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团队三部曲

2021-11-08周航

经理人 2021年4期
关键词:马化腾初创领导力

周航

很多优秀的企业家都是很有领导力的人,但是他们是如此不一样的人,每个人有着不一样的个性,因此并不是只有一个模式的领导力。

比如,我看《腾讯传》,觉得是马化腾对失败、失误的包容造就了腾讯。如果没有对一些边缘化部门的包容,比如QQ邮箱的包容,就不会有后来的张小龙,更不会有现在的微信,所以“包容”这个词可能是马化腾所塑造的领导力。

但我的朋友告诉我,事实不完全是这样,虽然从最终结果看,是马化腾的包容带来了创新,但实际上,马化腾是一个做决策比较慢的人,尤其是当他面对错综复杂、可能让别人尴尬的事情时,他往往不知道怎么弄。这时,他就不去处理,也就得到了一个结果:他对边缘化部门的包容。

这个例子让我突然意识到,领导力好像并不等于我们熟知的那一堆词,比如勇敢、果断等,一个决策很慢的人也可以非常有战略眼光,非常有领导力。

因此,获得领导力的第一个秘诀就是要做自己,尽可能全然地做真正的自己。

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我能领导谁呢?我有两个选项:能领导爱你的人,还是你爱的人?

当你认为你能领导爱你的人,并用这种模式去获得领导力的时候,就会异化,会刻意扮演别人眼中那个“好”的你。在不同的人面前,越来越多地扮演一个不真实的自己,这就跟 “做自己”相悖。所以我毫不犹豫地否定了前者。

我后来思考的答案是:你只能领导你喜欢的人,你能喜欢多少人,决定了你领导力的边界。爱人的能力、爱人的范围决定了我们领导力的边界。

尊重内心的真实感受,自然会引出领导力的第三个要素:找到你真正热爱的领域,你的领导力只能在与你所匹配的事物上予以发挥。不管是一个公司,还是一个人,都要找到适合的、跟自己的特质匹配的事情,这样领导力才有发挥的空间。

打造团队三步走

对于一家创业公司,除了找钱之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找人。

公司初创时期,寻找合伙人,这是第一阶段,要做的是“长心”,即寻找与你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伙,搭建公司核心的文化与价值观;

有了合伙人之后,就开始搭建初创团队,这是第二阶段,要做的是“搭骨架”,即寻找对你和公司有信念的员工,确保公司有效运转;

等到公司发展壮大,需要招募“牛人”,这是第三阶段,要做的是“长肉”,即进行团队迭代,让公司稳步发展。

一个坚实的合伙人关系,是奠定整个公司组织发展的精神核心。

1. 长心:寻找志趣相投的合伙人

第一阶段肯定是寻找合伙人。合伙人是创业公司的核心。一般情况下,寻找合伙人几乎只能在自己身边找,找认识的、志同道合的朋友。

好的合伙人关系没有统一的模式,却有一定的逻辑。例如,美团的王兴、携程的梁建章,都建立了“追随型”的合伙人形式,在团队中有较为强势的地位。凯叔讲故事的凯叔和朱一帆,尽管两个人认识的时间不长,却形成了“背靠背”的合伙人形式,各自负责各自的领域,也合作得很好。

一个坚实的合伙人关系,是奠定整个公司组织发展的精神核心,这点不容小觑。

那么到底是志趣相投更重要,还是能力互补更重要?以前我认为毫无疑问是能力互补,比如我会技术,就找一个产品型的人合伙,再找一个销售型的人。但现在我可以大胆地说:相互喜欢比什么都重要,尤其是最开始的核心团队,如果还不够喜欢,就要花很大的精力去培养。

但志趣相投并不意味着性格一致。就好比跟你关系好的朋友,有可能是性格迥異的人,但一定是以共识和相同的爱好为基石,这个基石就是志趣相投。与合伙人之间互相欣赏,才可能互相信任,这一点非常重要。信任,是合伙人之间的必要条件。

2. 搭骨架:寻找信任你的初创员工

有了合伙人以后,就要开始一起搭骨架,寻找初创时期的员工。很多人在找创始员工的时候,都希望找“最好的人”。

易到最初创业的时候,我也是这样的想法。后来发现,这就是一个妄念。

因为我们要面对的现实是:既没有钱,也没有品牌,生死未卜,最好的人凭什么要选择我们公司?找合伙人,要找你相信的人;而找初创员工则是相反的标准,要找相信你的人。

初创公司的事业未来如何发展,可能连创始人也说不清楚,可是有人觉得这件事挺好,愿意相信你,或许他不够优秀,但这些都不要紧,在一个公司搭骨架的阶段,最应该做的是尽可能地凝聚相信你的团队力量。

哪怕你们的创业最终是错的,但因拥有一帮狂热的“粉丝”,整个团队也会呈现出一种“相信”的状态,这种状态比高学历团队要好得多。

3. 长肉:学会留住牛人

公司融到资,业务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团队就要扩张。这个阶段应该怎么招人呢?

