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修身明志 笃学尚行
——罗源第一中学办学主张与实践

2021-11-11吴雪峰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明志办学课程

吴雪峰

(罗源第一中学,福建 福州 350600)

福建省罗源第一中学创办于1942 年,1996 年被评为福建省“二级达标中学”,2015 年3 月跻身福建省“一级达标中学”。作为人口仅26 万左右的罗源县域唯一的一级达标高中,学校结合不同时期的发展实际和核心素养培养需要,不断强化内涵建设,形成“修身明志笃学尚行”的办学主张,努力实现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一、传承历史积淀,赓续发展方向

福建省罗源第一中学前身为“罗源县立初级中学”,1956 年秋增设高中部后易名为“罗源中学”,1958年学校正式称为“福建省罗源第一中学”。建校初期,学校借用文武校舍(今罗源县实验小学校址),不久迁校于城隍庙,1955 年,又迁至现校址罗源岐山南麓。1959 年罗源一中获评“福建省重点中学”,当年罗源一中中考成绩保持专区第一,首次参加高考名列专区第二,有5 个学科成绩在全省前十名。学校当时被誉为“山区教育的一面旗帜”,《文汇报》曾专门报道。1960年原校长黄兆希出席全国文教、卫生系统群英会。学校在近八十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志远力行”的校训、“严、勤、实、活、同”的校风和“红专并进,求真务实”的校园文化,培育出数以万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志远力行”者。

回顾学校七十九年的办学历史,修身明志,笃学尚行是对罗源一中办学历史中沉淀出来的文化底色的高度凝练,体现了学校育人模式具有稳定性、独特性和先进性的特点。修身明志是对“立德为先”的践履。道家的《道德经》曰,“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儒家经典《大学》把修身作为教育“八条目”之一,认为修身是本,只有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明确志向,方可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笃学”“尚行”出自《论语泰伯》和《皇极经世书观物篇》,意指以逐本求源的态度做学问,身体力行,运用知识服务社会,强调知行合一。“修身明志笃学尚行”贯穿学校发展始终。罗源一中早在1943 年春,共产党员孙道华、傅孙焕烈士应时任罗源县立初级中学(罗源一中前身)校长叶培元邀请来校任教。他们一面认真教学,一面进行革命活动,在师生中传播马列主义。他们还组织编印《罗中歌声》,排演进步戏剧《红色的马》《压迫》等,不仅在城关演出,还带领学生到偏僻的北山、巽屿一带乡村演出,宣传抗日救国思想,传播革命火种。在他们的引导下,不少学生从此走上革命道路。孙道华老师当年编写的《罗源县中学代校歌》中“从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探源”“我们要德智体群并重,博学笃志,慎思明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振起罗川的学风,肩负建国的重任”等歌词,不仅延续于罗源一中校歌、“志远力行”的校训和“严、勤、实、活、同”的校风里,更积淀在罗源一中独特的精神风貌里。正是在传承罗源一中七十九年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过程中,学校逐步形成了“修身明志笃学尚行”的办学主张。

二、优化环境浸润,涵育文化气质

校园环境是一部无字的教科书,是蕴含潜在教育因素的无声的语言,以它独特的方式讲述着学校的办学风格,办学主张和文化密码。罗源一中坐落在岐山南麓梅岭古道旁,毗邻我党早期优秀党员林可彝烈士故居,校园环境处处融合“修身明志笃学尚行”的办学主张。如“志远力行”校训石、红专并进“红专楼”(校史馆)、“同心同德”行政楼、“求知求真”图书馆、“求实求是”格致楼、“弘毅力行”高三楼、“明德笃学”教学楼、“敦笃励志”校友楼、“明心见性”心育室、“辨物居方”生物园、“经纬天下”地理园、“辑志协力”学生发展中心、“红色引领”党建书吧、“凤鸣岐山”雏凤文社、“格物致知”科技活动展板、“知行合一”研究性学习汇报展板、“个性张扬”的学生社团活动海报、正心修身涵养德性的宣传栏、志远力行厚德载物的优秀校友介绍、蹈厉奋发见贤思齐的学生星“琅琊榜”,推诚相见温馨友爱的“心语”专栏、宿舍里的舍标设计、环境布置、励志标语、作息规定等,教室内的班级宣言、班级公约、学习园地、活动剪影墙、温馨生活角、流动图书角以及师生守正创新、同频共振的思维课堂,操场上舒展的太极拳、奔跑的身姿、跃动的音符、旋转的舞步、乒乓球台上的你来我往、排球场上的相爱相杀、篮球场上的激烈角逐,还有校园十佳歌手大赛、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杰出校友、优秀家长或专家教授应邀开设专题讲座的“一中论坛”“岐山论道”“道德讲堂”“名家讲堂”,友好单位基于特色区域资源的合作共建或指导协助,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师生书画作品展、奇思妙想、独到手眼的主题手工作品展、生机勃勃、创意频现的爱心义卖跳蚤市场、猜灯谜、高三喊楼等活动……汇聚为有形无形、有声无声的独特气息,凝练成“修身明志笃学尚行”的特色底蕴,弥漫在一中的青苔石坡、通幽曲径、围墙上的个性涂鸦、校史馆的红墙黑瓦,漫溢在青藤下的石桌石椅、野花奇果、蝴蝶松鼠以及承载着一中历届学子成长印记、青春记忆的毕业树——金叶蓝花楹的花瓣雨中……浸润涵育着一中师生独有的文化气质“志存高远、严勤实活、知行合一、同心协力”,沉淀为烙在每一个罗源一中人心中的价值认同。

