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教学追问 启迪学生深度思考

2021-11-10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350800王莲春

中学数学研究(江西) 2021年10期
关键词:等式教师应素养

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 (350800) 王莲春

追问,指的是教师为了达到预期教学目标,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或某一个问题,在一问之后的再次查问,追根究底的问.思维始于问题,教师通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追问,能引领学生积极思考、探究问题本质,使学生改变被动的浅层学习方式,促进深度学习.但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不善于把握追问时机,师生对话往往是一些应景式的话语,导致学生的思维处于浅层思维阶段,这无疑制约了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诱发、巧于捕捉最佳追问时机,在学生思维的堵塞点、易错易混点、拓展放射点上及时、适度地追问,问出学生真实想法,问出问题根源,揭示数学本质,从而构建充满思辨和灵动、有效生成的深度学习课堂,深化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1 在概念建构中有效追问,搭建思维支架

数学概念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的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四基”、“四能”,发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在概念生成的关键点进行有效追问,为学生提供思维跳板,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推理等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与交流,让学生经历概念的抽象过程,催生有意义的建构概念的智慧.

案例1 高中数学新教材(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正弦定理”教学片断

问题1 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过三角形中具有什么样的边角关系?

生(众):内角和为180°,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等边对等角,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

追问1:我们是否可以得到更准确的边角关系呢?

(学生思考,但没有人回答)

追问2:按照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我们要探究三角形中边角的定量关系.可以从特殊的三角形入手,你们认为应该先选择哪一种三角形呢?

生1:直角三角形.

图1

追问3:如图1,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式如何?

追问4:以上等式能否联系起来?

追问5:非常好!同学们对以上两个等式哪一个更感兴趣?为什么?

追问6:多么和谐、漂亮的等式啊!在一般三角形中,这一等式能否成立?

(学生思考、交流、证明……)

问题2 如何利用向量的数量积证明正弦定理?

图2

师:如图2,△ABC中存在什么样的向量等式呢?

追问1:运用数量积运算能否将它转化为数量等式呢?(学生分组探究,小组代表发言)

大家被这个等式吸引了.

图3

追问2:(2)式与射影的长度有关,可称为射影定理.还有哪些将(1)式转化为数量等式的方法呢?

生7(第二组代表):我们对(1)式两边平方,得到的是余弦定理b2+a2-2abcosC=c2.

师(追问3):sinA,sinC可以用余弦表示吗?

生8:sinA=cos(90°-A),sinC=cos(90°-C).

教师通过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追问,点燃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经历正弦定理的发现与证明过程,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符号化过程;在体验由失败走向成功的研究过程中,促使他们抓住公式的结构特征,抓住问题的本质,实现了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和深度建构,从而实现了“低起点,高落点”的教学目标,发展了数学抽象、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

2 在易错易混点有效追问,领悟数学本质

错误是一种生成性资源,在辨析教学中,仅仅让学生判断正确或错误是不够的.教师应捕捉时机,在学生思维的瓶颈堵塞点因势利导地进行追问,促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层次的思维,在思维的碰撞中思辨、理解,在质疑中感悟、求真,在“错误—探究—归真”的良性循环中增强思维的深刻性,从而不断完善知识结构,领悟数学本质,提升逻辑推理素养.

案例2 高中数学新教材(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基本不等式”教学片断

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问题学习中,教师设置了如下问题.

为了让学生找出问题的症结,教师没有直接指出错误,而是设计了如下的活动过程.

追问1:生1的解答对吗?(一些学生认为正确,另一些学生认为解法是错的.)

追问2: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问题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追问3:大家认为生2的观点对吗?我们应怎样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这个问题呢?

师:很棒!充分考虑了等号成立的条件,确保求到最值.

师:精彩!抓住等号成立的条件进行适当变形.这种方法能否解决类似的问题?

师:精彩!在今后学习中,大家应牢记基本不等式求最值问题时应满足的条件.

案例2中,面对学生的错误解法,教师没有代替学生思考——直接指出错因,而是引导他们找出问题的症结.通过追问,让学生认清自身的思维障碍,深刻理解了基本不等式的本质含义,不仅突破了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教学难点,而且帮助学生在探究中经历了从表层学习到深层思维的过程,逐步提升了自我评价的能力,促进了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素养的发展!

3 在拓展放射点追问,促进思维进阶

问题解决的过程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师应搭建“脚手架”,创设指向学生深层思考的问题,通过提问和睿智追问,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深度思维,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层理解,促进其思维水平的逐级提高.通过连续追问,引导学生在经验的迁移和重组中,将探究引向深入,开发出一些本源性数学问题,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图4

解决了本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ATM与∠AF1T相等是巧合还是必然?是否有规律可循?能推广到一般情况吗?

追问1:如何证明这个猜想呢?

追问2:由以上的证明,我们还能获得其他的结论呢?

大家热情高涨,又开始了探究.

图5

生3:在刚才证明时我发现了T是线段AB的中点,所以MT与BF2平行,故∠ATM=∠ABF2(如图5).因此我猜想有以下结论:

师:生3有敏锐的直觉,大家来确认一下.

追问3:椭圆有此性质,双曲线是否也有相似的性质?

图6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通过探究,得到了双曲线的性质:

师:太棒了!类比曲线之间的联系解决新问题、探究新结论,是数学发现的重要途径.

案例3中,教师慧眼识珠,抓住契机顺学而导,引领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探究活动,通过连续追问,诱发了学生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促进了知识的有效迁移与应用,推动学生的思维水平以迭代的方式不断发展,提升高阶思维能力.

总之,“追问”是师生之间的深度对话,是引领学生深度思考的“钥匙”,是提升思维高度的“云梯”.教师应在充分解读教材、了解学情、理解教学的基础上设计“追问”,问出质量,问出品位,不断将数学学习活动推向更深层次的有意义的、理解性的学习,促进学生的思维产生质的飞跃.课堂“追问”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智慧,教师应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完善“追问”艺术,并思考如何使“课堂追问”上升为学生的“自我追问”这一更高境界.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达到发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猜你喜欢

等式教师应素养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第二单元·素养测评
第一单元·素养测评
强化家庭教育 提升家长素养
一个连等式与两个不等式链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智力冲关·奇怪的等式
一个等式的应用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