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五行哲学思想在中国传统绘画创作艺术中的体现

2021-11-12王瑞婷

戏剧之家 2021年1期
关键词:哲学思想绘画创作

王瑞婷

(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33)

五行学说历史悠久,被中国古人所普遍接受和应用。五行学说经过长期的发展、演进,已经与社会、文化、政治、科学等领域紧密融合,并逐渐成为主宰古人活动、思想观念的基础性、核心性要素。回溯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五行学说可谓是影响颇大。作为一种哲学思想,五行学说以其独特的外在形式、丰富的内在意蕴,反映了中国传统绘画创作、发展的文化基础。如五代荆浩的《匡庐图》、卫贤的《高士图》、元代王蒙的《葛稚川移居图》、北宋许道宁的《渔父图》等等,成为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在绘画艺术中的具体体现。在《匡庐图》中,整个画面以庐山为景,上面部分,描绘的是庐山的山峰,奇峭的山岭如刀刮,中间的瀑布飞流直下,一条山道隐现于画面中间,岭下有溪流,溪流上有村舍亭屋、桥梁曲折,山下有人骑往来,水面有小舟渔人。参照五行学说理论,上面的山峰似“火”,中间山道似“木”,整个构图传递出“木生火”的相生相长的创作气势。由此可见,传统绘画创作实践对五行哲学思想的运用,表达了整个绘画思想与五行哲学思想的相融共生。

一、传统绘画创作中的五行要素

五行学说是一种思想,更是传统绘画审美鉴赏的一种方法。五行学说理论,常用来对绘画艺术进行品鉴,分析绘画创作的立意、取材、构图、表现手法,以及笔墨用色特点等。传统绘画中的“立意”,意指创作者对绘画“境界”的追求,借助于绘画形象,融入笔墨技巧,来传达作者内心的主观情感。“构图”是绘画中的“章法”,顾恺之提出“置陈布势”理论,将绘画中各要素的布置、人物关系的安排等作为创作之法。南齐谢赫提出“经营位置”理论,也是强调绘画对象不能随便排列,需要精心经营、巧妙布置。从五行学说的本义说起,则是“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体现了传统的哲学观。

(一)金

探究中国传统绘画,从绘画题材来看,常常以人、动物的生活图景为主体,如人物图中人的形象,动物图中动物的选择,属“金”。绘画艺术,需要分析绘画的立意。通常,萧瑟清闲的意境,传达出疏朗的精神之界,也属“金”。构图是绘画创作的基本要素,通常以半圆形或圆形为构图特点,也属“金”。在绘画艺术手法运用上,表达细致、工整的创作内容,采用写实手法创作真实细节,也属“金”。在传统绘画笔墨用色上,“笔力”属“金”,“焦墨”“干墨”“宿墨”属“金”,而用色中的“白色”属“金”。

(二)木

所谓“木”,在传统绘画中,以自然景物为选材,表达舒展的画面境界,属“木”。绘画的立意方向,追求“画外之境”者,也属“木”。结合绘画创作之构图思路,以高竖矩形、直瘦长方形为构图要点的,属“木”。在绘画表现手法上,直接用墨来勾勒画面,放弃线条的描绘,即“没骨”手法属“木”。在用笔与墨色上,“笔气”属“木”,“浓墨”“重墨”属“木”,“青色”属“木”。

(三)水

所谓“水”,传统绘画中,对小桥流水意境的表达,特别是在题材中,有流水之样,表达柔情、爱心的仕女图,属“水”。围绕绘画创作的立意,传递空灵、幽远、孤傲、清寒之境的画面,也属“水”。在构图上,将画面设置成波浪状,或者呈现“S”形曲折之风,也属“水”。在绘画表现手法上,以水、墨酣畅表达为主,也属“水”。在笔墨用色技法上,“笔势”属“水”,“湿墨”“淡墨”“轻墨”属“水”,“黑色”属“水”。

(四)火

所谓“火”,在传统绘画中,具有政治性抱负,或者革命性、宗教性题材的绘画作品,属“火”。立意的表达,追求创作者的“心灵之境”,也属“火”。在画面构图上,以尖锐三角形构图者属“火”。从绘画表现手法上,用笔简练、表达神韵意象的“写意”手法,属“火”。在笔墨色技法上,“笔意”属“火”,“破墨”“泼墨”属“火”,“红色”属“火”。

(五)土

所谓“土”,在题材选择上,大度、厚实、沉稳的山水画,属“土”。从画面立意上来看,以大量留白、融入“虚静之境”者,属“土”。从画面构图上,横长方形、正方形构图方式,属“土”。从绘画手法上,利用单墨线进行勾勒,不进行藻饰的“白描”手法,属“土”。在笔墨色技法上,“笔法”属“土”,“积墨”“渍墨”属“土”,“黄色”属“土”。

二、中国传统绘画中五行哲学思想的立意表达

“立意”是绘画创作的灵魂,对中国传统绘画而言,立意的选择体现了创作者的最高境界。对传统绘画进行评析与鉴赏时,“立意”体现了创作者所追求的“思想态度”与“格调氛围”。从“立意”中,鉴赏者可以获得某种情感或精神体验,能够从创作者的“立意”表达中感悟到某种精神高度。绘画作品所要表达的“境界”,就是创作者的“立意”表达。可见,“立意”关系到创作者对其作品内在气韵、外在形式及精神情感的综合与凝炼,也是创作者文化意蕴与人格品德的集中抒写。