三、构建课程体系,丰富发展载体

课程是学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载体。“课程”最早是1859 年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提出的。它由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而来。它既有名词“跑道”之意,又有动词“奔跑”之意。可知,课程既可理解为学生设计学习过程的轨道;也是学生对自己学习经验的认识。广义上说,课程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与教学进程的总和,包括文化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以及隐性课程。学校结合自身办学理念,通过课程体系建构落实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和校本课程的特色化开发,形成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是彰显学校办学主张的关键要素、主要支柱和重要载体。

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领域,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种素养[1],以及学校“志远力行”的校训和“修身明志笃学尚行”的办学主张,学校构建了“一轴四驱四线”课程体系(见图1)。一轴指“以人为本,以质为重,为学生发展奠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四驱指以崇德修身课程、文化基础课程、自主发展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四大课程群为驱动,指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崇德修身课程包含军事训练、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以及党建引领的思政德育活动,其中法制教育是亮点,学校优秀学生连续三年荣获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演讲比赛高中组一、二等奖。文化基础课程包含国家必修课程、国家选修课程(必选/任选)、校本选修课程(必选/任选),其中校本选修课程有特色,如《孙道华、傅孙焕烈士在罗源一中》《我和一中》《生活中的数学》《植物组织培养简明教程》《中学生健美操》《兰花种植入门》等,凸显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和健康身心,旨在促进学生兴趣、特长和个性的充分发展。自主发展课程包含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社团活动和兴趣小组,其中兴趣小组活动有效果,学生在校园啦啦操比赛、学科竞赛、省市青少年电子制作与基础机器人大赛中获奖的项目和人数在福州市内外有较大影响。综合实践课程包含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志愿服务、劳动实践和研学实践,聚焦培养责任担当、问题解决、价值体认、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2]其中2019 年师生捐资成立的罗源一中“慈善爱心基金”和罗源一中高洋农场(占地376 亩)的徒步拉练与劳动实践是特色,高洋农场劳动实践基地被评为“福建省首批百个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特色项目”。四线指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四线联动,融合于四驱的课程架构中,形成综合育人网络。特色课程体系的一轴、四驱、四线,彼此关联,完整统一。崇德修身课程是培根铸魂的课程,旨在培育学生崇高的道德品行和道德情感、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积聚向上、向善的力量,树立高远的志向,聚焦核心素养的必备品质,指向办学主张的“修身明志”。文化基础课程、自主发展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对应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聚焦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指向办学主张的“笃学尚行”。

