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潜山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考与建议

2021-11-12仰叶齐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1年6期
关键词:思考建议乡村振兴

仰叶齐

摘要:潜山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多种融合模式,有效实现了农旅结合,农产品电商快速发展。但目前总体上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必须做强潜山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拓展农业文化旅游功能,完善利益分配,多种模式同步推进,强化融合发展的要素保障。

关键词:潜山市;一二三产业融合;乡村振兴;思考建议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理论命题,也是重大的实践课题。“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产业振兴关键在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1]”,潜山地处皖西南、大别山东南麓,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革命老区县、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片区县,虽然2018年因文化旅游特色而成功实现撤县设市,但总体仍然属于欠发达的农业区,因此,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于潜山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1 潜山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态势分析

1.1 潜山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积极态势

近年来,潜山市积极引导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呈现良好势头,产业链条持续延伸,农业功能加快拓展,新型业态不断涌现,主要表现在:

1)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多种融合模式。包括订单模式,比如正阳生态粮油有限公司2019年订单近3万亩,每百斤稻谷收购价195元,高于普通稻谷价格60元,让粮农每亩增收200-300元;有带动模式,比如瓜蒌产业,龙头企业通过向农户提供种苗和技术,辐射带动市内外瓜蒌种植面积近30万亩;另外还有大量农民入股的合作模式等。

2)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有效实现农旅结合。坚持以天柱山旅游为主导,以农业特色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业,现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个、省级示范点4个、休闲农业聚集村39个,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625个,精品旅游线路达20多条,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从业人员超过6万人。

3)农产品电商快速发展,成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新引擎。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进电商服务下行、农产品上行,农村电商服务网点实现村级全覆盖,2019年农产品电商交易额近10亿元,年增幅超过30%,成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结合示范县”。

1.2 潜山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潜山市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呈现出较好的态势,但是目前总体上仍处在粗放经营和数量增长的初级阶段,农业大而不强,产品多而不精,发展程度较低、融合层次较浅。

1)市域内一二三产业发展关联度不高,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严重不足。潜山本来农业基础好,又有著名风景名胜区,既是农业大市(县),又是旅游强市(县),但市域内农业、工业与旅游三产业长期都是相对孤立的发展,工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上不能支持农业,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下不能服务旅游,提供旅游产品。农产品加工无法与发达地区相比,即使与相邻兄弟市县也有很大差距,这是潜山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短板。

2)农业产业链条偏短。由于缺少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再加上潜山主打的农产品大多难以精深加工,水稻、茶叶、油茶、瓜蒌生产以后直接用于饮食消费,蚕丝和中药材等出售的也只是初级原产品,没有开发太多的功能用途,所以产业链条自然就短,效益上不去。大家都知道山东寿光主打蔬菜,除了上餐桌以外,还开发了各类蔬菜干,生产果汁、果酱、制酒、提炼色素甚至化妆品,不下几十种。农业总体效益与其链条长短呈正相关关系,寿光蔬菜产业链条长因此效益好;而我市农产品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经济效益差只能是挣辛苦钱。

3)农业产品层次较低。虽然潜山经营主体产品数量和总量不少,品质也很好,但多数还处于初级生产阶段,缺少深加工和精加工,品牌也没有打响,多是“只见商标,不闻品牌”,特别是茶叶、瓜蒌同类品牌多而且杂,没有形成品牌的合力,市场价格处于低端低位,与产品品质相比,有着较大落差。

4)新型主体支撑带动作用不强,产业融合发展动能不足。潜山市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体呈“小、散、低、弱”狀态,企业经营模式传统,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创新能力较弱,缺乏开发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的能力,对农业产业发展的引领、组织和带动作用发挥不明显。

5)利益联结机制较为松散,产业融合发展方式简单。总体来看,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或初级产品上,农民与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结还较为松散,农户没有参与到农产品加工、流通、销售等增值链中。

2 进一步推进潜山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对策

虽然潜山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步晚,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但也有其独特的优势。潜山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历史上就是国家粮食生产基地县,也是农业多经生产大县,舒席、中药材、雪湖贡藕、石耳、生姜、茶叶、蚕桑、瓜蒌等名优特产闻名遐迩。同时潜山拥有国家级天柱山著名风景旅游区,农旅结合有着先天的优势。根据以上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现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确立“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指导思想。第一产业是融合发展的基点,第二产业是要主攻的重点,第三产业应该是潜山的亮点。

