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缙云县垦造耕地水保水资源问题复核与整改过程分析

2021-11-10梁梦媛林光军陈敏炜周小佳

中国水土保持 2021年11期
关键词:缙云县项目区水源

梁梦媛,林光军,吕 洁,陈敏炜,周小佳

(1.杭州大地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5;2.龙游县林业水利局,浙江 龙游 324400;3.缙云县水利局,浙江 缙云 321499)

当今社会,随着城镇现代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用地供求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1]。针对这种现象,国土资源部提出了非农建设用地“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2]。为此,全国各地大力开展了垦造耕地工作[3]。垦造耕地是落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更是生态文明建设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缙云县地处浙江省中南部腹地的丽水市东北部,土地总面积1 503.52 km2,土地结构为八山半水分半田,耕地资源匮乏。为认真贯彻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缙云县大力开展了垦造耕地项目,且主要以低丘缓坡开发为主,而低丘缓坡开垦耕地或多或少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水土流失问题[4]。为此,缙云县响应浙江省政府号召,于2021年1月份开展了缙云县垦造耕地问题复核与整改工作。

1 复核与整改过程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两山”理念,切实做好垦造耕地问题复核与整改工作,根据省、市下达的文件要求,并结合缙云县的实际情况,全面排查了2015年以来立项实施的垦造耕地项目在选址、建设实施、合法合规、后期管护中存在的问题。

1.1 收集数据资料,形成技术路线

根据项目的复核与整改要求,确定需要收集的资料清单,主要包括垦造耕地项目的基本情况、初步设计方案、水资源平衡测算文本、施工图、竣工图、竣工报告等文本、数据资料,其中基本情况里包含了项目区的立项与验收日期、文号、耕地面积等基础数据。

在确定缙云县垦造耕地问题整改项目的复核与整改要求、目标与内容后,初步形成技术路线(图1)。

图1 垦造耕地问题复核与整改技术路线

1.2 内业复核

完善技术路线后,根据收集汇总的资料,经与国土部门沟通,最终汇总生成垦造耕地问题整改项目清单。根据项目清单将项目区分为4个片区,4个片区及其所包含的乡镇如下:东方片区包括东方镇、壶镇镇、前路乡、三溪乡;舒洪片区包括大洋镇、大源镇、胡源乡、溶江乡、舒洪镇、双溪口乡;新建片区包括新建镇、新碧街道;五云片区包括东渡镇、方溪乡、七里乡、石笕乡、五云街道。

咨询各片区项目是否存在水源利用率低、边坡滑坡、排灌渠损坏、耕地荒芜等情况,建立片区内业调查数据信息库,确定重点关注清单。将所有提取的信息汇总列表,以供后续查阅与应用。对于内业复核后确定的准确信息,直接填写在验收鉴定评估表中。

1.3 外业踏勘

根据内业调查阶段的成果和项目的实际情况,通过基层填报、实地访问、踏勘、无人机航拍等方法获取相关数据。针对项目存在的问题,由外业踏勘技术人员分项目逐个记录在踏勘记录表中,提出问题并给出简略整改意见,最后给内业技术人员进行汇总整理。

1.4 汇总成果,编写整改报告

通过汇总内业与外业的调查成果,最终形成合格项目和基本合格项目(存在部分问题需整治)清单。对合格项目,出具合格项目验收鉴定评估表;对基本合格项目,逐个编写整改方案,整改方案由项目区基本情况、内业复核成果、外业踏勘成果、存在问题及整改意见、投资概算、踏勘记录表及验收鉴定评估表等组成。其中,部分项目因存在田埂挡墙坍塌、泵站损坏等问题,专门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专项设计报告。

1.5 整改与验收

在根据整改方案和专项设计报告对需整改项目逐个整改完成后,缙云县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省、市下达的文件,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组织乡镇初验和县级自验,并依次形成乡镇初验报告和县级自验报告,在限定时间内上报市整改工作领导小组。

2 结果汇总与分析

缙云县垦造耕地项目问题复核与整改项目总量154个,其中有4个项目因改建养猪场、未开工、退耕还林等原因被删,最后共有150个项目进入复核清单。其中,东方片区53个项目,舒洪片区43个项目,新建片区26个项目,五云片区28个项目。经技术人员内业复核、踏勘后,最终确定缙云县垦造耕地项目样本150份,其中:86个为合格项目,64个为基本合格项目,合格率为57%。

2.1 项目分布情况

合格项目和基本合格项目在各片区的分布情况见表1,各片区基本合格项目存在问题见表2。

表1 合格和基本合格项目分布情况

表2 基本合格项目存在的问题 个

从表1可以看出:新建片区的项目合格率最高,其次为五云片区,基本合格项目大多数分布在东方片区与舒洪片区,五云、新建片区较少。

2.2 基本合格项目问题类型分布

在复核与整改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垦造耕地项目存在的问题往往不止一种,在64个基本合格项目中存在问题的分布情况如下:存在1个问题的占11%,存在2个问题的占48%,存在3个问题的占30%,存在4个问题的占11%。

很明显,存在两个及以上问题的项目占89%。

在复核与整改过程中发现,这些基本合格项目中存在的最为普遍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①边坡不稳;②水源利用率低;③排水口末端未布设沉沙池;④截排水沟、蓄水池、沉沙池淤积。归纳总结后发现,存在边坡不稳问题的项目有44个,存在水源利用率低问题的项目有18个,存在排水口末端未布设沉沙池问题的项目有11个,存在淤积问题的项目有52个。

综上所述,缙云县垦造耕地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边坡不稳、水源利用率低和淤积等,其中淤积问题属于普遍现象,但淤积造成的影响一般较小,只需由耕地承包人员自行清理即可,而边坡不稳和水源利用率低问题,需要重点处理。

