是人,醒来后才发觉自己仍然是庄子。究竟是庄子梦中变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中变为庄子,实在难以分辨。庄子用这个寓言形象地表现了他的万事万物形体不一却“道通为一”的齐物主张,即“此之谓物化”。

用“物化”来理解李商隐化用庄周梦蝶的典故显然并不是很合理,从先秦到唐的长年演变中,诸多的哲学家、文人都借用庄周梦蝶来阐发自己对于人世无常的看法。李白在《古风·九》中也化用庄周梦蝶这一典故,表达了对世事变化无常的喟叹:“庄周梦胡蝶,胡蝶梦庄周,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乃知蓬莱水,复做清浅流。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富贵故如此,营营何所求。”显然,李白面对世事无常的变化流露出了无奈和幻灭之感慨。庄周梦蝶本就是一个玄之又玄的典故,李白又为它添上一层情感的色彩,化用进《锦瑟》诗中让本就朦胧的诗意更多了一分晦涩。

“庄生晓梦迷蝴蝶”一联中,“晓”与“迷”并非典故中原有的字词,而是诗人李商隐根据自己的感情所增添的。李商隐身为牛党的进士,后又为李党的王茂元所赏识,与王茂元之女相恋,成为王茂元的女婿。他一生身陷党争,郁郁不得志。年过不惑,他回首这一生,仿佛突然“悟”了、“晓”了这人世浮沉不过是大梦一场,但是又不甘于这样的自我安慰,不甘于看开这郁卒多舛的生活只是一场梦,于是又“迷”于、沉湎于那些痛苦经历的自我哀悼中。李商隐看清了生活的迷雾,但又痴迷于这一片迷雾之中,做不到真正像庄子那样超然物外,反而是一边清醒着,一边痛苦着;既不满于环境的压抑,又无力反抗环境,既有所追求、有所向往,又时时感到空虚幻灭。

三、杜鹃啼血

三国蜀汉谯周的《蜀王本纪》中说:“望帝使鳖灵治水,与其妻通,惭愧,且以德薄不及鳖灵,乃委国授之。望帝去时,子规方鸣,故蜀人悲子规鸣而思望帝。”蜀国国君杜宇(号望帝)让大臣鳖灵去治水,但自己却喜欢上了大臣的妻子,他觉得自己德行不及鳖灵,于是让位离去。后国家被灭,抑郁而死,魂化杜鹃,夜夜哀啼,暮春而鸣,伤感而去,也哀痛亡。

李商隐以望帝自喻,望帝爱情与事业不得两全,最终得不到爱情,自己的国家也破灭了;李商隐娶王茂元之女为妻,却因为这场婚姻而无端陷入党争,一生沉沦下僚,饱受打击、排挤,情感、仕宦,不能兼得。“望帝春心托杜鹃”,典故中并未说明是望帝的春心化为杜鹃,“春心”二字也是李商隐加的。春,岁之始也,意为美好、富有生机的时光;“春心”美好:少年时名扬四海,娶妻后举案齐眉、琴瑟和鸣。但美好的“春心”只能托于哀怨啼血的杜鹃;“杜鹃”啼鸣声如“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声声凄切,透着不舍与哀婉。诗人一生对亡妻的爱恋缱绻,对于仕途的壮志抱负,只能如杜鹃啼血一般妄自抒发,着实凄凉婉转。

四、沧海珠泪

珠泪的典故出自干宝 《搜神记》卷十二:“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鲛人善织绩,落泪成珠,受人之惠知恩望报;张华《博物志》曰:“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绢。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鲛人寄宿于陆上主人家,不仅织锦卖绢,临别更是落泪成珠满盘赠予主人,以报恩惠。

自古以来便用“明珠蒙尘”一说来指代人才遭受埋没;李商隐若以“珠”自喻,则是自伤于仕途不得志,才华不得施展;然《锦瑟》一诗本就朦胧绰约,若以这样比喻去理解或许未免过于直白浅显。李商隐少时受牛党的知遇之恩,但又因为爱情与李党的王茂元之女结为爱侣。如此一来,在牛党的眼中,李商隐唯利是图,背恩忘典。而在李党眼中,他却又成了放浪形骸,无道德操行的轻薄之辈。纵负绝代之才的李商隐,也不得不卷入牛李两党争斗的旋涡中。李商隐以鲛人自喻,本想施展才华(鲛人织绩)报知遇之恩,但又被李党所嫌,受人误解;心中抑郁,便落泪成珠,珠泪凝血。他作为党派斗争的牺牲品,注定了他怀才不遇、遭人误解的命运。

五、良玉生烟

良玉生烟出自戴叔伦所云“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置于眉睫之前也”。相传位于陕西省渭河平原南缘、秦岭北麓的蓝田,以盛产美玉而名闻天下。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之气远观可见,近看却无。中国自古便有将君子之德比作美玉的说法,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玉”:“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是说玉具备人类所向往的所有美好的品性:温文、宁静、含蓄、纯净、坚贞和正气。《诗经·淇奥》也有形容君子如玉:“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李商隐为李嗣之子,溯系李唐皇室氏族远支宗室,以蓝田美玉之说隐喻自身为出身名门之贤才子弟,诗人有贤才美德,有鸿鹄之志,却沉沦下僚,郁郁而终。“蓝田日暖玉生烟”,所有的美好景象都如日光蒸腾的玉气一般,可远观而不可近触,一旦走近了,所有美好的景象都会消失,空无一物。人生一世的昔年往事如雾里看花、水中观月,乍看之下精美无比,若是细观,却会如同云烟一般消散。如同《金刚经》有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李商隐身怀美玉之质却蒙尘一生,郁郁而终,再回首人世所有繁华都如良玉生烟一般消散,留下的或许只有凄婉悲怆的迷惘情思罢了。

六、结语

《锦瑟》以锦瑟起兴,给全诗定下了悲凉的底色。哀怨、迷幻、凄凉、抑郁等诗中传达出的种种意境,都是诗人在晚年之时回首人世浮沉不胜迷惘的心灵境界,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锦瑟无端是为悲,庄生梦蝶是为空,杜鹃啼血是为憾,沧海明珠是为怆。无论是壮志难酬的自伤,还是爱妻离世的悲惘,一切情思不待追忆,终成枉然。

猜你喜欢

胡蝶锦瑟无端
温暖讲成语:栩栩如生
锦瑟
庄周梦碟
月下行吟
锦瑟
偶笑
不同桃李混芳尘
今古无端入望中
民国第一美女被戴笠霸占三年的经历
锦瑟无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