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云南少数民族地域及文化的设计艺术专业采风实践课程研究

2021-11-09冯黎金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6期
关键词:设计艺术少数民族文化

【摘要】设计艺术专业采风课程是一门极具专业特点的实践类课程。如何借助于云南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特征,将这门专业课程有效开展起来,是本文探究的主要内容。笔者希望通过一定分析与研究,进一步明确采风课程在云南地域开展的优势所在,以及对如何有效开展采风课程进行一定的阐述,有助于设计艺术专业采风课程的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设计艺术;采风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6-121-03

【本文著录格式】冯黎金.基于云南少数民族地域及文化的设计艺术专业采风实践课程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08(16):121-123.

随着时代的进步,设计艺术专业的发展,采风已经成为设计艺术专业一门必不可少的实践性课程,从教学实践上来说,采风可以培养学生收集素材、整理资料并进行总结和再创作的能力,锻炼学生能力,开阔自己的视野,从精神上增强集体荣誉感、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从思想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和品质。

一、设计艺术专业采风现状

设计艺术专业采风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基础课程,然而对部分院校设计艺术专业而言,受管理模式及固有教学思维的影响,相关教师总会单纯的认为这种课程很好教学,不值得重视,从而基本不会进行课程设计,更不重视课程安排,只是按照惯性思维,按部就班的把学生带到采风点,布置任务给学生,要求每天练习速写、色彩、摄影等,每天规定一定的作品数量即可,只要最后安全把学生带回学校就完成任务,流于形式。

如果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很多学生对采风课程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多数同学对采风的理解认识还很肤浅,认为无非就是在采风期间拍摄一些照片,绘制一些绘画,记录一些见闻,收集一些素材,回来后再做设计创作,整个采风过程起到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作用。甚至有的同学认为采风就是乡村旅游,采风期间可以离开学校,这段时间不用按时上下课,特别是云南旅游资源众多,在此期间只要完成老师布置的摄影、速写等一些作业就可以,其他时间可以游山玩水。

正是因为一方面教师对专业采风课程教学实践的认识不足且没有责任心,另一方面学生对采风课程的肤浅认知行为,致使采风效果并不理想,无法达到专业课程设置预期。

二、设计艺术专业采风课程建设构思

筆者经过多年的采风教学,多次带学生采风,对此课程进行过较长时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认为采风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也是一门专业实践难度极大的课程。在整个采风过程中带队教师责任重大,教师不仅仅要用专业的教学态度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完成专业教学指导工作,同时也需要注重对学生政治、思想、精神上的教育。教师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对采风课程内容进行丰富和强化,让学生走出舒适区,脱离商业气息浓厚的民族旅游景点,深入到地州偏远民族山村,真正体验生活,与民族同胞同吃同住,进行深度交流,感受当地民族风貌,了解当地民风民俗,主动探索当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这样的采风,能让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洗礼,思想上得到升华。对学生培养民族文化感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整个采风的课程设计上,要进行全局分析和设计,明确教学目标,课程内容需要进行细致的方案设计,才能在实施过程中取得好的效果。

(一)采风课程前期规划设计

采风前需要做好采风实施方案与课程设计,还需要做好学生思想和安全教育等准备工作,这些历来是采风前的常规准备工作,采风方案需要提前踩点,针对学生需要前往地点与当地政府联系,最好能提前实地考察并做好行程计划与预案。

云南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是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除汉族外,人口在6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就有15个,在设计专业中也有一些少数民族学生,省外学生对云南少数民族,特别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基本不太了解,还停留在课本或图片介绍的初步认识阶段,只知道有这个民族,但对这些民族的生产、生活、服装、服饰、语言、建筑、舞蹈、习惯等文化传统并不了解,特别是一些在云南分布较广的民族,形成多个系别,不同地区、不同村落彼此之间在文化传承与呈现上也会有所差别,如云南彝族就有多个支系,有着不同的自称和他称,他称中的“红彝”居住在楚雄彝族自治州,“花腰”彝族则居住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对学生来说更加复杂,这正是采风中需要深入了解和学习的。云南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孕育了众多的民族,这些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作为当地院校,民族文化资源地域优势明显,应当主动对其进行学习、记录和研究。