图1 罗源一中“一轴四驱四线”课程体系

四、做强特色项目,凸显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往往离不开学校的传统优势项目。罗源第一中学科技教育活动的一大特色是始于1993 年的植物组织培养“研究性学习”实验课题,其课题研究成果在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多次荣获优秀项目二、三等奖。从1993 年至今,学校一直在传承与发展中探索县域高中科技教育的办学特色,在如何做好科技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协同发展问题上进行持续研究,力求凸显学校科技教育办学特色。多年来学校积极开发校内外科技教育资源,建立校内外科技教育基地,持续开展科技教育普及活动,如①邀请科技方面颇有建树的校友返校或外聘专家教授为学生做科技讲座。“科技大篷车”进校园、植物组织培养、电子制作、基础性机器人制作、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技能操作竞赛,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兴趣小组参加夏(冬)令营,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等,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校本化的特色项目。省、市、县学科带头人、名师、骨干教师和学校课外活动优秀辅导员组成的教师团队为学校“科技教育”的办学特色提供了有力支撑。学校常年对学生开放理、化、生探究实验室和通用技术教室,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竞赛、项目式学习以及迄今为止已举办28 届的科技节活动、高洋农场社会实践活动的常态开展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动手能力、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此外,学校加大经费投入,持续投入资金用于购买多媒体设备和理化生通用技术实验器材等,使校园具有浓郁的科技教育氛围。同时建立激励机制,保障特色项目持续稳定发展,凸显科技教育办学特色。学校先后获评“罗源县科技教育活动示范单位”“福州市科普教育示范学校”“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科普中国校园e 站”等荣誉称号。学校每年向理工科重点院校培养了大批“红专并进、求真务实、笃学尚行”的优秀毕业生。

五、加强师资建设,保障持续发展

法国教育家埃米尔·涂尔干认为,“教育的成功取决于教师,教育的不成功也取决于教师。”教师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发展教育的核心力量。为了保障学校办学特色创建和内涵发展,学校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以及完善评价机制,以整体推进教师发展,助力学校“红专并进求真务实”的校园文化建设。

针对崇德修身课程,学校切实做好党建与德育干部管理队伍、班主任育人队伍、生涯规划导师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建设,大胆任用锐意进取、有责任心的优秀教师充实到班主任和年段长工作队伍中来,建构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德育师资队伍。[3]通过德育工作责任制度、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的细化和优化、德育课题的申报与研究、主题德育教育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研讨、家校共育方式的开拓与创新、学校党建融合于学生思政德育活动的实施与改进、德育常规评比、德育论文撰写、德育案例汇编、德育经验交流、教育叙事分享、德育年会研讨等途径加强崇德修身课程的指导和实施,分阶段有侧重地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修身明志,全面又个性地发展。

针对文化基础课程、自主发展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学校立足校本生情,以提高师德修养和教师专业素养为核心,通过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创新校本研训形式、开展校本课题研究、完善评价机制等路径,打造“厚德、严谨、博学、善教”的高素质(跨)学科教师队伍,深入课堂观察,精准把脉教学,分析实践困惑,思考课题选题,依托课题研究,聚焦课堂改革,凝心聚力推动落实,有力推进学校“修身明志笃学尚行”办学主张的探索和实践。比如,为了培养学科教师的专业素养,推进名优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和名师工程建设,学校积极充实校本研训的指导力量,借助福建师范大学、福建教育学院、福建省普通教育研究室、福建省周大明名师工作室、福建省杨良雄劳模工作室、福州市教育研究院、福建省学科带头人团队、罗源县名师工作室等平台,积极组织学科教师参加新课改“应然”诉求和一线教师“实然”需求并重的培训研修、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师徒结对、理论学习、课程开发、技能培训、课题研究、观摩学习、听课评课、研课赛课、送培送教、教学督导、成果评选、打造课程实施共同体、岗位大练兵等校本研训措施,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学校以发展目标为引领,努力搭建发展平台,以“看起点、比进步、论贡献”的评价机制为支点,激励教师内生力,创新课堂教学形态,转变教师角色(从指导者到合作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指导方式(从教学问到教学习)、活动内容(单一学科到多学科综合、渗透)和评价机制(从结果性评价到形成性评价为主),基于课题研究探索学科育人、读-思-言和教-学-评一体化等课堂教学新样态,促进学生笃学尚行,发展核心素养,为学生发展奠基。

加大师资培训,提升教育质量,最直接体现在教师能力素质提升和学校高质量发展。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长为学校的主力军、省市县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名优教师和先进工作者。学校先后获评“花园式单位”“绿色学校”“福州市环境友好型学校”“国家信息化试点工程课题参与单位”“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德育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总之,罗源一中立足学校历史文化积淀、县域高中办学优势与师生特点,注重校园环境文化的浸润和特色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评价机制,注重运行机制、运行经费、环境设施等条件的保障,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发展,效果显著。罗源一中“修身明志笃学尚行”办学主张已深入人心,影响着每一位一中人志存高远、严勤实活、知行合一、同心协力,推动学校持续发展成“为每一位学生发展奠基的优质学校”。

猜你喜欢

明志办学课程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明志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重庆龙湖智能案例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去某一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