这时候就没必要再局限于小圈子里找人,而是需要进行下一步的转化。这时候,需要用更专业的方式,请专业的猎头机构帮忙,请他们充分地mapping即地图式搜索每一个领域中有可能会适合自己公司的优秀人才。这样,人才与公司的匹配精准度会更高。

更重要的,是把自己想要的人才真正签下来。要知道,优秀的人才,选择未必只有一个,主导权在他们手里。那么,优秀人才选择企业的标准是什么呢?

首先是收益。这里的收益是指当期收益加预期收益,也就是薪金和股权。很多创业公司往往会回避这个问题,说事业如何有前景、理想如何有情怀,就是不谈收益。

在我看来,无论事业有多伟大,都不应该要求人才降薪加入,至少应该参考市场的平均薪酬以及人家原来的薪酬,而不应该以“创业公司錢少”作为理由。即使这个人真的被你降薪“忽悠”来了,他心里一定会有牺牲感,会造成心理失衡。没有人要理所当然地陪创业者吃苦奋斗。

其次是态度。对于应聘者来说,一家公司的老板或者与他对接的人是否让他觉得交谈甚欢,对他是否愿意加入公司至少会起到50%的作用。

公司初创时期寻找合伙人,要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伙;下一步搭建初创团队,要寻找对公司有信念的员工;当公司发展壮大,需要招募的是‘牛人。

人的感染力甚至可以让他把公司靠不靠谱排在次要位置,这就是一家公司选择创始合伙人以及核心员工如此重要的原因。他们对人才是否渴望,对人态度是否温和,会对后期招纳优秀人才起到决定性作用。

最后是帮助人才尽快适应公司。这时,挑战才刚刚开始,这意味着你需要倾注比以往更多的精力。

帮助人才在新的公司环境中“活下来”,本质上是一个共同成长的关系。很多公司不注重这个阶段,把大量的精力都花在做事上。用一个项目去试一个新人,如果他能成长,当然很完美,但这样的概率也许只有5%。而代价往往很高:一方面,公司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去留住这5%的人;另一方面,在公司能够活下来的人寥寥无几,等到公司真正业务大发展的时候,就会发现人才捉襟见肘。

而我们的责任是让更多的优秀人才有更高的成功率。把人才招入公司,再给他们一个丛林环境适应生存,其实是资本过度造成的资源浪费,结局不会太好。反之,应该用充分的精力帮助人才在组织中获得成功,而不是挑剔他们。

整合团队核心方法

对于团队成长,最好方法是做复盘。复盘应该像吃饭一样——大事复,小事复,月月复,天天复。并不是凡大事才复盘,复盘可能只需要5分钟,也可能需要一个晚上,但它是一个时时刻刻都需要进行的动作。

复盘不仅针对事件,还有感受——哪里好、哪里不好。 复盘其实并不复杂,最大的问题是,沟通时大家都不好意思去触碰真正的核心问题。

比如,我问大家觉得团队怎么样。很多人可能都会回答“挺好的”“没什么问题”。事实果真如此吗?并不见得。

我们每个人都在渴望真实,但又怕被真实灼伤。因此,一个团队在初期建立的氛围非常重要。一个新人,抱着对职场惯有的戒心来到一个新环境,却发现这个职场有着意外的真实和友好,他就会很高兴,就会很快融入,这才是整合团队的捷径。如果处理不好,公司会就此平庸下去。

还有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当我们在思考公司需要什么样的人的时候,也许很多人心里最想说的话是:我们公司需要一个更称职的CEO。

这对领导层来说是一个更大的挑战,可我们需要直面,并且深层追问下去,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最后给员工一个真诚的回应。

一个公司的发展,除了战略和资金,最重要的就是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无论时代发展变化多快,都必须为企业做好长久打算,尤其在“人”的考虑上,之后再慢慢走。只有这样,所做的一切才会是为了企业的长久发展考虑,而不是只看到短期效益。

猜你喜欢

马化腾初创领导力
领导力拓新 2018年度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评选揭晓
听马化腾聊“数字生态”
偷窥了马化腾的朋友圈,我才明白:马云还远不是对手!
领导力愿望清单
论新态势下领导力的开发与运用
如何渡过初创瓶颈期
和初创企业做朋友
初创公司如何捍卫商标权
2009的50位最具领导力的CEO排名