第一,确定采风主题,选定采风地点。每条路线所涉及的民族及村落均有一定特色,在这些路线上散布着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村落,在采风线路规划上选取二至三个合适村落作为采风主要地点,以这些村落的少数民族文化考察为主题,虽然村落并非旅游景点,但是经过政府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家家户户都住进了新房,完全有能力接待学生吃住。以笔者近年所带采风教学为例,选点主要是滇东南、滇南、滇西南和滇西方向上的采风点,例如:滇东南地点选择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这里分布着壮族、苗族、彝族、瑶族和傣族村庄,是本校对口帮扶的贫困县,现在已经摘帽,但帮扶时期驻村扶贫工作队与当地政府及村民交流较多,为采风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滇南以景洪市小孟养镇为起点,分布着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彝族、布朗族、基诺族村庄。滇西南以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为起点,这里分布着傣族、拉祜族、佤族村庄。滇西北沿线旅游点众多,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大理市、丽江市更是声名远播,是云南最早文化发祥地之一,虽然可以徒步,但存在交通安全隐患,主要以直达目的地为主,如丽江市下辖的永胜县六德傈僳族彝族乡,就有彝汉融合的结晶——他留文化,学生到此地采风实践时,记录和拓印了大量神道牌,进行学习研究,此地并非热门旅游景点,但却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区。由此可见,少数民族文化为设计艺术教育发展提供土壤,如何选择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与总结的。

第二,明确采风生活细节,提高学生思想、安全以及民族团结等意识。学生对采风充满新奇与期待,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很少能吃苦,且个性较强,缺乏团队协作意识,采风前召开动员大会及安全思想教育,要提前告知学生,采风时交通车只送达镇一级,在此期间学生需要自带睡袋和采风设备,负重徒步进村,每到一地就按照预案,以小组为单位,由当地村委会分配到村中各家各户,一般分为6—8人为一组,设组长、副组长、联络人,方便教师集体通知与联络,教师也会与其中一队同吃同住,做到同甘共苦。每个村停留4—5天左右,根据采风任务进行调整,并在间隔大约10—20千米的村落作为下一站落脚点,徒步前往。学生要尊重少数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做到“入乡随俗”,云南各少数民族都热情好客,特别一些非旅游区,虽然当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是基本都能听懂汉语,年纪大的老人如果说汉语,地域口音会较重,在交流時要有耐心,云南本省同学在交流上困难较少,可主动为省外同学翻译,同学可以在交流对话时学习一些当地日常用语,可以增进彼此间关系。采风期间要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不仅要求学生帮村民一起做饭,饭后洗碗,还要帮助村民做家务,做到村民吃什么同学就吃什么。做好这些安排,从采风生活体验的角度来说,乡野徒步能磨练学生意志,拓展视野,亲近自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互帮互助的同学情谊。共同生活能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往能力、沟通对话能力。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少数民族生活,挖掘和研究少数民族艺术文化,在思想上增进民族文化认同感。

(二)采风课程实践内容安排

设计艺术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在采风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分别指导和安排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发挥专业特长,宣传弘扬民族文化,从而更好的建设地方经济和服务社会。

1.制定详实的实践内容

专业实践上可以安排学生考察学习当地民风民俗,在访谈及交流中了解民族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传统手工技艺、曲目、音乐、舞蹈、服装服饰、建筑以及民族风俗等,并使用摄像、摄影、速写、录音、笔记等方式进行资料收集。对设计专业不同专业方向可以有所侧重,例如:数字媒体、动画设计可以收集民间传说及民族神话故事创作动画,用摄像方式记录民族生活,民歌曲调、舞蹈、风俗习惯与生产生活等,制作微纪录片和资料保存;服装设计专业可以用摄影记录民族服装服饰,用图案纹样、饰品等资料进行创新创作;环境设计可以研究民族建筑,实地丈量民居民房,进行特色民族村落规划与民族民居设计;视觉传达可以进行民族故事插画、图案纹样研究设计,当地土特产包装宣传设计。有相机的同学还可以进行纪实摄影拍摄。从各方面进行民族主题设计创作。

