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飞在天上,到落地造车

2021-11-11

计算机应用文摘·触控 2021年20期
关键词:大疆造车车载

大疆求变

现阶段的“无人机一哥”大疆,身上贴着一个鲜明的关键词—求变。

经过了几年的默默折腾,“神秘项目”大疆车载终于浮出水面。倒不是说造无人机的大疆突然也要跑去造整车,它是以大疆车载的品牌,向汽车企业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做汽车行业的一级供应商(Tier1)。

站在大疆创始人汪滔的角度,重金投入汽车业务,是大疆“失宠”后想重回高增长必然的决定。

没有人会去质疑大疆在无人机领域的成功。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2023年中国无人机行业市场需求预测及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对大疆公开统计资料汇总显示,2013~2017年大疆科技的销售收入以每年约一倍的速度增长。尤其在2015~2017年,大疆营收分别达59.8亿元人民币、97.8亿元人民币、175.7亿元人民币,增速维持在60%以上。

然而之后的2018年往往被认为是大疆的拐点之年。据投资人透露的数据显示,2018~2019年,大疆的收入和净利润相比2017年均出现了下滑,尤其是2018年,营收、净利润都处于这三年(2017~2019年)的低谷。

业务层面上,大疆产品线覆盖消费级、专业级、行业应用、农业应用,前后两部分也就是常说的To C和To B的区别。在这其中,消费级无人机在大疆收入构成中占绝对的大头,主要包括御Marvic系列、DJI FPV系列、晓Spark系列、精灵Phantom系列、灵眸Osmo系列和机甲大师RoboMaster系列。但是自2018年发布旗舰无人机Mavic之后,大疆已3年没有新款Mavic的相关消息。2019年号称“以小博大”的Mavic Mini,曾创下大疆成立14年来的销量之最,然而2020年年底更新发布的Mavic Mini2,能否续写入门级航拍器的销量传奇,尚未有具体销量数据支撑。

至于教育机器人,自2015年起的4年时间内,大疆投入了约3.5亿元人民币到机器人大赛,却没有构建可从中获利的商业化模式。所以外界给RoboMasters的标签普遍是:这是一场大疆变相地高价招聘会,有招揽人才的野望,有打造工程师文化的情怀,唯独弱化了盈利目标。

同时,笔者认为,另外几个板块的新业务目前来看都担不起“再造一个大疆”的重任。

专业级别的手持云台等手持影像产品,作为原本推动业绩的第二个火车头,并不能延续大疆在天空端的绝对优势,在与智云、GoPro等对手的激烈竞争下,市场占比难以过半。考虑到全球手持云台32亿元人民币左右的市场规模(2020年,艾瑞资讯行业研究报告预测),如此小的市占率所带来的营收,并不足以撑起大疆1 660亿元人民币的估值。

农业应用中,大疆植保无人机去年营收在国内市场占比倒是超过了50%,但农业近几年虽然需求增速迅猛,在细分领域却有着各种差异化的定制需求,很难出现消费无人机用一个标准品“赢家通吃”的局面。

对如此背景下的大疆来说,只有汽车这个万亿元人民币级市场,才足够大到有望担起第二引擎的重任。

难以放下的“天生骄傲”

很多人说,大疆一“出关”正赶上了汽车智能化成为业界共识的时刻,其实不是的。实际从2016年开始,大疆就着手车载领域的研发。区别于火热造车的大多数科技公司,大疆没有在前期大肆宣传,而是选择了“文火慢炖”的方式进入车载领域—不得不说,这很“大疆”。

不难发现,过去5年的“造车”之路,大疆走得并不輕松,它几乎尝试了所有主流路径:合资成立过自动驾驶公司、做车企的智能驾驶一级供应商、卖激光雷达,在此期间也经历了多次组织架构调整。

不仅于此,大疆还前所未有地遭遇了人才荒。此前在无人机地盘上大疆一直都不担心招人,大疆的offer就是最好的offer。但进入自动驾驶行业,巨头林立、人才稀缺,业界“大牛”要么自己成立公司、要么被巨头抢走,大疆的金字招牌难以像之前那样好用。

自动驾驶行业人才本就稀缺,此外根据猎头公司及离职人员透露的消息,大疆很少会给新人期权、股票。再加上至今也没公布上市计划,这都可能导致大疆对高级人才的吸引力骤减。

然而这也许还仅是开始。大疆造车,是一场彻底的、关于如何离开舒适区的战斗。别的不说,搞定B端车企客户当“乙方”,某些方面就让大疆没那么舒服—毕竟在固有认知当中,大疆是一家擅长To C超过To B的公司。

以前做无人机的时候成绩太好,可以跟供应商、合作伙伴签一些很硬气的条款。但现在做车企的一级供应商,之前的“傲慢”难免延续了下来,而这却不是大疆能称霸的那个领域了。创汪滔喜欢隐居幕后,习惯与资本和媒体保持距离。就连大疆车载在2021年上海车展的首次亮相,也都是大疆总裁罗镇华和大疆企业战略总监张晓楠等人代表出席。

说来有趣,大疆曾在2017年与东风资管成立了自动驾驶公司“丰疆智能”。但在2019年年底,大疆撤走了所持的全部股份,仅是因为“合作双方风格不同,大疆还是喜欢做自己能100%控制的事”。

大疆着实不是一个能“服侍”人的公司。

小的合作方看不上,大的企业又有自己的高姿态,大疆的天生骄傲,似乎不得不试着放下。换个角度,尽管B端经验欠缺,但大疆擅长“基于技术去做系统架构型的研发”,其实在服务B端时颇有优势。未来想做好一级供应商,需要大疆改变过去的一些性格,学会倾听和吸收B端客户的各种“非标”需求、学会平衡直销与代理之间的利害关系等。

猜你喜欢

大疆造车车载
大疆全航测解决方案
新宝骏KiWi EV大疆版
高速磁浮车载运行控制系统综述
造车新势力进入量产期
迎接升级版开门造车时代
当资本无处可去时,可以造车啊!
伴你“慧飞”
智能互联势不可挡 车载存储需求爆发
互联网造车能否更靠谱?
基于ZVS-PWM的车载隔离DC-DC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