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方案

2021-11-09李公明广州瑞凌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门窗 2021年8期
关键词:预制构件吊装装配式

李公明 广州瑞凌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1 前言

科学的工程管理方案对装配式建筑的生产与施工管理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本文重点从装配式建筑概念与体系、管理工作机制、施工组织策划、质量管控及安全保证措施、绿色施工管理目标等几个方面,来探讨装配式建筑的管理及实施方法。

2 装配式建筑概念与体系

2.1 装配式建筑概念

装配式建筑是在工厂通过工业化、标准化方式生产装配式预制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及组装方式而建成的构筑物或建筑。预制构件进行的装配化施工,能有效节约劳动力、提高施工速度、克服季节影响、能够减少物料损耗、缩短主体的施工周期。推广装配式施工,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2.2 装配式建筑体系

2.2.1 现浇外挂体系

当结构竖向、水平受力构件为现浇结构,预制构件主要为外围护墙体,预制率在15%以下,可采用此体系。

2.2.2 叠合结构体系

当结构为叠合剪力墙体系,叠合剪力墙体系,叠合楼板体系,预制率在15%~40%,可采用。

2.2.3 装配整体式结构体系

通过钢筋、连接件或施加预应力将预制构件或部件加以连接并浇筑混凝土而形成整体的结构,竖向受力构件剪力墙、框剪、框架等采用预制构件,预制率25%以上,可采用。

3 装配式工程管理工作机制

3.1 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团队

根据装配式建筑特点成立“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团队”。建设单位设计部、工程部作为建设单位管理团队,对整个项目进行统筹管理并协调各方工作。

设计院、总包单位、铝膜深化生产单位、楼承板深化生产单位、预制构件生产单位、ALC内隔墙生产单位、监理单位,各单位分工协作,分别负责项目的技术支持、设计深化、材料及构件生产、质量监督、验收等工作。

3.2 建设单位统筹协调参建各方的管理工作机制

根据装配式建筑特点,在项目初期阶段启动招采工作,进行相关厂家的考察并确定参建单位,协调各方提前介入配合,统筹推进装配式设计及施工工作。组织定期会议,各参建单位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并根据项目进展需求开展专题讨论会,包括建筑节点构造、铝模深化等。组建“装配式讨论群”微信群,确保各方实时沟通解决问题。

为确保图纸有效准确,在设计各阶段组织各方进行联合会审,特别是深化图完成后,各方对图纸进行仔细审核、校对,并经签字确认无误后,提交给各参建方进行模具深化和构件生产。定期组织管理团队实地参观在建装配式项目,考察各装配式构件生产厂家。

3.3 采用BIM技术搭建各专业模型统一标准

采用BIM技术,针对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搭建BIM各专业模型统一标准,充分考虑构件生产、装配施工、运营维护阶段应用的可延续性。制定装配式BIM实施方案、模型标准、成果交付标准。

3.4 装配式建筑验收制度

参照行业规范,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分别建立构件样板验收制度、模具验收制度、首个首批预制构件验收制度、预制构进出厂验收制度、可拆卸式金属底模楼承板验收制度、内隔墙ALC条板验收制度、铝模预拼装验收制度、标准层与现浇层交界处首层结构验收制度、装配式建筑吊装验收制度、标准层混凝土浇筑前验收在制度、装配式标准层拆模之后验收制度、标准层结构联合验收制度等一系列验收制度。由监理全程监督落实各单位、各工序的生产、进出场、拼装、调试、浇筑、拆模等工作,针对过程中出现的质量、进度以及整改情况,进行每日汇报;重点检查细部施工质量及隐蔽工程,按步骤组织建设、设计、监理、各生产单位进行联合验收。

4 装配式施工组织策划

4.1 布置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和各地块施工平面图

施工单位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布置施工总平面图。施工总平面图布置需重点进行塔吊、施工电梯、堆场以及道路布置:塔吊布置需结合堆场和道路位置,满足所有材料吊装要求;堆场布置要考虑塔吊覆盖范围和施工电梯便捷性;道路布置按照人车分流原则进行规划,要满足双车道通车要求以及12m转弯半径,且要满足材料吊装要求。