(一)简约,强调对“金”立意的表达

五行中的“金”,“从革”,意为变革、革故鼎新之意。在绘画中引申为清肃、收敛、清洁之意。在古人的操守志趣中,清洁、收敛、清肃者,多表现为人的简约品行或性格,将之归类于“金”。由此,在绘画创作中,追求“简约”以获得清逸之风的创作态度,使其作品具有简约之意。南宋梁楷的《李白行吟图》,整个作品寥寥数笔,将李白行吟之状挥洒得淋漓尽致,特别是整幅画面没有背景,用以少胜多的手法,展现了李白的不羁与豪放,更增添了画面神韵。“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绘画立意中的“简约”艺术,与老子所倡导的“大象无形”哲学观不谋而合。同样,传统绘画中,简洁的笔法、干净的墨色、收敛的效果,体现了五行中的“金”。

(二)萧散,强调对“木”立意的表达

在绘画立意中,追求“曲直”变化,引申为对大自然状态的直接刻画。如树木生长的姿态,有舒畅、生发之意,体现大自然性质特点的,属“木”。对于“木”的立意,解释为“萧散”之境。创作者在绘画中,所要表达的是无拘无束的清逸,以获得精神上的疏朗。“萧散”立意下,联系生活,体现为平和、自然,联系精神,体现为自由、洒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正是创作者所要表达的诗意生活旨趣。观赏徐渭的《墨葡萄图》,“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创作者从闲散的生活中,去观察并表达“萧散”之境,与老子所提出的“道法自然”有异曲同工之妙。“萧散”是创作者内心自由自在的真实写照,也是对闲淡生活的真实刻画,体现了五行中的“木”。

(三)荒寒,强调对“水”立意的表达

五行中的“水”,意为“润下”,引申为水的滋润、流动向下而带来寒凉之意。在古人的绘画创作中,与流动向下、滋润有关的事物,归属为“水”。在传统绘画中,“荒寒”作品以幽僻、清冷、宁静、空灵的意境为主。如马远的《寒江独钓图》,让整个画面与孤独为伴,将内心的抑郁、悲愤融入幽远的寒江边。同样,王维的《江干雪霁图》《雪溪图》等,多是以水墨笔法来表达荒廖的氛围,体现“静穆”“幽深”“空灵”之境。“荒寒”作为一种创作立意,与庄子的“虚”“静”“空”“寂”哲学观相合,体现了五行中的“水”。

(四)灵动,强调对“火”立意的表达

在五行中,“火”指“炎上”,有温热、升腾之意。古人在绘画中,将明亮、温热、向上升腾的事物,归属为“火”。“灵动”,暗含对心灵的感知,在画面立意上,有“画内之境易绘,画外之意难求”之说,从创作者的心境入手,借助于画面中的物象,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无限精神旨归,从而给鉴赏者带来无限遐想。灵动之意,可以表现为“气韵生动”,可以表现为“追求神似”。对灵动的感悟,既体现于心灵,又感知于生命。清代八大山人的作品中,很多都是表达“灵动”之境的绘画作品,其《鱼》更是典范之作。将五行中的“火”与传统中医结合来看,心属“火”,意为“心灵”,表达创作者的思想与情感。“灵动”的思想,与画面中的“火”相结合,即有温热、升腾之状,体现五行中的“火”。

(五)拙丑,强调对“土”立意的表达

在五行中,“土”曰“稼穡”,即提供植物生长的土地,引申为受纳、承载之意。古人绘画创作中,对具有承受、生化之意的事物,归类于“土”。传统绘画创作,其追求多体现为“美”。对“美”的追求,往往也有疲劳之嫌。“拙丑”是对“美”的质疑,也是一种“美”的体现。在一些古代绘画作品中,一些追求“拙丑”的画家,试图从立意上确立“拙丑”。如梁楷的《泼墨仙人图》,“仙人”敞胸、露肚、身披宽大衣袖,便是毫无美感的“拙丑”之境。同样,对“拙丑”立意的表达,看似无技巧可言,实则为质朴、率性之作。老子提出“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哲学观,从传统绘画审美来看,“美”与“巧”的对立,就是“丑”与“拙”的对立,以不完美、不圆满为立意,来打造“拙丑”之立意。

三、结语

五行哲学思想是对中庸与平和理念的辩证,传统绘画结合了五行学说中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谋求理念上的和谐与统一。如“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以相生为主线;“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以相克为主线。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五行相生、相克关系,不能过分强调某一要素,以避免出现造型怪异、结构散乱的情况。如“木”过多,则匠气过重;如“火”过多,则画面躁狂;如“土”过多,则画面迂滞呆板;如“金”过多,画面刺骨尖锐。要凸显五行中各要素间的“调和之美”,从相生相克辩证观中,确立传统绘画的审美标准。如,对“木”形,辅以“水”来滋润,笔墨线条塑造物象造型结构时,可以融入水墨法进行渲染,体现“水生木”之效。不过,对五行哲学思想的认知,也要辩证对待,深刻把握、灵活运用,进而抓住传统绘画创作之核心底蕴,让绘画作品成为佳作。

猜你喜欢

哲学思想绘画创作
“双百”方针与毛泽东哲学思想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立足实践的邓小平哲学思想
商鞅军事哲学思想简论
《学习毛泽东哲学思想》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