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级替补”同样拥有主角光环

2021-11-08于石

环球人物 2021年21期
关键词:征途中国航天飞天

于石

点火、发射、升空!在通往星辰大海的征途上,有許多耳熟能详的名字。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写入了中国航天的辉煌史,写进了举国上下的集体记忆。只不过,如同群星璀璨的宇宙中总有一些星球的光芒鲜为人知,在英雄辈出的中国航天员中,也有着这么一位默默无闻却又毫不逊色的传奇,“虽未披甲征战,无愧英雄之名”。

他叫邓清明,今年55岁,是首批现役航天员中唯一一个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人。23年间,他早已具备独立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能力,也多次入选飞行乘组,却总是以毫厘之差与飞天梦想擦肩而过。作为一名备份航天员,他离太空如此之近,也离圆梦如此之远。尽管如此,邓清明始终坚持完成和主份同样数量、同样标准的训练,因为在他的眼里,“无论是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

20多年里,朝夕相处的伙伴载誉而归,意志曾不曾发生动摇?面对女儿幼年时“为什么你总是上不了天”的哭诉,心境会不会掀起波澜?多少看不见的压力扑面而来,多少想不到的困难如影随形,邓清明却说:“宁可备而无用,决不用而无备。”正是这样的父亲,赢得了后来也成为航天人的女儿的认同:“你是我见过最敬业、最无私的人”;正是这样的同事,得到了来自身边航天员的鼓励:“老邓,你要努力,不要放弃”;正是这样的中国航天人,收到了网友的热烈祝福:“你默默的坚守和拼搏,已经是我们心中的英雄,致敬!”

征途漫漫,需要“杨利伟们”开疆拓土,也离不开“邓清明们”潜心耕耘。平心而论,邓清明的经历,某种程度上也是大多数普通人的真实写照。无论多么伟大的事业,其中默默无闻的身影远远多于万众瞩目的明星。问题关键在于,是坚持不懈还是自暴自弃,是精益求精还是浅尝辄止?面对氢弹这个“成千上万人的事业”,于敏说:“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为了能让水稻“养活整个世界”,袁隆平说:“我还是会选择将秧苗插到田里去,不管明天迎接我的是什么命运。”不是不够优秀,而是选择踏踏实实;不是没有能力,而是更要勤勤恳恳。正是无数“邓清明”的坚韧、坚守、坚持,让神舟飞船一飞冲天,让事业大厦稳如磐石。

人随事转,事因人兴。越是躬身笃行的身影,越能在排山倒海的任务面前挺得出、顶得住。从事业发展的角度看,我们不仅要发现“邓清明”,更要用好“邓清明”。他们是老实的人,埋头做事、不善声张,辛苦和付出往往不为人知;他们是踏实的人,恪尽职守、尽职履责,随时保持干事创业的状态;他们是务实的人,一心为公、无私奉献,认准的事不仅想干能干,而且干得成、干得好。从赛场上时刻准备着的“超级替补”,到各行各业朴实无华的“扫地僧”,让他们在需要的地方、关键的时候发挥作用、实现价值,之于他们是奉献一生的最大褒奖,之于事业是欣欣向荣的莫大帮助。

“清寒枯苦飞天路,明净坚贞报国心。”这是邓清明书房的一幅字。每次神舟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迎接航天员的是无数关注目光,而邓清明的欢迎队伍中只有特意穿上红色衣服的妻子和女儿。家人眼里的盖世英雄,也是国人心中的无名英雄,“您的故事我们都知道,您的奉献我们都记得”。

猜你喜欢

征途中国航天飞天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航天
中国航天发展史(二)
航天探索之飞天筑梦
这就是中国航天
“征途”等十二则
“飞天屁股”重返蓝天
等来一场雨
4月24日被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酒坛飞天
敦煌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