4.2 布置总工期、制定构件生产计划

总承包方根据项目情况布置施工总工期,制定地块施工计划。总工期施工进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需综合考虑下雨及设计变更等影响。项目需根据现场特点、工程量及PC生产等预制构件、铝模板、爬架等与PC构件实施相关的专业分包均提前进场,以保证装配式的顺利实施,项目施工总进度计划重点管控。

提前进行预制构件深化及模具的设计,厂家提前进行预制构件的生产,保证预制构件有足够的备货,避免因预制构件供货影响工期;构件生产前需进行铝模、楼承板深、轻质内墙板深化设计。

4.3 预制构件的生产运输及成品保护

4.3.1 预制构件生产总体流程

图纸设计→BIM深化→样板先行→试拼装→参数调整、确认→开模→钢筋下料、制作及安装→钢筋绑扎→成品钢筋骨架吊运→管线及埋件预埋→模板校核及封闭→模板及钢筋隐蔽验收→混凝土浇筑→脱模起吊→接触面毛化及缺陷处理→包装养护→检验出厂。

4.3.2 预制构件运输及成品保护

运输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禁运路段,涵洞、高架桥等限高、限重、限宽等障碍,并考虑路面综合状况,选择合理路段进行运输,以保证预制构件不受到较大颠簸、摇晃等影响。运输时间选择晚上进行,以避免城市拥堵。预制构件需采用平放运输,预制墙叠放不得超过6层,放置时构件底部设置通长木条,并用紧绳与运输车固定。

运输预制构件时,车启动应慢,车速应匀,转弯变道时要减速,以防构件倾覆。

预制构件运至项目现场后,需要设置构件堆场,堆场四周要进行围护,并派专人监护;现场及运输工程中ALC墙板采用彩条布覆盖。

4.4 装配式标准层施工流程

为确保工程的施工进度,本工程的标准层施工流程遵循先安装竖梁剪力墙柱后安装水平梁板面的原则,采取整体一次浇筑。具体的流程工艺如下。

放线、标高引测→墙柱钢筋及验收→墙柱铝膜安装→梁板铝膜安装→楼承板安装→梁板钢筋绑扎→吊模→钢筋、模板验收→混凝土浇筑。

(1)墙柱铝模安装流程(见图1)。

图1 墙柱铝模安装流程

(2)墙铝模拆除流程(见图2)。

图2 墙铝模拆除流程

(3)梁板铝模安装流程(见图3)。

图3 梁板铝模安装流程

(4)梁板铝模拆除流程(见图4)。

图4 梁板铝模拆除流程

5 质量控制及安全保证措施

5.1 质量管控流程

5.2 质量管控要点

构件质量对后期装配安装施工质量影响较大,施工单位需与构件生产厂家保持沟通。对构件强度进行检测,不符合需求应重做;尺寸与相差过大,应及时纠偏。构件进场时应检查外观质量,不能有严重结构缺陷,也不应有一般缺陷;吊装过程需对测量精度进行控制,要达到构件整体拼装严密,避免超过允许偏差值而使构件无法正常吊装,吊装前对吊装控制线进行复检,构件安装就位后进行吊装精度验收。

5.3 安全保证措施

施工现场需结合装配式施工情况,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安全交底制度、完善施工安全检验制度和综合安全控制等各项制度。从设备施工维护到预制构件进场堆放、预制构件吊装、预制构件定位等个过程进行安全管理,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负总责,落实安全生产工作措施积极到位。

6 绿色施工管理目标

装配式施工过程需对绿色施工作进行宣传,营造现场绿色施工的氛围,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培训,增强绿色施工意识。相对于传统现浇建筑,装配式建筑可有效节水资源,节约木材,减少建筑垃圾,能降低粉尘和噪声污染。在实际工程中,要尽量采用环保建材,与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等相结合,加大可再生能源与装配式建筑的综合化应用,提高装配式建筑的绿色程度。

7 结束语

装配式建筑以其技术水平高、成本低、制约因素少等诸多优势得到广泛应用,提升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力度,对促进建筑工程项目实现现代化管理具有积极的作用。在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施工,应控制构件生产质量,优化生产措施,管控施工技术,保证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达到标准要求。本文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实施方案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同行业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预制构件吊装装配式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混凝土预制构件外观质量提升探讨
预制装配式构件快速安装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装修一体化装配式建造技术研究
钢结构栈桥吊装施工及相关受力计算
大型设备吊装区域地下管道保护方法
预制构件的需求与供应策略研究
伞式模具在大型预制构件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