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1-11-12

散文百家 2021年5期
关键词:渔翁诗词教学法

袁 微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内坑镇三民中心小学

情境教学法在教育界并不是一个新名词,多数教师能够理解情境教学法的基本含义教学特点,但是在实际授课中难以有效落实。在教学改革逐渐深化的今天,国家鼓励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情境教学法实施可以集中教学资源,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多种教学优势。因此笔者认为将情境教学法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是极有必要的。

一、基本概述

1.情境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情境教学法就是在语文课堂中,教师有计划性地、有目的性地创设教学场景,根据教材或者本节课授课内容,不断贴近,甚至是还原作者情感、人物状态,以形象性、主体性为原则,帮助学生完成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教学中重点和难点,从而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促进学生智力发育,提升学生们情感共融共通能力。

2.情境教学法的主要特征。

笔者认为,情境教学法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情切”、“形真”和“意远”。[1]在语文科目教学过程中,有些文字对于小学生来讲是晦涩难懂的,尤其是古诗类、古文类文章,文字表达较为抽象,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较弱,适当引入情境教学,构建“形真”的教学环境,可以将文字转化为“画面”,将平面化的教学形式成功转化为立体性教学,让学生建立真切之感。其次,语文的表达方式可以概括为“理念寓于其中”,通过各类人物、鸟兽虫鱼、山川河流等意象,来借景抒情,通过情境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授课氛围,让其更好地走进文本,通过语言描述和信息技术的加持,感染学生,增进学生情感体验,从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拓展其想象空间,激发其激发创造力。

3.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情境教学法以教学任务为核心,以情境构建为主要授课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审美教育,让学生更好地领悟文章内容。因此必须遵循教学内容真实性和趣味性的统一、教学生活化与学生想象能力之间的统一、更要遵循语文教学工具性和情感培养人文性的统一。在创设情境时,教师不能一味地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采用脱离生活的案例,或者构建与生活常识相背离的教学场景,这样的教学方式是没有任何学术意义的,即使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也无法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应该统筹兼顾课堂趣味性和真实性之间的关系。其次,在教学场景构建过程中,应该从生活实际出发。[2]选择学生熟悉的场景,让其能够快速融入教学环境,更好地激发其想象力和创新力。最后,在正式教学过程中,应该以语文的人文性为根本,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充分利用学科的工具性,实现思想文化和情感之间的融合,同时促进语文的应用能力。

二、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为了探究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笔者以古诗鉴赏《江雪》为教学为例,深入分析情景构建的方式。古诗词含蓄优美,情意悠远,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但是多数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不够,再加之现代汉语与古汉语之间存在一定的语法差别,加剧了语文教师的教学难度。因此,将情境教学法融入到古诗词教学中,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让学生充分体会诗词魅力,实现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通共融。

1.课堂导入。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应该先进行有效情景建立,通过针对性提问,逐渐将学生目标向本节课授课重点靠拢。比如询问学生:“古往今来,描写冬天的诗句不胜枚举,同学们能否说出关于冬天的诗词?”通过引导式提问,让学生回忆有关诗句,并进行第二次提问:“同学们从以上诗句中,可以看出冬天具有哪些意象,而这些意象给人什么样的感受”。学生们纷纷回答,冬天意象主要有“梅花”、“雪景”、“大风”、“寒冷”等,营造的氛围比较清冷、孤单。通过类似提问,让学生回顾以往学过的诗词,不仅起到了复习的作用,还让学生们从意象中分析诗词情感色彩,提升学生“文字”和“情景”的感知能力,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授课依据。