边坡裸露、滑坡、挂渣会导致边坡坍塌、水土流失,严重时甚至会产生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而水源利用率低可能会导致耕地荒废或变成旱地,减少经济收益。

3 垦造耕地问题成因分析

3.1 主要问题成因分析

通过复核,发现缙云县垦造耕地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项目受地形地貌和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田埂坍塌、边坡滑塌,在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影响了农业生产;部分耕地水源利用率低,最终只能种植旱地作物等。对于边坡不稳问题,可通过在坡面喷播草籽、种植灌乔木或藤蔓等和在边坡塌方处设置挡墙进行解决。至于水源利用率低的情况,对有条件引水的,可增设引水和蓄水设施,以提升水源利用率;对没有引水条件的,只能将水田改为旱地。

(1)边坡不稳原因分析。边坡不稳问题以东方片区和舒洪片区产生的较多,这是因为东方片区的壶镇镇、舒洪片区的大洋镇地处山地丘陵区,海拔一般在600~1 000 m之间,且坡度较大,立地条件差,有边坡不稳定的天然条件,如果再遇到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极易导致边坡塌方、田埂挡墙损坏等现象发生。

(2)水源利用率低原因分析。缙云县垦造耕地项目所选取的水源点大致可归为几类:①项目区附近的水库、山塘、池塘;②径流式水源;③项目区新建的蓄水池;④通过“拦水坝+泵站”模式将附近河流湖泊水输送至项目区。然而,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垦造耕地项目所选取的水源点没有经过充分论证,导致所选取的水源点存在泵站已损坏、位置过远难以利用、提水泵站无电力可用甚至产生水源点归属地争端等情况,致使垦造耕地项目完成后,项目区缺灌溉用水。因此,在进行垦造耕地项目建设时,必须仔细核算水源量,确保水源充足,并现场确认相关设备是否完好和可以正常运行;在施工完成后,要注意边坡是否已经得到防护,未实施防护工程的情况下不能通过验收。垦造耕地竣工后,要加强对项目区的监督管理,尤其是项目区的边坡情况及水源情况。

3.2 其他问题成因分析

除较为普遍的边坡不稳和水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外,复核与整改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其他问题,如有的项目灌排渠数量不足,导致部分耕地无法灌溉;有的项目灌排渠施工工艺不达标,出现水泥脱落、破损等情况;有的项目蓄水池池壁破损,导致蓄水容量下降,最终导致水源利用率低;有的项目已经改为养猪场;有的项目拦水堰坝损坏等。不同项目所产生的问题往往会有差异,在进行整改时应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和现场探查访问信息,因地制宜地解决。

经过分析,这些问题之所以产生,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垦造耕地项目种植成本较高。缙云县的垦造耕地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坡上,且所处位置偏远、远离公路,通往项目区的生产道路坡度陡、易损毁,种子、肥料、果实的运输只能靠人工,生产成本较高,经济效益较差,群众不愿意承包,致使垦造耕地荒芜或半荒芜现象较多。

二是垦造耕地管护难度较大。垦造耕地所处位置较为偏远,且道路崎岖,导致管护困难。垦造耕地在投入生产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田埂倒塌、边坡滑塌、蓄水池淤积、排水渠道破裂损坏等,因所处的位置偏远导致其维修成本较高,维护困难。

三是垦造耕地项目责任分工不明确。乡镇(街道)作为垦造耕地后期管护的主要负责者,工作责任体系不够完善,没有成立垦造耕地后期管护领导小组,在基础设施维护、种植指导、台账管理等方面缺少专项负责人员,导致垦造耕地后期管护工作没有得到落实。

4 结 语

垦造耕地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利于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实行,而且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缙云县垦造耕地问题复核与整改行动的实施,一方面可以对已立项的垦造耕地项目进行核查整改,另一方面也可以积累垦造耕地项目的管理经验。从缙云县垦造耕地问题复核与整改行动中,可以得出以下项目建设和运行经验:

(1)完善垦造耕地项目全过程管理制度。严格把控垦造耕地项目审批、选址、建设实施、后期管护的全过程,确保垦造耕地项目的顺利实施与运行。重中之重的是,项目审批时必须复核项目区水源是否充足,建设中要加强水土保持设施的建设,尤其是边坡的防护与管理。

(2)建立完善的垦造耕地项目监督管理制度。将遥感、无人机航拍等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垦造耕地项目的监督管理,建立完善的垦造耕地项目信息管理平台,加强内部培训,同时可引进第三方技术单位,实时上传更新垦造耕地信息,进一步建立健全常态监管长效机制,构建更为高效便捷的垦造耕地项目监督管理模式。

(3)加强垦造耕地项目的管护。一方面,建立垦造耕地后期管护领导小组,完善相关制度,做到责任落实、分工明确;另一方面,调整政府扶持政策,实行以奖代补,对垦造耕地项目后期管护较好的承包方给予一定的奖励或政策扶持,对后期管护较差甚至荒废的,通过约谈承包方的方式了解具体原因,对症下药。

(4)引进第三方技术单位,定时定期对垦造耕地项目进行监测,监测内容应包括项目区边坡是否防护,水源地现状是否满足需求等信息,并及时将监测信息表反馈给水利部门,以便垦造耕地的稳定运行。在监测过程中,应加大信息化建设研究投入,全面加强遥感、无人机、移动终端等技术手段在垦造耕地项目监测中的应用,及时反馈相关信息。

猜你喜欢

缙云县项目区水源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保护水源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紫薇小学五(6)羲之中队
南水源头清如许
凌河源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及策略研究
寻找水源
华阴市农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缙云县团结小学
土地整理项目区景观格局粒度效应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