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属性视角下文化自信的诠释与构建

2021-11-09许畅欧阳婧肖迎

公关世界 2021年20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许畅 欧阳婧 肖迎

摘要: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的重量,一个国家的分量,一个社会的体量。大学生作为青年人群代表,所以高校承担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自信的关系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强化高校思政教育、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可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水平,通过思考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自信的潜在关联,可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文化自信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文化自信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青年作为文化自信的主要传播者、继承者和发扬者,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具有突出价值和引导意义。而大学生作为青年人群的代表,所以高校承担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工作。如今,文化自信成为衡量一名大学生是否具备高度思想政治水平的重要标志,这对强化国家未来民族凝聚力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自信培育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影响构建“三大自信”的问题,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探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模式也成为了新课题。

一、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主要原由

(一)多元文化并存对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冲击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广泛交融,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着其多方面优势,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施加压力。新时代时期,大量国外文化涌入国内,与中国文化产生冲突,这些入侵文化良莠不齐,大学生又处于可塑性极强的时期,面对“多样”文化的干扰,很容易滋生不良甚至是错误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难以做出理性判断。此外,一些西方主流文化,使大学生潜移默化地忽视了中国优秀文化,多元文化背景下,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也是影响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的因素之一。有学者指出,伴随着日益多样化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式以及组织形态和类型,多种多样的社会分工方式,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组织架构也随着这种变化而有了新的重组,这就使得利益的主体多元化、取向多元化和差别显性化日益成为当前社会生活的一项突出特点,而这些特点映射到文化建设的领域就导致了异质型多元文化的并存。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多元文化的存在虽然使人们的思想更加丰富多样,追求更加灵活自由,但大学生普遍存在社会阅历少、认知能力差的问题,在这个思想可塑性极强的年龄段,很容易在其意识形态领域建立起不正确的三观,错误解读“三大自信”,这不仅影响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下的文化自信,也约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真正发挥,都无疑会阻碍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树立。

(二)高校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度不够

近年来,虽然高校加强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普及,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青年大学生群体仍对我国文化的自信上存在一些误区。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就弱化了文化自信,内容上更加注重的是政治素养的教育,部分高等院校在进行相关教学过程中,对高等院校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并且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文化自信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形式也保持着传统的授课方式,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对“三大自信”的贯穿也没有那么全面,因此,学生也没有一种“沉浸式”的体验。再者对于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他们在进行教学时,往往会把对学生思想上面的培育形式化、利益化、目的化,将所应深度理解的自信观念停留在现象层面没有真正做到以理育人,以德树人,一些学生遇到这种情形往往也会产生抵触心理,就导致了对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除上述以外,也存在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国家文化的不自信的现象,这也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产生了影响。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自信的潜在关联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自信具有同向性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自信有着相同的理论基础。文化自信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存在,思想政治教育是精神上的引导,这样来看,文化自信和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同向性的。如今,中国的文化建设要结合“三大文化”和外界多元文化成果,同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作為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指导。在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培养过程中,价值观的形成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引导的,文化自信则潜濡默化地对价值观进行着支撑,他们都起着价值引导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自信发挥作用的同时,他们都能较大限度地发挥出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我们称之为“激励凝聚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大学生自愿参与社会主义先进事业的建设,鼓励当代大学生提高政治觉悟;文化自信激励大学生主动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他们共同发挥着“激励凝聚作用”,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树立起着重要的服务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自信相辅相成

文化自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支柱,思想政治教育是文化自信的升华要素。文化自信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输出底气,以对理论知识的认同为根本,展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与先进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文化自信建立传播的核心渠道,引导人们建立正确的意识形态,是文化自信的升华要素。在促进国家取得的巨大历史成就中,文化自信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为民族繁荣和发展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伟大事业,其意识形态立场至关重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文化自信的升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首当其冲的就是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发展受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发。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能使大学生对“三大自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策略

(一)强化高校思政教育,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容

首先,高校应增加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大纲中的占比。思政课程作为大学生思想输入的关键课程,指引大学生了解“三大自信”的发展历程,熟知特有含义,明白进程趋势。改善思政教育总体布局,把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纳入学校学生培养计划纲要,并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和连续性,利用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优势,以多模式的文化形式开展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对“三大自信”追求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文化生命力。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