2.朗读、诵读诗词。

在《江雪》一诗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自信阅读诗词,可以大声朗读,可以默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预留充分的自由发挥时间,让其找到“诗眼”,并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其次还应该对学生的阅读质量作出要求,必须要将所有字词都读对,尤其是生僻字,在第一遍朗读时,学生可以按照教材中标准的拼音来阅读,加深字词印象。在第二次朗读时,应该让学生在去掉拼音提示的情况下,观看多媒体屏幕中呈现的古诗进行朗读,检验学生对“径”、“蓑笠”、“钓”等词汇的掌握程度。其次还要对学生的朗读水平提出要求,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朗读示范,也可以播放背景音乐,和名家诵读的音频,通过声音的带入,为学生构建完整的体悟环境。比如:千山(停顿)鸟(停顿)飞(停顿)绝,万径(停顿)人踪(停顿)灭。孤舟(停顿)蓑笠(停顿)翁,独钓(停顿)寒江(停顿)雪。让学生能够明显感觉到诗句的结构划分,掌握正确的阅读节奏,让其自行感悟诗人的情感基调,体会诗中想要表达的情感。

3.品读诗中意境。

(1)情景构建。教师在学生朗读、诵读

,应该进行启发式提问,有目的性地引导学生体会诗词意境。[3]比如询问学生:“诗名为《江雪》,同学们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到雪”?学生A 回答:“独钓寒江雪”就表示当时正在下雪,或者作者正在雪景中垂钓。学生B 回答:“鸟飞绝”、“人踪灭”等描写可以从侧面看出正是因为雪天,才没有人和鸟的踪迹。之后教师再次提问:“这样的环境给人一种什么感受”,学生回答:“寒冷、安静、孤独、寂寞”。利用引导式提问的方式,层层递进,为学生版解读诗意。

(2)情感构建。在揭示了作者垂钓的环境基调之后,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同时在多媒体屏幕上播放《江雪》的插画,并引导学生说出这位渔翁的心情是怎样的,多数学生认为蓑笠翁独自一人在大雪天去江边垂钓,心情必然是悲伤且孤独的,因为从孤舟蓑笠翁中的“孤”字,和独钓寒江雪中的“独”字,可以体现出垂钓之人的“形单影只”,没有人陪伴,也有可能是不被人理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效提问让学生对“蓑笠翁”和作者形象进行猜想,在情景构建的基础上,进行学生与作者的情感构建,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强化对意境的理解。

(3)情感体会。在《江雪》的讲解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情感是非常直接的,由于学生的年纪较小,对于作者柳宗元的了解可能并不够,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适当引入作者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虽然全诗篇幅很短,文字数量很少,只有20 个字,但是作者描绘出的意境是极其悠远的,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一个映射,同时也是一种“幻想”,抒发了作者对当时的唐代社会不满的情绪,体现出“渔翁”的愤懑苦闷,清高孤傲,同时也借助“渔翁”这一形象,来指代自己郁结在胸,受到朝廷的排挤,对朝政不满,对当时社会现状不满的情绪,并通过“独钓寒江雪”来表达自己愤世嫉俗,不与人同流合污的思想情感。如果此时学生不能理解渔翁的行为,或者不能领悟该种思想情感,教师应该利用较为生活化、口语化教学方式,层层递进,为学生勾画老渔翁形象。比如:“为什么在大雪天,渔翁已经独钓很长时间,甚至已经快成为了雪人,但是他为什么不肯离开”。“你们可以从这一举动中看到渔翁的什么品质”?此时学生就会理解该首诗表达了作者不服输,不屈不挠的精神,突出超脱世俗、远离尘世的内涵。通过情感体会,让学生与作者之间架起情感的桥梁,激发学生古诗学习兴趣,通过情境教学,有效提升教学效率,让学生充分体会诗词魅力。

情境教学法实施可以集中教学资源,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是因为种种现实性因素,情景教学法在实际授课中难以有效落实。因此笔者建议通过课堂导入,品读诗中意境来进行情景构建,情感构建,情感体会,从而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强化对意境的理解,让学生充分体会语文的魅力。

猜你喜欢

渔翁诗词教学法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渔翁
神秘的“渔翁”
旅途探险记之“渔翁”
渔翁收藏:李群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