2.1 做强潜山农业,筑牢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基础

潜山历史上就是典型的农业县,虽然现在已经撤县设市,但人口大头仍在农村,农业基础地位依然重要。要加强产业基地建设,提升规模。各乡镇(村)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合理选择主导产业,相对集中连片,形成规模效应。要加强标准化建设,提高质量。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引导产品质量达标的农业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及时申报产品质量认证。要加强品牌化建设,扩大影响。潜山虽然拥有“天柱山瓜蒌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王河舒席”“雪湖贡藕”地理标志商标,“皖峰”“渡民”等中国驰名和著名商标,但品牌总体不响,差异化不明显,必须根据潜山农特产品的生产优势和独有的富硒、富锌、富负氧离子的环境优势,以及潜山悠久的历史文化特点,努力培育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

2.2 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引领,打通一二三产业融合通道

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鼓励有能力、有实力、有潜力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建立融基地生产、精深加工、市场开拓、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完整的产业体系,延伸产业链条。要开发新产品,以多元化的加工技艺为核心,包括潜山特有加工工艺、加工材质、文化传承、工匠精神等,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技术、特色加工等有文化内涵及工艺在内的加工产品,引领现代农业向“高端、高值、高效”方向发展。要加强农业加工园区建设,引导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支持企业前延后伸,实现转型升级,发展原料基地,培育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融合。要坚持绿色发展提升品质,引导企业低碳、低耗、循环、高效加工,形成一个绿色加工体系,并依靠现代信息和智能技术进行质量控制,实现全程可追溯。

2.3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激发融合发展的市场活力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需要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品牌培育的投入,小规模经营的农户很难负担起如此高昂的成本;较小的经营规模也无法为产业融合提供发挥作用的平台。“从一定意义上说,农业经营主体决定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水平和规模 [2]”。将家庭农场发展作为重点,鼓励新型职业农民兴办家庭农场;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组织功能,支持发展特色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多种产业形态,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其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

2.4 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掘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要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以农耕文化为魂,以古朴村落为形,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创新创意为动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农业或乡村的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传承、科技教育等功能。使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空气变人气、劳动变运动、农产品变商品,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拉动消费升级和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5 完善利益分配,建立形式多样利益联结机制

积极发展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等组织形式,构建多种类型的融合模式,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优先支持农业合作社等与农户具有密切联系的经营组织,构建“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农企融合共赢模式。要尊重农民意愿,选择利益连接方式,如订单农业、保底加分红、股份合作等,“到底哪种形式比较好,完全要由农民来选择”。

2.6 多种模式同步推进,向农业各环节全面渗透融合

潜山自然资源多样,农业形态多样,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方式也应该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积极推动新技术新业态向农业各个环节渗透融合,探索打造产城(镇)融合型、农业内部循环型、农业产业链延伸型、农业多种功能拓展型、新业态向农业渗透型、园区前延后展型等多种类型。特别是坚持“消费导向”,“关注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及其对农业需求的影响,深入研究不同类型、不同年龄人群特别是80后、90后、00后人群的消费行为、消费方式、消费结构的差异[3]”,大力发展网络营销、租赁托管、农商直供、产地直销、食品短鏈、社区支农、电子商务、体验经济等个性化多业态融合发展方式。

2.7 完善供给政策体系,强化融合发展的要素保障

当前,土地供应还不能完全满足融合发展项目扩大规模、延伸业务的需要,设施农业用地在产业融合价值链中难以实现资产增值,同时农村面临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网络、信息等生产要素短缺问题,因此,要全面深化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多渠道盘活农村存量土地资源,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予以保障。推行“多规合一”,有效保护农业设施和资产,改善农业投资环境,增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统筹安排财政涉农项目资金,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投入,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基金、贷款贴息等方式,带动社会资本投向农村产业融合领域,同时积极提供政策性融资担保,解决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造就更多乡土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宝文.在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联盟成立大会讲话[EB/OL].中国农网http://www.farmer.com.cn/zt/219nzt_9866/qgnccyrhfzlmcldh/list.shtml.

[2] 江泽林.深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N].人民日报.2020-07-08.

[3] 姜长云.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N].经济日报.2015-04-11.

猜你喜欢

思考建议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对山东高考改革的几点见解
试论物理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教育
加强边远民族地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教案设计的思考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