2.策划实地的体验活动

在采风教学实践中,不能单纯进行专业实践,还需注重学生精神思想上的教育,因此,要丰富采风内容,增加学生行为体验,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事例,改变以往采风枯燥单一的写生方式,丰富采风体验,让学生从行动上、思想上积极主动与村民相处和交流,建立民族情谊,以此来增强彼此间同属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文化认同。

第一,入户访问调查,获取一手创作资料。学院与当地政府一起合作,根据政府需求,设计制作经济、生产、生活等调查表格,并分配到各个小组,学生按照村寨户籍人口进行入户调查,完成调查内容资料填写。通过入户调查,学生对当少数民族地生产生活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第二,走进乡村学堂,感受纯真需求。组织学生与当地村镇小学协同进行手拉手及教学活动,让学生走进乡村学堂,利用自己专业特长,到小学为孩子们上课,学生提前与学校教师一起,针对教学时段需要讲述的课程内容、教学思路及课间游戏等进行设计,融入到当地孩子的学习中,从思想上及行动上让学生体验教师生活,提前引导和鼓励同学毕业后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

第三,协同村民劳作,记录民族文化。学生吃住在村民家中,每餐吃的菜都是村民自己地里种的,而一些来自城市的同学,并没有干过农活,基于此,老师带领学生,根据各小组所住村民家的田间劳作计划,抽出一天时间,跟随主人从早到晚,下地参与劳作,让同学感受田间劳作的辛苦与收成的喜悦,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第四,开展联谊活动,增进民族团结情感。每次离开一个村落前,教师提前组织学生进行汇报,针对学习、生活及思想情况进行反馈总结,并组织同学与当地民族开展联欢,离开的头天晚上,同学们自己分组准备节目,村民也穿着民族服装,唱跳传统节日歌舞,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与村民的情谊在联欢中升华。

(三)采风课程后续延展工作

经过十几天的采风,学生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如何对资料进行整理和总结,如何进行设计与研究,成为采风后续工作,最终体现设计艺术专业采风实践课程教学成果。

1.展示采风成果

采风回程后,教师既可以开始组织学生对采风资料进行整理,通过教师指导,对收集资料提炼与总结,形成速写、照片、视频和采风报告等作品,并以汇报展览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师生展示,汇报展览是一种好的民族团结案例展示。采风成果展示一方面扩大了采风活动的宣传,让广大师生对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特色、民族生态有了一定了解;另一方面学生通过采风实践可以感悟到收获是什么,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的认识,从而加深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感。

2.利用采风资源进行专业创作

除了对采风进行汇报总结,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对采风中一些题材进行深入研究,创作出更加专业的设计作品,甚至可以将一些提炼出来的民族元素和符号带入到创新设计作品中及其他课程当中,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研究兴趣,创作相关作品和撰写相关论文。特别对一些即将消失的民族文化,应该引起重视,进行“抢救性”资料保存,这些宝贵资料也将成为学生创作灵感的源泉。由此可见,采风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和研究奠定坚实基础,对宣传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也有着促进作用。

三、结语

通过对采风的课程设计,采风能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指导学生进行采风,深入民间挖掘和积累丰富的民族艺术素材,从而进行设计作品创作,继承和弘扬民间民族优秀传统艺术文化,学生不仅锻炼了身心,而且正确了解和认识了少数民族民风民俗,从而学会尊重和欣赏少数民族文化。在采风中与少数民族同胞同甘共苦,可以强化民族情谊,从而达到“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目的,相互增强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进一步提高认识,形成民族文化认同思想,从而促进民族团结。

参考文献:

[1]陈家.开阔艺术视野 传承民族文化——谈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田野采风[J].大舞台,2010(6):189-190.

[2]王俊民.谈高校设计艺术学生的“采风”生活[J].艺术教育,2008(8):114-115.

[3]郭杰.艺术采风教学对于设计专业的影响刍议[J].艺术研究,2013(3):94-95.

作者简介:冯黎金(1979-),男,云南玉溪,讲师,研究方向为影视动画。

猜你喜欢

设计艺术少数民族文化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少数民族的服装
谁远谁近?
空间设计在度假酒店设计中的运用
从观察到表现
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信息时代的文化传播者
设计艺术在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与关系分析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