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今年诺贝尔文学奖为何颁给他

2021-11-11

中外文摘 2021年23期
关键词:布克奖坦桑尼亚诺贝尔文学奖

□ 谢 莲

北京大学世界文学研究所教授赵白生表示,今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关注难民问题的古尔纳,令人非常意外。“在非洲文坛,古尔纳并非一个显山露水的作家。”据诺贝尔奖官网介绍,阿卜杜拉扎克·古尔纳1948 年出生于东非国家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岛,现年73岁。

20 世纪60 年代末,有着阿拉伯血统的古尔纳被迫逃离刚刚成立的坦桑尼亚共和国,以难民身份抵达英国。此后,古尔纳定居英国,并在21岁时开始写作。直到1984 年,古尔纳才再次回到桑给巴尔,在他父亲去世之前不久见到了他。退休前,古尔纳是英国肯特大学英语文学和后殖民文学教授。古尔纳迄今已发表了十部长篇小说和多篇短篇小说,其中难民问题贯穿着他的作品。

诺贝尔奖官网介绍称,古尔纳在处理难民问题时,聚焦于难民的身份和自我认知。他作品中的人物总是处于不同的文化和大陆之间,处在过去的生活和未来的生活之间,面临着一个几乎永远无法解决的安全问题。

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还指出,古尔纳对真相的执着、对简单化的厌恶令人印象深刻。他的作品摆脱了刻板、定型化的描述,让读者看到了不了解的、有着多元文化的东非。在他的文学世界里,一切都在变化,包括记忆、名字、身份。他笔下的角色总是有一种由知识热情驱动的无休止的探索精神。

据CNN 报道,在新冠疫情持续导致欧洲难民危机加剧的背景下,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将今年的奖项颁给了聚焦难民、移民问题的作家。但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主席安德斯·奥尔森称,欧洲、地中海的难民问题没有影响到今年的奖项,因为“避难、移民问题已存在非常长的时间”。

赵白生称,“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的颁奖词直接体现了古尔纳的特点,他洞悉殖民主义的影响和难民的命运,态度决绝,慈悲为怀”。

古尔纳最著名的小说是《天堂》(1994),它同时入围了布克奖和惠特布莱德奖。这部作品讲述的是20 世纪初一个坦桑尼亚男孩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成长、关于悲伤的爱情的故事,其中不同的世界、不同的信仰体系发生了强烈的碰撞。

2001 年的作品《海边》入围了布克奖和《洛杉矶时报》图书奖。这部作品的主人公是20 世纪末一名从桑给巴尔到英国寻求政治避难的中年人,讲述了他面对种族歧视、不公正的对待时的故事。2005 年的《遗弃》曾入围英联邦作家奖,讲述了几代人跨越种族与文化壁垒的爱情悲剧。古尔纳最新的一部作品是发表于2020 年的Afterlives。这部作品和《天堂》一样,背景是20 世纪初,即1919 年德国对东非结束殖民统治前的一段时间。Afterlives 想要表达的是,如果种族主义等统治意识形态要求屈服和牺牲,个人毫无还手之力。

赵白生指出,阿卜杜拉扎克·古尔纳作品的最大特色,就是关注身份问题,特别是流离失所的难民身份问题。他认为,这届评委非常注重“新经典性”,而“新经典性”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凸显跨文化性,古尔纳的作品在这方面独擅胜场,这可能是他最终获奖的一个原因。

猜你喜欢

布克奖坦桑尼亚诺贝尔文学奖
坦桑尼亚2020/2021财年粮食供应充足
布克奖破例开“双黄蛋”,两女性获奖
一个小奖品
2019年布克奖获奖名单公布
杨国杰设计作品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韩国作家首度入围布克奖
坦桑尼亚:泥做小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